1966 年生於黑龍江哈爾濱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雙聘教授,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浙江省雕塑家協會副會長,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評審專家,浙江省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委,浙江美術館藝術委員會專家評委。曾參加2019年「氣象」雕塑展、銀川友誼雕塑園國際雕塑邀請展、「時代經典」2019 中國雕塑學術邀請展、「今日中國美術高峰論壇」既「意·識·源」當代藝術聯展;2018年「日常」2018上海美術學院雕塑系第13回年度邀請展、中國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第十屆中韓現代雕塑交流展、中阿國際雕塑大展等眾多國內外大展。
2003年雕塑系教學結構調整,我選擇了具象雕塑工作室。因為我想繼續在具象雕塑方面再做些探索,這並不意味著回歸傳統或轉向保守,具象雕塑本身與當代並不構成對立和矛盾,作品背後的精神力量更加重要。
進入教學工作室之後發現,必須調整自己的創作方與工作室研究方向相一致,這樣才能對教學有更大的幫助,同時也會集中有限的時間和精力把自己的創作研究推向縱深。具象雕塑不只意味著高超的塑造技巧或對傳統具象寫實雕塑的傳承,如何讓具象雕塑與今天發生關係,如何創造當代的、中國的具象雕塑是我當時最感興趣的問題。
作為一名美術學院的教師,對當代藝術的研究,特別是對中國當代藝術的研究十分重要,對我而言還有當代藝術與具象雕塑的內容。
因此,我開始對具象雕塑的特點,對如何能夠使具象雕塑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有力的表現手段做了一些研究和嘗試。個人創作和具象雕塑方面的研究與思考在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一些效果,具象雕塑與當代藝術並不天然地構成矛盾或對立,具象寫實的雕塑同樣可以成為當代藝術的一種表現方式。教學中同學們不再把具象雕塑當作古典和傳統與當代藝術對立起來,他們對具象雕塑創作能夠與當代藝術很好地銜接也很有興致,在最近幾年同學們的作品上也有所體現。
在中國當代雕塑的版圖中,翟慶喜屬於這樣一類雕塑家:他們長期在學院從事第一線的雕塑教學,同時,他們又是當代雕塑創作的中堅力量;他們立足學院,堅守學院的教學規範和造型傳統,對學生進行基礎訓練;同時自己又能夠跳出傳統,又投身於當代雕塑的創作中,不斷進行探索,用自己的作品來刷新當代雕塑的面貌;這種堅守與創造並舉,或者可以看作是中國雕塑的一個特色。
翟慶喜 《女子與蛇》 鑄銅 165cm 2007年
這個特色很大程度上表現出,中國雕塑的學院派和西方意義上的學院派不同,很難簡單地把它看作是「保守」的代名詞。我們知道,中國雕塑有兩個傳統,除了古代雕塑傳統外,二十世紀從西方引入的寫實雕塑也在客觀上成為了一種中國現代傳統,同時也是中國意義上的學院傳統。由於中國雕塑的學院傳統歷史短暫,其學院體系的構建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又面臨著當代雕塑的挑戰,這種特殊的歷史背景決定了中國雕塑學院派的雙重使命,一方面,它要梳理、完善現代雕塑的傳統;另一方面,它又不能放棄當代雕塑的探索和創新。
事實上,中國有成就的當代雕塑家一般都有著學院教育的背景,在當代雕塑創作中,學院是當代雕塑家的搖籃,學院雕塑中的寫實方式,現代主義方式,都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語言方式進入其中,這樣,中國雕塑的學院派就不同於西方意義上的學院派;中國學院的雕塑家只能肩負著雙重使命。基於這個背景,我們看中國美院雕塑系的翟慶喜,發現他就是一個既有堅守,又有創新的雕塑家。
翟慶喜受到過非常嚴格的雕塑基本功訓練,他的造型能力出類拔萃,是當之無愧的塑造高手。一個人的藝術才能主要是天生的,當然,這並不是否定後天的努力對一個人的作用,更不是主張簡單地把人分為三六九等,所謂藝術天分是說,人雖然生而平等,每個人都有他的有待發掘的天性和最擅長的潛能,有的人因為種種原因,可能一輩子都沒有找對最適合自己的事情,而有的人很幸運,早早便發現了自己,然而順勢而為,找到了最適合的自己,成為了最合適的自己。就塑造而言,翟慶喜塑造的人體準確、清晰,空間關係交代的非常清楚;在創作中,他創作的人像,例如他塑造身邊同事的那一組塑像,就非常輕鬆、也非常隨意,但是對人的神態、氣質的把握非常生動。
他除了是一個天生的塑者,他還是一個有靈性的塑者。他的作品並不是簡單摹寫對象,而是深得塑造三昧。所以,大家看他的作品,總是在雕塑形體中能體會到一種獨特的韻味,通過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他所傳達出來的那種生動和細膩。在這種塑造過程中,他把堅守和創新融為一體,既發揮了具象雕塑的魅力,同時又有一種東方式的瀟灑和隨性,一種擺脫了機械、刻板的「再現」之後的那種自由和靈動。
翟慶喜的浮雕具有古典氣象,準確瀟灑;同時又表現了當代的內容,顯得生動傳神。例如他塑造的摳鼻子的男人、洗浴的男人、上廁所的男人,是在用一種純正的學院雕塑語言,講一個當代世俗生活的故事。在當今時代,能夠沉潛下來,平心靜氣地研究浮雕塑造問題的,似乎並不多。所以,從他的浮雕中,不僅看到了他的能力,同時看到了他對雕塑的那種發自內心的熱愛。
翟慶喜 《老朱的幸福生活-挖》
石膏 83cm 2012年
翟慶喜在雕塑上,有自己明確的師承,並學到了獨特的看家本領。他師從著名雕塑家傅維安先生,傅先生以動物雕塑見長,而傅先生又師從著名雕塑大師周輕鼎先生,周先生是我國現代第一輩雕塑家,也是從事動物雕塑的最有代表性雕塑家。今天,翟慶喜有幸得到動物雕塑的真傳,使他在同代人中有自己獨特的「根據地」,這是其他人求之而不可得的。翟慶喜做的馬、豹子、貓,也體現出他對動物雕塑題材的繼承和創新。
從個人研究而言,他著力最多的是具象雕塑的問題,這與他的創作實踐無疑有著直接的關聯。這個問題不僅是他個人的問題,也是中國雕塑界不得不面對和回應的重要問題。具象雕塑在當代條件下其前景和出路何在?當代具象雕塑能否在新的歷史情境中煥發新的活力,在繼承創新中,依然擔當它應有的使命?這些問題翟慶喜都做了有見地的回應,同時,他用自己的作品做了印證。
翟慶喜 《生存與抗爭》
皮、木、金屬 100cm 2000年
翟慶喜的藝術實踐是多方面的,他並沒有因為擅長具象雕塑就放棄其它類型雕塑的嘗試,除了具象雕塑之外,翟慶喜對裝置、觀念類的作品也有涉及,例如參加1992年當代青年雕塑家邀請展的作品,一張繃緊的牛皮,充滿了張力,就是一件裝置作品;它用石膏粉做的蜂窩煤,則是一件出色的觀念作品,除了材料上的創新,還指向當代生活中的普通物品,他是較早關心世俗物品的當代雕塑家之一。他在這方面的探索,大膽地跨越傳統塑造的邊界,做了不同方向的嘗試,這說明,作為一個真正熱愛雕塑,並願意付出全部的心力去探索、去追求的人,他的所有的作品與他的目標最終都是一致的,無論是堅守還是創新,都指向這個最終的目標。
翟慶喜 《爐子和它的煤餅》 石膏 130cm 1992年
翟慶喜 《鐵框一》 皮、鐵 100cm 1994年
翟慶喜 《井字結構一》 皮、木 200cm 1994年
翟慶喜 《文明的食譜3》 纖維粘土 70cm 1997年
翟慶喜 《天高雲淡》 玻璃鋼 35cm 1999年
翟慶喜 《雕塑家》 鑄銅
76x67x35cm 2007年
翟慶喜 《過河》 鑄銅
31x37x36cm 2018年
預約參觀
壹美美術館近期實行實名制預約、錯峰、限流參觀。預約方式:關注壹美美術館公眾號,發送姓名(真實姓名)+電話號碼,觀展當天在服務臺出示北京健康寶並配合測溫、登記後進入。
壹美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壹號,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位於中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科技條件最為雄厚、科技研發成果最為豐富的中關村科學城。
壹美美術館為民辦非企業公益性美術館,成立於2019年,總體面積約4000平米,共有三層,一、二層為展廳,三層為研討辦公區,集合了展覽、收藏、理論研究、藝術出版、衍生品開發和公共藝術研究等部門。壹美美術館以科技和藝術結合創新為定位和目標,力求通過科技視角,持續而全面的展示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成果,推動當代藝術的研究和發展,為科學家和藝術家交流搭建平臺,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並且開展相應的公益公共藝術活動,為中關村科技城北區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文化空間,成為一個專業而系統的美術館體系。
開館時間:10:00-16:3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北清路中關村壹號
壹美美術館
向公眾免費開放 歡迎大家有序觀展
禁止攜帶食品飲料入場
敬請期待壹美美術館更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