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記敘文寫作,在考場上,要用一個小時左右寫出作文,這需要優化思維,學會快速構思作文。快速構思,其實有一定規律可循的。根據多年經驗,總結以下原則:
1.審好題。切題是優秀作文的前提。審題,需要抓住中心詞,理解修飾語,確定題目中各詞語間關係。比如命題「苦與樂」,既要把握「苦」,又要突出「樂」,兩者必須結合起來。
2.定好體。審讀題目同時,要定好文體,大部分省份的中考題目適合寫記敘文,需要提醒的是,要避免考場靈光閃現,去寫創新文體的衝動。
3.立好意。一篇作文想讓讀者產生何種共鳴,就是作文的「意」。有了「意」才能中心明確。和高考比,中考作文題立意空間寬泛一些。比如題目「……從未走遠」,對這個半命題,我們可以作這樣的補題活動:「(希望/友情/信任/善良/高雅的藝術/傳統文化……) 從未走遠」。你所補充的,就是立意,如「希望從未走遠」,寫作中只需要圍繞「希望」這個角度選材就可以了。
4.選好材。立意,要有具體的、細緻的、新穎的素材來表現才能成為好文章。所謂選材,就是將所能聯想到的、能突出立意的材料都簡要梳理一遍,多中選精、眾中選優。比如「希望從沒走遠」,就可以選取一個從困境中奮起,實現了自己理想的故事。要學會化虛為實式聯想選材。有的題目有比喻義,比如「陽光與風雨」,我們就要會化虛為實。要學會化熟為新式聯想選材。考場作文材料新才能脫穎。許多同學筆下的人物,總是「父母」「老師」「同學」等極易撞車的人物;如果能避熟擇新,讓陌生人走近你的作文,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可能性會增加許多。
5.定寫法。寫法依文體、材料而定。如寫人,描寫之法必不可少;若敘事,波瀾之技一定要有;要是狀物,以物喻人、託物言志、借物抒情就可用;敘事之後發議論,主要為了突出人之品質。如作文選上,一位同學寫外婆在小區裡栽下一棵香椿,在對香椿樹細緻呵護的描寫基礎上,重點描寫外婆將春天採摘的香椿嫩芽送給單元裡的鄰居,點出香椿的分享價值與外婆的分享精神,點出鄰裡間的融洽與和諧。文章以物喻人、以物寫人的方法用得巧妙,為文章增色。
6.布好局。文章布局,就是文章的結構安排。所學課文的結構,就可以拿來借鑑。比如《阿長與<山海經>》一文,前抑後揚,突出阿長對「我」的關愛,抒發「我」對阿長的真摯情感。文似看山不喜平,寫父愛寫母愛,都不一定,非要一味的歌頌。文章敘事,或順敘,或倒敘,交待事情的起因、發展與結局,形成一個整體。狀物文章,起筆多寫物的生長環境,再繪物的形狀特徵,最後聯繫到人生體驗抒發感悟。就一篇作文而言,只要選取一種布局就可以了,安排好開頭、主體與結尾的內容,重點是安排好中間的內容,使之充實,文章的結構就形成了。
7.斟酌語言。構思時要有推敲語言的意識。根據文體需要確定語言風格。語言風格要與寫作的內容相吻合,這常常為同學所忽視。如作文中寫幽默的老爸,語言風格也要多一些風趣幽默;若文章中寫令人尊重,則語言要莊重,寫懷念,則語言多深情。
快速構思作文之法,不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泉。要想在考場上運用自如,功夫得在平時。
建議大家按照內容主題集中訓練。再給出平時訓練的三個步驟:
第一步,集中專題訓練。以寫人為例,這一階段可集中練習運用各種描寫方法寫人,練習用一件事寫人,練習用三個細節寫人,練習正側面結合方法寫人,練習用先抑後揚的方法寫人。只要每天都練,就可以熟能生巧,達到一種很好的寫作狀態。敘事、詠物作文也以此類推。
第二步,練提綱、構思圖、構思表的快速編寫。平時閱讀的時候,有意把一段內容用一句話表述,然後在這一句話旁簡要註明提示,如詳略、寫法、修辭,甚至精彩詞語,都寫在旁邊。練習擬提綱、限定五六分鐘完成,這個過程就是快速構思的過程。
第三步,抽時間對提綱或構思表格說作文。平時可以出聲,考場中心裡有數,簡單寫幾筆,作文的思路也就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