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外三山」之一:九峰山
「九峰山在府北七十裡之遙,鄰於龍跡山,其山峰頭九出,圓尖不一。峭拔若筆然,與芙蓉、壽山共號三山。」——《閩都記》九峰山是福州「外三山」之一,與芙蓉山、壽山齊名並美。九峰村的得名源於九峰山。它是壽山鄉的一個畲漢混居的行政村,由九峰、南洋、左嶺、賴婆裡4個自然村組成,土地面積36.5平方公裡,距市區23公裡。
-
「消失的福州地標」福州的山:那些已經消失的福州的山
消失的福州地標,清晰的福州歷史。福州,擁抱蔚藍,在告別山中城前,再回望山,回味遠去的老福州。上期,福州的山,三山見三山隱還有三山看不見。我們已經見識了三座現山,屏山、於山、烏山的風採,回溯了冶山、羅山、玉尺山三座隱山的蹤跡。
-
這一站,走進福州「三山」
「三山現、三山藏、三山看不見」,這傳響千年的福州民謠唱出了福州的山貌風情。民謠聲聲,音符串串,撥動著人們對福州眾山嚮往的心弦。都言秋日勝春朝,眼下正是登高樂山的好時節。讓我們登高與歷史名人屐履相逢,與歷史名人精神邂逅,與福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律動共振。第一站,一起打卡「三山現」中的烏山、於山與屏山。
-
福州——有福之州,三山二塔一水之城
福州,有福之州,福建的得名就來自這座城市和另一座城市——建甌。建甌早已沒落,福州仍然興盛,是福州的省會,雖然經濟中心已被泉州奪去,知名度也不如廈門,但仍然是福建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但說到旅遊資源,福州就遠不如廈門和泉州了,據說城裡有風景秀麗的於山、烏山、屏山三座山,福州也因此別稱三山,「三山二塔一水」也成為福州的主要標誌,但三山景色實在太一般。最負盛名的三坊七巷也只是改造後的古街巷,商業氣息濃烈。
-
秋日登高正當時 相約打卡福州之「三山」站
記者 池遠 攝 福州日報記者 吳暉 開欄的話 福州依山傍海、山清水秀,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生態環境優美,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福州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強化頂層設計,引進優質項目,文旅融合步伐加快,全域旅遊蓬勃發展。
-
福州「三山看不見」之「鐘山」故事-- 榕城第一榕在此
福州古稱「三山」,城內有於山、烏山和屏山,這三山延伸出諸多支脈,就有了那句福州人耳熟能詳的「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的俗語。今天我要介紹的是「三山看不見」中的鐘山。鐘山,屬於烏山的支脈,中心位置大概在今天三坊七巷附近達明小學內。
-
李清照「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三山」是哪裡?
故而,欲問三山何指?人多不假思索地以為蓬萊、方丈、瀛洲,大多忽略了三山還是福州的別稱這一事實。關於福州,關於三山,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在《道山亭記》一文中這樣寫道:「福州治侯官,於閩為土中,所謂閩中也。其地於閩為最平以廣,四出之山皆遠,而長江在其南,大海在其東,其城之內外皆塗,旁有溝,溝通潮汐,舟載者晝夜屬於門庭。
-
李清照「蓬舟吹取三山去」的「三山」是哪裡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漁家傲記夢》中的詞句。大多數的詞解將此處的三山釋為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傳為神仙居所,尤其讓人神往。故而,欲問三山何指?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地以為是蓬萊、方丈、瀛洲,大多忽略了三山還是福州的別稱這一事實。
-
福州過重陽節濃濃虎糾味 登烏山放風箏吃九層粿
原標題:福州過重陽節濃濃虎糾味 登烏山放風箏吃九層粿 在福州,重陽登高是希望家裡的孩子快快長大。除了登高,福州重陽還有不少獨特的習俗:烏山上放風箏,吃九層粿……昨日,福州民俗專家鄭子端為大家細說端倪。 登高點 白天爬烏山 晚上登於山 早在3000年前的閩越古國,就有關於「福州登高」的記載。福州的《三山志》,記載了閩越王無諸登高的故事,他登高的地方當時叫「九日山」,就是現在的於山。 「福州登高的意義,是希望小孩快快長大,這點和外地也不同。」福州有句俗語:「白天爬烏山,晚上登於山。」
-
福州過重陽濃濃虎糾味:登烏山,放風箏,吃九層粿
東南網10月21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 蘇燕梅 實習生郭謐)在福州,重陽登高是希望家裡的孩子快快長大。除了登高,福州重陽還有不少獨特的習俗:烏山上放風箏,吃九層粿……昨日,福州民俗專家鄭子端為大家細說端倪。
-
福州三山詩社社長李林洲:一生都為詩鐘狂
臺海網11月12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它既是競文角智的利器,也是雅集助興的文字遊戲,曾經讓林則徐、沈葆楨、陳寶琛都欲罷不能,甚至在京履職時還邀請同鄉幕友一起參加。它就是詩鐘,已有200多年歷史,發源於福建,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福州三山詩社是詩鐘傳承基地。不久前,三山詩社在福州西湖宛在堂舉行以「厝、脈」為韻的重陽詩鐘詩會。
-
福州三山詩社社長李林洲:一生都為詩鐘狂
福州三山詩社是詩鐘傳承基地。不久前,三山詩社在福州西湖宛在堂舉行以「厝、脈」為韻的重陽詩鐘詩會。詩會上,記者與一頭銀髮、神清氣朗的社長李林洲相識。看晚報新聞與詩社結緣1984年12月,福州三山詩社成立,李林洲在學校閱覽室無意中看到當時《福州晚報》上一則三山詩社向全國徵集紀念林則徐誕辰二百周年詩歌的新聞。作為詩歌發燒友,他創作了兩首自己還算滿意的律詩寄了過去。
-
福州古塔圖鑑: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
在曾被稱為「佛國」、佛教興盛的福州,自然留下了很多古塔。 人們修建塔,也許為了紀念,為了祈願,為了祝福,也許為了一份可觀可感的平安,為了一種可登可攀的高遠。 「城裡三山千簇寺,夜間七塔萬枝燈」,這便是宋朝的福州盛景。
-
福州非遺LOGO出爐:三山兩塔一條江
福州新聞網12月12日訊 (福州日報記者 歐陽進權)2020年,福州將迎來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記者今日從「首屆福州市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研討會上獲悉,象徵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識LOGO已經選定——三山兩塔一條江。
-
令人無法自拔的福州小店
福州,又名榕城。榕,從木,音「容」,意「納」。在中國,一座城中有一座山者真不足為奇,但在城中包容有三座山者唯一僅有福州。古人稱福州為「城在山中,山在城中」。福州,以其寬容的胸懷,大度能容地在城中容下了三座山:於山、烏山、屏山。不僅如此,福州還有「三山隱,三山現,三山看不見」之說。一座城中能容下九座山,此博大與寬容真應為中華第一了。
-
文字裡的福州街巷--福建頻道--人民網
佳作中的城市風採 施曉宇說,了解福州街巷,必得了解福州地形地貌。福州別稱三山,福州的地標是三山兩塔一條江。很多名篇佳作中,都留下了關於福州地貌地標的記述。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由福州林浦林烴、長樂謝肇淛編撰的《福州府志》記載了一條流傳到今天的民諺:「三山藏,三山現,三山看不見。」
-
《劍來》裡三山九侯先生是誰?
在劍來中,主角皮皮安(陳平安)在護送小寶瓶去山崖書院讀書的旅途中,遇見了當時還是棋墩山土地公的魏大山神。而當時李家僕人燒符時最後所念本該是「那位先生」也就是三山九侯先生的敕令。導致有了後面的劇情。那麼「三山九侯」先生到底是誰嘞?為什麼多次出現在文中。下面就做一個科普。
-
福州非遺logo由三山兩塔一條江構成 代表生生不息寓意
福州非遺logo由三山兩塔一條江構成 代表生生不息寓意 2020年,福州將迎來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記者今日從「首屆福州市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研討會上獲悉,象徵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標識LOGO已經選定——三山兩塔一條江。
-
福州,一座有海有山有江有湖的風韻城市
大多數來福州遊玩的人,一般會問福州的海在哪裡?其實來福州最先看到的海就在您剛下飛機的附近,在離長樂機場不到500米的距離,不光有海,還有沙灘。因此,我們福州人,每每去機場接遠來的親朋好友都會隨便帶他們去旁邊先看看海浪,吹吹海風,走走沙灘,這也是好多外地人對福州的第一印象。
-
劍來——三山九候先生可能是誰?
小編推測,這個人應該是一個道士,這點是根據他的名字猜測的,三山九侯先生。但是還有一個猜測,也有可能是道祖說不定,因為關於道祖的描述幾乎沒有,所以小編無法過多的分析,但是小編有八成把握這個三山九侯先生是白玉京大掌教和道祖二人之一。因為只有這二人的實力,身份才能接近這個三山九侯先生的人物設定,所以小編覺得這才是最有可能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