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孟母三遷換不同學校,嘗試解決孩子學習的問題真的有必要嗎?

2020-11-29 愛喝草莓味養樂多的貓

在這裡我也和大家來聊一聊,孟母三遷,表面的意思,我們大家都知道孟母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環境,來選擇適合孩子的環境來學習。看到這個問題呢,剛剛和我做的三字經家庭教育的專欄課程有關,那我就在這裡再和大家分享一下。孟母三遷給家庭教育帶來啟示1.孟母懂得知止知止什麼呢?知道並且停下來孟母知道他住的地方,周圍的環境對孩子的學習不利。停下來就是孟母放棄不好的環境,選擇好的學習環境。換作今天我們周圍的環境來說,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就不僅僅是周圍的環境簡單的事。什麼事情都要多方面的來考慮,還要結合孩子個人的情況。比如像家庭,父母,學校,老師,還有他的好朋友,都會對孩子的產生一定的影響。

還有就是孩子自己對於學習的興趣感,和對周圍環境受到幹擾的控制力如何?綜合的來考慮和分析。想要決影響孩子學習的是什麼?首先找到影響孩子學習的因素很重要,找到最不利的3個因素,來考慮停止下來。比如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我們父母就要停止對孩子的嘮叨和反覆的強調的這個動作,孩子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才會專心。如果孩子自己獨立寫作業的過程當中都不存在問題,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學習環境影響也不是很大的問題,最後就是需要考慮大環境的影響問題,選擇學校環境。如果孩子自身還有就是家庭和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比較大,哪怕就是選擇再好的學校和學習環境,孩子還是會受情緒和家庭環境氛圍的到阻礙。

最重要的就是來看清這些因素,哪些是最大的再來考慮孩子是否要選擇換學校的問題。2.因為孟母在本心和初心上的堅持,這就是知其所止。孟母不斷地選擇和放棄的過程,沒有忘掉自己的本心和初心,一直堅持為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走正確的方向。在孩子教育和受教育的過程當中,都會面臨選擇和放棄的過程,一旦走錯了方向,就會在原地不停的徘徊,或者走著走著就忘掉了自己最初的本心和初心。比如在讓孩子培養一個好習慣的過程當中,父母的一些嘮叨,或者是對孩子的提醒,是為孩子好,這就是父母的本意和初心,可一當父母看到孩子的不好的一些小動作,影響習的時候,父母就受到了孩子的影響,父母的情緒和發火的狀態就會忍不住,在這個過程當中,父母就忘記對孩子的初心是為了校正,對孩子做的事情卻是發火和發脾氣,這就是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是走了,相反的道路,又引起了孩子的逆反。

3.選擇對了的方向就堅持,才會有好的結果產生。當我們總是在選擇外在的環境,而忘了自身的一些環境特點,也會給我們帶來困擾。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找外在的環境問題,想讓自己來舒適,就會把重點都放在了一些環境的因素上,而忽略了自己的問題,就會在這個問題上反覆的循環,而不能前進。一旦我們選擇了正確的方向時候,就會無所顧忌的向前走,最後直到堅持才能勝利,如果方向是對了,我們沒有堅持的話,也是產生不了結果的,改變不了根本問題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你贊成孟母三遷嗎?孟母三遷真的有意義嗎?
    這指的是孟母三遷的典故,孟子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起先孟母和孟子居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常常模仿大人跪拜哭嚎;孟母就帶著孟子搬到了市集處,孟子又開始學著做生意,屠宰豬羊;孟母又帶著孟子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看到了來文廟的官員禮貌相待,自己也會學習他們。孟母為了孟子的教育煞費苦心,終於找到了自己滿意的地方,而這也正是適合孟子學習和接受教育的最佳的場所。
  • 古代有孟母三遷,但今天有選擇學習的學校,但是一環這個鍵不可忽
    孟母三遷的故事已經流傳很久了。孟母三遷也稱為孟母選擇鄰居,在西漢時期劉翔的《列女傳·卷一·母儀》中,出現了「孟母」這樣的專有名詞。經過幾代文字記載,他成為教育史上最著名的典故之一。孟母是天生的教育意識嗎?首先,我們來看看當時的大環境。孟子生於公元前位於戰國中期(約公元前475-),也是戰國時期「私學」發展的鼎盛時期。當時,人們的地位和階級劃分也十分明顯。東周時期繼承下來的貴族家族達官貴人掌握了大部分社會資源。老百姓很難突破底層的牢籠,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學有所成是提高自己地位的最好辦法!
  • 小學英語應該取消嗎?母語都沒學好,學習英語真的有必要嗎?
    對於經濟能力比較強的家長來說,自然不是難題,但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樣的高收費是承受不起的,所以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學習英語真的有必要嗎?母語還沒學好學外語有什麼用呢?小學時期英語會被取消嗎?母語都沒學好,學習英語真的有必要嗎?掌握語言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也與國際順利接軌,在一些企業和崗位上說用英語溝通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雖然說漢語的人很多,但是不可否認英語在全世界的地位和作用。
  • 孩子有必要學習奧數嗎?什麼時候開始學習?
    每年都有家長向我們本質教育詢問:「孩子有必要學習奧數嗎?」、「奧數學什麼?」、「奧數學習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為好呢?」,「需要從小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嗎?」等問題;為此我們本質教育撰寫這篇文章來回答這些問題,來幫助各位家長對奧數學習有更深的理解。
  • 古有孟母三遷,今有寶媽為兒兩換學校
    一個老朋友的朋友圈這幾天引來了朋友們的一群點讚,朋友是一個有六歲兒子的寶媽,自從兒子上幼兒園開始,這已經是在朋友圈看到她第二次發表給兒子換學校的事情了,大家都調侃她,你又給你家寶貝換學校了,朋友也知道大家調侃她,也不氣惱,只是說,嗯,給孩子換一個環境好一點的學校。
  • 孟母三遷:好的環境促進的不只是學習,還有孩子學習的能力
    其中不乏有「司馬光砸缸」、「曹衝稱象」以及「田忌賽馬」這樣的故事繪本。不過「孟母三遷」這個繪本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究竟孟子遭遇了什麼樣的環境,讓孟母下定決心搬三次家呢?孟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為了讓他受到好的教育,他的母親在教育孩子上面花了很多的心思。
  • 孟母三遷:被嚴重低估的學習能力!
    孟子的母親為了使孩子擁有一個真正好的教育環境,煞費苦心,三次搬家,現在則多用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盡全力培養孩子。然則,學區房常有,而孟子不常有,何也?因為,孟母三遷的故事,讓我們嚴重低估了孟子本身的學習能力!孟子是個學習能力極強的人。
  • 解惑|孩子學習不好,從佛學怎麼解決孩子學習的焦慮問題?
    關注您快半年多了,每天有時間就會閱讀您的文章。從您的文章裡我看到了很多正能量,看到您給一些迷茫的人指點迷津。我目前有一件事情一直困擾自己,也算是壓在心裡的一個疑惑,這個問題就是孩子的成績問題。作為過來人,我實在是太了解成績和文憑對於現在社會的重要性了。作為父母,並沒有給孩子提供一個非常好的起點,知道今後還是要多靠孩子自己多去努力。
  • 從「孟母三遷」談學校教育……
    關於孟子母親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堪稱教育子女成功的典範,讓人爭相學習的楷模,這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說的就是孟軻(孟子)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故事原文是這樣說的: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
  • 古有孟母三遷,你會為孩子搬家挪地嗎?父母根據實際選擇最適合
    但是,娜娜目前面臨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她不太想讓女兒住校,初中是孩子叛逆最嚴重的階段,特別是女孩子。娜娜不想讓女兒脫離自己,她覺得家長儘量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溝通,才能讓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娜娜家的房子是經濟適用房,距離市區很遠,當初女兒上小學,為了讓女兒上學不受風吹雨打,娜娜省吃儉用在學校旁邊租了一套房,一直陪到女兒上六年級。現在難道還要再和女兒一起在中學旁邊租房嗎?中學旁邊的房租都很高,娜娜一直在遲疑。
  • 孟母三遷已經不適合現代教育,當育兒碰壁時,家長要跳出固化模式
    孟軻就每日跟著學生們學習知識和禮節,最終他在媽媽教育的影響之下,成了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母三遷」的故事有一定的啟發意義,孟母這麼做,也確實把孩子培養成了才。但我們在沿用古人育兒方式的同時,也應該考慮時代和整體環境的變化。
  • 教育小故事:孟母三遷,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由於他天資聰明,之後又專門跟孔子的孫子子思學習,最後成了儒家學說的主要代表人物。孟母三遷的啟示:一、關於人的發展問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自然的人透過教育使之成為社會的人,一個人從生下來,帶成長為人類社會的一員,是一個相對較長的社會化過程。
  • 孟母三遷的故事,特別值得年輕父母學習
    孟母三遷的故事出自西漢劉向編撰的《烈女.卷一.母儀》一書,「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於是母子倆又搬家了,這一回他們搬到了一個學校旁邊,附近還有寺廟。在這裡,有豐富的教學活動,學禮儀,聲樂、射藝等等。每月夏曆初一,就有不少官員到文廟裡來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每次見到此情形便默自模仿,便記在了心裡。孟子的母親看見後,高興地點頭道:「這才是我兒子應該待的地方,便在此地長期定居了下來。」
  • 流於形式的網課,真的有必要開展嗎?你怎麼看?
    接著吧,開始有學生不認真聽,總要缺二三百人,而且部分還不記筆記。感覺就是我一個人一言堂。所以我認為,網課,對那些自律性強的學生還是很有用,自律性差的同學,是一種折磨,而且還會折磨這些學生家長。總之,你要想學,網課是目前很好的學習方式,不想學,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
  • 美國人有學習中文的必要嗎
    美國人真的會學中文嗎?就連美國人自己也一直在哀嘆,美國缺乏學習外語的傳統。外語熱在美國來得快,去得也快:冷戰期間是俄語,到上世紀80年代成了日語,「9·11」之後又變成了阿拉伯語。與此同時,數以千計的美國公立學校在過去十年來已逐漸停止了外語教學。中文教育在美國的繁榮能持續下去嗎?美國人有學習中文的必要嗎?《紐約時報》為此邀請了多位專家進行辯論。
  • 從孟母三遷看孩子交友問題,幹涉只會適得其反,試試這些辦法
    我們從小就聽過《孟母三遷》的故事。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在孟子小的時候,他們家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會學大人祭拜,孟子母親看見了,就帶孟子搬到了集市旁邊住,之後孟子又開始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於是他們又搬家了,搬到學校附近,孟子開始喜歡讀書了,孟子母親感嘆說:這才是孩子該住的地方。
  • 孟母三遷,還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嗎?網友:孟子是富二代
    孟母三遷的故事,在我們小時候應該都有聽說過。講訴的是,孟母為了兒子有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三次搬遷。孟子朝夕勤學不息,進步很快,成為了僅次於孔子的天下大儒。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也思考一下,孟母的教子理念還值得我們今天學習嗎?孟子,名軻,戰國時期邱國人。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的又一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代表作品《孟子》,宣揚「仁政」學說。在孟子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因病去世了,留下了他們孤兒寡母。沒有父親這個家庭頂梁柱,家裡也失去了經濟來源。母子二人過得很是清苦。
  • 高考:孟母三遷,你所處的學習環境決定著學習的成敗!
    相信大家對孟母三遷的故事都不陌生吧,孟子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孟子能有如此過於人的成就呢?
  • 關於孩子要不要學習奧數的問題
    很大程度上,尖子生和普通生的區別,都是由奧數來決定;有的家長認為,學奧數沒有必要,孩子太累了,幹嘛拔苗助長,把課本知識學好就行了,小學就讓孩子輕輕鬆鬆的過不行嗎?今天這篇文章,我就把我兒子學習奧數的真實感受給家長們說一說。
  • 「孟母三遷」並非全是好的,打破固化思維,學會引導孩子創造環境
    "孟母三遷"強調社會環境的重要性,這也給許多家長一些思考,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也會注重有沒有"壞孩子"和自家孩子玩、學校環境會不會很亂影響孩子等等,但是卻忘記了,在現代教育裡我們應該注重家庭環境勝於關注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