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全集》最新版增加的一篇文章,《祥林嫂》的姊妹篇!

2020-09-03 情報交易所

《魯迅全集》最新版增加的一篇文章,是相關部門整理魯迅資料時剛剛發現的,相信大多數人都沒有看過,堪稱《祥林嫂》的姊妹篇。由於和《祥林嫂》比較類似,可能是以前出版社感覺沒有必要再收錄,也或者是認為沒有太多的思想價值,又或者是認為沒有太多的學術價值,所以就沒有刊登。

新版《魯迅全集》裡收錄了兩篇寫舊時婦女的文章,前面一篇文章是《祥林嫂》,後面一篇文章是《祥林嫂》。




相關焦點

  • 《魯迅全集》推出第四版
    這是《魯迅全集》的第四個版本了,內容更加充實嚴謹,資料更加準確可靠,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完備的版本。據悉,這套全集將陸續在全國各地發行,首印3萬套,每套定價990元。  14位專家花費4年多時間,吸收了20多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魯迅全集》在中國可謂「行遠而及眾」。1981年版的全集迄今已發行近20萬套,根據全集印行的魯迅著作單行本、選編本達280多萬冊。
  • 韓石山:這樣的《魯迅全集》我不買
    新版《魯迅全集》上市了,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買上一套。按說像我這樣早就買下1981年版的,是不必買的,出版社考慮得很周到,過上半年就會出一本60萬字的《魯迅全集修訂詳記》,收入所有新增加的內容,並詳細註明所有修改的部分。屆時買上這麼一本,就等於買了現在的新版全集。     但是這種「補」的辦法,對我這樣的讀者,卻不管用。
  • 魯迅「祥林嫂」文中有幾個有趣的數字,談到了工資,甚至還有彩禮
    部編版高一語文下冊有一篇魯迅的小說,題目是《祝福》,寫的就是祥林嫂的故事。這篇文章很多年以來一直是中學語文必須要掌握的課文,其代表了魯迅的語言風格,也代表了魯迅批判封建禮教的文化底色。相對人云亦云的主題,讓我們感興趣的是這篇文章當中所涉及到的幾個數字:祥林嫂每個月工錢500文在魯四老爺家幹了三個半月,共計1750文
  • 少年閏土、祥林嫂、阿Q正傳、孔乙己,你是魯迅文章裡的誰?
    提起魯迅先生,就像提到蘇軾一樣,明明有說不完的話,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很多人都是知道魯迅的,尤其是看過他文章的人,幾乎他的文章現在都能夠出現在初中或者小學的課本上,因此知道魯迅先生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我們從中也能看到他的真性情和大智慧。魯迅的一生是求索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
  • 《魯迅全集》帶給我們的是什麼?紀念永不逝去的魯迅先生
    《魯迅全集》融會了魯迅先生的鬥爭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國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這本書裡收錄了魯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說集、雜文集等等。這些文章都是極具諷刺意味的,都是通過一些小事描寫當時的中國人的生活,突出了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人們的愚昧封建,國家的羸弱,側面反映了中國的近代歷史。《阿Q正傳》、《藥》、《祝福》等作品映射著當代中國的社會,每一篇幾乎都是魯迅先生在用盡全力再向國人吶喊,在呼喚國民的甦醒。
  • 魯迅的妻子、祥林嫂、胡適的妻子,這三人誰更慘?
    近日,寫了篇《祝福》讀後感,分析了祥林嫂的死因。有朋友看後說,祥林嫂真乃是中國命最苦的女人了!簡直太可憐了!我起初亦表認同(儘管祥林嫂只是一個虛構的人物)。但後來不知咋地,竟想起曾成功塑造了祥林嫂形象的作者魯迅的妻子朱安來了,並把朱安與祥林嫂做了比較:她們二人究竟誰的命更苦些?究竟誰更可憐些?我想,答案自然應該是朱安了吧!因為,祥林嫂儘管死了兩任丈夫,一個兒子,但她終歸有過名副其實的丈夫,並生養過孩子。而朱安呢?
  • 版本談:《魯迅全集》73版和58版有啥不同
    文 | 魯迅全集單行本交流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 前幾日,有書友問我「73版」的《魯迅全集》和「58版」的《魯迅全集》有啥不同?哪種版本更加值得收藏? 說實話,不同之處老漢只知道個皮毛,知道多少就說多少。至於哪種更適合收藏?老漢真心不敢做答,浪費書友的錢事小,指錯了道兒就麻煩了不是?
  • 魯迅文章被移出課本,真有必要「去魯迅化」嗎?我們不需要魯迅?
    我記得自己學的第一篇文章應該是一篇叫做《踢鬼的故事》,這個故事本不是魯迅寫的,但是卻是發生在魯迅先生身上的,後來蕭紅在寫《回憶魯迅先生》這篇長文時講到的。小學裡我們我們還學過有關魯迅先生的一篇《三味書屋》和他寫的《少年閏土》。到了中學,魯迅先生的文章就更多了,從初中到高中,幾乎每學期的語文課上,都有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而且有不少文章都是要求背誦。
  • 人教版教材僅一篇魯迅課文被換
    今年已經有13年教齡的王志勇說,在被更換的9篇文章中,感覺新增的9篇文章比之前的9篇文章從寫作時間點上離現在時間更近一些,「學生從內容和主題上接受起來就更輕鬆一些。」此次新版教材中將魯迅的《風箏》更換掉了。對此,王志勇認為,這篇文章放在初二、初三效果會更好一些,「對於初一學生來講,有些偏深奧」。
  • 魯迅先生筆下的_祥林嫂
    祥林嫂是生活在舊中國的被踐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視的勤勞、善良、質樸、堅強而又愚昧懦弱的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是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受害者、犧牲品。圖一:刻版創作背景:20世紀20年代,正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時期。
  • 哪個版本的《魯迅全集》值得收藏?
    讀書人也時常感慨,原來自己活了幾十年領悟的人生道理,魯迅早就講過了。 魯迅研究,多年來一直是學術研究的重要領域。隨著20多年來人文科學和魯迅研究的不斷發展,魯迅的佚文、佚信不斷被發現,1981年版的注釋也有其歷史的局限。
  • 魯迅先生的最後一篇文章是什麼,裡面究竟寫的什麼內容呢?
    魯迅的一生一共寫了大約500萬字的雜文、散文、小說等,輯校和書信大約100萬字,1911年寫出個人第一篇文言小說《懷舊》後便一發不可收拾,在他人生的後25年寫了600萬的文字,平均一年寫作24萬字,此外他還翻譯大量的外國作品,一直到逝世前兩日還在寫文章,實在感人至深。那麼他的最後一篇文章究竟是什麼呢?
  • 人教版語文教材大調整:送走魯迅 迎來史鐵生
    原標題: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大調整,30篇課文換了9篇 送走魯迅 迎來史鐵生  在一線教學者看來,新教材更接地氣  開學了,鄭州市中小學生逐步進入正常的學習軌道。  不過,拿到人教版初一語文教材的老師們發現,課本出現了不小的變化:30篇課文中,9篇被更換,單元順序也做了較大調整。
  • 魯迅《祝福》:社會環境的冷漠,造就了祥林嫂的麻木,你認同麼
    《祝福》是魯迅創作的一篇短篇小說,收錄於《彷徨》中。看過《祝福》的人都知道,這是一部悲劇。魯迅曾這樣定義悲劇:「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祝福》這篇短篇小說,雖篇幅不長,卻讓很多人對祥林嫂的遭遇記憶猶新。
  • 看《魯迅全集》----《集外集》
    看來,這篇文章也沒有讓學生學習過,就連作者也在序言裡說,而且文章又多麼古怪,尤其是那一篇《斯巴達之魂》,現在看起來,自己也不免耳朵發熱。為什麼?因為我記得自己那時的化學和歷史的程度並沒有這樣高,所以大概總是從什麼地方偷來的,不過後來無論怎麼記,也再也記不起它們的老家;而且我那時初學日文,文法並未瞭然,就急於看書,看書並不很懂,就急於翻譯,所以那內容也就可疑得很。
  • 重讀魯迅《祝福》感悟:沒有「邊界感」的人,最後都活成了祥林嫂
    提到祥林嫂,大家會想到那個滿頭白髮,瘦弱不堪,一手提著竹籃,一手拄著長竹竿的農村婦女形象。說起「祥林嫂」,也是影視劇和網絡上的「座上客」。大家常喜歡用「祥林嫂」,來形容那些接二連三被悲劇拖的萎靡不振,逢人就講不幸遭遇的人。
  • 各地語文課本刪除大量經典文章 魯迅作品大撤退
    散文方面,則有巴金的《小狗包弟》,這是一篇反映「文革」的「反思文學」,這篇文章選自巴金的散文集《隨想錄》。該散文集中的許多文章是巴金用「自我懺悔的形式,從反省自己的軟弱開始,逐漸進入對全民族的靈魂的拷問」。這是巴金寫《隨想錄》的一個重要特點。而古代詩文也新增了諸如柳永的《望海潮》、杜甫的《詠懷古蹟》、辛棄疾的《水龍吟》、李商隱的《李賀小傳》等作品。
  • 許壽裳與《魯迅全集》:「生死不渝」的重要見證
    圖:文匯報宋志堅因為2005年版《魯迅全集》(下文簡稱《全集》)的面世,這十幾年來,魯迅研究界人士回顧《全集》出版之歷程,難免也會說到第一部《全集》的出版。然而,讀了有關專家的文章之後,我有一個突出的感覺:許壽裳先生被忽略了。
  • 課本刪減魯迅文章再起爭議 名師:魯迅過於偏激
    滬版教材 魯迅作品已經不多  「撇開人教版不說,單單看一下上海版的教材,與十年前甚至更早些年份相比,現在中學語文教材裡的魯迅作品已經大為減少了。」寶山區交華中學語文教師史冬梅說,整個初中語文學習中,同學們與周樹人打交道的機會並不多,「怕周樹人」的概率不高。
  • 魯迅的文章為什麼在今天也不過時?淺析魯迅作品的文學特色
    其實除了對傳統社會的深度剖析,揭示出了很多國民性的問題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魯迅的文章一直都處於一個批判與自我批判、懷疑與自我懷疑的狀態上。拿小說《狂人日記》和《祝福》來說,除了對他人的批判,文章中也有魯迅對自己的審視。這種自我懷疑與自我批判的態度,在魯迅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中尤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