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媒體報導,誠品書店創辦人、董事長吳清友,7月18日晚間病逝於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享年67歲。
「誠品之父」吳清友去世了。一時間,微博朋友圈被誠品粉、愛書人的悼念刷屏。
吳清友(圖片來自網絡)
吳清友(圖片來自網絡)
網友評論:
「先生走好。一生能有誠品這樣優秀的作品,非常令人敬佩了。」
「他創造了一家與眾不同的好像是擁有血肉和靈魂的企業。」
「大眾可以安靜看書的地方,除了圖書館,大概就是誠品了。」
「吳清友先生和誠品,改變了全華人的文創消費觀。」
「第一次去誠品書店,是去年夏天。臺北101後面那一家。臺灣同學的母親把要捎帶給女兒的東西交給我之後,便陪著我雨中堅持送我到書店。書店人不算多,規劃很整齊,大氣,極簡的風格讓氣氛很安靜。誠品書店的創始人,一定很了不起。」
只要你曾和誠品相遇過,必定會想念。我還記得,人生第一次踏進誠品書店,是2012年9月的臺北,誠品臺大店。在有些燥熱的空氣裡,仿佛推開了一扇新世界的門。
那年秋天,我是大陸赴臺交換生。半年裡,逛誠品書店,就是我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來臺灣旅行的人,都一定拜訪誠品這個無與倫比的文化地標。
我第一次在臺灣誠品書店買的書和手提袋。
大多數讀者都席地而坐,舒服呆上一整天。
喜歡誠品的私人理由可以很細碎,很平淡,多到自己也數不清:裝修很有設計感,實木地板特別乾淨,捧本書席地而坐就像在自家客廳;店員無論何時都保持微笑,耐心回答你的問題,快速找到想要的書;書籍的體量和分類足夠豐富,品位很好,你隨便淘一淘都有意外之喜;文創小禮品、文具精緻可愛得不行;累了可以喝喝咖啡,24小時不打烊,感覺很安心,這座城市總有一盞燈為你開著……
如今翻開2012年的相冊,感覺去誠品頻繁到可以寫一本日記。一方面,這家書店確實魅力爆棚,值得一品再品;另一方面,就算在臺北街頭閒逛,你都非常容易遇到誠品,大學、劇院、商場,哪裡都有誠品的影子。記得2012年最後一天在臺北跨年夜,大家在外頭看演出high到很晚,夜裡又很冷,索性不回去了,鑽進誠品禦寒,在書頁輕輕翻動聲中,靜候新一年早晨到來。
誠品的文具禮品讓人沒有抵抗力。
後來,我拖著滿滿一箱誠品的書和文創禮品離開臺灣。一度有點傷感,感覺習以為常的生活被挖去了很珍惜的一塊。不過幸好時隔半年,我又在香港銅鑼灣與誠品重逢。誠品在不同城市的不同門店,都有各自特別的味道。誠品書店是和都市生活緊密長在一塊兒的,充分吸納了城市的文化養料,又為城市帶來一片溫馨、厚重的氛圍,為匆匆碌碌的都市人降速、降噪。
香港銅鑼灣誠品書店。
2015年,誠品書店終於在內地正式開張,安家蘇州。這座文化底蘊深厚、閱讀氛圍濃鬱的書香城市,延續了我和誠品的緣分。
誠品創始人吳清友,在蘇州誠品開幕演講中說:
「當誠品有機會到大陸來發展的時候,其實我們一直在思考,誠品能為蘇州和大陸帶來什麼?中國這麼大,誠品到底能參與什麼?我們懷著一顆誠懇的心,我們知道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希望這個空間能夠有書、有閱讀,她是一個眾生平等的空間。希望大的階梯能夠讓匆忙的朋友們,能夠從容能夠沉澱。我相信每個人都會需要他生命的倚靠。在未來,不管是生活裡的日子,或是是生命裡的時光,不管是喜怒哀樂或是悲歡離合,都希望蘇州誠品有一本書有一杯茶,能款待你。」
蘇州誠品書店(圖片來自網絡)
在實體書店飽受衝擊的當下,誠品書店為何受到歡迎?我想原因在於誠品堅守和開拓了傳統書店以外的特質。
誠品,讓書店成了一個公共空間。
蘇州一家同樣愛誠品的民營書店主人對我說過,一間理想的書店,其實是一個和寫書人、看書人產生親密聯繫的公共客廳。在這個公共空間裡,你能遇見豐富有趣的同類。
誠品書店,運營範疇已擴展至畫廊、出版、展演活動、藝文空間和課程、文創商品……誠品的口號是「城市人的集體創作」,連鎖而不複製的經營模式,尊重各地文化特質,透過「人、空間、活動」的互動積累,發展出不同的場所精神和經營內容。
蘇州誠品書店(圖片來自網絡)
誠品,讓書店不僅僅是在賣書。
怎樣的書店才能活下去,活得好?
誠品自成一套成熟的商業體系,書店與商場複合,締造了一種格調頗高的現代品牌氣質,一種新型文創消費觀。成功的品牌,定會以有創意有生命力的概念貫徹始終。這種概念因為基於對美學、城市和人文關懷的深度體察,持續探索廣泛的精神需求,才能深入人心。
人們只願意為創意,為真正美好的事物埋單。
臺灣誠品書店(圖片來自網絡)
誠品,讓書店成為一座城市的主人。
在臺北,誠品書店已然成為霸氣的文化地標,魅力絕對不輸臺灣任何旅遊景點。無可挑剔的內部環境和服務品質,涵蓋多元層次需求的營銷思路,以及……最最經典的標誌:24小時不打烊。就憑這一點,誠品足以俘獲人心,它可以自豪地說,城市的夜,是一家書店照亮的。
燈火樓臺的不夜城,理應有數盞書店的燈光照亮她的現在與未來。因為誠品的存在,你更珍惜你的城市,腳步慢下來,何處都有書香人情好風景。
感謝「誠品之父」吳清友,讓我們在臺灣,在香港,在蘇州,度過了太多太美的讀書夜。吳先生一路走好。
文/ 沈傑群
來源:中青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