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著房屋,路邊綻放的小花隨風搖曳,家家戶戶庭院乾淨整潔。湖州市安吉縣天荒坪鎮銀坑村自成功創建精品示範村以來,村裡的環境面貌煥然一新。這段時間,銀坑村村民們又和垃圾精準分類「槓上了」。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應有之義。為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2020年以來,銀坑村深入推進垃圾精準分類,推出「6+6」工作法,從改變農村人居環境、落實環境保護長效管理辦法等方面著力,讓村莊舊貌換新顏。「6個村民小組,各分派1名村幹部進行指導督促,每組再聘任一名宣傳員進行廣泛宣傳。」銀坑村村委主任李為民介紹說,村裡在氛圍營造方面,不斷創新宣傳舉措,以「傳統+新媒體」結合的方式,利用戶主微信群發布「垃圾精準分類教育小視頻」及農民信箱等多種形式宣傳;挨家挨戶向村民全覆蓋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垃圾分類》小冊子;發揮群眾主體作用,充分利用黨員大會、群眾代表大會,以及編唱順口溜等形式告知村民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分類實施辦法,讓垃圾精準分類深入人心。
2020年3月,《2020年天荒坪鎮人居環境美麗鄉村長效管理辦法》在全鎮鋪開,也為銀坑村的鄉村面貌進一步提升帶來了轉機。「起初這項工作開展起來並不順利,村民參與積極性也不高。」銀坑村黨支部書記邵水良介紹,通過村幹部和宣傳員挨家挨戶走訪,做足群眾思想工作,才讓村民逐漸參與到垃圾分類這項工作中來。
隨著周邊環境一天天改善,村民們積極性日益高漲。「家家戶戶都能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院裡閒置的物件整齊堆放,清理出的空地還種上了花花草草,既美觀又生態。」談起村裡環境的變化,邵水良打心底裡開心,「只要願意花心思,垃圾分類不是難事,村裡環境也將越變越美!」
村民滕有芳老人每天都按時將自家分好的垃圾送到垃圾回收處。「我把小冊子放在褲兜裡,空閒了就翻一番,不能分錯了。」說著,從褲兜裡拿出一本《垃圾分類》小冊子和其他村民講起了他的實踐小訣竅。
「今與大家提個醒,垃圾分類要實行;源頭分好靠自身,垃圾分類要精準……」如今,這首朗朗上口的順口溜已是家喻戶曉,時常被掛在銀坑村村民的嘴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