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萍
北京的胡同,承載著北京的歷史和文化。相傳,每一條胡同都有一串故事。
史家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南部。在東四與東單之間並列著許多整齊的胡同,路東有一條胡同叫史家胡同。史家胡同51號院位於史家胡同中部,早在明嘉靖年間,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經歷了明代、清代、民國和新中國,史家胡同從未改過名字,可見其歷史悠久。
史家胡同51號院,因在1959年被周恩來總理分給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及家眷居住和管理,留下了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經久流傳。
喬冠華與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十年風雨情
1973年7月1日,章世釗在香港病逝,他的養女章含之與外交部長喬冠華結婚後,搬進了史家胡同51號院,開始了他們相知相伴的十年風雨情。
1971年春天,還在外語學院當老師的章含之,被毛主席欽點調入外交部工作,也因此結識了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並不幸福,在領導的鼓勵下從這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脫出來。在外交部遇到喬冠華後,雖然年齡相差22歲,而且地位懸殊,但並沒有阻止他們,在隨後的艱難歲月裡,他們彼此譜寫了一段傳奇愛情。
喬冠華是世界外交舞臺上的一顆璀璨的新星,在中外外交史上立下赫赫戰功,兩人相愛也曾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章含之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1973年5月,國務院管理局對四合院進行大修,章含之只能暫時搬到前院的傳達室棲身。那時她正和喬冠華談戀愛,他們就在堆滿家具的傳達室裡泡上一杯清茶,促膝長談。
後來由於政治環境,喬冠華的處境十分困難,他們的交往也轉入半地下狀態。
原本章含之被毛主席提名出任新中國第一位駐加拿大女大使,這對章含之確實是個考驗。喬冠華聽到這個消息後憂心忡忡,但章含之卻表現出女性少有的理智與勇氣,她對喬冠華說:「你不是說為了這份愛你可以不當部長,我也可以不當這女大使,這都是身外之物。」
這樣,章含之選擇了和喬冠華在一起,選擇了她的愛情,也選擇了她後半生的坎坷命運。
不了解章含之人,認為她選擇喬冠華是貪圖他的名聲和地位。其實,章含之是冒著「抗命」的代價,選擇了愛情。
後來喬冠華接受了兩年多的隔離審查,但章含之對他不離不棄,陪他受盡磨難,直到1983年喬冠華鬱鬱而終。
章含之在書中回憶:「從初夏到深秋,我們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時間久了,冠華統計出走一圈院子是80步。在銀色的月光下,冠華幾乎是與白晝裡全然不同的一個人,他沒有了好勝雄辯的氣勢,臉上常常有一絲淡淡的傷感。我常常想,不知道這世上有幾個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幾個人看到過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喬冠華?他是那樣沉靜,那樣柔和,而且那樣的憂傷。這時的喬冠華,只有這深深的四合院與我一起陪伴著他,聆聽著他傾吐內心的感嘆。」
結語
喬冠華離世後,章含之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她曾多次在上海黃浦江畔徘徊,幾次想到死。她說她失去了一切,又失去了她唯一的財產:她的愛,她最親愛的人,她的生活已經沒有意義。
但後來,由於不甘心這樣沉默的從人間消失,也不甘心歷史被歪曲,於是活了下來。
後來在喬冠華去世10年後,章含之感嘆喬冠華去世已經快10年,該走出這個陰影。她想把埋在心底對喬冠華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寫出來,從相知、相戀、相愛到生死相依。
此後,章含之寫了四本書,全部用來懷念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也因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而被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