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2020-08-02 風起青萍之末three

文/青萍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北京的胡同,承載著北京的歷史和文化。相傳,每一條胡同都有一串故事。

史家胡同,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南部。在東四與東單之間並列著許多整齊的胡同,路東有一條胡同叫史家胡同。史家胡同51號院位於史家胡同中部,早在明嘉靖年間,史家胡同就赫然在目。經歷了明代、清代、民國和新中國,史家胡同從未改過名字,可見其歷史悠久。

史家胡同51號院,因在1959年被周恩來總理分給著名愛國民主人士章士釗及家眷居住和管理,留下了讓人津津樂道的故事,經久流傳。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喬冠華與章含之,在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十年風雨情

1973年7月1日,章世釗在香港病逝,他的養女章含之與外交部長喬冠華結婚後,搬進了史家胡同51號院,開始了他們相知相伴的十年風雨情。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1971年春天,還在外語學院當老師的章含之,被毛主席欽點調入外交部工作,也因此結識了時任外交部副部長的喬冠華。

章含之的第一段婚姻並不幸福,在領導的鼓勵下從這段不幸的婚姻中解脫出來。在外交部遇到喬冠華後,雖然年齡相差22歲,而且地位懸殊,但並沒有阻止他們,在隨後的艱難歲月裡,他們彼此譜寫了一段傳奇愛情。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喬冠華是世界外交舞臺上的一顆璀璨的新星,在中外外交史上立下赫赫戰功,兩人相愛也曾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章含之曾在自己的書中寫道:1973年5月,國務院管理局對四合院進行大修,章含之只能暫時搬到前院的傳達室棲身。那時她正和喬冠華談戀愛,他們就在堆滿家具的傳達室裡泡上一杯清茶,促膝長談。

後來由於政治環境,喬冠華的處境十分困難,他們的交往也轉入半地下狀態。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原本章含之被毛主席提名出任新中國第一位駐加拿大女大使,這對章含之確實是個考驗。喬冠華聽到這個消息後憂心忡忡,但章含之卻表現出女性少有的理智與勇氣,她對喬冠華說:「你不是說為了這份愛你可以不當部長,我也可以不當這女大使,這都是身外之物。」

這樣,章含之選擇了和喬冠華在一起,選擇了她的愛情,也選擇了她後半生的坎坷命運。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不了解章含之人,認為她選擇喬冠華是貪圖他的名聲和地位。其實,章含之是冒著「抗命」的代價,選擇了愛情。

後來喬冠華接受了兩年多的隔離審查,但章含之對他不離不棄,陪他受盡磨難,直到1983年喬冠華鬱鬱而終。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章含之在書中回憶:「從初夏到深秋,我們常常在深夜的月下散步。時間久了,冠華統計出走一圈院子是80步。在銀色的月光下,冠華幾乎是與白晝裡全然不同的一個人,他沒有了好勝雄辯的氣勢,臉上常常有一絲淡淡的傷感。我常常想,不知道這世上有幾個人能真正懂得他的心……然而又有幾個人看到過清澈如水的月光下的喬冠華?他是那樣沉靜,那樣柔和,而且那樣的憂傷。這時的喬冠華,只有這深深的四合院與我一起陪伴著他,聆聽著他傾吐內心的感嘆。」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結語

喬冠華離世後,章含之幾乎喪失了活下去的勇氣,她曾多次在上海黃浦江畔徘徊,幾次想到死。她說她失去了一切,又失去了她唯一的財產:她的愛,她最親愛的人,她的生活已經沒有意義。

但後來,由於不甘心這樣沉默的從人間消失,也不甘心歷史被歪曲,於是活了下來。

章含之與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裡的10年風雨情

後來在喬冠華去世10年後,章含之感嘆喬冠華去世已經快10年,該走出這個陰影。她想把埋在心底對喬冠華的感情毫無保留地寫出來,從相知、相戀、相愛到生死相依。

此後,章含之寫了四本書,全部用來懷念喬冠華。史家胡同51號院,也因這段悽美的愛情故事而被受關注。

相關焦點

  • 洪晃微博自曝已將史家胡同51號交還外交部
    今日,洪晃發表微博透露已把史家胡同51號還給外交部,最終法院指定評估公司訂總維修費用80萬,由外交部如數償還。早在2009年,外交部就發文要求洪晃一家騰出房屋,稱史家胡同51號是公家房。
  • 名門之後章含之去世 為前外長喬冠華夫人(圖)
    2005年5月18日,第十五屆全國書展在天津開幕,著名作家章含之到場籤售。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曾做過毛澤東的英文教師,是我國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研究生部。歷任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師,外交部亞洲司處長、副司長,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常務理事,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國際部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合作部主任、譯審。20世紀70年代參與中美建交會談、尼克森訪華、上海公報談判等一系列重大活動。
  • 北京東單古蹟:東堂子胡同裡有蔡元培故居
    史家胡同51、53、55號名宅院   在新公布的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中,史家胡同有3處宅院上榜,於是很多人戲稱史家胡同是這次評選最大的贏家。史家胡同是東城區非常有名的胡同,東起朝陽門南小街,西至東四南大街,南與東、西羅圈胡同相通,北鄰內務部街。
  • 北京史家胡同51號裡走出一位神秘女人,她,親手撕碎神秘面紗
    但北京史家胡同51號裡走出來的一個女人,雖有著顯赫的身世,她卻不屑一顧,一種神秘感在人們腦海裡瀰漫開去:她到底經歷了什麼?她,長相平平,滿身都是「女漢子」的張揚,「名門痞女」是她最原始的貼標,她很惱火人們習慣於說她是:誰誰誰的「什麼」,她憤怒地吶喊——我有名有姓,我叫洪晃。
  • 五一假期逛北京胡同丨一條史家胡同,「穿越」半個中國
    在北京,有這樣一條胡同:700米的長度,700年的光陰。這兩個數字代表的,是無數名人匯聚起的風華絕代,這就是史家胡同。從地鐵5號線燈市口站出來向北,馬路對面就是史家胡同。從清朝到新中國成立,這裡曾有80多個四合院,雲集了很多高官和名流。凌叔華、傅作義、徐向前、榮毅仁、喬冠華夫婦等,都曾住在這裡。
  • 東城區史家胡同五一號五十三號五十五號四合院
    東城區史家胡同五十一號五十三號五十五號(包括內務部街四十四號甲四十四號)宅院(四合院)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史家胡同五十一號五十三號五十五號(包括內務部街四十四號甲四十四號),該宅院坐北朝南,佔地5700多平方米,由三組三進院落組成,保存較為完整,其中51號院,是章士釗先生在新中國成立後北京的住宅,原為香港《大公報》的北京辦事處,後是山東抗日名將李樹春中將私邸,解放後由外交部接管,前兩進院曾作為現代學者、社會活動家章士釗先生一家1959年後居京住所
  • 在7年前的今天,中國著名外交家,章含之病逝,終年73歲
    2008年1月26日上午8點20分,20世紀70年代中國出色的女外交官章含之因肺部感染不幸在北京去世,享年72歲。一批文學界、藝術界名家扼腕悲痛。他們說:「章含之帶著一部歷史走了,她把一個老上海的經典形象、一段與喬冠華的生死之戀、一幕幕中南海奇聞逸事統統帶了去。」
  • 小胡同,大「京彩」
    其實,說起北京大大小小的胡同,它們都有一些共同特點,即胡同的走向多為正東正西,寬度一般不過九米,且胡同兩旁的建築大多都是四合院。四合院總體是四四方方的建築物,大大小小的四合院一個緊挨一個排列起來,它們之間所露出的空隙就是胡同。今天我們要說的這條胡同不是熱鬧非凡、人聲鼎沸的南鑼鼓巷,也不是文化氣息濃鬱、底蘊深厚的國子監街,而是因曾是大清帝國選錄赴美留學生的考場才名聲鵲起的史家胡同。
  • 章含之提到喬冠華仍會落淚 稱不再做名流附屬品
    半年時間發行量達15萬冊,重印了10餘次,已成為中國最暢銷的歷史回顧書籍之一。由此,這位68歲老人的自傳性回憶再次激活了人們對她及那段備受矚目歲月的關注。一個夏日的上午,在蟬鳴包圍的四合院內,章含之接受了中國《新聞周刊》的專訪。儘管心有準備,可言談中老人的坦率和生命中承受之重還是極大地震撼了我們。「我在哪兒呢?
  • (圖集)謁史可法祠堂,觀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館
    胡同內51號院為章士釗先生故居。章夫人選中了史家胡同51號院,是一個三進院。章士釗認為,一家人住太大了,便將第三進分了出去。章士釗去世後,由他家屬居住。在新中國解放的初期,作為水利部長的傅作義將軍一家,以及部分水利部門的工作人員,曾經居住在史家胡同32號院內,記錄了愛國將領與史家胡同的一段情緣。
  • 喬冠華去世後,妻子為他獨居25年,還寫書懷念他,但始終不願合葬
    例如章含之和喬冠華的愛情,章含之不顧一切為喬冠華守寡25年,並且出書4本用來懷念喬冠華。但讓人奇怪的是,章含之去世以後,並沒有同喬冠華合葬。 至於其中的原因,還要追溯到章含之的成長經歷。
  • 喬冠華去世後,妻子為他守寡25年,還寫書懷念他,卻始終不願合葬
    從古代開始,就有許多令人讚嘆的愛情故事,古代的梁山伯和祝英臺,近代的章含之和喬冠華,他們都是愛情的楷模,但是在他們的愛情故事裡,卻有許多遺憾存在。比如章含之與喬冠華的愛情,章含之不顧一切地為喬冠華守寡了25年,又出了4本喬冠華想念的書。但是很奇怪,章含之死後,並沒有與喬冠華合葬。
  • 洪晃:母親章含之最大的悲劇,就是太把別人當回事
    油畫的主角,是被稱作「末代名媛」的章含之。她是毛zd的英文老師、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釗的養女、著名外交家喬冠華的夫人,為此她常笑著感嘆:「我頭上有三座『大山』,惟獨沒我章含之。」1976年夏天,我從美國回來過暑假,就在唐山大地震的頭一天,媽媽跟我說:「明天去火車站接你的外婆。」我以為是我外公的第三位夫人從香港回來了,「殷婆婆回來了嗎?」我問。「不是的,」媽媽說,「明天早上你去之前我再給你解釋。」結果,當天晚上就發生了唐山大地震,媽媽和喬冠華當然連夜全去了外交部。
  • 史家胡同:既富又貴的「傳奇」胡同
    早在元代劉秉忠設計的元大都圖中,我們便可以明顯地發現這條胡同——它是規劃元大都的骨架之一。明朝史家胡同屬黃華坊,在明嘉靖年間的《京師五城坊巷胡同集》中,能窺見「史家胡同」的蹤跡;從地圖上來看,其周邊還多有寺廟,可謂地處古皇城東部的黃金核心地帶。時至清朝,史家胡同屬鑲白旗。觀之乾隆十五年的《京城全圖》,可以清楚地看到微縮版的史家胡同。
  • 一條胡同半個中國!北京超牛氣胡同
    ,但是有自己專屬博物館的胡同少之又少,其中史家胡同博物館可以算得上其中最出名的。,家家戶戶都有故事 ≡史家胡同59號≡55號,後半部分則是內務部街44號,這裡曾是中共元老李維漢的故居。≡史家胡同51號≡
  • 榮毅仁鄧穎超章士釗等歷史人物在史家胡同工作過,今天他們「復活」了
    圖為志願者張紅在講解今天上午10點,史家胡同博物館裡,每天上午一場、下午一場的志願講解服務開始了。在一張1900年各國聯軍分治北京城的地圖前,從事法律工作的講解志願者、共產黨員張紅,充滿激情地講解到。史家胡同,有「一條胡同,半個中國」的美譽。
  • 龔澎去世後,喬冠華多次對著照片哭泣,感情空白3年60歲才再婚
    1971年春天,章含之調到外交部工作。本來她與喬冠華並沒有多少交集,但在一次共同出席聯合國大會時,因有會議的談話記錄需要喬冠華審閱,章含之來到喬冠華的房間。 房間很大,足有五六十平米,卻只開著一盞昏黃的燈,在燈光的暗影裡,喬冠華疲憊地坐在角落的沙發上,全然沒有了人前的那種瀟灑和自信,仿佛一個憂傷的老人,落寞、悲涼。
  • 「外交才子」喬冠華:不肯葬在八寶山,去世後花2000元買墓地
    ,而是託付愛妻章含之另擇它地。外交才子喬冠華,以「大笑」定格歷史瞬間1971年10月25日的聯合國大會通過了2758號聯大決議,決定將蔣介石集團代表驅逐出聯合國一切機構,立即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其一切專門機構的合法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