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聊聊關於馬尾樓市的話題。之前寫來寫去,看上去我好像都在介紹馬尾各種物美價廉的剛需房,比如東江濱一萬三的高標準安置房,一萬出頭的陽光城山與海等等。其實這確實符合實際需要,馬尾是五區中離主城最遠的一個,除了本地人改善性購房外,大多數情況下在馬尾買房的都是買不起其他四城區的剛需。或者在四城區只能買套小房子,想住得舒坦就拿同樣的錢來馬尾買大戶型。
在剛需購房為主的情況下,馬尾的豪宅們就顯得比較尷尬,單價高了無人問津,單價一跌再跌但面積過大總價太高,依然難覓買家。其實道理很簡單,買得起高總價房子的有錢家庭,人家為什麼要去馬尾買房呢?
此前文章中,我曾就這種困局舉過一個例子,想來大家都還記憶猶新,那就是西提灣274㎡的那套豪裝房,最後單價降至1.3萬才賣掉。然而西提灣位於馬尾老城區,距離市中心較遠,不在購房人的主要考慮範圍內。有的人更是表示馬尾到東街口比閩侯上街還遠,極盡貶低之能事。
事實的確如此嗎?我們不妨做個對比,如果你拿馬尾老城區那種遠離市中心的區位來比較,那馬尾的確比上街更遠,但是說這話的人或許不知道,或許裝作不知道,馬尾還有離市區很近的地方,比如鼓山腳下的魁岐,實際距離和上街相差無幾,並且馬尾位於閩江北,前往主城區不用過江,還有三環路、福馬路、江濱路等多條通道可選,近年來經過多次道路拓寬和快速化改造,馬尾進城已經十分便捷。
而上街進城要過兩座橋,這是繞不開的交通瓶頸,不堵車時問題不大,一旦上下班高峰期堵在橋上,試問:論通勤時間,閩侯真能和馬尾相比嗎?
不要拿地鐵說事,馬尾地鐵已經在挖,更何況馬尾可以沿著公園步行到臺江,從上街一路走到臺江,不知有沒有人願意走走看。
其實以上對比只是蠻聊而已,馬尾是區,閩侯是縣,上街更只是鄉鎮而已,拿縣跟區來比,這種不在一條水平線上的對比沒有多大意義。不過馬尾和閩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都以剛需客群為主。但實際上馬尾沿江有著良好的自然環境,近年來的房地產大開發,也建設了許多適合改善型需求的大戶型。
比如最近中介朋友圈裡刷屏的一些房源,讓我們看到有一些豪宅小區,單價又回落了不少。比如魁岐板塊一線沿江的東方名城天鵝堡,如今二手房報價已經降至1.5萬,雖然還是要比西提灣貴一點,但這個地方已經在福州主城區邊上,地段明顯要好不少。
東方名城的天鵝堡、溫莎堡,當年走的是高端路線,都以大戶型為主,甚至不乏170㎡以上的超大戶型。如今也出現十分有趣的現象,100-140㎡的戶型單價高,170-200㎡的戶型單價低,甚至140㎡的房子總價還比170㎡以上的還高不少。大量房源掛牌出售,報價差距甚大,恰是如今樓市亂局的真實寫照。
不過不要緊,相信經過了大量閱讀的老讀者們,肯定能夠分辨真與假,能夠判斷值與不值,報價高的無人理會,報價厚道的才有人問津。事實上我們看到目前天鵝堡有一些170㎡以上的超大戶型,總價也就兩三百萬而已。這些房子雖然地段並非中心,但上下班通勤還算便利。
於是問題來了,兩三百萬可以在東江濱住套170㎡以上甚至超過200㎡的豪宅,而這筆錢拿到閩江南岸買殺豬價的房可能連100㎡都買不到,你是要住江北的豪宅,還是對岸的小套房?或許地段和市中心比不了,但次一些的區位卻能換來居住品質的飛躍,這可不只是一點半點的改善。想想周末坐在陽臺上看著江、喝著茶,樓下公園春暖花開,還是很愜意的事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