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線條之「五感」學習: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感、節奏感

2020-11-03 中國畫講堂

書法是抽象線條的王國。

書法線條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現力,是因為線條具有極為複雜的屬性,諸如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節奏感等等。線條是書法藝術的語言,是書法藝術主要構成材料,今天【書法思考】為大家分析,如何在平時學習中,切實加強我們對於線條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性、節奏感的練習。

質感

質感或質量感,是指人們在審美過程中,對造型物表面質地(如堅硬、細軟、光滑、粗糙、細膩、柔潤)和量度的感受和聯想所達到的真實程度。書法線條無不具有一定的質感,有的粗澀凝重,有的細潤華滋,但都顯示出一定的質感。《書譜》中所謂「重如崩雲」、「輕如蟬翼」;《筆陣圖》中形容點畫如「千裡陣雲」、「高山墜石」、「萬歲枯藤」等,這是審美感受,其實要說明的是線條的質感。

那麼,怎樣去訓練質感呢?

由於書寫工具性能不同,筆法不同,墨色不同,會造成不同質感的線條效果。在學習時一般要求濃墨(但濃而不滯)正鋒,重按澀行,則筆實墨沉,線條圓渾剛勁,骨肉相稱,「藏骨抱筋,含義包質」(「文」指形,「質」指神)線條力度大,質感強,因而會給人以渾厚含蓄,豐盈充實的感覺,如金文、魏碑、顏楷線條即是,而墨乏、墨淡、筆飄墨浮,墨不入紙,其線條或拋筋露骨,或肉豐肥漲,會給人輕薄笨弱之感,線條力度小,質感弱,質量感與落筆力量及用墨濃淡直接有關。

有份量、有力度,即有質感,一般來說有質感的線條能喚起審美聯想,所以選擇一種特定形質的線條,去表現特定文字內容,加之巧妙的章法,就可能是一幅內容、形式相統一的佳作。例如濃重粗澀的細線,宜於表現「鋼鐵長城」的意境,柔軟細韌的線條,宜於表現「細雨春風」的意境,枯燥凝澀的線條,宜於表現「寒林漸肅,虎嘯猿啼」的意境,否則,難以創造出書法作品特殊的神採和韻味來,更不會釀造出渾樸或高逸或妍麗或霸悍的風格。總之,落筆著實用力,濡墨濃重充盈,行筆穩健勁澀,所造成的線條效果,無論粗壯或細柔,都會給人以明顯的質量感覺。

力感

我國書法藝術的顯著特點,無論在實踐上還是理論上,都非常重視點畫的筆力,因此作書時需凝神靜思,將一身之力達於筆端,傾注於點畫之中,使之呈現出有力度的線條,字體顯得筋骨遒健。所以書法教學中力感訓練是很重要的。

那麼怎樣創造有力度的線條呢?它與執筆、運筆、用墨、用線有關,概括起來有三大方面:

一、取勢。得勢則生力,無勢則力弱。勢指的是形勢、姿勢、態勢、氣勢等。從線條分析有點勢、撇勢、橫勢、豎勢、鉤勢、挑勢、執勢等,從用筆看有正勢(中鋒)、側勢(側鋒)等。書法藝術之類,從根本上說是「勢」的綜合體現,沒有線條的力度就沒有書法的神採,然而求力必先識勢。

二、因「字」制宜。在實際學習中,從書寫實際出發,視字型篇幅大小採取相應的姿勢。如坐勢小書,指、腕力量即可滿足,中字腕、肘力量即可,但大楷則以站勢為宜。

三、靈活運筆。「書重用筆,用之存乎其人,故善書者用筆,不善書者為筆所用」,古人極重執筆,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我以為能將「指實掌虛」、「腕平掌豎」、「筆直心圓」、「虛懸直緊」、「腕活指死」等融會相通,靈活理解就算達到要求。所謂用筆不外「執」、「運」二字,「指」主「執」,「腕」主「運」,二者結合得當,即可達到用筆之目的。

那麼,什麼樣的線條才算有力感呢?一般來說銳線、剛線、粗厚渾圓線、細韌柔勁線,則易產生力感;而泡線、漲線、浮滑輕飄和粗墨癱軟的線則難以產生力感。總之,具有力感的線條,都是具有生命律動感的線條。

立體感

在中國書法的審美因素中,除布白結構外,最重要的是線條。除力感外,線條的立體感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歷來評論書法都推重圓勁。勁,指的是力感,而圓指的就是立體感,中國書法用紙雖然有生熟不同,但使用完全不滲化的紙是很少的,所謂力透紙背,實際就是以書寫時的滲化深度來表現線條的厚度。力透紙背的線條能夠通過紙的半透明性在線條邊緣顯得立體的厚度感覺;而紙面一掃而過,墨色未及紙張深層的線條則完全沒有這種厚度感。單靠「力透紙背」還只是造成厚度上的立體感。要達到圓的境界,則必須通過高度的用筆技巧才能表現出來,在學習中要做到:

一、巧用中鋒 中鋒用筆之所以容易形成圓勁的線條,是由於筆毫著紙時的壓力分布。沿筆鋒中心線壓力最大,向兩邊副毫壓力逐漸減少,造成深化程度及燥潤不同,出現中間厚邊緣薄或中間潤邊絲燥的細微差異,表現出線條「圓」形的立體感。

二、善於換筆 換筆也稱換向,指行筆過程中,遇筆畫轉折處,須提筆換鋒轉向(即把筆毫輕提,重複頓下,換向運行)。

動性

動性,是線條的本質屬性之一。「動」者,即指線條的流動韻律。一幅書法作品如具有生命力的流動線條構成,則具有生機盎然的動態美。

一、從用墨、行筆和馭筆能力去訓練墨濃筆滯,動感弱;墨潤流暢,動感強。筆緩則動感弱,筆捷動感強。但墨過淡則線條腫漲,缺乏神採;運筆過速,則線條易浮滑輕薄。所以要告訴學生執筆需靈活虛寬,圓轉自由,用墨要濃淡相宜,滲化自然,行筆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著果斷,運筆不能一味緩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運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動美的線條。

二、點畫間的斷連關係是按一定結構規律進行的即先上後下,先左後右,先內後外,這種線條間的銜接關係實際是氣脈相連的線條流動過程。

節奏感

世界一切事物的發展變化無不具有一定的節奏,書法藝術也如此,歷代書法家都很重視這一點。書法藝術節奏離不開發生的時間、空間和筆、墨、紙以及筆法、用墨、章法、間架結構等問題。在學習中,八種基本筆畫的起、行、收筆,都有一個簡單的動作節奏。要完成轉折或改變用筆方向時,也有一定的節奏,主要靠手腕的靈活。藏鋒和露鋒也有動作節奏;藏鋒落筆,先要有逆著行筆方向的空中動作,而露鋒則是落筆便行。用筆時要努力找準這些動作的節奏規律。在書法訓練中,對節奏的認識是判斷基本素質的一個重要標準。

筆順也是節奏,並有一定的規律。

行、草書的筆順是楷書筆順加以發展變化而來的,漢字的結構是通過書寫時協調的動作完成的。在學習中應力求:(1)把筆畫寫得成功;(2)進一步把筆畫寫到恰到好處的位置。如果把結構理解為基本筆畫的簡單堆砌,是浮淺的,表現的,是「做字」,而不是學書,這種工匠式的製造工藝,正是書法教學之大忌。章法(或稱布局,分行布白)是節奏所涉及的重要內容。在楷書章法中,首先要求字與字之間要貫氣,這才成行,行與行之間要協調,才能成篇,其中還有疏密、落款、鈐印等問題都要考慮。行、楷書中,章法的節奏感更加強烈、複雜。

中國書法是一種極為特殊的藝術,是中國諸般傳統藝術中最為普通,最為典雅而最富有內涵的藝術。既是具體的造型藝術,又是抽象的表意藝術;既是實用藝術,又是超實用藝術,歷來,它被認為是中國藝術精神的體現。而造成這種一個個錯落有致的美的局面,正是千化萬變的線條,因而我們在書法學習中,要格外重視線條的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性、節奏感的學習。

相關焦點

  • 書法線條的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節奏感
    書法是抽象線條的王國。書法線條之所以富有神奇的表現力,是因為線條具有極為複雜的屬性,諸如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節奏感等等。在書法課中,由於時間短,學生數多,教師往往偏重於紀律、氣氛、數量(即一堂課寫幾個或幾張)而忽視了書法線條的訓練。
  • 書法線條的「五感」,您知道嗎?
    因此書法線條極其複雜的內部運動,才給書法藝術帶來了豐富的表現力。線條是書法藝術的語言,是書法藝術主要構成材料,那麼在平時學習中,如何切實加強我們對於線條質感、力感、立體感、動性、節奏感的練習呢?質   感書法線條有的粗澀凝重,有的細潤華滋,但都顯示出一定的質感。
  • 從線條入手,練習書法,效果不錯!
    我們都知道,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我們看到的碑和帖上絕美的字其實都是由一根一根高質量、富有變化的書法線條組成的。每一位書家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就有自己獨特的線條。線條的質感、力感、動感、立體感、節奏感等決定了線條的質量也就決定了作品的質量。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中國書法線條,包含看線質、線力、線律、線態等幾方面的元素。線質是質量的高低,線力是線條的力感,線律是起伏的節奏,線態是線條的態勢、外形、方向等。這四個方面決定線條的美學內涵,決定了線條的品質。在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中,這四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每個方面都必須達到完美的要求。用專業術語來說,即線條要具有立體感、力量感、節奏感、動勢感。
  • 論書法進階追求的四大要素
    稱「力之美」的,有勁、健、遒等,如說遒勁、勁健、遒拔、健拔等等。無力便是弱、軟、浮、輕,說用筆浮滑、疲軟、輕靡、困弱,都與乏力有關,不為人們所肯定。力的充盈,有氣勢,有筋骨,於是書有「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又有「筆端金剛杵、舉重若輕」的說法。重與厚,力為條件;欲靈變,力是基礎。前人有說:「力,謂體也」,可見力在點畫中的重要性。
  • 書法線條的質感——「厚」
    一、書法線條厚之成因         書法以線條質感為生命,線條質感首先要做到厚,因為只有處於飽滿狀態的線條才能表達生命的意味。所以當王僧虔面對前賢墨跡,發出「惟覺筆力驚絕耳」之感嘆時,他實際是通過筆墨線條的質感直接感知到了其中那活生生的力的作用。
  • 書法千變萬化的線條,你看得懂嗎?
    首先,書法創作不僅要掌握不同的書體在創作中所構成的變化,還要充分運用墨分五色的特點,如濃、淡、幹、溼、潤等方法,來強調章法上的墨色或形態對比,使其產生不同形態的動感。 對立體空間的藝術表現 表現立體空間感是書法家利用線條布白的書法藝術語言形式之二。立體感是指空間和線條兩者所構成的空間立體形態。
  • 書法藝術的魅力
    欣賞書法藝術,也同欣賞國畫、音樂、舞蹈、電影、詩歌、自然山川一樣,她以高雅的形質和性情組合的藝術魅力吸引著人們,被人們推崇.繼承和發揚。篇章變化,體現姿態橫生的字形,濃淡焦潤的墨色,疏密變化的章法,賦予作品以藝術魅力; 書法藝術是作者藝術想像力和審美才能的總和,可以吸引人們欣賞其線條美.體態美.意勢美.精神美。去欣賞那些文靜的.飛舞的.端莊的.婉麗的.雄健的.寬博的.娟雅的不可勝數的風格美,可以感染人們去聯想.涵詠,從而產生意象風神。不論在宮廷寺院,還是在農家堂上,書法都以美的風採出現在生活中。
  • 看懂書法,從看懂線條開始,看懂線條只需要理解這幾點
    對於初學者,外行人來說,如何更好有效更快的理解書法作品呢,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必經之路一定是需要拿起毛筆,感受寫毛筆字的過程,建構毛筆、墨水、紙張與你內心情感之間的體驗感受,細節上理解不同入筆(起筆),行筆,收筆會對筆畫的形態,線條的質感的影響,不是說一定自己要寫得多好,而是通過練筆與書法線條形質產生的過程有了狀態的連接之後,在看其他人的書法作品時候,就能看懂他在起行筆過程中的角度
  • 藝經︱薛林興 六十四論 之繪畫六意、油畫五感、線條四象
    纖纖乎如初月之出天涯之優雅,落落尤眾星之列河漢之瀟灑…(5篇)一、立體感國畫是平面化,二維空間,象浮雕。油畫用光影塑造凹凸,國畫則用線條強化輪廓。油畫物象的光影有明部暗部之分,高光、明部、暗部、明暗交界線、反光、影子,模仿物象的自然屬性。
  • 具備這四點才叫書法!
    至通幅,有如一首樂曲,或高或低,或急或緩,或斷或連,或有或無,紛至沓來,悠揚成韻,有板眼有節奏,極盡抑揚之妙,味亦厚矣,是為「妙聽」。 厚,是一種審美知覺,並不是「立體感」。「立體感」是指在平面上表現物象的三度空間。
  • 書法知識 ▏中國書法之美
    它是線條的藝術,卻不是一般的單純線條,而是具有繪畫性質的線條。它是由千姿百態以及變化莫測的線條組合來傳遞書寫主體喜怒哀樂等複雜的情感。漢字書法為中國文化的獨特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藝術表現出中國藝術最瀟灑、最靈動的自由精神,展現出歷代書家空靈的藝術趣味和人格價值。這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獨特之美。
  • 從跳動的音符,到流暢的文字線條——節奏感在書法藝術中的作用
    王羲之這段話清楚地告訴我們二件事:一書法藝術中的節奏同樣來自於書法家的運動。二、書法家通過運筆快慢的變化,通過起筆與收筆的變化、通過線條曲直的變化、通過用筆提按的變化來掌握書法中的節奏。如果起筆時不頓筆,不蓄勢,沒有節奏變化,提筆就寫,落筆就走,則很容易使筆畫浮滑,缺少質感。所以,還是要頓筆。變化書寫節奏除了使頓筆能夠蓄勢,還有調鋒之妙用。不頓筆則鋒不調,鋒不調則不能中鋒行筆,引發連索反應。
  • 元稹《行宮》等三幅行草書作品欣賞,如何克服書法線條存在的短板
    學書法的師友們都知道線條不但是書法的基礎,更是書法的靈魂。一幅書法作品如果缺少線條之美 ,就會成為無木之林,無水之河,所以我們在行草書創作時一定要提倡書法線條美、造型美的表現形式。書法作品最忌平直相似,千篇一律。一幅優秀的書法作品它的價值就體現在線條的節奏感上,線條變化的節奏感是線條一種活力的表現。每一次筆觸的跳動,每一根線條疾緩的節奏弦律流動,都顯示出作者創作時的心理變化,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思想理念。
  • 速寫人物中線條節奏感的把握|張雷
    速寫的線條不能夠太死板,要富有節奏感,有韻律。就像音樂一樣,虛實有度,張弛有法。剪影的觀察方式很有必要,能用長線的儘量用長線,錯了可以再來一根相對準確的,錯誤的線條也是很好的參照,同時也增加了畫面的層次。每一根單線因表達的部位,體塊不同也有著線條與線條之間的變化。比如線條有著它的粗細變化,用筆的輕重緩急的變化,節奏感的變化。一根線完全可以概括出對象的體積和面、反映出物體的主線條。
  • 如何才能使書法線條更有質感及富有變化?
    (發過來的書法圖片是)我臨的,總感覺不滿意。我是野路子,全是自己寫,還沒任何老師指導過。想把線條寫得更加有質感,富有變化?好像很難。答:看了你發來的臨帖圖片,應該說臨得很不錯了,整體上線條還是富有張力的,並能注意到字與字之間的呼應。你說到總感覺不滿意,這是好現象,對自己的不滿意,說明你的眼界提高了,正可化為進一步臨帖的動力。
  • 如何完成書法線條質感的提升?三個方法教你這樣做
    點畫一詞是古人所說的,而隨著書法藝術性的不斷發展,當代人們把點畫也叫做線條,衡量線條質量的好壞可以用質質感來形容,比如質感很厚重、很雄渾、很恣肆等等,古人衡量點畫質量的時候,都用類似動物的體質來形容,比如筋、骨、血、肉等,如此以來,給書法就賦予了生命力,從而對精神境界也就帶來了一種氣象,讓人回味。
  • 別看到草書就說「醜書」,五種方法教你讀懂草書之美!
    儘管如此,前人通過長期的實踐,把欣賞書法標準多有概括。有人歸納為四條:曰氣韻,曰選材,曰墨色,曰裝背。也有人歸納為六條:曰形體,曰魄力,曰意態,曰流派,曰才學,曰氣象。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作為草書(行書)藝術的欣賞標準:「書法是線條的藝術」。書法的線條,尤其是草書的線條,更具有明顯的特點。
  • 學習書法練線條,書法創作玩布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當今在繁重的生活壓力下,很多人選擇了學習書法進行釋放壓力,既然選擇學習書法,那麼該如何練習書法呢?又該如何進行書法創作呢?對於這兩個問題,筆者認為不難回答,學習書法先練習線條,書法創作要玩好布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 真正的好書法,一定是立體感十足!
    瞧,下面這個「年」字,是不是特別有空間立體感呢?像不像一根藤蔓纏在樹上?俠客不說,估計很少有人會注意到吧!鄙人大學主修油畫(而且是獲過獎的那種哦),所以對構圖特別敏感。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視覺效果呢?從專業角度來講:繪畫是借功於科學的焦點透視原理,造成三度空間的立體效果;而書法則是從墨線本身的力度和質感與紙的亮度對比中,造成三度空間的感覺。簡單來說,近大遠小,近明遠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