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漢字,講好「漢字故事」

2020-12-01 湛江新聞網

    11月29日上午,「傳承·復興」杯湛江市硬筆書法大賽頒獎典禮及「硬筆書法進校園工程」啟動儀式在湛江一中舉行。

    (11月30日《湛江日報》)

    湛江市硬筆書法大賽於近日舉行,大賽是湛江市硬筆書法協會成立以來的第一次硬筆書法大賽,也是迄今為止我市硬筆書法發展史上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一次大賽。類似的書法大賽如果放到10多年前去辦,或許人們會覺得稀鬆平常;但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今天,大賽無疑肩負著其主題——「傳承·復興」所述之歷史使命。

    語言學家陳寅恪說:「依照今日訓詁學之標準,凡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不僅是信息記錄符號,而且承載著時代發展與民族融合的文化內涵。考古科學發現,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就有可以稱為漢字的刻畫符號。6000年來,漢字不斷演化,始終蘊含深厚的思想內涵、獨特的文化魅力、豐富的審美價值。而到了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漢字借力發達的信息傳播渠道,走出國門、發揚光大。但同時,亦受到不少挑戰。

    網際網路時代,隨著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的普及,特別是語音識別技術的不斷進步,書寫漢字被各種輸入法取代,導致人們減少了漢字的書寫機會,很多人養成了「鍵盤手」,患上了「失寫症」,提筆忘字成了家常便飯。此外,網言網語的流行衍生出各種不規範、粗俗語言,大大破壞了漢字傳承的生態環境,給漢字的發展帶來了挑戰。例如,20年前興起的「火星文」,至今影響著不少人,筆者並不否定這種網絡文化,但這類奇異表達方式,確實扭轉了漢字6000年來傳承之潮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湛江市硬筆書法協會成立,主動接受時代的挑戰,積極傳承漢字文化,更在日前舉辦了盛大的硬筆書法大賽,值得大大地點讚。

    筆者最近在看思履主編的《漢字故事》,書中選取了近700個漢字,講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更有趣的是,通過字的本義、引申義,講述每個漢字起源與演變過程中發生的動人故事。例如「仁」字,是人與人(二人),講的是人與人要和諧相處的故事。於是《論語·雍也篇》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希望硬筆書法協會不僅引導社會大眾寫好漢字,更勇於創新,講好「漢字故事」。在不少中小學識字教學中,學生學習漢字多是靠重複記憶的方式。這種方式雖然能有效地記住漢字,但略顯枯燥乏味。有的孩子即使寫了很多遍仍然會寫錯,那是因為不了解漢字的含義。硬筆書法同樣如是,有的學生寫的字很端正漂亮,但如果不了解漢字背後的演變、傳承故事,那隻得其形態之美而失其神髓之魂。但願硬筆書法協會能與湛江日報等媒體多加合作,通過製作小視頻、H5等中小學生喜聞樂見的作品,既教寫漢字,又講「漢字故事」,更教普通話、廣東話、雷州話不同字音的韻律美,那必定能更好地傳承漢字文化,在湛江掀起一輪漢字文化熱潮。

相關焦點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語言論壇】作者:武和平、李樂(分別系西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在文字類型學上,漢字迥異於在世界上佔據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語者在學習漢語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個「過漢字關」的問題,漢字也被認為是漢語學習中最大的「攔路虎」。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漢字是國際中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國際中文教師來說,如何教好漢字是一大挑戰。
  • 專家談「漢字闡釋」: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漢字闡釋成為圖書界熱點。關於漢字,我們好像知道得挺多,實際上並不盡然。漢字很重要。漢字闡釋可以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一方面回歸學術,繼承《說文解字》的傳統,構建成熟的漢字闡釋理論,全面系統正確闡釋漢字;另一方面,要重視漢字闡釋成果普及,滿足大眾文化需求。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片知識的海洋。闡釋漢字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講述有趣的漢字故事文字是文化發達的產物。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闡釋可以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一方面回歸學術,繼承《說文解字》的傳統,構建成熟的漢字闡釋理論,全面系統正確闡釋漢字;另一方面,要重視漢字闡釋成果普及,滿足大眾文化需求。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片知識的海洋。 闡釋漢字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講述有趣的漢字故事文字是文化發達的產物。
  • 專家談「漢字闡釋」: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漢字闡釋成為圖書界熱點。  關於漢字,我們好像知道得挺多,實際上並不盡然。  漢字很重要。生活中有什麼我們一天都離不開?文字是其中之一。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很神奇:迄今為止,自源的、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漢字綿延數千年,巋然獨存,成為表意字的典型代表。這成為世界文化之謎。
  • 「漢字叔叔」理察·希爾斯 讓漢字講故事
    聽漢字講故事漢字叔叔的最大興趣是「故事」。他在旅行路上遇見不同的旅人,「他們都有不同的故事,如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一樣。」對漢字叔叔而言,在漢字世界裡,一個字便是一個人,也有不同的故事。「合」字,看起來是一個屋頂下面一張口,追蹤到甲骨文,其實是一張朝下的口和一張朝上的口,上下兩個人在交談;「令」字,是上面一張口,下面跪著一個人,代表上下關係之間發布命令;「狗」字的尾巴都是往上翹的,而「豬」的尾巴是下垂的……這些漢字故事令漢字叔叔著迷。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開卷知新)
    漢字闡釋可以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一方面回歸學術,繼承《說文解字》的傳統,構建成熟的漢字闡釋理論,全面系統正確闡釋漢字;另一方面,要重視漢字闡釋成果普及,滿足大眾文化需求。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片知識的海洋。闡釋漢字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講述有趣的漢字故事文字是文化發達的產物。
  • 寫好漢字 傳承民族文化
    對於漢字書寫,只要求寫對,對於寫好就退而求其次了,更重要的是對書寫漢字的基本技巧、方法等學生就不得而知了。很少有老師教給學生書寫漢字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至於握筆方法,坐姿就更難有具體要求了。所以學生對於漢字書寫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不懂筆畫筆順,也不知筆畫名稱,照貓畫虎寫成就算萬事大吉了。
  •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記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何農聯合國「中文日」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動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交互式藝術展覽「漢字裡的中國」系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展覽包括42塊文字展板,1部電視片,17段動畫、雷射投射和觸控螢幕遊戲,5個現場遊戲,20餘件實物展品。展覽以25個基礎漢字為基礎,從漢字偏旁部首切入,解釋漢字的基本構成,普及漢字知識,解讀人、禾、家、五行等文字包含的中國文化密碼,傳遞出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家庭觀和幸福觀。
  • 和「漢字叔叔」一起講中國故事!
    而能夠準確說出每一個漢字的起源、演變、含義的,又有幾個呢?多年來,「漢字叔叔」淡泊名利,專心致志地在中國研究漢字文化,甚至因為籤證問題面臨過諸多困難……這樣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他講好漢字故事的夢想,也與我「講好中國故事」的夢想不謀而合。
  • 講好中國故事,書法家薄建凱《十個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能否找到十個漢字藉以讀懂中國文化? 能否以古今中外都喜愛的形式來展現這十個漢字? 2017年末,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中,書法家薄建凱的獲獎作品《十個漢字讀懂中國》以獨特的創意和樸素的形式,講述出中國文化的故事。
  • 漢字,繼寫裡昂與中國的故事
    來源:經濟日報文化是能夠把人們聯合起來的正確紐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傳播好中國聲音,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如何塑造中國形象,藝術與設計雜誌社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國慶特別策劃「換了新天」推出了《漢字,繼寫裡昂與中國的故事》一文,反映了藝術與設計雜誌社作為國家設計期刊在溝通民心、樹立中國國家形象、助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努力的一個側面
  • 「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京發布
    活動將整合北京師範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北京語言大學、曲阜師範大學、河北師範大學等多所院校及一線語文教育專家、書法教育專家的學術研究成果和教育教學資源,為青少年寫好漢字助力。寫好漢字既影響考場,也影響職場,但如何寫好漢字一直是一大難題漢字不僅是記錄信息的符號,也是中華文明的載體。
  • 漢字的故事_有趣的漢字故事
    並有諸多外國人將漢字作為第二文字。有趣的漢字故事:第一個漢字故事:中國歷史上的唯一的女皇武則天取名字話說中國歷史上的唯一女皇武則天登基後,她想給自己取一個非常適合自己的名字,中國要名字要表達出自己的獨特之處,並且把自己的光輝也展現出來。可是取什麼字才能讓自己顯得與眾不同呢?
  • 追根溯源,感受漢字之美 ——漢字真的好好玩!(啟發孩子對漢字的興趣)
    建議一幅漢字畫分兩天給孩子講。75幅畫可以講150天。75個章節,每個章節由三個部分組成一、文化內涵部分:每一幅畫配一個故事 :內容堪稱一部百科全書,每天教漢字畫的時候講給孩子聽,極大豐富了孩子在各個領域的知識。
  • 「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北京發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10月20日,由中華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首都師範大學中小學書法教育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青少年寫好漢字促進活動」在北京發布。該活動由首都師範大學教授、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擔任總顧問,將以「寫好漢字進社區」作為提升青少年漢字書寫水平的突破口,從社區基層做起,為青少年的漢字書寫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 教你寫好字(一)| 逮住漢字中的「幽靈」
    漢字的千嬌百媚也有類似的核心要素,找到這把「鑰匙」基本就能寫好所有的漢字了,我們就跟著高惠敏老師化繁為簡,發現「好字」精確公約。第一講逮住漢字中的「幽靈」你也能寫出一手好字如果我說,所有漢字的造型,其實都由一個「幽靈」管著一一隻要逮住它,叫它聽使喚,就能把所有漢字都寫對寫好一一這話你一定從未聽過,哪有這樣的事!
  • 安倍的漢字寫得不錯,一個日本人把漢字寫得這麼好是什麼精神?
    漢字是我們祖先創造的,也曾經是一個有影響力的疆域,漢字傳入其它的沒有文字的地域也就很正常了。日本古時可不是現在這樣,原始落後,沒有文字,連名字都沒有,直到漢字傳入日本(當時不叫日本),日本才有了文字。這也是日本有很多漢字的原因,不過日本也不想照搬,而是儘量的冠名日本創造的,把漢字分解開,取其中一部分,不管怎麼說日本的文字是借鑑漢字,也是源於漢字的。
  • 發現漢字之美(書人書事)——寫在《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出版之後
    這十來年,在人們表現出對漢字高度的熱情之餘,由於缺乏理性的認識,誤區也不少。例如,在基礎教學領域,漢字的字理被編成各種「故事」,一筆一畫被說得神乎其神。一些媒體刊文,隨意編排字意,卻被認為是「弘揚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