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談「漢字闡釋」: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2020-10-14 IMCPI國際漢語

  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漢字闡釋成為圖書界熱點。
  關於漢字,我們好像知道得挺多,實際上並不盡然。
  漢字很重要。生活中有什麼我們一天都離不開?文字是其中之一。漢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文字。漢字很神奇:迄今為止,自源的、古老的表意字只有漢字綿延數千年,巋然獨存,成為表意字的典型代表。這成為世界文化之謎。漢字很美觀:一撇一捺,一折一鉤,有時如西嶺雪、東吳船,有時似大漠沙、陰山月。橫平豎直,方正而不刻板;有稜有角,生動又有內涵。漢字也很有文化:考古研究可以證實的漢字歷史,最少有3300多年,難怪有學者說,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
  漢字由人而生,是人的見識和智慧的外在表達。中國人的情感,大抵都逃不過漢字的表述。闡釋漢字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好學深思的人進一步深入認識漢字的文化需求。目前出版界漢字闡釋很熱鬧,到書店去瀏覽一下,很多介紹文字的書都與此相關。理想狀態下的漢字闡釋,應該幫助讀者對漢字有更加明確深入的認識,掌握一定漢字闡釋方法,提高文化品位。但目前看來,這類書籍要麼是門檻很高的學術著作,沒有受過專業訓練的話,很難讀;要麼失之膚淺,脫離文字學材料與理論,根據各自知識背景和表達需求加以解釋,帶有隨意性,甚至有些是錯誤的漢字說解。既合乎學理又深入淺出,給人知識、給人樂趣、給人啟迪的漢字闡釋類書籍還是不多。對此,研究漢字的學者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漢字闡釋是一片知識的海洋
  什麼是漢字闡釋?我們用具體例子做一個比較說明。英文中太陽與月亮分別是sun與moon,字母只記錄語音,字母的音組合起來是詞的語音,語音記錄語義。漢字用「日」表示太陽,用「月」表示月亮,是用兩個形體符號分別記錄日、月兩個詞的音和義。形體本身就在表達意義。每個漢字的一筆一畫都不是任意的,都有道理可說。漢字是表意文字體系的典型代表,有其獨特性。把這種獨特性揭示出來,把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挖掘出來,這就是漢字闡釋。漢字闡釋不以疑難字或不識字為對象,主要是解讀常用字背後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
  漢字研究萌芽於漢字闡釋。《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楚莊王解析「武」字表達其對武德的理解。古文字中,「武」字由「止」與「戈」兩部分構成,戈是兵器,代表戰爭。「止戈為武」,意思就是阻止戰爭才是「武」,這是寶貴的軍事思想,也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漢字闡釋。戰國時期,韓非子等學者沿襲此類解字風氣。漢代,第一部漢字研究的經典之作《說文解字》就是漢字闡釋,用一套理論對9000多個小篆(包括一部分古文)進行全面解讀,千百年來,這部著作始終是漢字研究最重要的典籍之一。
  近代以來,漢字研究領域不斷拓展,取得輝煌成績。漢字研究各個面向大都有相應學科或實際應用領域,如古文字學把不認識的文字變成認識的文字,可以整理出土文獻;漢字學成為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學科分支;漢字應用直接關係到漢字的使用與教學等。相較而言,當今的漢字文化闡釋似乎沒有那麼「專業」,不管什麼知識背景的人都能「闡釋」。為什麼?因為漢字闡釋是對已識字的進一步解釋,即使闡釋錯了,也不影響該字的使用;再者,表意字的兩個基本特點很早就被人們發現了,一是漢字字形與其所記錄的語義有聯繫,二是大部分漢字是由構字部件組合而成。知道這兩點,就可以用自己的知識結構表述對漢字的理解,「暢想」的門檻很低。
  在此基礎上,不同人基於各自不同出發點,紛紛解讀漢字。有的是為了思想表達,前面已經說過,楚莊王以解析漢字作為手段,表達其軍事思想;有的是為了追溯學術源頭,因為漢字既古老又內涵豐富,希望通過最早的字形尋找一個詞語最早的意義;還有的是教學需要,希望通過造字的理據輔助漢字教學;更多的是面向大眾文化需求,普及漢字文化。當然,有部分學者還在堅守漢字闡釋傳統,探索新的方法和道路。漢字闡釋不僅是漢字理論的試金石,也是古文字考釋的終點。古文字考釋的核心是考證出文字的讀音和意義,讀通文獻,從文字學上還要解釋清楚這個字形為什麼能夠記錄這個音義,只有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才算「完全釋字」。漢字闡釋可以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一方面回歸學術,繼承《說文解字》的傳統,構建成熟的漢字闡釋理論,全面系統正確闡釋漢字;另一方面,要重視漢字闡釋成果普及,滿足大眾文化需求。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一片知識的海洋。
  闡釋漢字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講述有趣的漢字故事
  文字是文化發達的產物。就漢字闡釋而言,我們要分清漢字文化、漢字所記錄的文化與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漢字本身就是文化,了解漢字文化不妨參看何九盈等主編的《漢字文化大觀》。漢字所記錄的文化指的是出土文獻與傳世典籍所反映的思想、歷史、習俗,等等。漢字中蘊含的文化,既包括漢字創造時凝結在其中的文化、漢字演變過程中積累的文化,也包括不同時代漢字闡釋累增的文化,這些是漢字闡釋的主要對象。
  進行漢字文化闡釋,首先要認清漢字的二重屬性:理據性與符號性。一方面,漢字是表意系統的文字,字形與其所記錄的語言之間有意義上的聯繫,這種客觀聯繫是表意字的特點;另一方面,漢字是記錄漢語的符號,形式與意義之間可以有多種聯繫,選擇哪一種聯繫有任意性,受符號的約定性和系統制約——「就這麼規定,就這麼區別的」。漢字闡釋的前提是文字所記錄的音義明確,文字較早的構形能夠與最早記錄的音義發生聯繫,字形的訛變與音義的演變也有跡可循。學者通過字譜描寫、文獻詞例證實、構形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可以得出接近事實的結論。
  每一個漢字,我們都可以追溯造字時的社會狀況、思維方式,可以講出有趣的漢字故事。對漢字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的闡釋會不會影響文字的使用?答案是不會。因為理據性與文字應用沒有直接關係,不影響其作為記錄語言符號的正常使用,文字從本質上講,還是符號。



  漢字闡釋今後是否有更廣闊前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第一,漢字闡釋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再認識。第二,古文字材料的大量發現,讓我們看到了《說文解字》作者許慎沒有見到的更早、更豐富的材料。第三,文字理論日趨系統深入,漢字闡釋的理論也在創立中。第四,立足新時代,全面、系統完成漢字闡釋的條件日漸成熟。第五,隨著大眾文化水平的提高,文化需求日趨多樣化,尋求漢字真知的人也越來越多。期待更多學者熱心漢字闡釋這項事業,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相關焦點

  • 專家談「漢字闡釋」: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漢字就是一部文化史,漢字闡釋成為圖書界熱點。關於漢字,我們好像知道得挺多,實際上並不盡然。漢字很重要。漢字研究各個面向大都有相應學科或實際應用領域,如古文字學把不認識的文字變成認識的文字,可以整理出土文獻;漢字學成為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學科分支;漢字應用直接關係到漢字的使用與教學等。相較而言,當今的漢字文化闡釋似乎沒有那麼「專業」,不管什麼知識背景的人都能「闡釋」。為什麼?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
    漢字研究各個面向大都有相應學科或實際應用領域,如古文字學把不認識的文字變成認識的文字,可以整理出土文獻;漢字學成為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學科分支;漢字應用直接關係到漢字的使用與教學等。相較而言,當今的漢字文化闡釋似乎沒有那麼「專業」,不管什麼知識背景的人都能「闡釋」。為什麼?
  • 講好每一個漢字故事(開卷知新)
    漢字研究各個面向大都有相應學科或實際應用領域,如古文字學把不認識的文字變成認識的文字,可以整理出土文獻;漢字學成為漢語言文字學的一個學科分支;漢字應用直接關係到漢字的使用與教學等。相較而言,當今的漢字文化闡釋似乎沒有那麼「專業」,不管什麼知識背景的人都能「闡釋」。為什麼?
  • 闡釋漢字的深層結構與深層文化,講述有趣的漢字故事
    既合乎學理又深入淺出,給人知識、給人樂趣、給人啟迪的漢字闡釋類書籍還是不多。對此,研究漢字的學者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兩頭並重,漢字闡釋是一片知識的海洋什麼是漢字闡釋?我們用具體例子做一個比較說明。英文中太陽與月亮分別是sun與moon,字母只記錄語音,字母的音組合起來是詞的語音,語音記錄語義。
  • 寫好漢字,講好「漢字故事」
    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它不僅是信息記錄符號,而且承載著時代發展與民族融合的文化內涵。考古科學發現,6000年前的半坡遺址就有可以稱為漢字的刻畫符號。6000年來,漢字不斷演化,始終蘊含深厚的思想內涵、獨特的文化魅力、豐富的審美價值。而到了今天的網際網路時代,漢字借力發達的信息傳播渠道,走出國門、發揚光大。但同時,亦受到不少挑戰。
  • 「漢字叔叔」理察·希爾斯 讓漢字講故事
    聽漢字講故事漢字叔叔的最大興趣是「故事」。他在旅行路上遇見不同的旅人,「他們都有不同的故事,如同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宗教信仰一樣。」對漢字叔叔而言,在漢字世界裡,一個字便是一個人,也有不同的故事。「合」字,看起來是一個屋頂下面一張口,追蹤到甲骨文,其實是一張朝下的口和一張朝上的口,上下兩個人在交談;「令」字,是上面一張口,下面跪著一個人,代表上下關係之間發布命令;「狗」字的尾巴都是往上翹的,而「豬」的尾巴是下垂的……這些漢字故事令漢字叔叔著迷。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
    【語言論壇】作者:武和平、李樂(分別系西北師範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教授、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博士生)在文字類型學上,漢字迥異於在世界上佔據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語者在學習漢語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個「過漢字關」的問題,漢字也被認為是漢語學習中最大的「攔路虎」。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
  •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
    用漢字講好「以人民為中心」的中國故事——聯合國中文日活動記光明日報駐日內瓦記者 何農聯合國「中文日」日前在日內瓦萬國宮隆重舉行。今年的中文日活動是迄今規模最大的一次。主辦方響應聯合國語言日活動「促進語言文化多樣性」的一貫宗旨,通過綜合展示三大板塊內容,以中國語言文字隱含的思想、哲學、價值觀為切入點,以語言文字為載體,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和立體多樣的手法,巧妙闡釋、弘揚「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在日內瓦國際社會提升我文化影響力、感召力和國家軟實力。交互式藝術展覽「漢字裡的中國」系中國國家藝術基金支持項目。
  • 和「漢字叔叔」一起講中國故事!
    而能夠準確說出每一個漢字的起源、演變、含義的,又有幾個呢?多年來,「漢字叔叔」淡泊名利,專心致志地在中國研究漢字文化,甚至因為籤證問題面臨過諸多困難……這樣的精神令我敬佩不已。他講好漢字故事的夢想,也與我「講好中國故事」的夢想不謀而合。
  • 為來華留學生講好漢字故事
    漢字是國際中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國際中文教師來說,如何教好漢字是一大挑戰。
  • 他可能比你還懂漢字!美國「漢字叔叔」能講出每個漢字的故事
    2002年,理察創辦的「漢字字源網」悄然上線,為對古漢字、甲骨文感興趣的人提供幫助。然而,由於經濟不景氣,理察失去了在矽谷的高薪工作,他搬去田納西州,當上了一名河道管理員。伺服器的租金交不上了,他就在網站首頁加上一個捐款連結,請大家捐款幫助他維護更新網站。哪怕一年到頭的捐款金額只有幾十美元,也沒想過要放棄。
  • 走出兩個誤區,講好漢字故事-光明日報-光明網
    其中最具影響的兩個論點分別是「漢字繁難論」和「漢字落後論」。這兩個說法不僅在國外漢語學習者中流播甚廣,甚至也得到一些國內學者和教師的附和。因此,有必要從學理上澄清有關漢字認知的這兩個怪論,在漢語國際傳播中樹立文字自信,講好漢字故事。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漢字是如何演變的(組圖)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 《漢字與文物的故事》:漢字與文物的對話
    在最近出版的《漢字與文物的故事》(化學工業出版社)中,甲骨文專家許進雄從40多個博物館篩選了近800件文物,挑選了121個漢字,通過一個個故事,解析考證文字與器物的關係,從文物中尋找漢字的源頭。在這些流傳有序的文物背後,呈現出古代漢字的演變與社會文化的一次次革新。
  • 以中國人生活方式 通俗有趣講漢字
    深圳商報記者 魏沛娜 「我突然意識到對於一個十歲的孩子來說,他也在盡力地去思考漢字,也對漢字有興趣,所以我要用我所有的力量為孩子們,也為所有的人,包括科學家、文化研究者等進行文化闡釋。」近日,已屆84歲高齡的瑞典著名漢學家林西莉新書《給孩子的漢字王國》由中信出版集團出版。
  • 聽外國人講漢字的故事(組圖)
    「女」字、「母」字和它們對應的甲骨文  「漢字為什麼是這個樣子?」瑞典漢學家林西莉自師從漢學大師高本漢學習漢語以來,這個問題就一直帶著她一步步探索漢字背後的故事。而對於我們這些每天都在使用漢字的中國人,對於漢字背後的故事又知道多少呢?也許是因為天天使用,我們失去了對漢字之美的感受力,也遲鈍於考究其歷史文化淵源。今日由一位外國人引領我們審視一筆一畫的故事,感知祖先的生活經驗,不能不說有一種慚愧和感動。   《漢字王國》一書是林西莉耗時8年寫成的,並因此獲得奧古斯特文學獎(瑞典國內最高文學獎)。
  • 《有故事的漢字》出版 跟「漢字姐姐」讀成語學漢字
    本系列圖書將成語和漢字結合,先以成語故事吸引小讀者的閱讀興趣,再從該單元的成語中選擇一個或多個小學階段必學的漢字,加以詳細解說其字源演變,如此,讀者便可同時學會漢字與成語的運用,打通學習壁壘,一書雙效,舉一反三,可謂魚與熊掌兼得。
  • 84歲瑞典漢學家給中國孩子講漢字的故事
    這一次,她又花了8年時間把《漢字王國》編成一本給孩子看的書——《給孩子的漢字王國》。    在與中國小讀者見面的新書發布會上,林西莉說:「我要講的是一個『故事』,是漢字的起源及其承載的發展中的中國文化史。」
  • 講好中國故事,書法家薄建凱《十個漢字讀懂中國文化》
    能否找到十個漢字藉以讀懂中國文化? 能否以古今中外都喜愛的形式來展現這十個漢字? 2017年末,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創意傳播國際大賽」中,書法家薄建凱的獲獎作品《十個漢字讀懂中國》以獨特的創意和樸素的形式,講述出中國文化的故事。
  • 漢字的故事:關於漢字的小故事
    新東方網整理有關漢字的來歷、漢字的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漢字的故事、漢字的起源和演變等過程。漢字的故事中有我和漢字的故事、有趣的漢字故事、漢字歷史小故事、漢字來歷的故事等,和大家分享。   常見字   眾(zhòng),本義是眾人、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