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亮:臨《華山廟碑》,慚愧至極

2020-11-24 書法報

2020年2月16日臨《華山廟碑》。《華山廟碑》全稱《漢西嶽華廟碑》。東漢延熹八年(165)立,隸書,郭香察書。22行,每行37字。原碑已毀,舊碑在陝西華陰西嶽廟中,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毀於地震。


鄭培亮臨《華山廟碑》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以來人口傷亡最大的地震,就是著名的華縣大地震。根據《明世宗實錄》記載:「壬寅,是日山西、陝西、河南同時地震,生如雷,雞犬鳴吠。陝西渭南、華州、朝邑、三源等處,山西蒲州等處尤甚,或地裂泉湧,中有魚物,或城郭房屋陷入池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連震數次……壓死官吏軍民,奏報有名者83萬有奇,其不知名未奏報者,復不可數記」。


局部


根據《明史》記載可知,發生於嘉靖壬寅年的這場華縣大地震,核心區域範圍波及陝西、山西、河南三省。位於地震中心的陝西關中居民傷亡極為慘重,曾經人煙稠密、經濟繁榮的陝西關中地區「二千裡人煙幾絕」。在華縣大地震中,西安碑林石碑損毀嚴重,著名的《開成石碑》被震裂為40多方。《華山廟碑》立於陝西華陰西嶽廟中,處于震源地帶,難逃厄運。


局部


原碑震毀,《華山廟碑》的拓片就顯得彌足珍貴。


現存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順德本四種,輾轉遞藏,均流傳有序。清代盛行金石拓本收藏之風,文人紛紛在拓本上題跋,或考證,或敘事,或論藝,琳琅滿目,流光溢彩,數量之大,蔚為大觀。


局部


與其他功徳碑一樣,《華山廟碑》紀功銘德,「廟堂文字」,莊重巍峨、整飭端莊、華麗優美、氣度典雅。明郭宗昌《金石史》評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劉熙載《藝概》中說:「磅礴鬱積,流漓頓挫,意味尤不可窮極。」金農曾說:「《華山》片石是吾師。」何紹基把《華山廟碑》作為其習隸的範本。這說明在清代此碑還是頗受推崇的。東漢後期,八分隸書的體式趨於方整扁平,強化了波勢,增加了裝飾意味。《禮器》、《史晨》、《乙瑛》、《曹全》與《華山廟碑》在書寫技術方面幾乎沒有大的差別,逆入平出,左右背分,均勻分布,主筆突出,遒勁完美,中和整飭,規範統一,各盡其美,各顯其能,各呈風姿。但《華山廟碑》在樸茂厚重、壯麗偉岸、鬱積磅礴、氣象森然等方面高出一籌。


局部


現代書家劉炳森隸書學習《華山廟碑》,結字用筆處處追求規範整飭,全國各地樓堂館所比比皆是,電腦字體也較早採用了劉氏隸書。在劉炳森隸書風靡全國的時候,很少有人關注《華山廟碑》,很少聽說誰在臨寫《華山廟碑》。現代人似乎認定此碑裝飾打扮,描眉畫眼,古意盡失。


局部


我寫隸書多年,無非臨寫孔廟與石門諸碑,也常寫簡牘,和新近發現的殘碑斷碣磚瓦文字,以為這些文字奇古超邁,心醉神迷,愛不釋手。這些遺跡裡面確實存在好東西,但我們總是守著金礦提煉不出金子。有時候我一直想,是什麼地方出了問題?看到被冷落多年的《華山廟碑》,我突然意識到,我們把標準搞混了,沒有了標準參照物,沒有了度量衡器,這個社會就要秩序大亂,寫字也會迷失方向,失去定位,好壞不分,美醜不辨。


局部


我們不能因為《華山廟碑》帶有一點裝飾整飭,就輕蔑的否定捨棄其壯麗的氣象與宏闊的格局。《華山廟碑》與其他幾件漢代名碑一樣,寫隸書的不可不學,必須要學,學且難入,何況不學。不學不知道,學然後知規矩,定方圓。


這是我臨寫之後的內心感受。而且我在臨寫過程中,慚愧一直伴隨。


鄭培亮臨《華山廟碑》

局部

相關焦點

  • 《臨習西嶽華山廟碑》
    《臨書後記》 許久沒有提筆了,思來想去還是在一個惰字上!偶然間的睹物思字之線條,觀情思字之矛盾還是有的,這大慨是自我安慰吧。 早些年拜師習書,得恩師之教誨所言:「字寫到最後就是你一生的修養和體悟」。初聽之時,朦朧若知,似若恍惚。這一兩年觀先賢之書作,偶爾臨摹揣思,不覺所言非虛!這舉重若輕,舉輕若重,揖讓收斂,外張內收……便也是有了幾分淺薄感受!
  • 最能傳承西漢隸書的《華山廟碑》(字帖完整版)
    01在我們當前能夠見到的所有東漢碑刻中,《華山廟碑就傳承性來說,《華山廟碑》是最能傳承西漢正規靜態隸書形態的碑刻。《華山廟碑》個別字,如「斂」(斂)的兩個小口結構,實際上是兩個正三角形的口。而這種正三角形的口形寫法,在西漢簡當中很常見。《華山廟碑》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它的「戈」形筆畫中的那個撇畫,會拉得很長,具有很強的張力感。這種類別的字,我們在《華山廟碑》中的「我」、「義(義)」等字形中,能夠明顯感受得到。
  • 宋拓東漢《西嶽華山廟碑冊》欣賞
    《西嶽華山廟碑  此碑立於延熹八年(165年),隸書,典雅壯偉。「在漢人八分最為險勁,已開魏碑之先河」(清汪喜孫語)。漢碑極少留書者姓名,此碑文末有「書佐新豐郭香察書」名款。碑文記述歷朝帝王封禪祭天地的祀典和當朝弘農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華嶽廟碑的經過。
  • 俞樾,隸書 節臨華山廟碑 四屏
    款識:橅西嶽華山碑,曲園俞樾。鈐印:俞樾長壽(白)曲園居士(朱)籤條:俞曲園碑字四屏。 識文:巖巖西嶽,峻極穹蒼,奄有河朔,遂荒華陽,觸石興雲,雨我農桑……民說無疆,立石典禮,永垂後昌。
  • 鄭培亮:寫不好隸書賴紙筆,娶不上媳婦賴宅子
    因為手裡沒有資料,順便翻一下百度:《禮器碑》,全稱「漢魯相韓敕造孔廟禮器碑」,又稱「修孔子廟器碑」、「韓明府孔子廟碑」等,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東漢永壽二年(156)立。現存山東曲阜孔廟。碑身高1.5米,寬0.73米,四面皆刻有文字。
  • 五嶽第一廟——華山西嶽廟!
    西嶽廟是供奉西嶽大帝華山神的廟宇,在華山以北5公裡的嶽鎮街上。 西嶽廟始建於漢武帝元光初年,初稱「集靈宮」,後改「西嶽華山廟」、「華嶽廟」等,為歷代帝王祭祀華山神的場所。坐北朝南,面向華山主峰,佔地186畝。規模宏壯,是五嶽中建制最早和面積最大的廟宇。
  • 高清碑帖|《西嶽華山廟碑》長垣本
    西嶽華山廟碑立於華山。原石明代初葉尚存。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2年)地震碑毀。原石拓本有四本傳世,即「四明本」、「長垣本」、「關中本」(又稱「華陰本」)、「順德本」(又稱「小玲瓏山館本」),惜「長垣本」已外流日本,順德本因毀兩頁,被認為是「半本」。
  • 漢碑佳品《漢延熹華嶽廟碑》高清華陰本,感謝分享轉發
    《西嶽華山廟碑》東漢恆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嶽廟中。明嘉靖年中地震時碑毀。現陳列於揚州史公祠內《漢西嶽華廟碑》為清阮元於嘉慶十六年(1811),按&39;請蘇州名匠吳國寶在揚州摹刻,《西嶽華山廟碑》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
  • 書法《漢延熹華嶽廟碑》隸書漢碑佳品 整飭端莊 華陰本高清圖
    漢碑佳品《漢延熹華嶽廟碑》華陰本系明陝西東雲駒藏,後歸華陰王宏撰,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西嶽華山廟碑》東漢恆帝延熹八年(165年)郡守袁逢刻。原碑在陝西華陰縣華山西嶽廟中。明嘉靖年中地震時碑毀。現陳列於揚州史公祠內《漢西嶽華廟碑》為清阮元於嘉慶十六年(1811),按&34;請蘇州名匠吳國寶在揚州摹刻,《西嶽華山廟碑》為紀功銘德,莊重的「廟堂文字」,整飭端莊。
  • 榮耀雖已不在,陝西小故宮仍可天威咫尺,華山西嶽廟仍可不講廟德
    西嶽廟,是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祭祀華山的神廟,供奉的是西嶽華山兵神金天王。於公元前134年(漢武帝元光初年)建造建於黃甫峪口(為集靈宮),東漢時遷於現址(後改稱西嶽廟),存世已有2100餘年。廟宇坐北朝南,與蓮峰(華山)對峙,佔地215畝,距離華山山門5公裡。
  • 臨寫古帖《衡方碑》!
    《衡方碑》,全稱《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東漢靈帝建寧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碑高240釐米,寬110釐米,厚25釐米,隸書23行,每行36字。碑額題隸書「漢故衛尉卿衡府君之碑」,額下有穿,穿下書刻碑文,記述衡方生平,頌揚其為政功績。
  • 《書法問集》194、隸書大字作品用哪種碑體?
    介紹幾塊學習隸書必臨的石碑,三種風格的碑。清朱彝尊在題《華山碑》拓本云:「漢隸凡三種:一種方整,《鴻都石經》《尹宙》《魯峻》《武榮》《鄭固》《衡方》《劉熊》《白石神君》諸碑是已。一種流麗,《韓勑》《曹全》《史晨》《乙瑛》《張表》《張遷》諸碑是已,一種奇古,《夏承》《戚伯著》諸碑是已。
  • 神碑立嵩嶽,輝映天地間一一對《嵩嶽靈廟碑》的一番解讀
    廟內矗立著一塊《中嶽嵩高靈廟碑》,櫛風沐雨經數載,斑駁殘垣見滄桑,與中嶽大帝廟同在。從古至今,雖說對《嵩嶽靈廟碑213.1釐米,寬99.9釐米,聳立在中嶽廟峻極門前,風吹雨淋日曬霜打,風化嚴重,石碑中部大片字體剝落殆盡,幾近全碑半數,真乃可惜。
  • 太丘陳寔廟殘碑考
    太丘陳寔廟殘碑考 作者:盛朝新 太丘陳寔廟殘碑出土於永城太丘集南陳寔廟遺址,碑體斷裂過甚,僅剩右半部分中間一段,碑體右側用陰刻線畫一人物圖像,著寬袍大袖,表情莊重,二目炯炯有神,雙手持笏,恭敬站立,其頭頂雕刻捲雲紋。從碑文內容看,此畫像當為陳寔。碑文僅剩107字,楷體,工整雋秀。
  • 嶽雄天地 廟壯古今——探訪「五嶽第一廟」西嶽廟
    但事實上,少有人知道,華山的文化軸心在西嶽廟。嶽雄天地,廟壯古今。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曾感懷:「華山窮山嶽之壯麗,西嶽廟則是集精靈至極。」然而,因為失語了太久,熙熙攘攘的熱鬧似乎還從未抵達過這裡。眾所周知,內務府掌管著皇帝的私人財產,由此可見西嶽廟在乾隆皇帝心中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他心懷天下、祈求華山神護佑蒼生的赤誠之心。」以實物為證,西嶽廟御書樓至今還珍藏著一通陝西最大的橫臥碑,碑文是乾隆皇帝御筆親題的「嶽蓮靈澍」,正是賜給立下降雨之功的(西)嶽廟神的。據粗略統計,漢代以降,或求雨,或避災,或祈福,歷朝皇帝親至華山祭祀9次,來過西嶽廟的皇帝共56位。
  • 何昌貴:漢《肥致碑》臨習芻議
    何昌貴示範作品 節臨《肥致碑》橫幅 規格68cm×140cm經典解讀漢《肥致碑》臨習芻議■何昌貴《肥致碑》(如圖)立於東漢建寧二年(169年)。1991年在河南偃師南蔡莊村出土,此碑出土時間較短且碑文保存完好,刻口如新。我們比古人幸運得多,直接見到兩千多年前的碑刻,讓我們當代人有幸觀摩鑑賞和學習。《肥致碑》書法質樸平和,從容穩健,與同時期所立《華山碑》《史晨碑》《熹平石經》等碑文書法風格相較,書寫意趣格外突出,其書法用筆與比它晚15年的《張遷碑》書風接近,方整樸拙,自出天趣,為漢碑隸書之精品。
  • 臨習《華山碑》要追求取勢變化
    《華山碑》全稱《西嶽華山廟碑》,東漢延熹四年(161年)四月刻,原碑毀於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關中大地震。目前所知原石拓本傳世有四種,即「順德本」「長垣本」「華陰本」「四明本」,其中「四明本」整紙裝裱,保存了漢碑原形。碑額篆書「西嶽華山廟碑」六字。
  • 華山一日遊攻略 華山傳奇故事 華山最值得去的遊玩之地
    洪武三十年一日,朱元璋與一大臣閒聊,談及西嶽華山,朱元璋興趣甚濃。這位大臣於洪武25年曾隨禮部主事廖亮祭祀過華山,對山上名勝及歷朝祭祀瞭然於胸。他向朱元璋講述了巨靈擘山、吹簫引風、毛女玉姜的掌故,還列舉了歷代帝王祭祀華嶽,尤其是秦皇建觀、漢武築壇、玄宗樹碑的史實。
  • 名家臨課 | 鐵畫銀鉤——劉文華臨《禮器碑》
    從他平時的一些心得也能感受到他對《禮器碑》的重視:入手時寫「《禮器》《乙瑛》《華山》等,注意筆力要硬,骨力要足。古樸是那個時代的審美特徵。要有的放矢,把面鋪開。先過隸法關,然後把每個碑的字形、字勢、筆法理出個一、二、三來,然後追求氣息、追求趣味」。
  • 【書法名家】《刀筆吏》鄭培亮
    書畫、美文、正能量、專業閱讀                       在公眾帳號:【中國書法網】shufacom鄭培亮簡介                              刀筆吏     文/鄭培亮        剛剛寫完《一筆一畫》,裡 面曾經談到秦漢時期兩個不同的群體:儒士和文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