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帶娃人選竟然不是親媽?研究表明:這個人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2020-12-17 糖果的媽媽

根據調查顯示:在一孩家庭中,59.68%都是由老人帶娃;25.81%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帶娃。

糖媽生娃之前總聽大家說「生娃容易,養娃難」,寶寶出生後需要家長的悉心照顧。對於多數的家庭來說,媽媽是照顧寶寶的最佳人選。

一來是因為小寶寶離不開媽媽的母乳,二來是男性的經濟收入較高。但有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這是怎麼回事,難道最佳的帶娃人選不是親媽?

孩子說話早都靠爸爸?

和一般家庭不同,糖媽的閨蜜夢璇是一個「成功女性」,而她的老公是一個自由職業者,夢璇生完孩子之後理所當然的把孩子交給了老公,自己則繼續上班。

起初夢璇也有些擔心,畢竟感覺寶寶會更需要媽媽一點。隨著寶寶的長大,夢璇發現寶寶說話比一般的同齡孩子要早很多

而且寶寶邏輯非常清晰,能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意思,這讓夢璇非常驚喜,難道她家的寶寶真是個「小天才」。

但老公卻非常得意地說:「寶寶說話早還不是我的功勞,我這個爹可不比媽媽差。」

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寶寶更聰明

在我們印象中都是媽媽帶娃多一些,但卻有研究發現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要更高。

根據美國耶魯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與媽媽和其他長輩相比,由父親帶大的孩子智商會更高,且在日後的學業和工作上也更容易取得成績。

英國的紐卡斯大學同樣做過相關研究:研究人員長期跟蹤調查了11000多個嬰兒,並在多年後對其進行智商測試。

他們發現長期與爸爸相處的孩子在語言、認知、邏輯、心理上,比那些媽媽帶大的孩子得分更高。

所以爸爸對於孩子真的很重要,爸爸們千萬不要錯失寶寶的成長。

爸爸帶大的孩子有3大好處

比起媽媽帶娃,爸爸帶娃可能會有些不靠譜,但更多的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好處。

幼兒專家表示:寶寶通常在1歲左右第一次說話,而2-4歲是孩子們的語言爆發期。

比起長期與媽媽相處的寶寶,經常和爸爸相處的寶寶語言能力更加突出。研究人員表示:這是和男性說話的方式有關。

媽媽和孩子說話時更喜歡用「疊詞」,模仿寶寶說話,但爸爸卻喜歡用正常的語序,寶寶在語言積累期能接觸到更多的詞,並且在語序和語法上的使用也更加正確。

心理學家劉心悅表示:在歷史、哲學和人際關係上,父親比母親更具優勢。

出於生理原因,男性通常更具邏輯感,這種邏輯感會通過和孩子的相處影響他們,對孩子日後學習理科非常有幫助。

不僅如此,男性也更具「冒險精神」,這會幫助孩子增強「求知慾」,提高孩子學習的能力。

心理學家麥德琳·雷文表示:想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就不要幫助他們做哪些他們已經能做或幾乎能完成的事情。

和媽媽相比,爸爸似乎要更粗心一些,但這個缺點卻是育兒的一個優點,和爸爸相處的孩子往往更加獨立。

但現實是:爸爸長期陪伴缺失

根據調查顯示:在育兒家庭中,只有1.61%的全職爸爸。

但現實是超過一半以上的家庭,都是由媽媽主導照顧孩子,爸爸在育兒中始終處於一個缺失的位置。

爸爸不應該是沉默的,育兒並不是媽媽或者奶奶的事情,爸爸們要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育兒當中來。

尤其是對於0-4歲的寶寶,爸爸們要更積極的和寶寶交流,幫助寶寶更好的建立語言體系,提高思維與邏輯能力。

你相信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嗎?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帶娃最合適的人選不是媽?調查顯示:這個人才是讓娃變聰明的關鍵
    相信在大家的眼中,一定認為帶娃最合適的人選是媽媽吧?而且就算是從大數據調查顯示,在有孩子的家庭裡,6成是老人帶娃,3成事媽媽帶娃,而只有1成左右的家庭是爸爸或者其它人帶娃。在沒有YOYO之前,我總聽到別人說:生娃容易,養娃難,最開始我還不信,但是隨著YOYO的到來,讓我不得不信,為了讓孩子能有更好的發育空間,我選擇自己親自照顧孩子,一是小YOYO最開始的時候離不開母乳,二是YOYO爸很忙沒有時間帶娃,所以,我只能親自上陣,但是把YOYO帶大後才知道,原來最佳的帶娃人選竟然不是媽媽,而是爸爸。
  • 孩子被誰帶大智商有差異,美國研究表明:爸爸帶大的孩子智商更高
    都說「爸爸帶娃,活著就好」,但真相其實是「爸爸帶娃,娃娃更好」。雖然在在大多數人眼裡,粗獷隨性的爸爸,帶起孩子也如同他們的性格一樣,十分的粗心和大大咧咧。但其實,被爸爸帶大的孩子,在各方面來說,都要更加的優秀一些。
  • 媽媽和奶奶誰更適合帶娃?以上兩人不是最佳人選,這個人帶娃更好
    有專家表明,媽媽和奶奶其實都不是最佳帶娃人選,爸爸帶娃更好,帶出的娃更聰明。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爸爸帶娃有幾個得天獨厚的優勢,這幾個優勢媽媽和奶奶也無法彌補。爸爸帶娃能更好的教育孩子。一般來說,爸爸學歷更高,更見多識廣因為男性一直都是家裡的頂梁柱,所以爸爸在外闖蕩的時間更多,更見多識廣一些,而且不少家庭,爸爸的學歷相對比較高。爸爸理性思維更好,很多爸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平時帶孩子的時候能給孩子科普很多有意義的冷知識。
  • 爸爸帶大和媽媽帶大,哪個帶孩子會更聰明?研究表明:兩者差異大
    當然可以,而且有專門的研究表明,相比媽媽,其實爸爸更適合帶娃,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美國研究表明:爸爸帶娃更有利這是一項由美國耶魯大學費時15年得出的研究結果,而研究表明:由爸爸帶大的孩子通常身體健朗而且有著較高的智商,在學業上會有著一番較好的成績。
  • 帶娃人選也存在「鄙視鏈」?全職媽媽處在底端,可憐得格格不入
    絕大多數家庭中,媽媽都是帶娃的「主力軍」,甚至為了孩子的成長而放棄自己的工作,專心當起了全職媽媽。可誰知,每日不辭辛勞的寶媽,在帶娃人選的鄙視鏈中,竟然處在了最底端。帶娃人選也存在「鄙視鏈」?每日不辭辛勞的寶媽,卻處在底端帶娃人選第一層:請保姆帶娃現在的年輕父母都以工作為重,根本無暇顧及孩子,家庭條件稍微好一點的,便會請一個保姆專門照顧孩子。
  • 千萬不要帶孩子去測智商,因為人的大腦可塑性高,受到後天的影響很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學齡前兒童(5歲以前)的智商測試往往可信度不高,波動較大,因此給學齡前兒童進行智商測試並沒有什麼意義。 而且大量研究表明,智商是會變的,不論是人群的智商(每一代人來比較),還是個人的智商(自己和自己比),都是一個變化的值。
  • 反應慢的孩子智商更低嗎?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反應更慢
    我們常常認為,智商高的孩子應該具有反應速度快、思維敏捷等特徵。例如老師提出一個問題,哪個孩子總是第一個舉手回答,那麼這個孩子一定是高智商的。但是事實卻並非如此,最新研究表明:智商高的孩子,往往反應更慢。這是為什麼呢?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到底誰更好一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還不是因為我生了女孩,可我媽既不嫌棄我生了女孩,還擔心我自己帶孩子太累,她幫我,我就能解脫出來,做好的工作。在我媽看來,女孩子到啥時候自己得掙錢,有自己的生活那才有價值。至於帶孩子,既然生了,他能幫我一天,幫一天。
  • 媽媽的血型會影響娃的智商嗎?史丹福大學研究:這個血型佔優勢
    說到智商,人們最先想到的是遺傳因素,父母的智商高低會影響孩子的智商,不過這種因果關係不是確定的,畢竟孩子的智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是一方因素可以決定的。還有一種說法是,媽媽的血型也會影響孩子的智商高低,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不過史丹福大學在這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結論。
  • 「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這些區別很現實,別不好意思承認
    而造成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奶奶帶娃和姥姥帶娃差別很大,多數的寶媽為了孩子和自己都會選擇讓自己的親媽來幫忙帶,因此姥姥才成為了帶娃主力軍。「姥姥帶娃」和「奶奶帶娃」,這些區別很現實,別不好意思承認1.教育孩子的差距奶奶在帶孩子的時候,不會過多的考慮寶媽,基本上都是考慮自己,不是說奶奶故意壞,只不過是想不到而已,畢竟奶奶和寶媽之間關係並沒有那麼親厚,甚至還有些敵對,因此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會拉攏孫子,讓孫子和自己關係更好。
  • 爸爸帶娃就是坑娃?科學最新研究表明:父親的參與會讓孩子更聰明
    在新生代中,爸爸在帶娃的世界裡,是可有可無的,尤其是90後初為人父的爸爸,更讓寶媽們大吐苦水。由於自身成長的原因,過去爸爸在外面拼搏,媽媽就在家裡承擔了家庭主婦的角色。他們就養成了一個觀念:「女人帶孩子是理所當然的事,男主外女主內不可逆轉。」
  • 產後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各伺候半月,寶媽終於知道以後帶娃該靠誰
    不僅關乎身體恢復問題,也關乎以後帶娃問題。因為,坐月子是女人滿血復活,以及初步學習育兒知識、建立帶娃觀念的關鍵時期。 說起坐月子,親媽和婆婆,寶媽會選擇哪一個來伺候月子呢?最後決定前半月由親媽伺候,後半月由婆婆伺候。 親媽伺候月子,事無巨細,因為心疼女兒,基本上除了餵奶,其他事全包了。但是,半個月下來,她發現媽媽胳膊疼、腿疼、腰疼,還熬出來黑眼圈,一下子老了好幾歲。而婆婆伺候月子,更心疼孫子,光顧著抱著孫子親,有時候做飯和洗尿布都會忘記。而且,婆媳倆溝通不如親母女自在,總是因為帶娃問題而拌嘴。
  • 家裡誰帶娃,孩子的幸福指數更高?自然是大家認為最不靠譜的那位
    多數家庭中,都是媽媽在帶娃,爸爸偶爾幫忙帶。那麼,爸媽誰帶娃,孩子將來幸福感更高些呢?相關專家研究發現:爸爸經常參與帶娃,或是親自帶出的娃,普遍比媽媽單獨帶出的娃,幸福指數更高一點,抗壓抗挫能力也會更高些,更容易有出息一點點。
  • 孩子跟奶奶親還是姥姥親,不是看誰帶得多,關鍵是這個人的態度
    我媽說:「肯定是看誰帶得多啊,你看我的倆外孫從小都是我帶大的,現在都十幾歲了還是一到周末就來看我。」我嬸子說:「那也不一定,俗話說『外孫是姥姥家的狗,吃完就走』,你看我孫子,天天住姥姥家,回來還是跟我親,有啥好吃的都先想到我。」然後,兩位老人你一句「奶奶親」我一句「姥姥親」,慢慢聲音越來越大。我一看勢頭不對,趕緊去打圓場,這才沒讓倆人吵起來。
  • 「為啥外婆帶娃得給錢,奶奶帶娃就是義務?」女人回懟讓男人變啞
    文\好孕姐 如今有孩子的夫妻多半都得上班,帶娃任務只能由老人來承擔,要麼是孩子的爺爺奶奶,要麼是孩子的外公外婆。 但在不同的帶娃大軍中,你會發現,外婆帶娃和奶奶帶娃,受到的待遇還是不同的。
  • 為啥中國都是姥姥幫忙帶娃,爺爺奶奶去哪了?背後原因讓人淚目
    現在社會有一種特別的現象,幫年輕人帶娃的往往是姥姥和姥爺,而爺爺奶奶反倒出現的比較少。並且,這一現象在孩子3歲前更加明顯。一、案例莉莉和老公在家大吵了一架,兩人鬧得整晚沒說話。雖然說婆婆也是家人,老公想讓她幫忙帶娃是人之常情,但在莉莉心裡始終有個大疙瘩,為自己親媽感到委屈。畢竟自己親媽帶孩子帶到腰椎盤突出的時候,也沒見婆婆過來幫幫忙。其實,像莉莉婆婆這樣的人在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基本上她們在孩子3歲前只是定時探望,等到娃能上學了就開始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因此,莉莉會有不高興的想法也正常。
  • 兒子一走奶奶撒手,老人「假帶娃」讓人心寒,多數家庭正在上演
    文|文兒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父母工作,老人帶娃。原本應該安享晚年,現在卻只能照顧孩子,所以他們很辛苦。好在現在的年輕父母都記得老人的付出,對老人很孝順。而這樣的老人也讓人敬佩,讓人從心裏面尊重他們。但有一種老人,就算帶娃很辛苦,也不招人待見。兒子一走奶奶撒手的「假帶娃」前段時間一個男性朋友跟我老公抱怨,說不知道親媽咋了,一把年紀還沉迷於玩手機,孩子就不照顧了。事情是這樣的,這朋友的妻子把娃帶到半歲,就找工作上班了。妻子上班前,朋友問親媽,願不願意給他們帶娃,並且每月給她一兩千塊錢。
  • 44歲媽媽遛娃偶遇44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帶娃本質不同
    44歲媽媽遛娃偶遇44歲奶奶,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鄰居李大姐今年44歲了,在我們這邊都已經到了可以當奶奶的年齡,可她卻很有勇氣地生了第二個孩子。按她的說法是:這孩子是老天賜給我的,我一定要生下來。其實這個寶寶是意外懷孕,但大家都說老來得子是喜事,家人也很支持她的決定,所以就把孩子留下了。
  • 「隔代撫養」新焦慮:姥姥帶娃成為主力,奶奶壓根沒有選擇權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姥姥帶孩子成為主力年輕人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讓老人幫忙帶,這個無可厚非,可是之前基本都是奶奶在帶娃,為什麼現在姥姥帶娃成了主力軍?對於這個情況,有人專門做了一個投票:可以看出來,參與投票最多的就是孩子由姥姥帶,其次是家長自己帶,為什麼奶奶帶娃逐漸減少?對此,有網友表示:「親媽更疼女兒,什麼都會先為女兒著想。」
  • 寶媽說「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我媽太辛苦」,老公的回答很實在
    文|好孕姐上周末,跟朋友兩口子一起出去吃飯,期間聊到孩子教育,以及帶娃辛苦的事上。一說起這個話題,我朋友立馬苦大仇深地瞪了一眼老公,然後慢悠悠地說道:「我家孩子都是姥姥帶大的,我媽太辛苦了。」然後,她就說了一堆姥姥帶娃如何如何不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