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圖集」吹糖人:漸漸消失的老手藝,淡忘在時光裡的童年記憶

2020-12-13 有伴陪你讀詩詞

「應該說手工業活躍的年代,是一個製作人和使用人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下,沒有絲毫的虛和偽的年代。社會的變遷勢必要使一些東西消失,又使一些東西出現,這是歷史發展的慣性。但是作為我們,更應該保持的恰恰就是從前那個時代裡人們曾經所珍重的真摯的相互信任的感情。」 ——[日]鹽野米松

曾幾何時,學會一門手藝就是一輩子吃飯的。幾千年來,祖先給我們留下無數讓人驚嘆的手藝。

小的時候,街上有從事各種職業的人,有煉鐵匠、染衣匠,也有伐木師、燒炭師,還有專門為蓋房而鋪基石的人。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工業化和全球化的衝擊,許多老手藝已經漸漸消失了,匠人們依靠雙手世代傳承的寶貴記憶也終將無處安放。

這些行當在短短幾十年中迅速消失,如今已難覓其蹤跡,只留下讓人惆悵的背影。也許只有文字、圖片和我們的記憶證明它們曾存在過。

吹糖人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擔子一頭是一個帶架的長方櫃,柜子下面有一個半圓形開口木圓籠,裡面有一個小炭爐,爐上的一個大勺裡放滿了糖稀。

每當看到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有點懷念童年,嚮往童年。

在那時,看「吹糖人」是一種快樂,玩「糖人」是一種幸福。

親眼見證一些東西的消失,難免會有些難過,但這也是沒辦法的,就像人總有一天要去世,記憶有一天總要消亡,不可逆轉。

相關焦點

  • 糖畫,即將消失的甜蜜記憶.
    文/ 杜郵你可曾留意過,身邊那些即將消失的老手藝。//藏在古城裡的「 楊記 · 糖丞相工藝坊 」「60後、70後的童年記憶裡有三件寶:糖稀、糖畫、糖人。」時過境遷,現代社會裡太多紛繁新事物的興起,讓許許多多兒時的美好記憶漸漸被淹沒、被淡忘。
  • 又見吹糖人兒:莫讓吹糖人只沉浸在童年記憶裡,它的美好可以延續
    說起吹糖人,在我的童年,那是一種奢侈品。每年去廟會上,遠遠看去,十二生肖的糖人惟妙惟肖。記得很清楚,小的二毛一個,大的五毛錢一個。大人不給買,就站在攤位前看老大爺吹糖人,特別羨慕那些買糖人的小朋友。現在就是想買,我們這邊也沒有吹這個的了。
  • 即將消失的民間手藝,畫糖人
    回復「晚安」,找一個陪你說晚安的人「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畫糖人兒」。
  • 合肥女吹糖人:想做老手藝的傳承人
    1月10日,安高城市天地,侯守琴在家吹糖人。資料圖原標題:女吹糖人:想做老手藝的傳承人抓出一團麥芽糖,在手裡搓幾下,做出一個小管子,抿著嘴吹氣,捏出頭和腳,不到兩分鐘,一匹正在奔騰的小馬,就被侯守琴「吹」了出來。
  • 民俗記憶吹進糖裡 情定杭州河坊街的北方吹糖人魯立清
    情定美麗杭城  吹糖人,曾經是北方人過年過節時的一道獨特風景。一塊方糖,加熱成糊後,反覆拿捏、徐徐運氣,一群活靈活現的小動物,就出現在眼前。在杭州的河坊街,如果你碰巧撞見一位老藝人,穿著灰大褂,挑著木箱子,帶著剔透玲瓏的糖人走街串巷。那人,一定是「糖人魯」。  魯立清初識吹糖,還得從河北老家鄰居的彩電說起。
  • 女吹糖人:想做老手藝的傳承人
    1月10日,安高城市天地,侯守琴在家吹糖人。   抓出一團麥芽糖,在手裡搓幾下,做出一個小管子,抿著嘴吹氣,捏出頭和腳,不到兩分鐘,一匹正在奔騰的小馬,就被侯守琴「吹」了出來。「當年我父親學這個,肩挑擔子,走街串巷,賺點養家餬口錢,現在我學就純粹是為了傳承我們的傳統文化,希望以後的孩子也能知道這項老手藝。」今年32歲的侯守琴說。
  • 吹糖人
    □山東卜慶萍    在鄉下,有很多難忘的民間手藝,吹糖人便是充滿快樂和美好的一段抹不掉的記憶。    吹糖人的師傅來到村子,在孩子們扎堆的地方安頓下來,孩子們就像炸了鍋,馬上圍攏過來。這下,鄉村的孩子們便有了自己的快樂和歡愉。
  • 老手藝"吹糖人兒" 準備申報非遺
    平日裡吹些個糖人兒,惹得幾歲大的孩子時而手舞足蹈,時而凝神觀看,合肥市蜀山區合作化南路社區居民侯守琴,因為和老手藝「吹糖人兒」結緣,日子過得簡單而精彩。 在自家小屋裡支起攤兒,侯守琴演示起「吹糖人兒」的技術:將麥芽糖熬成黏稠狀,用竹篾輕輕攪拌,挖出一團放在手裡捏揉拉扯,做成一個小管子,抿著嘴往裡吹氣,迅速地一拉一拽,麥芽糖立時變身成為3D版的糖兔子。
  • 蘇州:舌尖上的非遺——吹糖人
    很久以前,吹糖人是要挑著擔子走街串巷,特別是集市廟會更少不了他們的身影。過去糖人很便宜,在過去是兒童很喜愛的玩物。那時,家門口如果有&34;的,便會圍滿了小夥伴。>,所以吹出來的糖人也更生動形象,受小孩子歡迎。
  • B站「爺青回」爆火的背後,是一場年輕人的懷舊狂歡
    2020 年 B 站用戶共發布了二十二億條彈幕,其中「爺青回」以 五百五十萬的數量榮登榜首當選今年的年度彈幕。略微帶點荒誕色彩的是,說出「爺青回」並不是畫面裡的老李頭,而是中國網際網路中代表最能代表年輕社區的 B 站用戶。「爺青回」怎麼會爆火起來?
  • 六安市非遺文化項目侯氏吹糖人傳承人——侯守琴
    吹糖人是80、90一代兒時的記憶,逢年過節跟父母趕集總會纏著家人買一串糖人,既好吃又好玩。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糖人挑子也早已被人遺忘,在城市的街頭巷尾也很難覓其蹤跡。糖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零食玩具,逐漸演變成一種文化符號,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藝術。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每當偶然看到那晶瑩剔透的小糖人,一句「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是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早年間,各地街頭巷尾少不了做這種生計的人,他們每天挑著擔子走街串巷吹著糖人,甚至是集市廟會都不會錯過。民間有三種製作糖人的工藝:吹糖人、畫糖人和塑糖人。而老北京多數以吹糖人和畫糖人為主,其中吹糖人的工藝最複雜。
  • 吹糖人,做風箏......解放公園帶我重回了一次童年
    25日,一場讓人重回童年的「達人絕活」文創市集,在解放公園開展,吹糖人、轉糖畫、做風箏、玩草編......傳統手工藝喚醒現場很多大朋友的純真記憶,也給很多小朋友的童年時光,增添了一筆美好。從一團「窩窩頭」的糖塊形狀,到糖稀拉長,形成通氣的小細管,一邊吹一邊捏......不出30秒,一隻精緻的糖人就誕生了
  • 吹糖人:精湛的手藝,不朽的文化
    作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甚至是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們,每當偶然看到那晶瑩剔透的小糖人,一句「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是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吹糖人是我國一項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它不僅是舊時北京的一個行業,其中也蘊藏在幾代人的記憶中。
  • 鋦瓷老手藝、糖人農民畫……文博會日照展區等你打卡
    &nbsp&nbsp&nbsp&nbsp回味過去&nbsp&nbsp&nbsp&nbsp銅瓷傳人、糖人手藝 好玩又好吃&nbsp&nbsp&nbsp&nbsp「來左邊跟我一起『吹』彩虹,在右邊再『
  • 臺兒莊古城裡的傳統手工技藝吹糖人
    齊魯網訊(通訊員 孫延潤)「撥浪鼓兒風車轉,琉璃咯嘣吹糖人」,每當看起晶瑩剔透的糖人,總是會喚起塵封已久的童年記憶,那一份淡忘已久的歡樂與驚喜。如今在臺兒莊古城出現了傳說中的吹糖人!小編和你們一起領略這吹糖人的魅力。
  • 民俗記憶:那些慢慢消失的行業
    前言:小時候,在農村,在城市裡的大街小巷,流動著這樣一些手藝人。他們傳承著祖祖輩輩的記憶,或支個小攤,或者騎著「叮叮噹噹」的自行車,遊走於東南西北,大街小巷。服務人民,補貼家用。如今,隨著科學的進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他們慢慢消失在大街小巷,成為記憶。 「時代不同了!」
  •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
    國內正在逐漸消失的特色小吃,吹糖人上榜,有錢也不一定能吃到說到小吃相信很多人都是不會陌生的,現在人們可以吃到的小吃多種多樣,受到很多人的喜愛,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這些小吃都不是他們熟悉的,特別是老一輩記憶的小吃很多都是傳統小吃來著,只是很多傳統特色小吃已經是逐漸消失
  • 兒時的記憶 吹糖人
    津彩非遺中國力量【兒時的記憶 吹糖人】說起吹糖人,就不得不提天津非遺項目吹糖人的傳承人張福泉張老師。60多歲的張老師出生在糖人世家,這也讓吹糖人畫糖畫順理成章成了張老師的技能之一。吹糖人看著簡單,可需要手、眼、嘴協調配合。
  • 人文青島 | 對孩子們來說,吹糖人怕是最神奇的藝術家了!
    吹糖人>作為我國一個古老的民間手藝,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信很多80後都非常印象深刻,它承載著一個時代的記憶,給80後的童年時光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與甜蜜的回憶。對於現在的90後和00後應該是很少見到過吹糖人了,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來回味一番這種好玩的民間絕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