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中秋賞月 九問明月 你知道是哪九問嗎

2020-12-21 天涯之水雲

中國古代的中秋節,不僅過得熱鬧隆重,而且充溢著浪漫的格調與情懷……月、酒、樂、詩、神話傳說構成了古代過中秋的主要因素。到了宋代,中秋賞月的風氣達到了高潮,而北宋對中秋節的最大貢獻,是給中秋節賦予了「團圓」的內涵,而到了南宋則有了「月餅」這一說法。

辛棄疾這首寫中秋佳節的《木蘭花慢》,既不思鄉吊人,也不懷古傷今,亦沒有悲歡離合,而是模仿屈原的《天問》,一連九問,表現了他大膽創新,不拘一格的藝術氣魄。向月亮發問的詩詞頗多,如前有李白的「青天明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後有蘇軾「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而通篇發問並且一問到底的僅有辛棄疾這一作。

一問「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這中秋之月匆匆將去哪?

二問「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月亮東升西落,難道天上別有人間嗎?

三問「是天外。空汗漫,但長風浩浩送中秋」,明月是借著風運動的嗎?

四問「飛鏡無根誰系」,月亮像一面鏡子,是什麼把它繫著的?

五問「姮娥不嫁誰留」,嫦娥千年不嫁,她要留給誰?

六問「謂經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聽說月亮是從海底東升西落,不知是真是假?

七問「怕萬裡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月亮中的玉殿瓊樓,不怕被長鯨撞破嗎?

八問「蝦蟆故堪欲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月中蛤蟆固然會遊泳,玉兔也會嗎?

九問「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今晚月亮好好的,為何之後就漸漸變成銀鉤了 ?

辛棄疾尋他千百度 他卻在燈火闌珊處 他究竟是誰

在此詞中,詞人以皎潔的圓月象徵大宋江山,一問到底,表達他對國家命運深深的憂慮。全詞飽含浪漫主義格調,將月亮的深沉和富有哲理性的思考及神話傳說,融化交織成一幅美麗而深邃的神奇畫卷,從而使此詞成為千古絕唱!

相關焦點

  • 白居易說令公桃李滿天下 你知道令公是誰嗎 還記得第一個老師嗎
    有了你,生活才如此精彩紛呈;有了你,世界才如此美麗動人;有了你,心靈才如此透明純淨。教師節又到了,想起你人生旅途上遇見的第一個老師是誰了嗎?辛棄疾中秋賞月 九問明月 你知道是哪九問嗎
  • 一代革命女將秋瑾 中秋賞月填詞滿江紅 俗子胸襟誰識我
    秋瑾,一個有著花樣年華的女子,一個懷揣夢想的女子,一個從追尋自己的自由到追尋國家自由的女子,一個從追尋自己的幸福到追尋國家幸福的女子,最終走上追尋真理的革命道路……一百多年前,秋瑾在京城小住不久,轉眼間到了中秋佳節,籬笆下面的菊花都開了,秋色明淨,分外迷人,這時她飽含深情寫下了《滿江紅
  • 只知道中秋節賞月的你,知道宋代就有人問月嗎
    和蘇軾寫詞的時間與緣由不同,辛棄疾在中秋夜與哥們坐在庭院裡喝酒,賞月,這一年中秋很難得又有月亮,又有花又有酒,還有朋友。不像過去,一個人喝寡酒,有一年不說朋友,連月亮都沒有,辛棄疾照樣寫詞,這次可以說齊活了。月亮、美酒、鮮花、朋友,還需要啥呢?而且,這次可不是當年和陳同甫「醉裡挑燈看劍。」
  • 中秋賞月思親詞: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何以孤篇蓋全宋?
    蘇軾寫過此詞後,之後所寫的中秋詠月詞再也無法與之媲美了。第二年,他調往徐州任職,期間與弟弟蘇轍相聚一百多日,兩人飲酒賞月,又到了中秋節。弟弟效仿哥哥也作了一首《水調歌頭·徐州中秋》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去年東武今夕,明月不勝愁。豈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載涼州。鼓吹助清賞,鴻雁起汀洲。
  • 江山「九問一評」拷問黨性
    近日,在江山市上餘鎮迎賓村的一場「兩學一做」學習會上,老黨員周珍寶手拿一張《上餘鎮黨員「九問」自我評價表》說道。「九問一評」活動,是江山市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為進一步錘鍊黨性,喚醒廣大黨員的角色、身份意識而開展的。活動的初衷,是為破解當地黨員隊伍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堅定、黨員意識淡化、工作消極懈怠等問題。
  • 方城縣獨樹鎮:扶貧「九問」回頭看,脫貧成效再提升
    為進一步夯實扶貧「九問」工作責任,方城縣獨樹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迅速行動,聚焦完成收官之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目標任務,緊盯扶貧「九問」排查問題,主動作為、多措並舉,開展扶貧「九問」回頭看,保證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不漏一戶。
  • 《九問世張》開啟了正本清源的新航程
    《九問在全世界有關張氏史典譜籍上,有顓頊兩字嗎?更無濮陽兩字。黃帝是指誰?當然是指軒轅,而非顓頊。若是顓頊賜封揮公,就得必須寫上顓頊黃帝(這是中國禮制的固有格式) ,賜揮公姓張,封地青陽(清河)。古代史家,不可能這樣糊塗,五帝之首,軒轅才有此殊榮!慶信會長,由於您對濮陽孝賢文化論壇的不當題詞,才引爆了《九問》騰空而起,震驚天下,群情激昂,聲援籤名,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 九問忠誠(3):忠誠的底色是什麼?
    九問忠誠(3):忠誠的底色是什麼?時刻新聞 —分享—   系列評論《九問忠誠
  • 中秋佳節將至,準備好去哪賞月了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杜甫《月夜憶舍弟》中秋賞月的風俗古已有之,我們從唐詩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詠中秋的詩句,不過在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節氣,尚且不是一個節日,直到北宋太宗年間,官方才將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定為中秋節。 宋朝人過中秋比現代人更「嗨」?
  • 辛棄疾中秋賞月寫下贈友之作 一輪秋影轉金波 你讀過嗎
    中秋怎麼過?詩詞、歌賦、酒,月,是中國古人過中秋必不可少的元素。愛國詞人辛棄疾在中秋之夜,寫下不少名作,其中這一篇《太常引》是為好友呂叔潛而寫,你讀過嗎?呂叔潛名為大虯,是詞人聲氣相應的朋友。原文: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 中秋節五首經典古詩詞,不知您是否全部讀過?今晚會朗誦哪一首?
    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說,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入選理由:中秋應節佳作。這首詞不以情勝,也不似其他中秋詩詞那般憂傷,但好在淺近宜人,頗有情致,而詞中採用頂針格,往復迴環,有如回文,也頗見匠心。
  • 朱泥:九問
    常有壺友諮詢關於朱泥的問題,以下列舉了壺友最關心的九問:一、朱泥和紅泥有什麼區別?1、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比較重,泥性比較弱。2、兩者的收縮比不同。普通紅泥13%左右,而朱泥普遍高於紅泥,有的甚至可達25%以上。
  • 朱泥:九問!
    常有壺友諮詢關於朱泥的問題,以下列舉了壺友最關心的九問: 一、朱泥和紅泥有什麼區別? 1、最根本的區別是礦源和泥性。朱泥主要產於嫩泥礦中,紅泥產於黃石夾層中。朱泥泥性較高,砂性較弱,紅泥則相反,砂性比較重,泥性比較弱。
  • 中秋明月何皎皎,古來望月有幾人,10首中秋詩句陪你賞月
    古今人賞中秋月,更多的是祈盼團圓和祝福,樸素的願望,千百年沒有變過,這也是這首詩詞千年不曾衰減的生命力。03.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出自宋代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就如中秋明月也有被雲遮霧隱時,沒有什麼一帆風順的旅程,只有千錘百鍊的人生。中秋一杯酒,對月共孤光。
  • 辛棄疾在中秋之後賞月,即興寫下了一首好詞:問他有甚堪悲處?
    庚戌年是公元1190年,為南宋光宗紹熙元年,當時辛棄疾已經被彈劾免官,在上饒地區賦閒,這一年中秋過後兩天,辛棄疾在自己的帶湖別墅附近飲酒賞月,在宴會上,即興寫下了一首佳作,便是下面這首《踏莎行》。題目中的「帶湖篆[zhuàn]岡」,是代湖附近的一處地名。
  • 中秋暴雨賞月無望?除了賞月還可以這樣過中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懸在空中的那輪明月,仿佛只要望上一眼,就能和遠方的人共享此時,中秋圓滿。   全唐詩裡流傳下來的中秋賞月詩就有111首,全宋詞裡的中秋賞月詞更有210首之多。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透過古詩中的句子,你是否也仿佛看到那年的月光,生出無限詩意?
  • 【思想感悟】政治部張奎心得體會:在「九問九思」中鑄一顆忠誠之心
    【思想感悟】政治部張奎心得體會:在「九問九思」中鑄一顆忠誠之心 2020-12-19 09: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賞讀愛國詩人辛棄疾的中秋賞月詞
    楊純/文 先賞讀一首辛棄疾的《踏莎行》原文, 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夜月樓臺,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是誰秋到便悽涼?當年宋玉悲如許。隨分杯盤,等閒歌燁。你看他好象是信筆寫來,自然談吐,細流潺潺,先樂後悲,以樂襯悲,借宋玉之悲秋表達自己的憂國。
  • 九問貝魯特爆炸:爆炸能避免嗎、白雲紅煙是什麼?
    這種事情以前發生過嗎?  世界各地曾發生了多起硝酸銨爆炸。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47年,當時一艘載有2300噸硝酸銨的輪船在美國德克薩斯城卸貨時發生爆炸,造成500多人死亡。最近的一起事故發生在2013年,得州韋斯特市的一個化肥倉庫發生爆炸,造成15人死亡。  為什麼要在港口儲存這麼多硝酸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