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四句金句,嚼出人生智慧

2020-09-14 情感說心事

文/飛魚

《菜根譚》是元末明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處世的語錄世集。其中,你可以找到暗藏處世的智慧和玄機,明白人生的意義,讀完之後會讓人心情豁然開朗。

今天給大家解讀《菜根譚》經典的四句話。

1、抱樸守拙,涉世之道。

《菜根譚》中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故君子與其練達,不若樸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年輕人剛出來社會,還沒經歷過世事,自然陋習也比較少,思想也單純,而在社會中經過千錘百鍊的人,閱歷增多的同時,陋習也會增加。而作為一個君子,不能太圓滑,不如敞開心扉,坦然地活著,保持本性。

《五妹》中的女主五妹,她不管發生什麼事情,都始終記住母親教導她的話,做人要有善良,做事要有良心。

所以及時她一生坎坷,生活經歷了很大的變化,但是她唯一堅持的就是一顆善良的心,善待自己的家人,與姐妹和睦,甚至對於陌生人也是樂於相助。

有一次,她在姐姐的介紹下,進廠裡當財務,遇到一個工人出了事故,沒錢去醫院治病,自己就掏錢給他們治病,但需要他們寫一個借條,事後遇到廠裡不見了東西,也是站出來為那個員工說話。

還有一次在她去一個有錢人家中做家政工作的時候,看到了有客人來家裡談事,然後留下一個信封,裡面是錢,就像要賄賂那家人的意思。

於是有錢人家給了她一百塊,她不但不要,反而叫那家人不要為了眼前這一點利益而毀掉自己的一生。

當時有錢人家不聽,還把她趕了出去。

最後,那家人沒有接受賄賂,又把她了回來,謝謝她,然後給她介紹工作,當一個會計師助理。

做人,保持初心永遠是最重要,堅定自己的信仰,聽從內心真實的聲音,心存善良的人,一生會得到厚福。

2、弄權一時,悽涼萬古

《菜根譚》中說:「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悽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守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悽涼。」

意思就是做人,如果沒有道德,只會依附權勢的人,下場會很悽涼。而做人心胸寬廣,懂得給人留後路,就算受到一時的冷落,也不會遭遇悽涼。

《五妹》中的在街道辦工作的張秘書,就是一個攀炎附勢的小人,他之前因為五妹沒有答應跟他結婚,然後對五妹耍流氓,五妹就錯手打傷了他,於是他就把這件事永遠記在心上,多年之後,恰好遇到五妹單位要分房子,於是就在背後對五妹搞小動作,讓五妹分到的房子又為人收回了。

張秘書這個小人心態,依仗自己有一點權力,就跟一個企業的財務勾結,只要那個財務聽他的話,就把房子分給那個財務,所以那個財務為他辦事。

他因為好賭,叫財務從公司的帳戶中靠著出去辦事的名義,而把那一筆公款私吞,然後拿去賭博,最後輸得清光,背上了挪用公款的罪名。

一個人,如果沒有道德和底線,得饒人處不饒人,違背原則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那麼,他將會被他所做的一切付出沉重的代價。

孔子曰:「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一個人如果為了富貴而辜負了情義,倚仗權勢而做沒有良心的事情,最後都會落得悽涼萬古的悲慘下場。

而有些人為了大義捨棄小義,為了大局而捨生成人,做出犧牲,這樣的人格,才是值得後人所敬佩的。

3、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菜根譚》中說:「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著的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地頭早。」

這句話告誡我們,想要成為真正的強者,就必須抵住誘惑,把持心性,不要因小失大,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才能回頭是岸。

《五妹》裡面的二姐紅蘭,算是嫁的條件最好的,日子過得不錯,自己在一家外企中當總經理,算是事業有成的人。

但是二姐她這個人差點就把自己的後半生搭進了監獄,幸好了五妹發現夠早,即使把她拉了出來,不如她的後半生,降因為挪用公司公款而被人告坐牢。

二姐因為炒股,就把公司的錢私自用到自己的帳戶上,以為自己利用了公司的錢賺一筆快錢之後,就把公司的窟窿填上。

但是她把五妹叫進廠裡當財務,以為五妹會幫她瞞著老闆,但是五妹看二姐陷得越來越深,就不怕得罪二姐,也要勸她回頭,把股市的錢套出來還給公司,就算是股市虧錢了,也要借錢把公司的錢還上,這樣才能讓自己安全度過這盤險棋。

二姐在作為律師三姐的勸說之下,認識了自己犯錯的嚴重性,才醒悟過來,趕緊把資金套現,歸還公司,不然自己真的會惹上牢獄之災。

人生,總會因為眼前的一些利益而一時糊塗,蒙蔽了雙眼,犯下了錯,但只要能夠及時承認錯誤,並且糾正過來,才能挽回損失。

4、退即是進,與即是得

《菜根譚》中說到:「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為人處世最高的境界就是以退為進,學會進退自如的人,才活得瀟灑。

但有些人,不懂得進退,不懂得分寸,就算擺在眼前的東西,都能夠弄沒有。

待人寬容一份是福氣,渡人就是渡自己,給人方便,就是給己方便,不要丟失了分寸,沒給人留餘地,不然自己也會吃虧。

每個人都是有尊嚴,好面子的,如果做人太苛刻,不懂得給人留臺階下,那麼就會得罪別人,自己也得不到好處。

《五妹》中的阿芳跟王革生都發展到了求婚的地步了,但是阿芳還是把王革生弄丟了。

原因就是出於阿芳的性格,太過於強勢,不懂得分寸,得理不饒人,硬生生地把王革生跟她分開。

阿芳因為王革生的無意之下騎自行車撞倒了她,王革生覺得虧欠阿芳,所以過來家裡看望她,兩個人因此生了情意。

王革生在哥哥的兒子擺滿月酒的時候,打算帶阿芳過去給親戚認識,於是阿芳叫王革生求婚,王革生這個人好面子,自尊心也強,因此隨便跟阿芳求一個就算了,但是阿芳卻一纏住王革生,堅決要求下跪求婚,不懂得見好就收,於是把王革生逼急了,就跟阿芳分手了。

在王革生後來跟阿芳道歉的時候,阿芳還是不懂得見好就收,還是氣洶洶地,不肯原諒,王革生在他們家人面前,把面子丟進了,就算阿芳反過來求他,也心碎了,不挽留了。

幸福這個東西,如果你不懂得把握,會很容易流逝。

在我們生活中,如果面對在乎你的人,你卻因為一點小事而較真到底,不懂得退一步,總是揪著不放,說話沒有分寸,那麼再好的人,也會被你得罪,跟你鬧僵。

《菜根譚》,這一部完美詮釋人們處世的真理,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總結出來的精髓。

《周易》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為人處世雖艱難,但得《菜根譚》之良方,越早明白這四句話,越早悟透人生。

相關焦點

  •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究竟是一本怎樣的書?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一本書是《菜根譚》。 《菜根譚》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與另兩部相較,文風更有趣,觀點更深邃,堪稱「奇中之奇」。毛主席曾評價《菜根譚》:「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 精選《菜根譚》十句處世箴言,揭露人生百態,「嚼」出人生智慧
    先賢的經驗對後世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而這一切大智慧,都凝聚在一本《菜根譚》中,值得後人每個字每個字地細品。今天,我們就來分享其中的十句經典:01.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 《菜根譚》:四句處世箴言,讀懂智慧一生!
    文/飛魚《菜根譚》是元末明初道人洪應明收集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其中,你可以找到暗藏處世的智慧和玄機,明白人生的意義,讀完之後會讓人心情豁然開朗。今天給大家解讀《菜根譚》經典的四句話。
  • 《菜根譚》大智慧:立身處世,牢記四句天規,遠離小人算計!
    《菜根譚》大智慧:立身處世,牢記四句天規,遠離小人算計!____《菜根譚·概論》譯文:身居富有和權貴的地位時,要了解貧家的痛苦艱難;正值青壯年身體健康時,要想到年老身體衰弱以後的悲哀。人生難得的是居安思危、防患於未然。每個人都應當有危機意識,身處順境時要警惕到不利的因素,避免不好的事情發生。當然,不受名利的誘惑,果斷地放棄眼前的利益,也是需要很大勇氣和魄力的。
  • 《菜根譚》大智慧:做人要存一點素心
    嚼菜根滋味者,必是淡定執著、寵辱不驚之人;得菜根智慧者,必是涵養品德、大智大勇之士;踐菜根真行者,必是金玉人品、濟世經邦之才。 《菜根譚》為語錄體,讀之朗朗上口,其絕大多數人生感悟直到今天仍有指導為人處世的現實意義,這或許是它流傳不衰的緣故吧。
  • 讀《菜根譚》有感
    《菜根譚》是以處世思想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採用語錄體,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處世哲學的表白。《菜根譚》文辭優美,對仗工整,含義深邃,耐人尋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
  • 2020.03.14 修身養性的奇書《菜根譚》,蘊藏人生大智慧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這句話,既象徵了粗茶淡飯、清貧淡泊的生活,也體現了一種清而彌遠、淡中有味的大智慧。「咬得菜根」,寓意人的才能和修養,唯有經過磨練才能獲得。只有堅守理想、甘於淡泊,歷經艱難困苦,才能成就一番事業。以此命名的《菜根譚》,就是這樣一部論述人生修養及處世哲學的傳世奇書。
  • 《菜根譚》:捨去世俗糾纏,人生及時止損
    「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北宋學者名叫汪信民留下的名句,明朝洪應明拿來做了書名,他自己一生的生活經驗與官場體會,編撰成書,取名《菜根譚》。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意思是說一個人只要能夠適應清貧的生活,就能有所成就。睡得地板,能做老闆,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菜根譚》: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感悟處世哲學,值得一讀再讀
    《菜根譚》是明朝萬曆年間洪應明寫的一本語錄體著作,不僅論述了修身、勸學、處世、經世、治家、出世、養生之道,還是一本人生寶典。「菜根」來自民間俗語「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意思是」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譚「即」談「。
  • 《道德經》和《菜根譚》人生智慧集錦
    老子的《道德經》和洪應明的《菜根譚》,都是作者經歷了很多人生坎坷之後,總結出的人生智慧或人生感悟,其中的很多內容都是中華文化中的經典。思想家魯迅講:「不看《道德經》,就不知人生的真諦」。老子《道德經》總結了很多人生中的規律,《菜根譚》中有很多對人生的感悟,二者各有自己的優秀之處。
  • 在《菜根譚》裡 嚼一嚼基層之味
    作者:於雪潔宋人汪信民說,「人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菜根譚》一名即得來於此語。青年幹部在基層,工作千差萬別,箇中滋味難以一言蔽之,細讀《菜根譚》一書,結合基層工作慢慢咀嚼,竟品出別樣滋味。逆境礪節行,順境銷膏骨——基層鍛鍊強度堅如鐵。逆境是磨鍊品行的良藥利器,順境是侵蝕鬥志的糖衣毒藥。
  • 《菜根譚》10句經典,嚼得菜根,百事可為,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
    《菜根譚》是明朝道人洪應明編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它糅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是一部有益於人們陶冶情操、磨鍊意志、奮發向上的通俗讀物。今天,跟著昭君一起讀《菜根譚》經典詩句,讓心靈豁然開朗,遇見最好的自己。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 值得一讀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句為人津樂道的話,出自《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集修身、做人、處事於大全的語錄集,是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廣博的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菜根譚》:四種人生智慧,值得一讀再讀
    」,這話說的就是《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做人、處事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書中包含了種種智慧,而其中有4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值得一讀再讀。1、守拙樸《菜根譚》裡說:「涉世淺,點染亦淺;歷事深,機械亦深。」
  • 《菜根譚》:人生最好的智慧,是喜怒不形於色
    《菜根譚》:人生最好的智慧,是喜怒不形於色。在生活中,很多人認為直性子的人最惹人喜歡,但是直性子的人很容易處在被動之中,就是因為他們喜歡把自己的喜怒哀樂表現於外,而自己的喜怒哀樂在很多時候往往是不恰當的。
  • 《菜根譚》:4種人生智慧
    咬得菜根香,尋出孔顏樂,這話說的就是《菜根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做人、處事的語錄集,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值得一讀再讀。「開水不響,響水不開」,人生在世不是越張揚越好,也不是事事小心、處處求全就能安身立命。很多時候,反倒不如保持自己樸實的本性、豁達的態度。正如老子所說:「大方無隅,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隱無名。」樸拙的人,看似愚鈍木訥,實則就像金子一樣,怎樣都會發光。山不言自高,水不言自深,樸拙之人,往往能因淡泊而自安。抱樸守拙,是處世良方,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 菜根譚:人生藏巧於拙,便是「靜心處世」的智慧
    很多人對於「淳樸」的狀態嗤之以鼻,殊不知「淳樸」才是讓自己接近人生至高境界最好的一個方式,樸實才有長進,淡然才有道心。《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拙字有無限意味。某些看似愚笨的事情未必真的愚笨,或許是換另一種方式發揮智慧,因為,愚笨或許也是保全自己免除禍患的更好方式,它是對於自然的一種順應,也是人生最質樸的行為。就如同菜根譚中所說:人生最好的文章,不是華麗辭藻堆砌的東西,初看上去比較精緻,但是並沒有什麼韻味,只有平實無華的語言,才能道出人生的真諦。
  • 《菜根譚》裡的名句,懂得人生智慧,多看看,積攢好運來!
    《菜根譚》是一部為關於人處世的奇書,成書四百多年以來,頗受讚譽。《菜根譚》中的智慧包羅萬象,以儒家思想為根底,又融合了釋道兩家的思想,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思想精義。而且文字空靈、生動形象,語言雋永、韻味無窮,既體悟人生智慧,又獲得美的享受。
  • 經典國學四句,感悟人生,受益終身!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聖賢智慧之多,他有儒家的思想,有道家和佛家的精髓。在國學文化中,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足以讓我們用一生去探究,得以實踐。儒釋道三家都有講修行,修行修什麼呢?就是修養德行,成就道德;修的是我們的錯誤觀,顯現人們的智慧德相。
  • 處世奇書菜根譚的四句名言,修煉你的心機城府
    中國歷史上有三大為人處世奇書,它們分別是《菜根譚》、《小窗幽記》與《圍爐夜話》,其中最受人們歡迎的是《菜根譚》。《菜根譚》不僅被普通老百姓認可,也被社會上頂層人士所喜歡,比如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先生就頗為喜歡讀《菜根譚》。《菜根譚》這本書蘊涵著許多為人處事方面的真理,非常值得我們靜下心來慢慢體悟,正所謂啃的菜根萬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