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2020-08-03 藝術前沿新聞

人民代表藝術家——汪金林作品欣賞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藝術家簡歷:

汪金林,紹興人,男,漢族,1963年7月出生,字:錦凌,號:汪兄、全木、慕白。室名:越寶齋,景都書屋。自幼喜愛書畫,勤學苦練。1988年考入紹興王星記扇廠任扇面書畫工,受到李世南、孔仲起、俞飛安、傅天雁諸位名家指點,畫藝大有長進。1990年聘為紹興阮社工藝扇廠業務廠長。後創建越藝美術公司,任經理。1996年起建立紹興越寶齋至今。其間走訪全國多家畫院、博物館及文物商店,結識了陸嚴少、宋文治、王伯敏、啟功、徐邦達、謝稚柳、楊仁愷、史樹青、崔明泉等著名藝術家和文博鑑定家,為其書畫學習創作和古字畫的收藏及鑑定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經30年的收藏積累,現藏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各家書畫幾百件之巨,對他的鑑賞繪畫水平受益匪淺,長期以來對晉唐宋元各大書家手跡多有臨習,特別是對二王、趙孟頫、徐青滕、文同、惲南田、石濤、鄭板橋、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作品手摹心隨多有研習,並結合自己的繪畫特點,創作出了一系列優秀的書畫作品。特別是他摹的《蘭亭集序》及朱竹系列為當代書畫界一絕。近年來多次舉辦書畫個人展和聯展,作品曾被美國、德國、日本、東南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及國內外書畫愛好者和多家博物館收藏。現被多家拍賣公司爭相拍賣,所著畫論畫評多篇被多家拍賣公司採用,由於其對古代書畫鑑定、收藏與修復成就斐然,其所修復的倪雲林山水軸,文徵明山水軸,唐寅山水卷等,均被部份博物館、收藏家館藏及出版。對古代書畫藝術所作的貢獻被文博界所肯定。收藏有宋元明清各時期如:王羲之書法(宋摹本)、及馬遠山水等多幅,(元)黃公望《茅齋清流圖》、唐棣山水及方方壺山水等多幅,(明)唐寅《仿黃公望富春大嶺圖》、仇英《丹臺春曉圖》、文徵明《雲峰千仞圖》巨幅,及清代蔣廷錫《牡丹錦雞圖》、惲南田《國色春霽》、御題錢維城《春夏秋冬山水》四冊等重要藏品。其名被錄入《越中名人譜》卷二,是當代最具實力派青年書畫家、鑑定家、收藏家、及古書畫修復專家之一。現為紹興越寶齋主人、紹興天池書畫院院長,北京恆豐拍賣公司藝術顧問,紹興文化藝術品研究會顧問,越城靈芝鄉賢會會員,紹興政協墨華書畫院評審專家。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古城紹興以人文薈萃聞名於世,在中國數千年書畫藝術史中,紹興地位顯赫,書聖王羲之、大寫意鼻祖徐渭等等名家,都在紹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積定了深厚的藝術文脈,在書畫藝術的鑑賞、收藏、修復上也是人才輩出、藏龍臥虎。

汪金林就是這樣一位大隱於市的人物,集書畫鑑賞、收藏、古書畫修復於一身, 30多年來,他經手、過眼的古書畫無數,同時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深厚獨到的造詣。在汪金林看來,是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成就了藝術家的傳奇、成就了藝術作品的經典,從而使藝術家及其經典存於史冊,也為後世存留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從《富春大嶺圖》,看「經典的唐寅」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數千年來,丹青筆墨浩瀚如煙海,能歷經千百年流傳於世的,不亞於大浪淘沙,但能留於後世堪稱經典的可稱寥若晨星。在汪金林的藏品中,有一幅絹本唐寅《富春大嶺圖》,這是一幅「經典的唐寅」,它能與六如代表作《山路松聲圖》媲美,是院體畫與文人畫(即晚明董其昌的「南北宗」)完美結合。此幅《富春大嶺圖》,取法黃公望,兼宋人荊(浩)、巨(然)、範(寬)、郭(熙)之筆意,並融入自身的文學修養、社會經歷及性格特點,成就了典型的唐寅畫風。

此畫作於壬午暮春,是唐寅晚歲的經典之作。圖中山石懸崖峭壁間,蒼松虯曲下有茅齋錯落,儒士齋中讀易之餘,推窗而望,可見杏林流泉、溪流涓涓。畫面既清潤秀雅,又濃重雄健,風格特徵非常成熟老練。重現富春江兩岸山居景色,寫盡作者的胸中丘壑。

唐寅書畫藝術的「共性」,就在他對古人的繪畫藝術的吸取,及筆法技藝的精湛成熟。而「個性」則在於他從「技藝」中脫胎而出的個人風格。這樣的風格是唐寅人生經歷、性格、學養、環境影響之下,加熟練運用「技藝」、而形成的獨一無二的作品特點。

「經典的唐寅」正是在這樣的藝術「共性」與「個性」共融中,讓欣賞者穿越時空,從作品中品味出作者當時的心境、思想、眼界及審美。

把握文人氣韻中的細節特點 修復文徵明《高士閒庭圖》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文徵明《高士閒庭圖》交給汪金林時,畫面已嚴重損毀,只有構圖、色彩、落款依稀可辨。汪金林憑藉著對文徵明書畫特徵的熟悉與了解,即時判斷,作品符合文徵明中年時期的繪畫特點。因為在書畫藝術的「共性」基礎上,加上作者自己的生活經歷、社會歷練,結合自身性格,逐漸形成他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但隨著時期不同,其繪畫風格「個性」也有所改變。

「文徵明中年時期,繪畫風格設色更加濃鬱,筆法也更老辣,文人氣韻特顯。期時多用青綠重色描繪文人雅士品茗吟詩、林中散步、亭中賞畫,種種文人士大夫生活。」這個時期的代表作為《惠山茶會圖》《高士閒庭圖》等文人氣息濃鬱的作品,根據文徵明這一時期的作品特色、用筆特點,汪金林細緻地進行了對比與甄別,鑑借文徵明的筆法,以行書的中鋒暈染,用石綠對山石渲染,樹幹用赭石和藤黃暈染,畫面中的人物採用以工兼寫,儘可能的接近原作的藝術品味與風貌。

修復後的《高士閒庭圖》,高士尋幽桂樹下,扶琴吟詩,童子侍立,秋色怡人,畫面反映了閒情雅致的文人情懷。

古字畫的修復,這是一項系統而又複雜的藝術工程,涉及的藝術領域非常廣泛,對修復者的要求非常之高,他既要了解原創者的「共性」,也要領悟原創者的「個性」,同時也要求修復者必須有深厚傳統的筆墨功夫、藝術修養,以及對原創作品的深刻理解。才能與原貌渾然一體,最大限度保留原作的自然韻味。

從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中感悟

汪金林是一位「大隱者」。不但有獨到的收藏眼光、修復古字畫的技藝,他更是一位勤於繪畫的丹青能手。

30多年前,20多歲的汪金林從眾位考生中脫穎而出,考進王星記扇廠,聘為畫師。他從此起步,憑著一顆對藝術的熱衷虔誠之心,而後邁入古書畫的鑑賞、收藏、修復及書畫創作的藝術殿堂,從此成為書畫藝術的護衛者、守望者、傳承者、耕耘者。30年的風霜雪雨,練就了明察秋毫的「慧眼」、化腐朽為神奇的「能手」。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汪金林是一個對自身繪畫要求極高的人,也是非常低調的人。他的畫從傳統中走來,又融入現代的元素,無論在北京、上海及家鄉紹興均被藏家所喜愛。在他的畫中沒有應酬之作,每一幅都是他的心血所鑄。默默的耕耘,不張揚不炒作。厚積薄發是他的理念,從「共性」來,奔「個性」去。

汪金林體悟到收藏、鑑賞、創作是三位一體密不可分的。

看得越多、經歷得越多、積累得越多、畫得越多,會領悟得越多。就會對書畫創作越加嚴謹越加敬畏。他說,一個有成就的藝術家,必須要經歷收藏,在先賢們的藝術成就裡吸取養分,才能精技法、拓視野,博古而通今。從「師古人」到「師造化」的轉變,達到「共性」中張顯「個性」的境界,從而在書畫藝術中的「共性」與「個性」不斷提升、不斷開拓、不斷成熟而完善。

(文/殷俊)

汪金林作品欣賞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轉自人民日報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

文章轉自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

相關焦點

  • 汪金林:「抱殘守缺」修復、傳承書畫藝術收藏家
    汪金林:論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古城紹興以人文薈萃聞名於世,在中國數千年書畫藝術史中,紹興地位顯赫,書聖王羲之、大寫意鼻祖徐渭等等名家,都在紹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積定了深厚的藝術文脈汪金林就是這樣一位大隱於市的人物,集書畫鑑賞、收藏、古書畫修復於一身, 30多年來,他經手、過眼的古書畫無數,同時他在書法、繪畫上也有深厚獨到的造詣。在汪金林看來,是書畫藝術的「共性」與「個性」,成就了藝術家的傳奇、成就了藝術作品的經典,從而使藝術家及其經典存於史冊,也為後世存留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 試論繪畫藝術創作中的個性與共性
    試論繪畫藝術創作中的個性與共性 作者:李福林 藝術創作中的個性與共性的關係,首先是以一個哲學的問題被提出來的,它的由來已久。
  • 轉自人民日報 張家英:論中華漢字與「形意書」
    、趙完璧藝術研究會理事、傳統文化講師、當代書畫師、《羲之書畫報》籤約藝術家、華夏博學國際文化交流中心會員、全國文學藝術精英人物;喜國學、好詩詞、工書畫,講傳承、求創新,擅形意書;其代表作有《登高》、《佛》、《道》、《悟》、《十二生肖形意書》等;作品曾榮獲成都市「翰逸神飛」文化藝術節、全國首屆《民族魂.中國夢》書畫大賽、「相約北京」全國文學藝術大賽等賽事大獎;其作品灑脫自如、意境深遠、書畫如一的風格,
  • 轉自人民日報 劉寅:恢弘雄壯、大氣磅礴
    在百度直接搜索:中國國畫大師劉寅,中國文化藝洋書畫院,書畫名家劉寅。 《山泉清河》 劉寅老師繪畫藝術風格獨特,質樸而厚重,方峻嚴整,不以小巧勝、而憑氣勢出,既有堅實、豐富、傳統的功底,又吸收融合了中西畫美學藝術,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 轉自人民日報 劉寅:恢弘雄壯、大氣磅礴
    在百度直接搜索:中國國畫大師劉寅,中國文化藝洋書畫院,書畫名家劉寅。>《山泉清河》劉寅老師繪畫藝術風格獨特,質樸而厚重,方峻嚴整,不以小巧勝、而憑氣勢出,既有堅實、豐富、傳統的功底,又吸收融合了中西畫美學藝術,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 轉自人民日報 邱笑秋:論中國重彩畫的繼承和發展
    該館面積為900平米,藏品共593件其中書畫作品134件……為慶祝建國70周年由中央電視臺「老故事」頻道「魅力人物」欄目攝製的《戲畫人生邱笑秋》於2019年9月8日首播。研究張大千藝術三十餘年。除發表相關學術論文外,1984年編導大型現代川劇《張大千》,先後在內江、成都、北京演出,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 轉自人民日報 張玉正祝建黨九十九周年主題系列新聞報導
    家學淵源,幼承庭訓,髫嗜翰墨,少負才名,以書畫為樂,通文史、善詩文、習書法、工理論。臨古今書法名帖,行、楷、隸、篆、草均有較深造詣,尤善行書,其作品瀟灑跌宕,氣韻連貫,給人以儒雅、從容之美。張玉正:翰墨飄香遠 丹青溢彩長縱觀張玉正先生的書法作品閃動著時代的光芒,端莊凝重之中顯功夫,平淡樸素之中見秀美,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整體感強。
  • 轉自人民日報 叢月均慶祝建黨九十九周年主題系列新聞報導
    ,詩書畫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王鐸書畫研究院副院長,山東大千書畫院副院長,專攻工筆花鳥畫,尤擅工筆牡丹的繪製。中國當代書畫名家,中國新時代書畫藝術大家大作郵票發行,非你莫屬中國當代書畫百強明信片發行,2019年華人書畫藝術年度人物獎,中國大公書畫院南京院長.等,傳世名家百科,江蘇省南京市畫家洪曉蘭畫院豐盛健康藝術養生館顧問,2020年領軍人物,作品在北京畫展多次展出,海內外收藏。
  • 轉自人民日報 劉潛:書畫家的人格之美
    喜收藏、好鑑賞,對書畫、古玉器、古陶瓷尤情有獨鍾。由書而入畫,由畫而入詩,由詩而入人生悟境。藝術有用嗎? 藝術使全部人融為一體,使過去、現在和未來融為一體,藝術就像語言一樣重要和普遍。藝術就是人類走過的路,藝術和科學,哲學,宗教等一起組成了人類的文明體系。一部藝術史,就是一部人類發展史。
  • 轉自人民日報 劉潛:書畫家的人格之美
    藝術有用嗎? 藝術使全部人融為一體,使過去、現在和未來融為一體,藝術就像語言一樣重要和普遍。藝術就是人類走過的路,藝術和科學,哲學,宗教等一起組成了人類的文明體系。一部藝術史,就是一部人類發展史。
  • 「工藝」與「藝術」並進,「個性」與「共性」碰撞——景德鎮陶瓷
    他們都主觀或客觀地存在個性,自然也不無共性。因為,我們共存於一個地球,有著共同的基本需求。夜讀史書,偶見古歐洲版地圖上,中國唯有三座城市的標註:即北京、西安、昌南(china),足見昌南(今日之景德鎮)顯赫獨特的國際地位。無論時下學術上、市場上對陶瓷是「工藝」或「藝術」如何爭論,不爭的事實是:陶瓷是最長時間限度地承載「工藝」或「藝術」的器物。
  • 轉自人民日報 雲大群:真力彌滿、蓄勢待發
    藝術家簡歷: 雲大群,字東弘、號逸青,國禮藝術家,國家一級美術師,2019年大型文獻類珍藏郵冊,2019年入駐百度美術百科,2020年被評為當代中國書畫百傑並頒發榮譽證書祖籍海南文昌1967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幼承庭訓 自小喜愛中國書畫,12歲拜入中國當代吳門畫派掌門人吳養木門下學習中國畫,初從芥子園畫普入手,研習傳統山水畫技法,於家攻習書畫,年少時,其所作《雁蕩秋色圖》,曾被到吳養木殘粒園中做客的國畫大師陸嚴少先生觀後,大為讚賞,小小孩童竟有如此手筆,難得難得!!
  • 意拳樁功的個性與共性
    意拳樁功的個性就在於簡單易行,武醫兼用。其共性就是練神為主,修德為本。根據「萬物負陰抱陽」的理論、個性屬陽,共性屬陰,二者統一於一體。神意是一身主宰,統帥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精、氣、血、津。人的生命活動,首賴神意主持。
  • 個性是藝術的共性——胡畫胡說(第四十四期)
    *個性是藝術的共性自歐柳入顏趙能不柔弱。以帖入碑能不謬體。由告身竹山歸中興八關,麻姑家廟,楷則或不失法。
  • 徐悲鴻與徐志摩的「二徐之爭」,探討的是藝術要共性還是要個性
    徐悲鴻與徐志摩的「二徐之爭」,探討的是藝術要共性還是要個性文·段宏剛1929年4月10日,是中國美術史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而19世紀末期,從歐洲發展起來「現代派」油畫風格,完全顛覆了以上格調和趣味,畫家都喜歡展現自己個性,表達個人內心的狂熱、激動、壓抑和苦悶。在造型和色彩上,現代派油畫標新立異,往往讓物象喪失了真實感和準確性,給欣賞者帶來了強烈的視覺衝擊力。
  • 金庸小說創作元素的共性與個性
    作品陣容的共性與個性一、作品陣容的共性與個性1.射鵰英雄傳與神鵰俠侶陣容共性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二、人物性格的共性與個性忠厚型人物共性:金庸小說中個性:刨去共性,這些人物還各自有各自的特點。郭靖、袁承志:都信奉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身上有很強烈的民族榮譽感,肩負著國家興亡的使命,對於感情始終如一,不管是否最後選擇的最愛,從感情角度來講,都是毋庸置疑的。
  • S1 藝術本質論-藝術的認識本質03
    第1章 藝術本質論二、藝術的認識本質(三)藝術反映世界的真實性011、藝術反映客觀世界的真實性【2】西方西方美術自十九世紀浪漫主義到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諸流派,大都強調主觀的表現,強調情感、個性、自我,強調自由創造。
  • 轉自人民日報 饒炎明慶祝建黨九十九周年主題系列新聞報導
    從小受家庭影響,姨父薰陶,愛好書畫,六歲能書,顏楷入手。畢業於上饒師院後又進修中央美院花鳥高研班,廣結師友,得到施美生,周滄米、鄭熹、林純清、陳建成等老師的指導。筆酣不出法度 虔誠獨具風格 饒炎明從小受家學淵源薰陶,父親能寫一手好字受四鄰仰慕,親戚「姨爹」丹青藝事勤於筆耕一生,深入血脈中的書畫藝術成為饒炎明朝夕冥思的追求,他的書法從初唐法度嚴謹的楷書入手,書法最初跟隨親戚「姨爹」學習,在親戚手把手的幫助下,很快就能深入學習傳統文化,隨著對傳統繪畫如饑似渴鑽研,可能是藏龍臥虎的江西獨有的文脈傳承
  • 劉政:選賢任能要把握共性與個性
    原標題:選賢任能要把握共性與個性 選賢任能,實際上是一個實現人崗相適、幹部進步、事業發展多贏目標的過程。在這其中,幹部隊伍建設的思路框架和原則規範,是選用幹部的基本準則和遵循,屬於「共性」原則範疇;幹部的自身特點、崗位的實際需要,是組織部門考核評價幹部、適當安排崗位的重要參照,屬於「個性」原則範疇。組織部門選賢任能,應同時把握好「共性」原則與「個性」原則。 把握「共性」當講規矩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 共性,看北宋書法四大家,他們的書法特點!
    蘇、黃、米、蔡對前賢經典都下過很深的功夫,他們的師法、崇古,既有共性,又個性突出,各呈特色。哲學辯證法告訴我們,比較是認識事物的有效方法。要認識黃庭堅崇古的個性,有必要對「宋四家」中其他三人崇古特點亦作一獨立分析,之後再將黃與此三人進行比較,可以清晰呈現黃庭堅的崇古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