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繼續說說老子的道
「道」,它順應自然、不妄為,卻又無所不為。君王若能堅守「道」,百姓就會各順己性、自生自長。但自生自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欲心邪念,這時,唯有用「道」的無名之樸才能將其安定、克服。一旦沒有欲心邪念,百姓就能歸於清靜,天下就將歸於正道。
老子用一道選擇題開場:風氣變歪了,童鞋們該不該出手?贊成「出手」的,請舉右手,贊成「不出手」的,請舉左手。聽到這考題,多數大大立馬get:嘿嘿,上了倆月的課啦,無為而治」這點道理,還不懂麼?插手管就是「有為」,有為」就等於死得快。開玩笑,這道題如果選Yes,待會兒絕對又被老爺子一頓涮…於是,右手舉起了一大片。 剩下的童鞋們,糾結地抓了抓頭,看看左手,又看看右手,沒有表態。
1
老子示意大家把手放下,微笑著開啟了解題模式。當社會風氣變歪時,如果出手管,還算不算「無為而治」?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先複習一遍「無為而治」。無為,是「道」媽最大的逼格。對於世間萬物,她總是順任物情、不加幹擾,讓萬物自生自長、自我化育,雖然事事不管,但卻又處處起著作用,什麼都沒做,但又是什麼都做了。這套內功心法,被簡稱為:無為而無不為。如果能用這個治國安民,行大道,順物情,不妄為,百姓自然也會進入這種無為的境界,自我成長、自我化育。
2
老子講到這裡,剛才那些個舉了右手的大大們,立馬驕傲地仰起了頭,準備接受聖人老師的點讚。李大爺再次微微一笑,繼續緩緩而聊:但是,大家要注意哦,老百姓畢竟是人,不是物體,人化育著、化育著,私心妄想難免也會萌動、膨脹,一旦越分過度,就會妄作起來:沒有本事為官的,就花錢買官,為商的想多撈點利,就坑蒙拐騙,愛財的為了金銀珠寶,用命去奪,家產多的,夜夜笙歌酒肉臭,路上的行人,順手就牽個羊…妄作的欲,最會自我繁殖,從一個人擴散到一個圈子,從一個圈子擴散到整個社稷,於是,民心就開始亂了,緊接著必然是矛盾、衝突、對抗,一旦達到某個節點,那麼就離暴動不遠了。現在我們回到剛才的問題,對於臣民的「化而欲作」,你出不出手?老子講到這裡,剛才舉了手的大大們一下子懵逼了,而那些沒舉手的,頓時嗨了:筒子們,此時不能「無為」啦,必須硬起來,動作要快,手段要狠,麻溜滴把風氣掰過來,晚了就會出亂子,江山就不保啦!老爺子,趕緊上乾貨,這「化而欲作」,如何能一把鎮住?
3老子翻到PPT的下一頁,屏幕上出現了一排黑色加粗的字:化而欲作,鎮之以無名之樸。
各位大大,化而欲作時,的確不能不聞不問、袖手旁觀,必須得「鎮」!但請注意,這個鎮,不是要你去鎮壓「欲作」的民風,欲望這種事物,禁是禁不掉的,這裡的鎮,意思是:引導出純厚的民風來安定社稷。那麼,用什麼來引導?用「無名之樸」。我來考考大家,何為無名之樸?一位大大舉手回答:無名,應該是指「道」媽,因為,「道常無名」,她沒名也沒相,無名之樸,應該就是「道」媽常說的那個樸,就是指萬物的天性。老溼,是這個意思麼?老子讚許地點點頭:嗯,解得不錯!自然而然謂之樸,看淡欲望謂之樸,心思清淨安穩謂之樸,樸,就是我們的本原。這裡要提醒一句,鎮之以無名之樸,培養純正的民風,要從大大們自己鎮起,自上而下,人人回歸本原,回歸本原,就能清心寡欲,清心寡欲,就能遏制欲作,遏制欲作,就能再次入「靜」,私心雜欲被不動幹戈地化為浮雲。民心既安,天下歸正。這就是「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的境界,大家多多努力吧。
下課後,經過頭腦風暴洗禮的大大們,捧著一大碗乾貨,滿意地走出教室,走位都比平時來得風騷些。
我是金木 一起來關注坐而論道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