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詩壇上,有兩個人,不可不提,一個叫李白,一個叫杜甫,一個被讚譽為「詩仙」,一個被稱之為「詩聖」。
據史料記載,李白出生於公元701年,卒於762年;而杜甫生於公元712年,卒於770年,從時間節點上看,兩人基本生活於同一個年代。
但是,令人感到詫異的是,兩人的詩歌風格,迥然不同。
李白的詩歌,大氣磅礴,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而杜甫的詩歌,雖然很工整,但是比較沉悶,讀起來,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總覺得心裡有點堵得慌。
01一:少讀李白
小的時候,喜歡讀唐詩,那個時候,每每讀起李白的詩歌,總會給人一種「欣欣然」的感覺,不僅朗朗上口,而且,振奮人心!
尤其是少年時期,血氣方剛,當心中的想法和感情,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時候,就常常喜歡用李白的詩歌,來表情達意。
當想家的時候,常常會吟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常常會講:「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當與朋友依依不捨,話別時,常會念:「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當與團隊共赴險境,互相激勵的時候,又會說:「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總之,少年時,在我的眼裡,李白就是最牛逼的人物,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少年時期的每一個喜怒哀樂,都能用李白的詩歌表達出來,那些想表達,卻無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感受,在李白的詩歌中,都能找到合適的詩句。
那個時候,我總會想:這李白,真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千年後,我怎麼想的,他都知道,真的是厲害!
02二:再讀杜甫
後來,漸漸長大,放下李白的詩歌,再來讀杜甫的詩,卻發現,杜甫,才是最偉大的詩人。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相對於李白而言,杜甫的詩歌,不僅有放浪形骸,大氣磅礴的一面,還有心系蒼生,胸懷家國的一面。
給我的感覺是:讀杜甫的詩歌,拍手稱快之後,又覺得似有啟發,大呼過癮之後,又不禁皺起了眉頭,就是這種感受!
尤其是讀了杜甫的「三吏」、「三別」之後,更是覺得:杜甫,才是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安史之亂,當杜甫看到百姓流離失所,飽受戰爭之苦時,他在《石壕吏》中,這樣描述「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看看,多麼形象,短短幾十個字,畫面感十足,字裡行間,透著杜甫的憐憫之情。
在《潼關吏》中,他最後寫道「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請囑防關將,慎勿學哥舒」!「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躍然紙上!
所以,杜甫的詩歌,常常又被稱之為「詩史」!
杜甫,雖然小李白十多歲,但是,在歷史上,後來人常常把他與李白放在一起,合稱「李杜」,表明,他與李白齊名!
不過,在我看來,杜甫更偉大,因為他的詩歌,更富有「現實主義」色彩,更接近普通大眾,更有人情味。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歷史觀景臺,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