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嶺峰巒

2020-11-29 人民網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嶺峰巒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位詩人像毛澤東那樣熟悉山、喜愛山、讚美山,具有如此濃鬱的大山情結。山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無處不在,大的、小的、高的、低的、虛的、實的、有名的、無名的,令人目不暇接,既是吟詠對象,也是靈感源泉。在毛澤東的感性世界和審美視野中,山總是千姿百態、神採飛揚,或瑰偉雄奇,或突兀險峻,或蒼翠迤邐,蘊涵著壯闊的時代風雲、奇絕的自然風貌和鮮明的社會情態。山,錘鍊了他的鋼鐵意志和堅韌性格,記錄了他的奮鬥足跡和心路歷程,凝練了他的宏偉志向和博大胸襟,寄寓了他的感悟遐思和閒情雅趣。毛澤東鍾情於山,又超越於山,山的深沉厚重、豪邁堅挺和博大精深與他的詩詞渾然一體,啟人深思、動人心魄。

以山記史:踏遍青山人未老

1910年秋天,毛澤東「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立下「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的豪邁誓言,他從韶山走向外面的世界。從此,毛澤東踏遍千山,足跡天下。他在嶽麓山下「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在「煙雨莽蒼蒼」的龜山、蛇山下苦苦沉思大革命失敗後的革命前途;他在井岡山、武夷山一帶「喚起工農千百萬」,點燃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他在龍崗、白雲山、閩山一帶「橫掃千軍如卷席」,一次次粉碎反動軍隊的大肆「圍剿」;他在會昌山憂患因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而危在旦夕的紅軍命運;他率領紅軍翻越五嶺、婁山、蒼山、烏蒙山、岷山、六盤山、崑崙山等崇山峻岭,不斷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待到毛澤東一聲號令,「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終於推翻三座大山,迎來「天翻地覆慨而慷」「一唱雄雞天下白」。

新中國成立後,他憑弔碣石山,抒發「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的慨嘆;面對「風檣動,龜蛇靜」,他謀劃「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宏圖」;他遙望南天,高唱「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送瘟神」頌歌;他到韶山,憧憬「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光明前景;他登廬山,「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他神遊九嶷山,讚賞「芙蓉國裡盡朝暉」的美好現實;他重上井岡山,為「舊貌變新顏」而歡欣鼓舞。

毛澤東詩詞是具有歷史性的完整系列,正如他自己所說「作為史料,是可以的」。一座座大山,貫穿起來就是毛澤東上下求索的奮鬥人生史,跌宕起伏的中國革命史,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史。《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念奴嬌·井岡山》三首詞作,儼然就是毛澤東大山情結的一個縮影,因為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鬥的山,英雄的山,勝利的山。而頻繁出現的「山加紅旗」意象,如「山下旌旗在望」「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不周山下紅旗亂」「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捲西風」,最能體現毛澤東詩人政治家、政治家詩人的本色。這個意象是毛澤東長期革命生涯的生動寫照,因為他的輝煌人生是從山裡起步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是在山裡尋求到並不斷走向成功的。 

以山言志:刺破青天鍔未殘 

1934年1月,馮雪峰到了江西瑞金。他告訴毛澤東說,魯迅在讀了他創作於井岡山時期的幾首詞後,認為有一種「山大王」的氣概。魯迅的評點可謂是獨具慧眼,毛澤東聽了不禁開懷大笑,頗有一種知遇之感。

毛澤東既剛強又威猛,他的「山大王」氣概首先表現為不懼艱險、無堅不摧的大無畏精神。毛澤東坦言:「萬裡長徵,千迴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然而,「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縱然「路隘林深苔滑」,革命隊伍依然「直指武夷山下」。「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不到長城非好漢」。別說婁山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離天三尺三」的山再高,英勇紅軍「快馬加鞭未下鞍」,毅然把高山踩在腳下。而「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好一個「細浪」「泥丸」,紅軍的徵服者形象瞬間躍然紙上。

山,是毛澤東不斷跨越、攻堅克難的對象,又是他意欲改造、造福桑梓的對象,毛澤東的「山大王」氣概,也表現為愚公移山、扭轉乾坤的改造者氣魄。「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的崑崙山,「夏日消融,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毛澤東順勢詰問:「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毛澤東關注崑崙山,實質上是憂患中華民族和全人類的共同命運。「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一句,充分表現出主宰沉浮的偉力和自信。「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他對三截大山作出了不偏不倚的處理:「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詩人用最為雄奇豪壯的詩句表達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的崇高理想,塑造了一個立足中華、放眼世界、胸懷天下,比崑崙山更加偉岸的光輝形象。

山,在毛澤東心目中,既是客體又是主體,具有坦蕩無私、敢作敢為的崇高品質,毛澤東的「山大王」氣概,還表現為山即是我、我即是山的人格形象,彰顯他對人生、社會的深邃思考以及肩負歷史責任的使命擔當。毛澤東刻畫的山,是自然的人化,也是人化的自然。為了救國救民,毛澤東「憑割斷愁思恨縷」「要似崑崙崩絕壁」,義無反顧舍小家為大家,「從此天涯孤旅」。山高聳入雲,「刺破青天鍔未殘」,正如林則徐聯語所云「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山頂天立地、一柱擎天,「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這是對中國共產黨人無私無畏、力挽狂瀾精神品格的生動詮釋。「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這是最凸顯毛澤東偉人氣度的千古絕唱,是中華民族激越奔放、奮發有為、蓬勃向上鬥爭精神的詩意禮讚。

以山寫意:無限風光在險峰

山的形貌變幻莫測,婀娜多姿。即便是同一座山,也會因方位、視角、時節、氣候、心境等不同而儀態萬千。清代劉熙載《藝概》云:「昔人詞詠古詠物,隱然只是詠懷。」毛澤東既是叱吒風雲的革命家,也是情感豐富的浪漫詩人,筆墨所到,不僅有翻山越嶺的金戈鐵馬,有重整河山的鐵臂銀鋤,也有興致勃勃的登山觀景,有怡然自得的抒情寫意。特別是20世紀50年代所寫的《七絕·五雲山》《五律·看山》《七絕·莫幹山》等,盡情展示了毛澤東「性本愛丘山」的文人氣質。

毛澤東筆下的山遍布大江南北。從北國的「山舞銀蛇」到南方的「萬山紅遍」;從東南的「贛水蒼茫閩山碧」到西南的「烏蒙磅礴」;從西部「飛起玉龍三百萬」的崑崙山到東部「遠接群峰近拂堤」的五雲山,再到中部的「龜蛇鎖大江」,一應俱全。

毛澤東描繪的山活靈活現。「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想像奇絕。崑崙山「橫空出世」,令人目眩神搖。「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設喻精妙令人拍案叫絕。毛澤東兩次提到武漢的龜山與蛇山,韻味迥然有別。大革命失敗時,「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動中有靜,表露出「心情蒼涼」;和平時期,「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靜中有動,它們「閱盡人間春色」。「一山飛峙大江邊」,廬山從天外「飛」來,既富生氣,又頗神奇。

毛澤東吟詠的山因時而異。春山是「雲開衡嶽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夏山是「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秋山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山為「更喜岷山千裡雪」。晨山是「長空雁叫霜晨月」,暮山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晴天的山是「天高雲淡」,雨天的山是「雨從青野上山來」,霧天的山是「霧滿龍岡千嶂暗」。

毛澤東才思敏捷,詩藝絕倫,「無山不入詩,入詩成絕唱」,山巍峨,景寥廓,意深遠,營造出「江山如此多嬌」「江山如畫」的絕美詩境。他鍾情的山有高有低,但更陶醉於「躍上蔥蘢四百旋」的審美體驗,因為他深信「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深諳「無限風光在險峰」。

相關焦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山嶺峰巒
    古往今來,沒有哪一位詩人像毛澤東那樣熟悉山、喜愛山、讚美山,具有如此濃鬱的大山情結。山在毛澤東詩詞中幾乎無處不在,大的、小的、高的、低的、虛的、實的、有名的、無名的,令人目不暇接,既是吟詠對象,也是靈感源泉。在毛澤東的感性世界和審美視野中,山總是千姿百態、神採飛揚,或瑰偉雄奇,或突兀險峻,或蒼翠迤邐,蘊涵著壯闊的時代風雲、奇絕的自然風貌和鮮明的社會情態。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河湖海   毛澤東出生於山水相依的韶山沖,就連他的名字都充滿著水的潤澤。「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毛澤東是仁者,也是智者。毛澤東迷戀山嶺峰巒,也鍾情江河湖海。水賦予他躍動的靈感和才思、澎湃的激情和鬥志、敏銳的詩情和智慧。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新華社發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題: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的詩詞  肖石忠、梅常偉、孫杰  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長徵,被譽為「地球上的紅飄帶」。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毛澤東在長徵中創作了哪些詩詞?
    紅軍將士們在艱苦的行軍與作戰間隙創作的詩詞,則是鑲嵌在這條紅飄帶上的璀璨寶石。其中,毛澤東創作的長徵詩詞尤為光彩奪目。長徵時期,毛澤東主要創作了《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等多首詩詞。
  • 毛澤東的詩詞裡都有什麼?
    從這些既有軍人風採,又有文人墨客雅興的人裡挑一位出來,毛澤東自然是首當其衝的。毛澤東詩詞的藝術成就舉世公認,讚譽之聲不絕於耳,其中,最為精當的當屬郭沫若的贊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毛澤東的詩詞有容乃大,有帝王將相、江河湖海、鳥獸蟲魚,也有山嶺峰巒、神仙鬼怪,更有革命戰友、普通百姓,人民性十分鮮明,自帶中國共產黨人的文化自信。
  • 「回首峰巒入莽蒼」,毛澤東的詩句留下對莫幹山的深深眷戀之情
    1955年,毛澤東到南方視察工作期間,利用閒暇時間曾遊覽了位於浙江湖州德清縣境內的莫幹山,。莫幹山屬於文化名山,相傳是以春秋時期著名造劍人莫邪和幹將的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是詩詞大家,每當遊覽名勝古蹟,興之所致,都會留下優美的詩詞。遊莫幹山,自然不會例外,期間,他寫下了《七絕.莫幹山》。但這首詩在老人家生前未曾公開發表。在他逝世後的1993年才在《黨的文獻》第6期上發表。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南朝鐘嶸《詩品》云:「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諸詩者也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
  • 毛澤東詩詞中的本真情趣
    解讀毛澤東的詩詞「餘事」,不僅能擺脫無限拔高的窠臼,真正回歸詩詞的本質,也能使毛澤東的偉人形象更加真實、更加可親可近。舉重若輕主沉浮在「改造中國與世界」的歷史洪流中,毛澤東始終以舊世界改造者和新世界創造者的姿態挺立潮頭。毛澤東詩詞見證了諸多重要歷史事件,涉及不少社會現實問題,但它終究不是原原本本的歷史紀實,更不是立說立言的政論文章。
  • 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興觀群怨」   毛澤東對古典詩詞情有獨鍾,認為「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興觀群怨」出自《論語·陽貨》:「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
    《清平樂·六盤山》詞意圖 傅抱石作 毛澤東詩詞中的長徵詩詞,是其整個詩詞創作中的一個重頭,可謂成就最高、影響最大可以看出,長徵前後是毛澤東詩詞創作的一個高峰期。詩人著力創作的幾首詩詞,生動再現、描述了紅軍長徵中那些崇高壯烈、激動人心的戰鬥場面和情景。 細數毛澤東長徵詩詞作品,大體有《十六字令三首》《憶秦娥·婁山關》《念奴嬌·崑崙》《七律·長徵》《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沁園春·雪》等7首。
  • 毛澤東詩詞中的冬
    每臨此景,古人詩詞中多有寫雪之作,且錦篇迭出,汗牛充棟。而作為一代偉人、詩人的毛澤東,在其詩詞中也不乏詠雪的佳構。 臨窗奉讀主席詩詞,跳入眼帘的一首,偏巧就是首冬天寫雪景的《減字木蘭花·廣昌路上》。詞曰: 漫天皆白,雪裡行軍情更迫。頭上高山,風卷紅旗過大關。 此行何去?贛江風雪迷漫處。命令昨頒,十萬工農下吉安。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以天下為己任的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了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成為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民族英雄,成為億萬人民敬仰的一代偉人。今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7周年,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毛澤東詩詞氣勢磅礴、氣象萬千、題材廣泛。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
    作為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新中國主要締造者的毛澤東同志,除了其驚人的政治素養和搏擊風雨、力挽狂瀾的魄力外,於此道亦是爐火純青。當年郭沫若所作《滿江紅·讀毛澤東詩詞》一詞中,對毛澤東詩詞高度讚賞,評價其乃「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鬥」。  細覽毛澤東詩詞,其內容極為豐富,內涵博大精深,選題包羅萬象。
  • 毛澤東詩詞中的中國智慧
    要想了解中國人民的真實面目和精神,在所研讀的經典著作中,是不能不列入毛澤東詩詞的。 作為詩詞中的瑰寶,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前人詩詞歌賦的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蘊含著中國智慧。此外,毛澤東尤其關注古典詩詞創作者的人生經歷,正所謂知人論世。文字書寫的背後總是反映著作者的人生際遇和其對人生的獨特思考。毛澤東能熟練地背誦許多古典詩詞,並能準確解讀出詩詞背後作者的思想,因而在詩詞創作中,對前人成果可以信手拈來,尋章摘句,宛若天成。比如《賀新郎·別友》一詞中的「揮手從茲去」,就引自詩人李白《送友人》中的「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江   江者,水也。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全詞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悠悠流水,不舍晝夜,流出了歲月,流出了人文歷史。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
  • 毛澤東詩詞中的夏
    毛澤東詩詞中有一首便是借夏天雨後彩虹的悅目景象,以《菩薩蠻》為曲牌,寫下大氣磅礴而又瑰麗多姿的《大柏地》詞。詞云: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這首詞背後有段小故事。
  • 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風雲雨雪 「八月秋高風怒號」「白雲千載空悠悠」「清明時節雨紛紛」「有梅無雪不精神」。古典詩詞對氣象景觀的描繪異彩紛呈,反映出人們對自然的觀察認知、生活體驗和情感態度。毛澤東詩詞涉及風、雲、雨、雪等意象的句子也不勝枚舉,這些意象既是自然物象的表現,又是時代風雲的象徵,體現了毛澤東對人生的細緻體悟,對時勢的敏銳洞察,對社會的深刻把握,對事業的執著追求。這些詩句或直抒胸臆,或深沉含蓄,或讚賞有加,或極力貶抑,生動形象地抒發了毛澤東的政治理念、奮鬥精神和英雄情懷。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講座主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主要內容】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