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侃《易經》—需卦

2020-10-18 儒學家風
人蒙昧受教,學到認知,需求就打開了,欲望就有了。
小孩子,小時候只要玩具和吃的,後來就懂得要錢,就是認識逐漸擴大,需求和欲望逐漸增大。
需卦水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需卦中有乾天,所有需要,也有一些是剛需。需卦中有乾天(時),也代表一切需要,都需要時間。
最基本的剛需,是飲食宴樂:一個要吃好,一個要心情好
人沒吃,就死定了,有得吃,整天憂鬱煩惱,也是要早上西天,沒上西天,就上醫院,總算是在路上。所以「飲食宴樂」是基本需求。
需卦,代表需求和欲望,要得到需求,滿足欲望,就得付出代價。
六爻中講「需」,「需於郊」「需於沙」「需於泥」「需於血」,代表需求的逐漸擴大,欲望增深,每爻各都有對應講出這樣的需求和欲望,會怎麼樣。

《易經》的讀爻,是由下讀向上的。
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郊,郊外,代表遙遠。需求所要的,並不急於得到。
比如,你現在的孩子還在讀初中,將來希望他能考上清華北大。那麼,考上清華北大的需求,就並不是現在的了,是比較遠的。
《需卦》告訴我們,對於比較遠的需求,要得到,就要有恆心,「利用恆,無咎」,就不會犯錯。
你羨慕別人的孩子考上985,211大學。你就要知道,他是持之以恆的得到教育,持之以恆的學習,才會取得到這樣的成績的。
九二:需於沙,小有言,終吉。
沙,代表磨擦。
你想要大家一起往東,他想要大家一起往西。你覺得魚清蒸好,他覺得紅燒好。
只要你與人相處,難免有一些意見不相同的。這就會「小有言」,一些言語的交涉,是難免的,但最終還是吉。
為什麼?需求的衝突不大。
我們要小心的去看自己的需求和別人的需求。小需求,一般都是沒問題的,言語交涉之後就終吉。
一些需求,有時我們該退讓也得退步,不退讓,就會陷入別外一個層次。
很多夫妻,鬧離婚的,有時並不是多大的事。只是一點小事,各有要求,言語爭執升級,不能停留在「小有言,終吉」,而是轉到別一個層次的:需於泥。
九三:需於泥,致寇至。
需求就如陷入泥中,不能自拔。正常的需求,過頭了就成欲望。
股票輸了,輸不起跳樓的也有。一般,如果股票輸的,只是自己財富的一半,輸了是個事,但對比生命就是小事。因為欲望過頭,輸出去了,可能以身相抵,都抵不過了。
這些結果,就是欲望深陷,才導致不好的結果來。「致寇至」(招引來盜賊),比喻引來不好的壞的。
欲望,有時候就像你手拿黃金,陷入泥中動彈不得,原來想救你的人,也可能引起貪婪,拿了黃金就走。
恰當的需求,是追求。過份執著的貪婪,就陷入泥中成欲望,要招引不好的結果。
六四:需於血,出自穴。
血,代表生命,穴,古人是儲存東西的,代表財富。
需求,到了不顧一切後果,連生命都不在乎,走下去的結果,就代表自己反而要損失了,損失財富,損失生命
人,要正確的對待自己的需求,好的需求,是促進人類進步的。
所以《需卦》開頭就講: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
需求,要有信心去爭取,發揚光大,亨通。不改變堅定就吉利,可以幹大事業。
需求,本來就不是壞事。
但是,人要是不正確的對待自己的需求,貪婪無度,要付出血的代價,付出財富的代價。
需求,是相互的,你有需求,別人肯定也有需求。當你的需求,很大的傷害到別人時,就是「需於血」(這裡的「血」,可以是指自己,也可以是講別人),你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出自穴)
比如幹搶劫,就是「需於血」,這血有時流別人的,有時就是流自己的,但最終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
九五「需於酒食」代表需求回歸基本點。人,很多是經歷過了「需於郊」「需於沙」「需於泥」「需於血」,才明白,活著原來不過是「需酒食」水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一切修行人,就只是在「需於酒食」,心情平和,有得吃就是了。
上六「入於穴,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
人有大成就,欲望得到了,收成入穴,嘿嘿,貧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不速之客,三人來,代表很多人來,親戚就很多了,敬之,才會吉。
有一個思想:日落西山你不理,東山再起你攀不起。謬誤。東山再起,對於別人的需求,要敬之,能幫點要幫,幫不到更要尊敬尊重別人,這樣才不結怨,造自己的麻煩。
達則兼濟天下,富貴,不理睬別人的需求,早晚把自己的路走絕走死。
需求是好的。
需卦,講光亨,貞吉,利於幹大事。因為不足是向上的車輪,如果大家都不需求了,社會就不會進步。
需求超過自己的能力和正常需要,就成欲望,那就得牢記:生命基本需求只在「飲食宴樂」。吃好心情好。

需卦,是認知後才打開需求。大家都有需求,就會衝突,馬克思講:利益產生矛盾。《易經》早幾千年講了:需求產生衝突。走下去,就進入訟卦。言語爭取利。
《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周易·序卦傳·上》
下一卦,《訟卦》

相關焦點

  • 需卦:易經第五卦到底說了什麼?
    需卦是易經的第五卦,經過前幾卦的介紹,我們知道需卦是異卦,下乾上坎。從第一卦開始,易經給人傳遞的感覺是古代樸素辯證法和簡單的哲學知識,其中量變到質變更是蘊涵在每一卦的含義中。初九,需於郊,應用恆,無咎。在郊外等候,應當保持耐心。
  • 《易經》智慧至今仍然適用,從需卦看需求與爭訟,了不起的大智慧
    《易經》乃大道之源,不知道的人會評價說:易經怎麼解釋怎麼對。探究其本質原因則在於,《易經》的學問是我們的祖先抽象歸納出來的這個世界的根本運行規律,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本質。今天,從需卦的角度來談一談,為什麼《易經》的智慧至今適用。
  • 易經水天需卦白話解
    譯:需卦象徵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象》曰: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譯:雲氣上升到天空,象徵等待,君子因此飲食娛樂。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需卦的提示:在險外,不輕進;在險中,靜守待援。處險的基本態度是沉著,等待。當然了以上所言只是字面的理解,易經還是要系統的學習
  • 《易經》-需卦
    需卦給人第一印象就是需求、需要,但需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等待,任何的需要都要一定的時間去完成。現在來看需卦的卦辭:光亨,貞吉,利涉大川。需卦的正面是:衣食足而知榮辱,在我們基本需要得到滿足後,約束好自己,不胡作非為。反面是:貪得無厭,人心不足蛇吞象。要了還想要。需卦上坎下天的卦象告訴我們:就算一個人再剛健,再積極,再奮發圖強,也免不了處處風險的考驗。下面我們來看看,需卦的六爻初九:需於郊,利用恆,無咎。
  • <連載>核心話侃《易經》—需卦
    需卦:水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需卦中有乾天,所有需要,也有一些是剛需。需卦中有乾天(時),也代表一切需要,都需要時間。這個情況,也是《易經》需卦的道。人內在的基礎需求是物質的,所以,人看別人的成就,多是先看別人是否富有,以錢財去衡量一個人。有時候,你自己的學識再淵博,德行再好,絕對不是別人判決你的基點,多數情況下,你的財富如何,決定著別人對你的認識。
  • 大白話解讀易經之需卦
    泓元文化需卦需就是需要等待,由乾坎兩卦組成,乾為天,坎為水。水在天上,所以就可以讀為水天需卦,由於水在天上暫時還不能下雨,所以古人告訴我們見到這樣的狀況就須要安心等待卦辭: 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彖曰: 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需有孚光亨貞吉,位乎天位,以正中也。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 易經需卦:一個真正厲害的人,總是能抓住機遇,定是做到了這3點
    易經需卦:一個真正厲害的人,總是能抓住機遇,定是做到了這3點人的一生,或主動或被動,大多時間都是在奮鬥中度過,奮鬥的人生很充實也很幸福。但是人生最終的成功,仍然需要抓住機會,靜待時機成熟。所以,時機的把握在人生中是非常重要的。
  • 【易經解卦】需卦
    在《易經》中,共有十二個消息卦。所謂消息卦是同性爻由下往上接續著,和異性爻沒有任何交錯,也就是陽爻連在一起,陰爻連在一起,此時接壤的位置就有壓力。通常是作為卦的變化的參考。消息卦一旦變化,陰陽爻就會有交錯,變成不同的卦。需卦六四的處境也類似,底下三個陽爻上來,一個六四無法抵擋,還好六四位置不錯,陰爻在柔位,可以順從,不必起衝突。
  • 《易經》需卦卦爻辭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
    《易經》需卦卦爻辭中的6個歷史小故事《易經》64卦中的第5卦,是水天需卦。需卦上坎下乾,卦辭為:有孚,光亨,貞吉。處涉大川。「需卦」上卦坎為水,下卦乾為天,坎水在天上為雲,風吹拂而集結,陰陽交電而後落雨,滋潤大地萬物,供給養身之需,從而養心、養性、養德、養賢、養民。
  • 易經第16講:需卦於泥,坐以待斃是假寐,暗度陳倉見真章
    不多言說,還是開始易經哲學的解讀。以往多認為易經是儒家經典。太過古老不去探究。這裡是獨立觀點,任由評說。上一講,講了需卦:於郊、於沙兩段爻辭;本節繼續講述需卦餘下爻辭。其二,我們讀易經、講易經,包括讀任何文章,都不能割裂、斷章的去理解。結合上幾卦,山水蒙、雲雷屯。再看此卦水天需。自然的情景是,大雨過後,雖然天氣晴朗,但是依然會有險象環生。
  • 《易經》第五卦「需卦」詳解
    分享易經智慧,傳播國學文化『經文『譯文』需卦:需通假字,應為「濡」字去「潤」之意,引申為滯留之意。本卦寓意遇到艱難險阻,要有信心克服,則前途光明通暢;要堅持正道,就能化險為夷,即使做像渡大河那樣的事也會很順利。初九: 在郊外等待涉險的機會,因為有耐心又能守正道,所以不會有過失災難。
  • 《易經》需卦幫你解讀不可不知的時機奧秘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易經》第五卦—需卦,此卦為「雲靄中天之卦,密雲不雨之象」。水天需卦▲圖片來源:網絡來源需卦點睛需象徵需要,維生需要營養,遇事需要等機會。得需卦者如同禾苗需要雨水,這是事物的正常需要,只是暫時沒有被滿足。
  • 需卦,必需就是我們的責任
    這就是不懂需卦。需卦是說不能想要就要,不能能多要就多要,要培養自己等待的習慣。才能心平氣和。叫個車子,過來也是要時間的,不要急。吃飯坐在那裡,培養飲食的情緒。不會生活就是不回等待。中國有一位得到諾貝爾獎的物理學家,叫李政道。李政道先生當年提出論文的時候,評選的過程是漫長的,他就卜了一個卦。
  • 《易經》需卦解讀
    需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五卦。上卦是坎卦,下卦是乾卦,水天見天成需卦。外險而內剛、外為陰暗而內則盛大宏偉。內往外出則大人賢哲或德高旺重的尊者可涉險而無害,相反,小人微德若涉險必災。不能盲目樂觀。險中有吉,適合大人正義君子行事。
  • 讀出不一樣的易經之需卦——散宜生謀定後動,周文王胸有成竹
    周易第五卦,需卦。卦辭開宗明意:需,有孚,光亨,利貞,利涉大川。周易原文的卦辭總是這麼隱晦,寥寥數字卻含義無窮。我們也得理解文王老人家的難處啊,被困羑裡,只能用最簡單的語言表達無盡的思想。要想深入理解需卦之思想內涵,我們還是要深入研究需卦的六爻卦圖:需卦圖需卦圖
  • 《易經》——需卦: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
    《易經》——需卦: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先來看需卦的卦象以及卦辭和爻辭,如下圖:需卦由坎卦和乾卦上下組成。卦辭:需,有孚,光亨,貞吉。利涉大川。孚,大多數的著作解釋為「誠信」,但是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個通假字,通「孵」,孵化的意思,表示有事情正在進行中,這個解釋比較符合需卦的本意。光,光明的、正確的(方法、行為等等)。亨,亨通、流暢。貞,貞德、品行。利,有利於。涉,渡過。大川,大的河流,這裡表示艱難險阻。連起來意思是:有正在著手進行中的事物,如果能夠熟練地運用正確的方法去處理,往往是可以順利做好事情,品行好的人也往往能夠把事物向好的方向發展。
  • 段俊平:《易經》告訴我們的100個人生智慧(6)需卦——學會等待
    本文整理自著名國學專家、著名書法家、知名管理學者,京麓書院院長段俊平先生音頻課程「《易經》告訴我們的100個人生智慧」。 這是《易經》第五卦。所以需卦,就是要我們等待,在等待中去觀察,進一步用時間來贏得一切。大家看過電影《讓子彈飛一會》,其實「讓子彈飛一會兒」這句話蘊含的哲理就是需卦要表達的:做一些事情,要耐心等待時機,應該審時度勢,順勢而為,不要急躁。時機不成熟,逆勢而為就會招致失敗。
  • 萬經之源《易經》第五卦:需卦,天水卦象,路有坎坷。
    在《易經》的第五卦中,主卦為乾卦,客卦為坎卦。卦名為「需」。什麼是需?可以組詞為需要,需求,這是一個有供需關係的卦象。我們可以從卦象中推斷出他是具有相互性,並且是雙向的交流。需還有一層意思,就是等待,這種需求是需要時機的,而時機不是簡單地撞見,而是製造出來的。
  • 淺談一下易經的智慧(5:需卦)
    淺談一下易經的智慧(5:需卦)5:需卦 雲靄中天之卦, 密雲不雨之象。需:卦名,等待之意。 需卦是持之以恆的智慧。需卦水氣蒸發為雲,雲升於天,當大雨到來時,則需要等待;需卦內乾父親外坎中男,又為老父親在家倚窗戶邊,期待在外奔泊的兒子歸來;乾金剛健想前進,但是遭遇坎水河川阻擋,只好等待河川水退而前進;這些都是需的意思,需求的對象雖然不一樣,但是最急迫的莫過於飲食。年幼的兒童不可以不養育,飲食是維持生命的必需品。
  • 讀《易經》乾、坤、屯、蒙、需卦整體思考,相互聯繫
    《易經》六十四卦之間既相互依存,也可以單獨理解指導生活。前面我們逐個分析理解乾坤屯蒙需訟六個卦,今天我們把六個卦象合併起來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所以,前兩卦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遵守的準則,也就是為什麼《易經》把這兩個卦為開篇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