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臺灣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盼兩岸合作

2020-12-12 人民網

原標題:龍應臺:臺灣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盼兩岸合作

  人民網12月12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今天上午在「立法院教育暨文化委員會」答覆「立委」質詢時表示,臺灣有18處世界遺產潛力點,申請世界遺產卻受限於規則,因此希望能尋求兩岸合作的機會,將臺灣申辦世界遺產列入兩岸談判的項目之一。

  龍應臺說,雖然尋求兩岸合作的細節在內部還沒有形成共識,要等「文化部」、「行政院」有較具體結論,才會正式向大陸方面提出,目的就是達成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她要強調的是文化遺產無關政治,因為這是很重要的臺灣文化之一,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

  臺灣18處世界文化遺產潛力點,分別為玉山公園、大屯火山群、太魯閣公園、棲蘭山檜木林、澎湖玄武巖自然保留區、卑南遺址與都蘭山、金門島與烈嶼、馬祖列島、淡水紅毛城及其周遭歷史建築群、金瓜石聚落與九份老街文化景觀,合稱為水金九礦業遺址、臺鐵舊山線、阿里山森林鐵路、蘭嶼聚落與自然景觀、桃園臺地陂塘、樂生療養院、屏東排灣石板屋、澎湖石滬群、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等。

相關焦點

  • 龍應臺:文化遺產無關政治 臺灣申遺盼兩岸合作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華夏經緯網12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文化部長」龍應臺12日表示,金門、馬祖前線是活的冷戰博物館,她認為這是兩岸可以談合作申請世界遺產的項目 據報導,臺「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昨天邀請「文化部長」龍應臺就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精神、進度及現有執行情形提出項目報告。
  • 臺灣知名畫家攜水墨浙江辦展 盼兩岸合作同推中華文化
    臺灣知名畫家攜水墨浙江辦展 盼兩岸合作同推中華文化 2015-11-07 22:14:587日,中國國家畫院院委、臺灣美術院常務副院長江明賢在杭州表示,中華文化要推向世界,一定要兩岸合作,甚至不止是兩岸人民,全世界的華人也要來共同推動。  水墨是中華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為增進兩岸文化藝術交流,7日,由文化部所屬中華文化聯誼會邀請臺灣地區五位當代水墨名家舉行的「婆娑蓬萊——臺灣水墨名家」特展在浙江杭州開幕。江明賢亦是此次參展畫家之一。
  • 臺灣出版業者組團赴京訪問 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
    中新網1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圖書發行協進會理事長羅愛萍邀集近百家出版集團,以「看見臺灣」為主題設館參加北京圖書訂貨會,盼推動兩岸文化交流。第28屆「北京圖書訂貨會」8日至10日將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盛大展開,羅愛萍這次將率領龐大的訪問團與會,除共同見證兩岸文化交流的成果,更期望藉此次盛會,能將兩岸文化交流推升到另一個高峰。
  • 臺灣申請將繁體字列入世界遺產 稱是最優美文字
    臺灣將申請繁體字列入世界遺產  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26日在臺北出席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致詞時說,繁體字是目前保存最優美、歷史最悠久的文字,他已責成臺行政部門推動申請繁體字列入聯合國世界遺產。
  • 龍應臺:臺灣前景堪憂 大陸根本無需動手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如果臺灣早一點自我消解掉,事實上北京根本不需要動手。」 3月2日,臺灣前「文化部長」龍應臺接受德媒專訪,她稱對臺灣前途感到非常憂慮,臺當局領導人缺乏遠見,陷入每四年一選的鬥爭遊戲中,「沒有看到大陸本身巨大的改變,以及全球新秩序的正在形成。」 就在幾天前,大陸又送惠臺「超級大禮包」,逐步為臺胞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待遇。
  • 東山關帝廟加入關聖文化史跡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項目
    10月20日,關聖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聯席會在山西省運城市召開。中共東山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斌帶隊前往參加會議,並代表東山縣人民政府作福建東山關帝廟加入聯合申遺的報告,取得聯席會一致通過。此次申遺工作聯席會共有來自中國文化遺產研究員、專家代表,以及山西、河南、湖北、福建四省六地關帝文化代表約40人參加。
  • 媽祖:兩岸創造的世界文化遺產
    歡迎您繼續關注《海峽兩岸》,11月2日至5日,福建省莆田市舉行了媽祖金身巡安活動,這是"媽祖信俗"入選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之後,莆田市首次舉辦紀念媽祖的活動,來自海峽兩岸的媽祖聖像和信眾一同參與了這一盛大的巡安活動。
  •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  國臺發〔2018〕1號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思想,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中央宣傳部
  • 國臺辦:「31條措施」讓臺灣同胞在兩岸影視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得到...
    國臺辦:「31條措施」讓臺灣同胞在兩岸影視合作和文化交流方面得到更多參與感、獲得感和融入感 時間:2019-11-27 16:45   來源: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在11月27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提問,臺灣電影界人士參評今年第
  • 助力世界遺產大會,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福建舉辦東南墨韻畫展
    7月31日上午,為積極配合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建省召開,深化海峽兩岸海絲文化交流合作,促進海峽兩岸藝術家之間的學術交流,推進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福建省舉辦了「助力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 促進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東南墨韻畫展」開幕式。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肖貴新、美術家協會主席王來文等相關人士出席開幕式並參觀展覽。
  •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臺灣「中華茶聯」廈門設代表處 盼兩岸同推茶文化 2017-06-26  「中華茶聯」總會長張富欽表示,希望能利用自貿試驗區的優勢,將代表處打造為臺灣茶藝及茶業文化的展示空間,成為臺灣茶人在大陸展示及交流的窗口,並與大陸茶業相關專業人士展開合作,兩岸共同將中華茶藝文化向海外推廣。  「中華茶聯」成立於1984年,成員由分布臺灣各地的茶藝館業者、茶道教室、個人工作室及愛茶人士組成,目前會員數量超過2000家。
  • 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
    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電(國家級期刊中國經貿雜誌社副主編郝江華推薦,中國國際新聞雜誌社記者王建伏報導)近日,香港銅鑼灣集團與兩岸四地大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鄭州舉行。在中國兩岸四地非遺資源存量87萬項中,作為世界文明體系唯一沒間斷的中華文明,大致分10大門類,含20多個小門類,手工藝只是其中的一類,而非遺飲食、非遺康健、非遺服飾、非遺展演、非遺傳說、非遺民俗、非遺體育等有40項中華非遺,已進入世界非遺行業,而「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相互交融,令人感嘆。
  • 龍應臺談太陽花學運:臺灣擁有的自由是那麼珍貴
    日前,龍應臺接受香港《亞洲周刊》訪問,從「太陽花學運」,到兩岸服貿協議,再到臺獨港獨,無所不談。當被問及服貿協議中,臺灣「經濟部」要開放印刷業時,龍應臺表示了解文化人的不安,「大陸只要一天有審批制度,臺灣人就一天不敢信任北京。
  • 龍應臺:會要求以「文化部長」身份赴大陸訪問
    龍應臺接掌臺當局「文化部」兩周年,不滿兩岸文化交流沒進展。 圖片來源:臺灣「中央社」【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成立「文化部」迄今滿兩周年,臺灣《聯合報》報導,臺「文化部長」龍應臺19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坦承,她就任迄今最不滿意「兩岸交流沒有進展」。
  • 龍應臺:中國文化輸出不該落伍
    在海峽兩岸的經濟態勢及文化態勢都發生微妙變化的當今,人到中年的龍應臺似乎也從青年時代的強勢文化批判者退還成悲憫知性和偶爾示弱的女兒與母親之身,在紙頁中盡展人生況味。難怪有人把她的新作《目送》形容為「21世紀的『背影』」。     日前,龍應臺到北京來參加《目送》的「新書見面會」。
  • 兩岸文保論壇臺北召開 專家盼加強水下考古合作
    供圖中新網臺北7月19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匯聚兩岸多位水下文化資產保護專家的「第九屆海峽兩岸文化資產保護論壇」及實地考察活動於7月13日至18日在臺北、澎湖等地展開。本項系列活動系兩岸2008年共同搭建的學術論壇,在兩岸間輪流辦理,旨在探索各階段文化資產保護工作所關注的課題並加強往來與合作。
  • 「大陸根本無需動手」:龍應臺道出了臺灣的焦慮
    原標題:汪曙申:龍應臺道出了臺灣的焦慮自蔡英文執政以來,可以觀察到臺灣對兩岸關係的民意出現一些新變化:統降「獨」升的勢頭有一定扭轉,蔡當局鼓吹的「南向」主張很難挑戰「西進」觀念,中國大陸對臺灣民眾持續擴大開放參與獲得積極反饋。
  • 龍應臺盼蔡英文 為臺灣教育保住一塊淨土
    臺「教育部長」吳茂昆辭職,前臺灣「文化部長」龍應臺29日在臉書表示,「教育」為臺灣之存在根本。如果臺灣要沉淪的話,任何部門都可以墮落、崩離,唯有教育,不可以。她對蔡英文喊話,「還有兩年,求求你。教育,不可以敗壞。請為臺灣保住一塊淨土。一塊就好」。  龍應臺臉書全文如下:   不可以,看到消息,很傷痛。
  • 龍應臺接受BBC專訪 稱為了解大陸擬化名開微博
    龍應臺  中新網10月16日電 綜合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當局文化部門負責人龍應臺15日下午接受BBC中文網專訪,談及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兩岸交流、臺灣文化政策。她還表示,未來,她有意開設"潛水"(以化名申請)微博。  訪談前,BBC中文網也開放網友提問,也從中選題目問龍應臺。龍應臺說,很驚訝網友的提問都很有深度,且對臺灣政治都有長期的觀察。  龍應臺表示,之前大陸曾經出現以她為名的微博,但都是假冒的。為了解大陸網民和年輕人的想法,未來,她有意開設"潛水"(以化名申請)微博。
  • 龍應臺:中國文化成為我安身立命的依靠
    她屬於中華文化,也屬於整個華人文化圈——今天能同時在兩岸之間及新、馬及美國華人世界中發揮巨大影響力的文人,鮮有能與她比肩者自己的傳統文化,就是錨。」  龍應臺分外珍重一個人的文化根基。這可以從她自己的文化經歷中找到緣由。  哪裡是你家?  在此之前,龍應臺在多少個地方,安過多少次家?  當年,23歲的龍應臺赴美留學,一待就是8年,在那裡與德籍丈夫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但是她的心裡卻沒有把美國當成自己的家,1983年,夫婦二人一起返回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