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攝協新任主席李舸:攝影的最高境界是獨特的視角

2020-12-15 澎湃新聞

中國攝協新任主席李舸:攝影的最高境界是獨特的視角

郭青劍/中國藝術報

2017-09-03 18:49

9月3日,中國攝協主席李舸接受記者採訪。 本文圖均為 中國藝術報 圖

談角色轉換

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賦予我更崇高的使命、更重大的責任

「作為一名攝影記者,總是單兵作戰,我只要對採訪現場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單位負責,任務就完成了。5年前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後,我逐漸感受到,出去採訪或者創作,不再僅僅代表個人了。別人會看你,說你代表中國攝影家協會,甚至說你代表中國攝影的一個方向。無論是我的言,還是我的行;無論是創作方法,還是創作理念,有很多人在看,也有很多人在學,責任就比以前大了。這次當選為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賦予我更崇高的使命、更重大的責任,我想,我首先更多地還是要起好引領作用,引領大家往更好的導向上發展,引領大家在創作上有一個新的提升。」9月3日,中國攝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後,剛剛當選為中國攝協第九屆主席的李舸,對記者講述自己的角色轉變。

9月3日,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在中國攝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致閉幕詞。

談攝影

攝影是方法論

攝影是學習平臺

人們熟悉李舸,首先是從他作為一名優秀的攝影記者開始的。從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人民日報社做攝影記者開始,全國黨代會、全國「兩會」等重大會議,俄羅斯總統訪華等重大外事活動,香港回歸祖國、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重大活動,1998年抗洪搶險、2003年抗擊「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一線,都活躍著李舸忙碌採訪的身影。他的《國家主席首次踏上香港土地》《最後一日》《悲憤的吶喊》《5月8日的抗議》《普京36小時中國行》《北京7·13激情長安街》等攝影作品廣為人知,獲得全國新聞攝影大獎。同時,李舸在紀實攝影領域也深耕多年,他的鄉村系列作品留下了中國鄉村變遷的歷史滄桑、非遺系列作品則飽含著多個非遺項目的文化意蘊。他反映禪修文化的初心系列作品,更是創造性地將攝影、書法、篆刻和手工宣紙等多種藝術形式巧妙融合,成為獨樹一幟的跨界探索。

攝影,已經成了李舸的一種生活方式。從事攝影將近30年時間,他有兩個很深切的感受,第一個感受,攝影是方法論,第二個感受,攝影是學習的平臺。「攝影的最高境界是獨特的視角」,李舸說,所以經常能看到攝影師趴下或者登高,就是要找到普通人沒有注意到的視角,由此也會給攝影師帶來一種新的思維模式,總是爭取有一種不一樣的表達。「當我遇到問題,遇到困難,遇到解不開的扣時,我就能換一種方式思考和解決。這就是方法論。」李舸說,現在強迫自己看書、學習很難,因為大家都坐不下來,我們常看的大量的都是手機上碎片化的信息,但攝影恰恰給了我們一個學習的理由和機會,可以用相機拍攝不同的題材、涉獵不同的文化。「攝影人有一個共識,當拍一個選題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你必須對這個選題背後蘊含的文化和學科體系,有一個深度的了解。」

9月3日,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在中國攝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向中國攝協顧問張桐勝頒發聘書。

談攝影走出去

主動參與

積極表達

李舸說,作為藝術家個體,能力是有限的,創作眼界相對而言是狹窄的,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支撐自己的攝影創作,但這遠遠不夠。「這時候我就希望能有一個組織幫助我,梳理我的創作思路,提高我的創作水準,推廣我的創作成果。」攝協組織正好可以在優秀攝影人才培養、推廣上有所作為。推廣不光是面向國內,還要面向國際。談到中國攝影在國際上的地位,李舸說,我們的攝影師水平不差,眼光也不低,我們缺的是深層次的交流。不是簡單地去國外辦個展覽、出本畫冊,不是簡單地請某個國外的大家到中國來講一次。在這種基礎上,我們更需要主動參與、積極表達。李舸表示,將進行一個大數據的梳理,掌握國外優質的攝影資源,然後我們和他們有一個平等對話的機制。不光展示自己,還要表達自己。

9月2日,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在中國攝協九屆一次主席團會議上。

談全民攝影

需要攝協這樣的組織

幫助提升

當下,科技的發展讓攝影越來越普及。面對「手機攝影」「全民攝影」大潮洶洶,李舸說,手機也好,無人機也好,攝影人需要積極擁抱高科技的發展。在他看來,手機攝影更重要的是培養我們每個人的文化表達習慣。每個人拍照,最後的目的都是要傳播,而傳播的過程就是一個文化表達的過程,一種情感抒發的過程。全民攝影,更多的是培養我們利用相機、手機這個工具,豐富自己的生活,培養自己的人格,實現一種文化表達。這非常重要。但同時,李舸說,「攝影藝術是一種挫折感來得很晚的藝術。」很多攝影愛好者用手機拍照,都會拍出很好的照片,都會在短時間內把攝影這件事做得有模有樣,有些攝影愛好者就說,你看,你搞攝影幾十年,不如我幾天,我用手機照樣能拍出像明信片一樣的大片。「攝影難就在難在沒門檻,難在太容易。」在他與攝影愛好者交流的過程中,他就發現,每個人拍到一定程度,都會遇到瓶頸。這時候,就需要攝協這樣的組織,開展各種服務、培訓工作,去幫助,去提升。

談攝協工作

不斷提高協會

組織活力、向心力、

吸引力和行業影響力

李舸說,中國攝協作為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攝影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將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切實增強協會的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認真履行團結引導、聯絡協調,服務管理,自律維權職能。把團結引導廣大攝影工作者、做人的工作作為中心任務,眼睛向下、重心下沉、埠前移,工作向基層傾斜,服務向廣大攝影工作者特別是新的攝影群體拓展。「自由攝影組織和自由攝影工作者,是不容忽視的攝影力量,在藝術創作和文化引領上也作出了很大貢獻,值得我們學習,值得我們尊重,值得我們合作。我們都有很強的意願,一起攜起手來,推動攝影藝術的進一步繁榮發展。」如此不斷提高協會的組織活力、向心力、吸引力和行業影響力,以更高標準把攝協組織建設成覆蓋面大、凝聚力強、溫馨和諧的攝影工作者之家。

(原題為《攝影的最高境界是獨特的視角——訪新一屆中國攝協主席李舸》)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行業協會,中國攝影家協會,李舸

相關推薦

評論(25)

相關焦點

  • 中國攝協主席李舸:我對十堰有一份特殊感情
    李舸十堰晚報訊文/記者 冰客 圖/記者 張建波 報導:12月10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受邀來我市,舉行《中國戰疫,文藝工作者在現場》專題報告會。他生動講述了自己帶領中國攝協攝影小分隊深入武漢,在疫情期間66天的採訪經歷,來自湖北十堰、襄陽,以及陝西、河南等地的攝影愛好者聆聽了報告。
  •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 攝影的最高境界要照見內心
    李舸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多次任中國攝影金像獎、全國攝影藝術大展、中國新聞獎、中國新聞攝影年賽、國際新聞攝影比賽(華賽)評委。現任《人民日報》攝影部主任、高級編輯。奧林巴斯影像文化傳播大使。
  •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用影像記錄歷史與英雄
    中國攝協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隊員 從左至右:李舸、劉宇、柴選、曹旭、陳黎明 留在影像與記憶中的4.2萬多次感動——記中國攝影家協會 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中國攝協主席李舸認為,這正是攝影「培根鑄魂」的價值所在。 看似枯躁的日復一日的「照相」式勞作,卻因為眾多攝影師暗中「較勁兒」,因為在堅持標準基礎上的不斷創新,因為專業追求造就的極致要求,不僅形成了援鄂醫療隊員的影像檔案,而且引出諸多值得關注和可深挖的新聞線索。
  •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讓攝影藝術的星光更璀璨!
    在本屆展覽單元中,還有許多老一輩的攝影前輩參與。」9月27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在十笏園文化街區接受採訪時說。 「這次展覽得到了山東各界尤其是濰坊市的大力支持,從整個的評選的環節,到最後的呈現,雖然時間很緊,但是大家合力把本屆展覽做到今天這樣一種嶄新呈現。」
  • 面對面 |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逆行武漢,為天使造像
    李舸是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記者。疫情期間,他帶領中國攝協攝影隊的夥伴們,逆行武漢,屢次進入重症病區,為4.2萬餘名醫護人員拍攝了肖像。回到北京後,李舸接受了揚子晚報記者的採訪。以相機為媒介,和醫護人員交心,李舸表示,這也是4.2萬多次的感動。「我在武漢的66天沒有虛度。」 「我們中國攝影家協會小分隊的5個人到達武漢的時間是2月20日的晚上。
  • 李舸:用腳步去丈量生活、用內心去表達態度
    為時代存照、為人民畫像:李舸影像文化交流會近日在京成功舉辦,中攝協主席李舸攜其對影像藝術的最新思考與大家進行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現場 胡睿哲/圖此次交流會上,中攝協主席李舸究竟怎樣用全新視覺語言詮釋「百姓深處」?又是怎樣跨界融合,進而探索「創新與傳承」呢?
  • 李舸簡介
    李舸 李舸(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男,北京市人,中共黨員。 現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人民日報社攝影部主任、高級記者。 中文名:李舸 民族:漢 國籍:中國 籍貫:北京市 人物履歷 大學畢業到人民日報社工作以來,主要負責黨和國家重大時政新聞的採訪工作。連續二十多年參與全國黨代會和全國兩會的報導工作。
  •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藝術是鄉村發展的靈魂
    原標題:字節跳動扶貧「三農合伙人」名單公布 汪向東李舸入選   原標題:字節跳動扶貧「三農合伙人」名單公布 汪向東李舸入選   中新網12月10日電 近日,「山裡DOU是好風光」發布會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舉辦。
  • 中國文聯「攝影小分隊抗疫事跡報告會」在京召開
    張雙雙攝 9月11日,為樹立先進、學習先進,弘揚正氣、鼓舞幹勁,激勵文聯繫統廣大幹部職工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擔當、奮發有為,努力開創文藝事業和文聯工作新局面,中國文聯在京召開「攝影小分隊抗疫事跡報告會」。 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在報告會上講話。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主持報告會。
  • 中國攝協主席團、分黨組成員給全國攝影人拜年啦!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 李舸在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魚龍鎮,走訪貧困家庭被救助的學生。祝全國攝影人新年吉祥,萬事順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望全國攝影人深入基層,紮根人民,潛心創作,精益求精,用優秀的影像作品呈現脫貧攻堅的成果,彰顯攝影藝術的獨特魅力和重要價值!地處高山深處的甘肅隴南市武都區坪埡藏族自治鄉,實施整體易地扶貧搬遷山下重建。這是2019年2月,部分村民在山上舊村裡的景象。
  • 中國·青陽首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徵稿啟動
    10月13日,由中國攝影家協會、安徽省池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攝影》雜誌社、青陽縣人民政府、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池州市文化和旅遊局承辦的中國·青陽首屆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攝影大展在九華山腳下的青陽縣正式啟動。
  • 【藝術公益大講堂】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讓影像更好記錄中國...
    【藝術之花 絢麗綻放——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編者按:讓優質的文藝內容藉助網絡平臺「飛入尋常百姓家」,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和中國文學藝術基金會聯合光明網製作並推出《藝術公益大講堂》系列視頻節目。
  • 90歲高齡書法家沈鵬題寫館名「國字號」中國攝影藝術館開館
    張雙雙 攝 90歲高齡的著名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特地為中國攝影藝術館揮毫潑墨題寫館名,醒目的"中國攝影藝術館"七個大字佇立在5層樓高的藝術館正上方,這也是中國攝協歷史上首次由著名書法家題寫館名,充分顯示出沈老對中國攝影藝術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 人民日報李舸:逆行武漢為"天使"造像 影像背後是精神是信仰
    2020年2月20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中國攝影》報副總編輯柴選、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網絡信息處編輯陳黎明、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原主任劉宇(從左至右)踏上開往武漢的高鐵。張雙雙 攝 2月20日,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人民日報攝影記者李舸作為領隊,帶領中國攝影家協會赴湖北抗擊疫情攝影小分隊一行(以下簡稱「小分隊」)搭乘高鐵前往武漢。此番逆行、受命出徵,主要任務就是要為全國各地馳援湖北的醫務人員拍攝個人肖像。 40天來,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協助下,目前已為4.2萬餘名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留像,覆蓋98%以上的援鄂白衣天使們。
  • 走近天蒙好風光 省金融攝協攝影創作基地落戶臨沂
    儀式由中國銀行山東分行攝影家協會主席陳宗權主持。5月10,山東金融攝影家協會「天蒙山攝影創作基地」掛牌儀式在臨沂市天蒙山旅遊區舉行。攝影創作基地的設立,為全省金融系統攝影者提供一個走進沂蒙山、拍攝沂蒙山美景的平臺,同時對宣傳展示大美蒙山的魅力風光將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本次活動由山東金融攝影家協會與山東天蒙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儀式由中國銀行山東分行攝影家協會主席陳宗權主持。
  • 用攝影表達人類的不屈意志:2020集美·阿爾勒攝影季開幕
    廈門市集美區區長胡旭彬,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法國駐華使館文化參贊高明(Mikal Hautchamp),日本駐華使館新聞文化中心參贊伊藤直人等嘉賓及集美·阿爾勒評委、顧問、在地顧問團隊,參展藝術家、策展人出席了開幕式。
  • 「我看見的世界」中國攝協攝影曙光學校攝影作品展之學生作品賞
    今年「六一」兒童節當天,由中國攝協主辦的「我看見的世界」——中國攝協攝影曙光學校攝影作品展在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開幕了!都展出了小朋友什麼樣的作品?一起來在線觀展!   更多作品,歡迎攜帶您的有效證件現場觀看——   公眾免費開放時間:6月2日-6月7日 上午9:00-下午17:00   地點:中國文聯文藝家之家展覽館(北京市朝陽區北沙灘1號院32號樓)中國文聯大廈A座1層(地鐵:15號線 北沙灘站下車,B2出口出,沿大屯路向東步行500米)   中國攝影家協會在全國共建立35
  • 攝影抄襲門當事人被免去攝協職務 稱服從組織決定
    2009年7月,他獲得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去年8月起,陸續有人舉報其提交的部分參評照片涉嫌冒用他人作品。此事經媒體報導後,引起廣泛關注。第八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組委會經過調查認為,桑玉柱在申報參評攝影金像獎時,提交的參評作品中,有四幅作品不符合申報規則,因此作出取消其獲獎資格的決定,並通報吉林省文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