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個別人士在網易博客中發布了對大悲寺的不實文字,又於8月初將其文字授權於「天涯虛擬社區-傳媒江湖」版塊一版主,以該版主名義發布不實文章。隨後,在個別人的運作下,該版個別版主對有關大悲寺的帖子進行非善意的置頂和標題顯眼化處理,與此同時,該版掀起了對寺院和佛教的大規模惡意攻擊和詆毀,至今未息。
這種行為不但詆毀了佛教教義,傷害了廣大佛教徒的宗教感情,更誤導了各大媒體和社會大眾,並直接導致了《羊城晚報》於8月22日發表了題為《大悲寺之戰:網曝寺院「斂財千萬」,居士生活如「奴隸」》的不實報導,各大網站大量轉載,隨即引發了輿論關於大悲寺「斂財」、「居士生活如奴隸」的大肆質疑、指責和誹謗。大悲寺曾就此在第一時間作出聲明。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29日,《南方周末》發布命名為《大悲寺的「慈悲心腸」「雷霆手段」》的報導後,個別網絡媒體對該報導斷章取義式的轉載,再次將我寺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針對各界的聲音,我寺本著尊重事實、為大眾負責的態度,再次就近期報導中所提及的問題向社會各界做出回應如下:
歡迎參學 但非兜售
首先,個別人發表的網絡不實文章及《羊城晚報》對本寺院所作的報導,嚴重缺乏佛教常識,屬於脫離了佛教教義的解讀與分析。尤其是對我寺下院道源寺發心出家居士的個案進行誇張和改編,以個別案例作為對大悲寺僧團的整體解讀,以偏概全,引發了不負責任的輿論引導。個別人發布不實網絡文章的行為違反了我國宗教及網絡信息傳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部分媒體的不實報導有違新聞的真實性原則。
自2000年妙祥法師率僧團入住海城大悲寺至今,寺院作為開放式的佛教十方叢林,一直真誠歡迎僧人、居士及社會各方人士前來參學。對於前來參學的居士,本寺一直鼓勵其處理好修行與世俗生活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安心修學。若居士在寺院修行期間出現個人家庭糾紛,本寺一直建議其與家人加強溝通理解,妥善處理家事,但此系個人問題,本寺也無權為其抉擇。
佛法有如恆河之水,口渴者自會取用。學佛與修行完全是一種個人的自主行為,因此,本寺從未也絕不會為了弘法而兜售佛法或強迫修行,希望社會各界都能對這一點有所了解,也希望媒體能夠儘快澄清不實報導。
「頭陀行」為佛教法門之一
2007年,有網民發布了名為「同為出家人:大悲寺和少林寺的對比」的帖子,並在網上熱傳,我寺隨即被部分輿論貼上「苦行」的「個性」標籤,並用以攻擊少林寺。由此,我寺始被推上與少林寺針鋒相對的風口。如今,大悲寺再次被各界關注。兩次關注,都落在同一個問題上——苦行。日前,一些媒體為奪人眼球,將「清修苦行」和「瘋狂斂財」進行大肆對比,指責我寺「斂財」,並以「苦行」作為攻擊的「彈藥」,將我寺推向眾所矢之的浪尖。
在前一次事件中,人們似乎亟需一種對「苦行」的標榜,來滿足對所想像和期待的宗教精神的心理渴求;在最近的事件中,人們似乎又因為對佛法修行無知,而產生了距離感和不解,進而亟需一種世俗的解讀來作為心理安慰。無論是哪一種,都源於對佛教修行的誤解。
佛教修行的目標並非追求世間對錢財、名譽、美色、食物、睡眠的欲望滿足,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正是在幫助人們放下對世間五欲的追求,因此,佛法也被稱作「出世間法」,出家僧人的「離欲之行」也被人們冠以「苦行」之名。
佛陀反對古代印度部分修行者進行睡釘床、裸行等極端的無益苦行,而為弟子們指出了能夠令人收斂身心,放下貪慾和煩惱的「有益苦行」。佛陀認為,包括頭陀行在內的任何佛教教法均是有益苦行——在適當的時間,身心能夠承受的條件下,幫助耽著物質、貪慾熾盛的人們最終獲得佛法真實利益的「苦行」,始終是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門和途徑。
在這裡,我寺要鄭重聲明的是,寺院因傳承及利益修行而選擇的修行方式,也並非沒有原則的極端行為,這些一度被讚嘆,一度又被斥責的修行方式,無一例外地全部來自佛教經律,經過歷代祖師大德傳承至今,在其他寺院也可看到這樣的行持。
其中,「不摸金錢」來自漢傳佛教僧人所持守四分律藏中的《沙彌(尼)戒》和《比丘(尼)戒》中的要求;睡眠4小時在《乾隆大藏經·小乘阿含部·長阿含經(及雜阿含經)》中都有論述;每年定期進行頭陀行(即行腳乞食)來自漢傳佛教僧人所受持的《梵網菩薩戒》中的要求;此外,寺院的其他修行方法也均來自佛陀古制和祖師芳規,並無自創。
在佛教的修行中,「苦行」被稱為「頭陀行」或「十二頭陀行」,即十二種清淨行。佛陀在《乾隆大藏經·小乘阿含部·增壹阿含經》裡這樣讚嘆頭陀行:「我常贊此法,由此住世故,我法久住於世。」對這十二種清淨行,在《乾隆大藏經·大乘單譯部·佛說十二頭陀經》中有著詳細的說明。
大悲寺所奉行的日中一食、著百衲衣、託缽乞食、行腳露宿都屬於頭陀行的範圍,屬於佛法的戒律範疇,並無特立獨行之處。我寺奉行頭陀行,本身是對主流佛教精神的一種回歸,絕非標榜「個性」,而是回溯「共性」。奉行頭陀行,能在當今這個物慾橫流、人心浮躁的社會起到警醒世情、淨化人心的實際作用。
佛說:「法法平等,無有高下。」作為一個對佛法各宗派——禪宗、淨土、密宗、律宗、天台宗等法門平等弘揚的十方道場,我寺認為,佛陀開示的八萬四千種修行法門都是平等的,並沒有誰高誰低的區別,大悲寺選擇了頭陀行這種修行方式,也只是在佛說的眾多的法門中,選擇了適合自身,利於入道的一種。因此,我寺從不提倡以盲目狂熱的用心去踐行頭陀行。適合此法門者自當行之,不適合則當另覓門徑及有緣道場,以期開顯清淨的佛慧。
謹遵教法 從無炒作
從入寺伊始,大悲寺僧團始終堅持嚴格潛修,從出家眾不摸金錢到禁止發展旅遊,僧團一直與社會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包括淡化網絡和現代通信的運用,謹防因此動搖道心,影響修行。
大悲寺的「苦行」之名並非源於自我標榜,而是來自「被比較」。對於長期以來的各種質疑、指責或追捧、好奇,出家人本著一心修行,不迎合,不參與的原則,一直未加回應。同時,佛教外部基於將不同寺院和出家人作比較而給予的追捧或貶低,我寺也並不贊同這樣的行為。
雖然傳統僧團的修行與現代社會佛教的弘法模式有所不同,但大悲寺必須鄭重聲明和反覆強調的一點是:大悲寺謹遵佛陀教法,謹遵「六和敬」的佛教家風,絕不可能拿基本的戒律和修行作為炒作的材料,更不可能依此斂財及奴役參學者。
淡化「個性」 回歸「共性」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遵循「戒定慧」三學而熄滅煩惱、證悟佛果,這是佛教修行的基本路徑和「共性」。被人們視作「個性」的苛刻 「苦行」,實際上是依佛教誨,嚴格持戒,離欲寂靜的修行。戒律、苦行本就屬於宗教性的特質,若對此大驚小怪,足顯無知。
而在佛教修行的諸多法門中,頭陀行屬於佛陀親自帶領僧團行持的教法。從佛陀的衣缽傳人——禪宗初祖大迦葉尊者,到明代的見月律師、民國時期的虛雲老和尚、弘一法師等,古今中外許多高僧大德都是嚴格行持頭陀行的典範。佛教的戒定慧三學正因為他們的身體力行而得到傳承和弘揚,成為學人修行穩固的基本保障。
也是從這一角度出發,自僧團成立以來,我寺就一直堅持頭陀行,不為其他,只為遵循佛陀教誨,追本溯源,探索心靈的本然智慧,護持佛法的長久住世。而更深入地歸結到根本,便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的諸佛通教。
長期以來,因好事者的推波助瀾,人們對大悲寺積存了太多的懸念和疑惑,因而才有了抓住一二個案窮追不捨地妄測與苛責,才會將寺院發展歷史中,因客觀條件形成的複雜問題,以點蓋面地進行結論性解讀。對此,大悲寺有必要向大眾澄清事實,更要澄清人們對佛教修行的普遍誤解。
佛教的修行不強調「個性」,不追求險峻高拔之途,而追求寬坦易行的普適之路。頭陀行是奉行戒定慧三學共性路線的法門之一,是回歸佛教主流精神的修學之道,與念佛、坐禪等一樣,是八萬四千法門之一,如果以世俗理解強作歪曲解讀,不僅是對佛教的輕慢,更會對社會民心產生畸形的引導。
大悲寺真切期望社會各界能夠了解近來輿論焦點的事實原委,明辨不實輿論,公正平實地看待大悲寺的現狀,了解佛教的修行。真誠歡迎各界前來參學,也願廣大眾生以此因緣了解佛教!
遼寧海城市大悲寺常住
2013年9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