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保健:《黃帝內經》中的冬季養生全攻略

2020-12-17 人民網體育

原標題:養生:《黃帝內經》中的冬季養生全攻略

  在我國最古老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冬季變化及養生這樣記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萬物生機閉藏,水面結冰,大地凍裂,所以人不要擾動陽氣,要早睡晚起,等到日光出現再起床;使情志埋伏、深藏;遠離嚴寒之地,靠近溫暖之所,不要讓膚腠開啟出汗使陽氣大量喪失。這是順應冬氣、養護人體、閉藏機能的法則。違背會傷害腎氣,到了春天會導致四肢痿弱逆冷的病症。究其原因,是由於身體的閉藏機能在冬天未能得到應有的養護,以致供給春天時煥發生機的能量少而不足的緣故。

  冬季養生的重要原則是「養腎防寒」。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腎氣旺,生命力強,機體才能適應嚴冬的變化。保證腎氣旺的關鍵就是防止嚴寒氣候的侵襲。

  精神調養:重視保持精神上的安靜,使神藏於內,還要學會及時調攝不良情緒。

  當處於緊張、激動、焦慮、抑鬱等狀態時,應儘快恢復平靜。同時,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性情感失調症的發生。所謂季節性情感失調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生情緒抑鬱、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現象,並且年復一年地出現。這種現象多見於青年,尤其是女性。預防的方法是多曬太陽以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情緒的天然療法。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裡的冬季養生之道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黃帝內經》說,冬季養生注意足部保暖冬季天寒地凍,人體的血液循環隨之減慢,中醫認為寒邪強盛易傷人體的陽氣,因此冬季養生重在滋陰潛陽,尤忌生冷之物。《四時調攝箋》中講到:「冬之時,飲食之味,宜減鹹增苦,以養心氣。冬月腎水味鹹,恐水克火,心受病,故宜養心」。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與長壽
    黃帝像【養生提要】要想長壽,遵循大自然的變化規律,「順時養生」就能少生病,不生病。順時養生,有一個總綱,所謂綱舉目張,「綱」最重要,這個「綱」是什麼呢?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是順時養生的總綱。春三月《黃帝內經》說,春季,植物開始生長發芽,動物生長繁衍,萬物都是生機盎然,繁榮昌盛。在中醫觀念中,晝為陽,夜為陰。早晨為少陽始生,所以要晚睡早起,鍛鍊勞作,舒緩筋骨。這樣才能保護少陽生氣。絕不可有一點損耗,這就是適應春季的養生之道。違者,則傷肝害胃。到了夏季,就會影響到夏季的生長。
  •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法 養生等於長壽 讓你健康度四季
    可以不知道哪年發生了什麼事,但一定多少聽說過黃帝內經,這可是中國歷史上的驕傲,更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更是中國醫學典籍中最早的一部,它除了闡述多種形式病理的同時,對於養生法更是研究的透徹。可以說黃帝內經是疾病預防及治療的結合體。其中最值得大家探討的是養生之道。只有注意好養生,才能讓自己身體少疾病,甚至不出現病症。
  • 《黃帝內經》論養生
    ◆順時、順勢養生 《黃帝內經·靈樞》篇云:「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們如果想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就需要養成有規律的、與自然法則相一致的生活習慣。《素問》篇指出:北方人與南方人的差異乃「地勢使然也」:北方人較為耐寒,南方則較為耐熱。這說明,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對人的體質會產生影響。
  • 《黃帝內經》冬季養生的智慧,活到100歲的秘密!
    《黃帝內經》是中醫學最早的偉大著作之一,奠定了中醫學基礎理論,其中講到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說明我們的正常壽命都在100歲之上。《黃帝內經》講冬季養生,原文如下: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 《黃帝內經》:陽生陰長,陽殺陰藏,冬季養生,如何理解?
    《黃帝內經》是我們中醫的經典。幾乎可以說,任何的中醫養生知識,都可以從其中找到理論來源。總的來說,現在我們見到的《黃帝內經》,基本都分為兩部分:《素問》和《靈樞》。其中,《靈樞》主要闡述經絡針灸方面的知識,所以有有「針經」的雅號。
  • 養生:黃帝內經裡面告訴我們的養生秘訣,你知道嗎?
    養生是一個從古至今都關注的問題,古代的皇帝也想長生不老。他們也會用養生的方法來讓自己活得時間更長。現在的人年紀輕輕就開始關注養生,其實更多的是預防各種疾病。來達到保健養生的功效。古人是有他們的養生秘訣的,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是黃帝內經裡面的養生的秘訣,黃帝內經是從中醫的角度來說的。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 養生丨《黃帝內經》七大養生法則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分《靈樞》與《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靈樞·師傳篇》說:「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從古至今人類尋求養生長壽之道從未間斷過,想要長壽,一定要研究養生,而《黃帝內經》首先討論中醫養生之道。養生,即保養生命的意思,又稱攝生。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名家教你跟《黃帝內經》學養生
    □記者賀笑天    本報訊《黃帝內經》是中醫史上一部經典巨著,但作為普通老百姓,或許並不能完全讀懂,它究竟蘊含了多少博大精深的中醫知識?又能給現代人養生帶來什麼啟示?8月15日,大河公益課堂邀請原河南省衛生廳副廳長、河南省中醫管理局局長,河南中醫學院特聘教授、主任中醫師夏祖昌,與大家分享《黃帝內經》的養生論述舉要。當天,還設有答疑環節,您可以提前備好與養生相關的問題,來現場尋找答案。凡報名成功,且到現場聽講座的讀者,還能得到一份精美的禮品,內含涼茶及燉肉料包。
  • 《黃帝內經》中的飲食養生之法
    《黃帝內經》一書系統全面地提出了人與物、與天時、與自然的內外關係,諸如「四五」內聯、五味與五臟、飲食方法與宜忌及「四因」選擇與進展等,以闡述規律、合理飲食進養,達到健身且益壽延年的目標。   「四五」巧布 飲食結構的合理性  在《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講到,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心者,生之本,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五臟各有對應的季節,肝對應春天,心對應夏天,肺對應秋天,腎對應冬天。所以,根據季節的不同,身體的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對於養生和保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有個人的養生技巧與方法。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其實許多被大家廣泛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也有待考究。而養生並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養生原則與正確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好處。
  • 《黃帝內經》教你養生:了解女性的生長規律,才能洞徹養生的秘密
    當然,自然規律我們是無法違抗的,但並不意味著在走向衰老這一過程中我們是束手無策的。 了解女性自身的生長衰老規律,有助於我們從中尋找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壽之養生方法,從而使變老來得更慢些。而早在《黃帝內經》中,中醫就已經對這一規律進行了詳盡的描述。
  • 《黃帝內經》裡的道家養生,學會讓人輕身不老,延年益壽
    《黃帝內經》非常強調多樣化飲食,極力反對偏食、偏嗜五味,主張人體生命必須以「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飲食五味對五臟具有滋養作用,但如果過於偏嗜某一味,就會造成五味失衡,營養失調,而對身體產生危害。所以,在日常飲食以及飲食養生中,五味調和是最基本的法則。飲食的溫度,不可過熱,也不可過涼,要做到寒溫適中。
  •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內養正氣,外拒邪氣
    黃帝內經養生秘訣:內養正氣,外拒邪氣一:內養正氣,外拒邪氣最近很多人問我黃帝內經那麼好,那麼內經裡的養生智慧和養生秘訣到底是什麼呢?我認為養生的秘訣無外乎八個字:內養正氣,外拒邪氣!之前講到了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這裡就借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來引申一下,從他的角度是如何看養生的,仔細看傷寒雜病論的話,細心的朋友你會發現,他認為自然界天地宇宙當中分布著五行:木火土金水,以運化萬物,五行的概念可以說非常的有淵源。
  • 中醫學博士胡正剛本周末開講「黃帝內經養生智慧」
    浙江中醫藥大學碩士生導師胡正剛教授指出,從《黃帝內經》中,能夠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3月19日(周日),胡正剛教授應邀到望春東路86號的山川大藥房義豐號,開展「黃帝內經中醫飲食養生」公益講座。屆時,胡教授將根據《黃帝內經·內景圖》的養生思想,讓大家重新認識、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合理搭配飲食,提升健康意識。
  • 《黃帝內經》倡導的養生理念: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黃帝內經》告訴我們,想要養生,就得遵守四時,身合四季,而四季的法則分別為「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按四季進行養生的根本宗旨則在於養氣!但是,人體的氣機還有正氣與邪氣之分,所以養生的法則可以進一步明確為:內養正氣,外慎邪氣。而這也正是《黃帝內經》所倡導的養生理念,它認為人體五臟真氣充實,氣血通暢,抵抗力自然就強,正氣存於體,邪氣則不侵,人也就健康無疾了。當然,一句「內養正氣,外慎邪氣」說起來簡單,但真要實行起來卻沒那麼容易。我們先看一下正氣之說。
  • 春分好時節,《黃帝內經》教你養生,學會了就能擁有一個好身體!
    春分節氣,古時候又稱之為「日中」或「日夜分」。一如《春秋繁露》所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曆法書中記載:「鬥指壬為春分,約行周天,南北兩半球晝夜均分,又當春之半,故名為春分。」因為這個時候太陽到達黃經0°。一般情況下,按照太陽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為春分節。如果你仔細觀察,春分時節,全天的白晝和黑夜剛好各為12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