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手稿可以看見每一部作品創作過程中的思量和修改,那麼從畫家的手稿文獻中更多看見的是藝術家對於藝術的個人見解、鑑賞、研習的心路歷程。昨天,「梅影遺珍——吳湖帆文獻」研討會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進行,學者藝術家就最新披露的吳湖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未出版的原始手稿的解讀與延伸,全面論述了吳湖帆鑑定、收藏、書畫創作、詩詞創作的歷程與成就。
圖說:吳湖帆
吳湖帆作為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他集創作、鑑藏與研究三位一體,不僅是繼吳昌碩之後領袖江南繪畫風尚的「畫壇盟主」,更是家藏宏富並在書畫鑑定領域具有絕對權威的鑑藏巨擘。此套吳湖帆文獻共有10冊,《梅景書屋書畫目》《梅景書屋題跋記》《吳湖帆過眼錄及題跋記》《李長蘅書畫冊題跋記》《愙齋藏青銅器及書畫目》《梅景畫笈目》六冊展現了吳湖帆的鑑藏與創作情況,《佞宋詞痕》書信回執、《廣宋詞三百首》、《續廣宋詞三百首》、《起詞草稿》四冊反映了吳湖帆在詞學上的成就。
圖說:吳湖帆手稿
《梅景書屋書畫目》冊記載了吳湖帆所藏的370件書畫作品及祖父吳大徵所藏的71件書畫作品。《梅景書屋題跋記》冊記載了吳湖帆對元唐子華《雪港捕魚圖》、方方壺《坐看雲起圖》、明金俊明《墨梅》、王鑑《仿古山水冊》等十多件書畫作品所作的題跋和收藏筆記。《吳湖帆過眼錄及題跋詩》冊記載了吳湖帆過眼的書畫作品400多件,書畫題跋若干篇,信息量大,史料豐富,彌足珍貴。《李長蘅書畫冊題跋記》是對李長蘅的一幅十開《仿古山水冊》作品的題跋進行抄錄,抄錄完整後加上自己的見解與說明,本冊墨跡,字體工整雋秀,一改其他手稿的率性。《愙齋藏青銅器目錄及藏書畫目》記載了愙齋豐富的青銅器收藏和書畫收藏,青銅器多達300多件。《梅影畫笈目錄》記載了吳湖帆從1944年至1953年間所創作的50件精品力作,對創作年代、作品名稱和為誰創作等信息作了簡略記錄。《佞宋詞痕》書信回執冊是吳湖帆《佞宋詞痕》捐贈給全國幾十個圖書館、博物館等文博單位後,這些文博單位的回信,均向吳湖帆傳達了謝意。其中,還有一封書信為黃炎培致吳湖帆信札,信中記載了毛主席收到吳湖帆的作品後,給五百元潤筆費的史料。如上等等,這些文獻史料對研究吳湖帆的鑑藏、書畫創作、詩詞創作等有著重要意義,與現有吳湖帆的文獻史料也可相互印證,進一步補充完善,值得專家學者深挖細研。
圖說:吳湖帆手稿
吳湖帆的孫輩吳元京表示,自己也是首次看到此批文獻,感觸頗深,他從中「看到了我爺爺的艱辛、執著,堅韌不拔,是他同代人中傳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率。文稿中,一部分是爺爺的日記和手札,通過這些日記可以知道他當年的活動,交往的朋友,所參與的畫界要事。我爺爺同輩的那一代老藝術家、老文化人都有這個習慣,這或許是我們今天應該學習的。」
書法家戴小京,也是《畫壇聖手吳湖帆傳》一書的作者,他從吳湖帆的日記裡看到了吳湖帆的「任性」,吳湖帆的「任性」很純粹,是不諳世事,是繪畫上不跟隨潮流的堅持。「他一直在探索著新的繪畫方式和繪畫內容。謝稚柳曾經有過評價,認為吳湖帆是那個時代最放光華的畫家,自創一格,能夠上溯宋元,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上海圖書館研究館員張偉在吳湖帆日記裡發現了他寫詩寫詞方面的嚴謹,在日記中會發現,吳湖帆對自己寫詩的才華並不滿意,「吳湖帆先生有時候會找旁人幫他代筆,他在日記裡寫到『我在詩方面是很勉強的』。他的詩稿中有許多反覆修改之處,還有的修改之後再劃掉重寫。這對原來我們的認知系統、評價系統有一個補充、增益、提升,甚至是顛覆性的改變。」
原上海檔案局副局長、研究館員邢建榕則在手稿中看見了吳湖帆自1949年之後,包括在創作上的一系列轉型,以及他的朋友圈的重組。「吳湖帆是中國傳統文化系統裡的一個名人。是中國文化優秀的繼承者、傳承者和踐行者。從姑蘇到滬上,他是上海的驕傲,是江南的驕傲,更是中國文化的驕傲。同所有的文獻資料一樣,由於吳湖帆的品格,方方面面的成績,使這批看起來體量小的資源,迸發出更大的能量,它以後的價值,我們會清晰地感受到。」(新民晚報記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