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畫壇論深情,誰能比得過吳湖帆?

2020-11-03 博物館看展覽


作為中國十大名畫之一,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但卻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已是浙江省博物館鎮館之寶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卷,其上一任藏家可是海上畫壇的大家吳湖帆


01


吳湖帆是20世紀上半葉能被稱為中國畫壇盟主的人物,也是令張大千感到佩服的「兩個半畫家」之一。


此外,他還是有名的收藏家,更是一位寵妻狂魔。



如果你足夠細心就能發現,在《富春山居圖》剩山卷上題有一行小字:「吾家梅景書屋所藏第一名跡潘靜淑記」,這位「潘靜淑」就是吳湖帆的妻子。


潘靜淑是民國時期的真名媛,她嫁給吳湖帆時,從家裡帶了一大批國寶級古玩字畫。


他們性情相投,對書畫和收藏的熱愛也如出一轍。


《梅景書屋圖》上海博物館藏


「梅景書屋」是吳湖帆和夫人一起讀書作畫的地方,因藏有潘靜淑的祖父送她的三十歲生日禮物——《梅花喜神譜》和另贈給宋伯仁的一幅《梅花雙爵圖》而得名。


他們常常在這兒吟詩作畫、鑑古賞珍。你為我的收藏事業質釵售書,我為你的作品補花蝶作山石,就是二人撒狗糧的日常。


我們為什麼說他是寵妻狂魔呢?理由如下:


吳湖帆本來的畫風是雅腴靈秀、縝麗清逸,擅長山水、松、竹和芙蕖。但當和夫人共作同一幅畫時,他卻甘願補作一些細小的花蝶草石和蔬菜。


吳湖帆 潘靜淑《齊侯壺補玉蘭圖》


在他四十六歲那年的夏天,潘靜淑因病離世。


為了紀念愛妻,他先是取「奉倩神傷」的典故,更名為倩,自號倩庵,又寫下「願天上神仙似人間,再盟定來生,白頭從原」的詩句,還請篆刻名家陳巨來刻了十多方妻子的名章。


更讓整個江浙滬文化界受到驚動的,是他以潘靜淑生前最得意的佳句「綠遍池塘草」為題出版了一本畫集,並為之作序:


「餘心悲痛,復何可言。乃檢斯句,乞海內賢達,以圖詠之。夫五字流傳,敢比黃花瘦句;而百篇錦繡,等如一藏華嚴。籍慰去魂,永伸悼念。是則斯卷長存,或為文獻,名山有待,傳之後人。」



02


潘靜淑去世一年後的中秋夜裡,吳湖帆形單影隻,想起妻子在世時一同賞月的情景,不禁悲從中來,作下此詩:


中秋夜對月。

今歲庚辰四十七,中秋依舊當時月。

前年明月照團圞,去歲之月驟黯缺。

今夜推窗忽仰天,碧虛萬裡無塵纖。

(今宵月色似多情,窗前照我倍悽清。

玉盤高掛碧虛裡,金鏡)

回頭臨空雲一朵,四際茫如不繫船。

一霎微風吹頓薄,雲煙飄渺無拘束。

我心似被雲捲去,空嘆窗前照影獨。



詩稿中把「今夜推窗忽仰天,碧虛萬裡無塵纖」一句改為「今宵月色似多情,窗前照我倍悽清」的痕跡,足以看出他當時的悽清心境。


這份詩稿如今正在西泠藝是網拍十月拍賣的近現代名人手跡與影像藝術專場中待拍。


其實收藏信札不僅能傳遞寫信人的故事,還能把他們當時的心情留存下來。所以在明清金石家書札小品專場裡,當我們看到俞樾、陸潤庠等諸多湖南鄉賢寫給李桓、李輔耀等人的行書手札時,一種親切感便油然而生。



這共計六十七通、一百四十七頁的信札裡,滿滿都是同鄉之間的溫情。


文字能夠傳情,畫也一樣。


在書畫作品專場裡,有很多精品都不容錯過。


中國書畫作品專場裡的這幅《觀泉圖》,其作者正是有詩書畫「三絕」之稱的華嵒。


【出版:《家有寶藏》P219,浙江省博物館編

榮寶齋出版社,2004年】


華嵒,號白沙道人、新羅山人等,老年自喻「飄篷者」,工書法詩文、善花鳥人物、精肖像山水,是清代傑出繪畫大家,揚州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這幅《觀泉圖》上有「華嵒(白)布衣生(白)」兩方鈐印,還有「細草綠如發,春蘿暗似煙。桃花初著雨,半壁瀉紅泉。新羅山人寫於解館」的款識,很好地體現了他不拘一格、簡略率脫的山水畫風。


在同一專場裡,還有「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的吳昌碩所作的《介然獨立》。


【出版:《吳昌碩全集(繪畫卷二)》P109

上海書畫出版社,2017年】


吳昌碩是杭州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集「詩、書、畫、印」四大技能於一身。


他被譽為「石鼓篆書第一人」,所畫的花卉木石也有一種獨特的金石氣息。


這幅畫是吳昌碩七十歲時的作品,題有「介然而獨立,氣勢自嵯峨。米老狂呼丈,羲之號躲婆。不居三品後,特表一拳多。合把縱橫,煙雲與蕩磨。癸丑十月,為安田先生作畫。吳昌碩時年七十。」一筆一畫仍雄渾有力,可見其篆刻功底之深。


移步到同一上款近現代書畫作品專場,就能看到以林清玄的行書五言詩和蔣勳的《浮山圖》為代表的一系列傑作。



大家都知道林清玄是當代著名的作家、散文家,他常常以佛家的眼光審視世俗社會,思考現實人生,因而其作品也都充滿了濃鬱的佛學智慧。


這首行書五言詩:「無山不帶雲,有茶皆涵碧。身心無濁氣,山水有清音。」就是他對佛教哲學的通俗化闡釋,也是他自己對佛教哲學的獨特理解與感悟。



蔣勳很會講紅樓已經是老少皆知的了,但其實他還有著畫家、詩人和作家的身份。


他對繪畫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看法,返璞歸真是他更為看重的。


從這幅由簡單線條構成的《浮山圖》中就能看出他是一位雅、拙兼具的特質畫家。



畫上還有他於1987年春題寫的「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魚肥。青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對於他的粉絲來說,這可是一件十分值得收藏的佳作。


在本次拍賣中,張善孖為陳漢章所作的雙虎圖和吳清源的書匾行書「適情養性」及《適情錄》日本原版初印本線裝書二十冊(帶書函及松木原箱)也堪稱極品。



張善孖,名澤,號虎痴,四川內江人,是國畫大師張大千的二哥。


張家是書香門第,張善孖雖然也善畫山水、花卉,但最精於畫虎。還曾專門豢養了一隻虎以供寫生。


根據畫上的題字可知,這幅雙虎圖是他送給好友陳漢章的。只見山林間的兩隻虎一隻正在飲水,另一隻正抬起前爪張嘴咆哮。


能把虎畫得如此精妙沉雄,活靈活現,真不愧是「虎痴」。




這件書匾行書「適情養性」則出自「棋聖」/「圍棋神童」吳清源之手。


吳清源名泉,字清源,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他在11歲時就成為了段祺瑞門下的棋客,14歲東渡日本開始職業棋手生涯。


在1939年至1956年的17年間,吳清源擊敗了同時代的所有超一流棋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頂尖人物全部降級,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因而被譽為「昭和棋聖」。


《適情錄》則是中國圍棋的古譜全集,載有日本僧虛中所傳《弈譜》384圖,吳清源曾親自參與其編校等工作。


本次拍賣的這本《適情錄》系昭和55年(1980年)日本組本社原版初印本,共兩函20冊,帶松木原箱。


是書綾布封面,鈐灑金便箋,為明林應龍所著藝術類棋經書,依澄心堂刊本影印,仿宋大字、印製精美,收錄齊全、選輯精當,裝幀豪華、保存完好,收藏價值極高。


03



除了書畫類,藝是網拍的十月大拍還準備了許多其他類別的精品。


玉石類有以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裡楊曦大師的博古白玉扳指為代表的佳作:


材質:新疆和田籽料

尺寸:52×47×28mm

重量:74.1g 鈐印:辰


楊曦是江蘇省的工藝美術大師,也是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玉雕(蘇州玉雕)代表性傳承人。


他的和田玉雕通常都具有強烈的時代特點,這件白玉扳指也使用了「虛實結合」法,藝術感十足。


古玩類則有以文房古玩專場裡利國偉舊藏的清代青白玉痕都斯坦羊首鏤雕賞瓶為代表的一系列拍品:



這件賞瓶是香港著名財政金融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世界經濟著名人士利國偉的舊藏,由整塊青白色玉料鏤雕而成。


瓶身紋飾以淺浮雕獸面紋為主,兼有西域風格的卷草與水滴紋,充滿了濃鬱的痕都斯坦風,即西域或伊斯蘭風格。


清乾隆時,內務府曾設立專門的作坊仿製胎體透薄的痕都斯坦玉,將痕都斯坦玉器造型別致、花紋流暢的風格和中國的傳統工藝,創造出了帶有西番風格的玉器。


這件賞瓶選料考究,採用水磨技術通體玲瓏薄透,鬼斧神工,既體現傳統氣韻,又有著明顯的異域色彩,極盡裝飾之妙,為清代乾隆時期玉雕的高峰之作。


如果想要藝術性和實用性兼具的家居類拍品,可以到家居藝術與潮玩專場、明清古典家具專場裡去看看。



像這套由日本現今著名的當代藝術家奈良美智設計的裝飾滑板,其板身由7層加拿大楓木製成,還印有藝術家的籤名。


大頭的小孩、潔白馴良的狗、以及身著綿羊裝的兒童是奈良美智的招牌形象。他筆下的人物總是眼尾上吊、顯得不那麼友善,但他們身後寂寥、淡漠的背景又讓人忍不住對其心生憐愛。


這套滑板上邪惡又不失甜美可愛的孩童形象是奈良美智慣用的經典元素,將之用於家居裝飾,顯得既有品味又有趣味。


喜歡藏酒的朋友一定得去中國陳年名酒專場逛一逛。



其中這壇2019年的貴州茅臺酒·中國名山以簡潔大方的弧線勾勒出端莊沉穩之態,以線描的藝術手法描繪出巍峨泰山、捧日擎天的壯觀之景。


它集白酒文化與泰山精神於一體,很有收藏的意義。


不過你要是個養生咖,那滋補養生專場、陳年魚膠專場中國名茶專場可是上好的去處。


中國名茶專場裡的茶除了品質上乘,更具一定的文化和歷史價值。


比如這塊「文革磚」,是指「文革」時期所生產的磚形普洱茶。


經過半個世紀的轉化,其湯色酒紅通透,具藥香,茶氣厚重,入口生津即化,是愛茶之人爭相入手的佳品。


這一次的西泠網拍 · 藝是十月大拍共推出了35個專場,相應的開拍時間如下:


西泠網拍 · 藝是 十月大拍

開拍24小時後次第結標


10月28日

19:00 中國陳年名酒專場

19:30 中國歷代瓷器專場

20:00 日本器物專場

20:30 不拘繩墨 · 明清古典家具專場

21:00 掇菁 · 重要古玩藝術精選專場

21:30 歷代造像藝術專場


向上滑動查看


10月29日

19:00 威士忌白蘭地佳釀專場

19:30 文房古玩專場

20:00 生活美學 · 西洋器物專場

20:30 李成發舊藏古玩雜件專場

21:00 竹石清隱居藏宮廷紫檀木器專場

21:00 得趣 · 文人書齋雅玩專場

21:30 觀海樓藏古玩精品專場


▼向上滑動查看


10月30日

19:00 中國名茶專場

19:30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

20:00 同一藏家舊藏當代書畫作品專場

20:30 當代名家書畫專場

21:00 同一上款近現代書畫作品專場

21:00 文房四寶專場

21:30 茗事 · 文人與茶精品專場


▼向上滑動查看


10月31日

19:00 滋補養生專場

19:30 陳年魚膠專場

20:00 中國書畫扇畫作品專場

20:30 中國當代玉雕大師作品專場

21:00 中國書畫作品專場

21:00 登崑崙兮 · 和田玉籽料原石專場

21:30 秘密花園 · 藝術珠寶專場


▼向上滑動查看


11月1日

19:00 古籍碑帖專場暨高式熊舊藏專題

19:00 紙幣 · 機制幣 · 古錢幣專場

19:30 外國名人手跡專場

20:00 明清金石家書札小品專場

20:30 家居藝術與潮玩專場

21:00 近現代名人手跡與影像藝術專場

21:00 中國現當代名家油畫專場

21:30 影像藝術專場暨亞當斯專題


▼向上滑動查看



遇到合眼緣、合心意的拍品,就果斷地把它帶回家吧~


西泠網拍 · 十月月拍


預展時間:10月20—28日

拍賣時間:10月28日—11月2日


彈指之間,悠遊於藝

歡迎下載【藝是網拍】APP

或登錄藝是官網:

www.yesauc.com

參與競買

相關焦點

  • 昔日海上畫壇一代宗主:多面吳湖帆
    此圖四周分別有張茂炯、蔡晉鏞、楊俊、潘承厚、吳梅、顧廷勳、潘承謀、王謇等十人題跋,與其說它是一件名石寫生之作,到不如說是吳湖帆早年交遊的一份文獻史料。遷居上海後,其交遊的朋友圈更加廣闊,囊括書畫界、政界、詞曲界等。吳湖帆幼年沒有學習過詞章,他對於詞章的愛好,應從25歲時於常熟翁氏處獲董文敏《戲鴻堂法書》開始。
  • 吳湖帆的朋友圈
    >  海上著名書畫家兼收藏家吳湖帆得其祖、外祖和嶽父之蔭,積得古物收藏近半壁江山,已早為世人周知。吳湖帆是過去百年中國收藏界的具識巨擘,然而,他是領頭人卻不只是獨唱者,在他身旁和背後,還有一批分擔著伴唱、和聲部角色的人物。海上著名書畫家兼收藏家吳湖帆得其祖、外祖和嶽父之蔭,積得古物收藏近半壁江山,已早為世人周知。他進一步更憑自身努力,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豐富、精粹化本身的藏品,這其中的故事經常為人們津津樂道。
  • 把吳湖帆都能騙過的一張畫究竟是什麼?
    文 | 畫笈君吳湖帆是民國時期海上畫壇的一代盟主,除了畫藝出眾外,其古畫鑑定的水平也堪稱「巨眼」。他曾被聘為故宮博物院書畫評審委員會委員,有「一隻眼」的美譽,與姚虞琴、黃保銊、張大壯並稱「海上鑑定四家」。
  • 民國「海上四傑」趙叔孺、吳徵、馮超然、吳湖帆,作品價值分析
    吳徵 《 山居秋意》在民國時期的畫家中,有很多流行的稱號,如「海上四家」「三吳一馮」「海上三任」「南張北溥」等,趙叔孺、吳徵、馮超然、吳湖帆四人被譽為「海上四傑」。吳湖帆《仿古山水冊》上世紀40年代,他們的畫不僅價很高,而且銷路好。時至今日,除了馮超然和吳湖帆的市場表現尚佳外,吳徵和趙叔孺就不盡如人意,更與他們的學術水準不相匹配。近幾年來,在一些大藏家和機構的努力發掘下,他們的作品價格呈大幅上升,出現了明顯的上漲行情。
  • 頭條 | 海上畫壇宗主——吳湖帆,以及他的四大高徒
    吳湖帆早年與溥儒並稱為「南吳北溥」,後來則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在畫壇有「三吳一馮」之美譽。朱梅邨乃吳湖帆外甥,13歲起便隨舅父吳湖帆習畫。所以飽覽了梅景書屋所藏曆代名畫,朝夕觀摩,悉心臨摹。並能與會古人,別闢新徑。
  • 劉聰︱吳湖帆的中秋夜
    竟夕聽雨,不能賞月,卻偏偏能觸撥詩人的愁思。比如,冒鶴亭就寫了一首《癸巳中秋苦雨憶張夫人》,是悼念亡故不久的側室;龍榆生也寫了一首《癸巳中秋風雨有懷錢默存教授鍾書北京》,是懷念遠在北國的友人。而他們的朋友吳湖帆,在這一年的中秋雨夜裡,又在做些什麼呢?
  • 藏家吳湖帆
    編者按:吳湖帆(1894—1968)。今年上半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大展」門庭若市,不過半年,最近上海油雕院舉辦的「吳湖帆文獻展」依舊人氣滿滿。吳湖帆是書畫界的一種標杆,更是鑑藏界的巨眼明星。近日《吳湖帆年譜》的面世,又為研究吳湖帆提供了依據。
  • 吳湖帆和他的收藏圈朋友
    南宋佚名《鵪鶉圖頁》 海上著名書畫家兼收藏家吳湖帆得其祖、外祖和嶽父之蔭,積得古物收藏近半壁江山,已早為世人周知。吳湖帆是過去百年中國收藏界的具識巨擘,然而,他是領頭人卻不只是獨唱者,在他身旁和背後,還有一批分擔著伴唱、和聲部角色的人物。 李維琨 海上著名書畫家兼收藏家吳湖帆得其祖、外祖和嶽父之蔭,積得古物收藏近半壁江山,已早為世人周知。他進一步更憑自身努力,不斷通過各種方式,豐富、精粹化本身的藏品,這其中的故事經常為人們津津樂道。
  • 畫壇大家吳湖帆,續弦娶了27歲保姆,結果如何?
    ▲吳湖帆作品 一、吳湖帆的髮妻 作為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吳湖帆的出身非常顯赫同吳湖帆一樣,潘靜淑的身世也非同尋常,雖然身為女子,但她同樣受到了優越的教育。兩人結婚之後,潘靜淑對吳湖帆的事業幫助很大。創作繪畫作品的時候,吳湖帆也時常徵詢潘靜淑的意見,夫妻恩愛,感情和睦,可謂是夫唱婦隨、齊頭並進。吳湖帆1400多副作品都是由他的髮妻潘靜淑校正並裝訂的。
  • 畫壇大家吳湖帆,續弦娶了27歲保姆,結果如何?
    海上畫派的代表人物,吳湖帆的出身非常顯赫。同吳湖帆一樣,潘靜淑的身世也非同尋常,雖然身為女子,但她同樣受到了優越的教育。兩人結婚之後,潘靜淑對吳湖帆的事業幫助很大。創作繪畫作品的時候,吳湖帆也時常徵詢潘靜淑的意見,夫妻恩愛,感情和睦,可謂是夫唱婦隨、齊頭並進。吳湖帆1400多副作品都是由他的髮妻潘靜淑校正並裝訂的。
  • 吳湖帆 | 沒骨荷花,宛若美人
    吳湖帆以其雅腴靈秀、清韻縝麗的畫風自開面目,稱譽畫壇。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吳湖帆更以其出神入化、遊刃有餘的筆下功夫,成為海上畫壇的一代宗主。,又,怎麼說,總是讓我一次次想到唐代的美人,是得豐肥之美。豐肥能美嗎?那你就看看吳先生的荷花。
  • 關於吳湖帆的「傳統」
    |圓桌|作為曾經執海上畫壇牛耳的大家,吳湖帆是一位集繪畫、鑑賞、收藏於一身的標誌性人物。
  • 納蘭性德純真性情的絕唱,一生一世一雙人,誰能逃得過這樣的深情
    詩詞創作最能考驗文人才情,太過用力則顯得雕琢有餘,天然不足;太過隨意,不講章法格律,又會顯得粗糙膚淺。只是這份深情融入期間,讓人忍不住為之痴迷。這首詞是納蘭性德純真性情的絕唱,一生一世一雙人,誰能逃得過這樣的深情?畫堂春 清代:納蘭性德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 藏家吳湖帆:書畫界的標杆
    今年上半年上海博物館舉辦「吳湖帆書畫鑑藏大展」門庭若市,不過半年,最近上海油雕院舉辦的「吳湖帆文獻展」依舊人氣滿滿。吳湖帆是書畫界的一種標杆,更是鑑藏界的巨眼明星。近日《吳湖帆年譜》的面世,又為研究吳湖帆提供了依據。 本期鑑藏版將為讀者朋友們帶來這樣的一位收藏大家,他天資聰穎、眼力無雙,但生活中的他,在家是貓奴暖男,也是「寵妻狂魔」;在外交友甚廣,更豁達幽默。
  • 吳湖帆繪畫藝術探微
    文/陳含素吳湖帆54 歲畫像吳湖帆(1894—1968)是二十世紀海上著名鑑藏家、書畫家。他不僅在書畫收藏上富甲江南,而且在書畫鑑定上具有「海上鑑定巨擘」的稱號,與錢鏡塘合稱書畫鑑定界之「海上雙璧」。在書畫創作上,入手明清,上溯宋元,自成一家,與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並稱為「三吳一馮」,更是有二十世紀海上「畫壇盟主」之稱。在壬午歲(1942)端陽,于非闇為吳湖帆在辛未(1931)夏所臨李流芳《山水圖》第八開對開題跋,云:「南吳北溥世譽,大千並此三元。
  • 吳湖帆來告訴你:一個強大的朋友圈的重要性
    (右起鄭午昌、張充仁、張大千、吳湖帆、許士騏、汪亞塵、顏文樑)吳湖帆的梅景書屋,在上世紀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的約二十年時間裡,是海上畫壇和書畫鑑藏界的一個「地標」。帶著文嘉《曲水園》卷,陳道復《紅梨》卷、陳繼儒書冊,董其昌《曉山圖》卷和莫是《龍書卷》向吳湖帆推薦。吳湖帆遺失了二十多年的珍藏《愙齋公手書金石書畫草目卅六葉》,於1940年以自畫冊二幀易得復歸,從中和會而成之人,正是孫邦瑞。而吳湖帆收下孫邦瑞饋贈的王武《花卉冊》之後,便將自己家中曾經清王士禎收藏過的李流芳八開《山水冊》(今上博藏)作為回報嘉惠。
  • 從畫家吳湖帆的文獻手稿,我們能看出什麼?
    昨天,「梅影遺珍——吳湖帆文獻」研討會在上海唐香文化空間進行,學者藝術家就最新披露的吳湖帆上世紀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未出版的原始手稿的解讀與延伸,全面論述了吳湖帆鑑定、收藏、書畫創作、詩詞創作的歷程與成就。
  • 朵雲軒2012秋拍:秋山如妝——吳湖帆《關山秋霽圖》
    清初四王之一的王鑑在暮年取宋代範寬之意作了一件巨幅山水——《關山秋霽圖》,為吳湖帆的祖父吳大澂所藏,乃是一代煊赫名作。吳大澂的幕僚陸恢、吳湖帆的表親潘博山以及「三吳一馮」之一的大畫家吳徵從中獲益良多,並曾以此為本各自畫過一幅《關山秋霽圖》,均能自出新意。作為吳氏三代家藏,吳湖帆有機會對之日夕揣摩,他所作的《關山秋霽圖》自然有特別過人之處,卻一直未知有作品傳世。
  • 吳湖帆在收藏界享譽盛名,但也被稱為畫壇盟主,名震江湖
    學畫是吳湖帆自己的意願,最開始他先後學習了「四王」和董其昌的技法,在掌握基本功以後繼而上探五代、兩宋以及元明諸家。吳湖帆學畫也是得到家庭的鼎力相助的,他日後與趙叔孺、吳待秋、馮超然被譽為「海上四大家」,並與吳子深、吳待秋、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在20世紀30年代,中國畫壇有「南吳(湖帆)北張」(大千)之譽。張大千平生佩服的「兩個半畫家」中,第一個就是吳湖帆。
  • 吳湖帆的收藏世界
    展品來源不僅包括吳湖帆家藏名跡,而且擴延至經其鑑賞的藏友秘籍,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當時海上藏家的群體面貌。  「原先公布的展覽中並沒有這一計劃,但在聽取館內外專家、學者意見後,今年再增加了兩個特展。一個是『酌彼金罍:皿方罍與湖南出土青銅器精粹』,再一個就是現在開展的『吳湖帆書畫鑑藏特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