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城:文旅融合再創新打造城市高質量發展樣本

2021-01-08 中國新聞周刊網

 

  剛剛過去的2020年,"世界美食之都"2020順德美食文化周成了廣佛市民難忘的記憶之一。大良的雙皮奶、勒流的燒鵝、均安的煎魚餅、杏壇的釀鯪魚……來自順德十個鎮街的1000+款傳統美食聚集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為近30萬美食愛好者奉上了一場年度火爆盛宴。

 

  該活動已連續舉辦15年,也是第二年在歡樂海岸PLUS舉辦。與以往不同的是,疫情防控下,本次活動從往年的連續7天調整為9天,分別在2020年11月的三個周末進行。活動期間還配合推出了《夜遊中國,逛吃順德》,走進順德美食博物館、順德美食文化周街區,吸引了113萬人次雲圍觀、"雲吃"美食節。

 

  2020順德美食文化周

 

  僅僅相隔一個月,歡樂海岸PLUS又迎來另一場省級賽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來自粵港澳地區23支隊伍約150人同臺比拼,旨在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促進粵菜的傳承,深化粵菜產業融合,打造"粵菜師傅"文化品牌。

 

  "科技在發展城市在變遷,唯有對美食的追求不會變。"佛山飲食同業商會會長吳榮開表示,大賽對於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廣美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而相連兩場"美食盛事",也讓作為製造業重鎮的順德,再次憑著"美食"這個強烈的記憶點躋身網紅城市。作為舉辦地的歡樂海岸PLUS,也見證並承載著順德以美食為媒向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之首的大跨步躍進。

 

  美食圍城

 

  "每天2萬名遊客來到順德,品嘗美食是最重要的目的。"

 

  2016年4月3日,三期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在央視首播,30多位順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順德菜的精彩故事,瞬間點燃了人們對順德美食的關注和熱情。連續5年,"順德美食"熱度高企,節假日搜索量峰值高於平日的3倍。

 

  "食在廣州,廚在鳳城"。鳳城便是指佛山順德。這裡是"中國廚師之鄉",大約30個人裡就有1名職業廚師。餐飲業發達,截至2020年11月,順德區主體業態為餐飲服務經營者有25676戶,以2019年末順德區常住人口278.32萬人計算,大約108人就有一位餐飲店老闆。2014年,順德成為國內第二、全球第六的世界美食之都。如此,作為粵菜發源地之一的順德,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美食江湖裡都有著充足的底氣和實力。

 

  但順德更為人所熟知的還是"製造業重鎮"。作為2020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每年從這裡流向全國的冰箱、空調、微波爐、熱水器等產值佔全國的20%。

 

  順德隸屬於廣東省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廣佛同城的西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南部,是佛山市與廣州市聯繫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率先發展起來鄉村工業,並一躍成為中國製造業重鎮,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櫃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同時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塗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

 

  經過三十多年發展,以製造業為第一支柱產業的順德,2018宣布進行村級工業園改造,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同時依託佛山2020年一號文件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談道,"高質量發展最終要落實到高質量項目上,要激發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情,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先機,推動順德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就是順德攜手華僑城集團打造的高質量文旅融合項目。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實施落地之後的第一個大型文化旅遊項目。

 

  "這個項目重要的元素就是當地的在地文化以及美食。"華僑城華南集團副總經理、順德華僑城董事長、總經理馮暉如此表示。美食是順德的金字招牌,如何挖掘利用才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依託"世界美食之都"招牌,華僑城在歡樂海岸PLUS裡做了最大的粵菜博物館,展現粵菜的前世今生圖譜,並通過多媒體燈光技術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最高的桑基魚塘,進行創意和可持續呈現。作為設計者之一的中央美術學院未來媒體工作室副教授譚奇對此表示,遊客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做菜的樂趣,沉浸式感受粵菜的魅力。

 

  與此同時,在去年的美食文化周上,順德與世界上另外23個被評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籤訂合同,在此搭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交流中心,不單是做活動,而且做世界美食交流平臺,要能把其他國家的旅遊資源、文化要素進行交流。在這個交流過程中使順德的美食元素得以進一步提高。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2020年10月30日,美食文化周啟幕前夕,中國第一個美食主題設計節——國際食物設計節在順德華僑城舉辦。以"未來食物"為主題,設計者們用設計對食物進行探索和社會創新。這一次,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迎來了近百位藝術家、設計師代表、知名餐飲品牌和海內外重要嘉賓來表達他們對未來食物的理解和想像。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胡啟志表達肯定,"食物設計是工業設計在新的應用領域的延伸和拓展。"

 

  順德美食文化深埋在城市發展基因中,只有最大程度的發掘,才能以美食為媒,持續深挖順德這個製造業城市時尚活力的一面,也讓本地文化展現更多可能性,助力順德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

 

  "新晉網紅"

 

  2019年中秋小長假三天試營業迎超16萬人次;2019年國慶七天接待遊客60萬人次;開業110天裡遊客量達36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6400萬元……歡樂海岸PLUS開業不久即迎來大眾青睞,而這些數字背後是華僑城異地複製的成功嘗試,也釋放了順德城市消費蘊藏巨大潛力的內涵。

 

  慕名而來的市民和遊客,讓這裡成為熱鬧的新晉網紅打卡地。華燈初上,相機準備,在摩天輪上留下一段美好記憶。

 

  而如果你第一次來順德,時間短促,又想要了解順德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來歡樂海岸PLUS的曲水灣主題街區走一圈是個不錯選擇。

 

  以"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為原型打造的荷院,以杏壇逢簡水鄉為意境參考的水院,以展示和傳承粵曲、粵劇文化為使命搭建的戲院,移步換景之下,一副順德版"清明上河圖"躍然眼前。走走停停間,融入其中的滿州窗、蠔殼牆、狀元石牌、李小龍馬賽克牆等現代藝術裝置,也是完美的打卡地兒。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在這裡實時發生,卻又莫名和諧。

 

  這來自於馮暉對城市氣質的解讀。"傳統的和現代的、經典的和時尚的一定要放在一起,這樣才會有年輕人願意過來打卡。"在他看來,找到年輕人的興趣最重要,"一個商業項目有沒有年輕人,或者能不能吸引年輕人過來,是這個商業項目是否有前景、能否盈利最重要的一個點。"

 

  歡樂海岸PLUS顯然具備吸引年輕人的氣質。與曲水灣主題街區一水相隔的南岸,是更為現代化的大航海主題公園。快節奏的爵士音樂、上百件西方藝術風格的景觀小品等,都在昭示著這邊的時尚化、年輕化氣息。

 

  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

 

  站在玫瑰廣場,前方是99種語言繪就的網紅表白牆,向上望是已成順德打卡新坐標的"順德眼"摩天輪,有意思的是,旁邊即是華僑城聯合順德區政府在此設置的婚姻登記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愛情為主題的場景化設計,成為順德人內心富有意義的"紀念地"。

 

  這也直接帶來了良好影響,自去年3月8日復工之後,歡樂海岸PLUS入園消費人數已達400萬人次。這也進一步證實"文化+旅遊+城鎮化"戰略思路的魅力,整合在地文化,並進行藝術創新和表達,豐富城市品質內涵的同時,也在喚醒城市與人的內生動力。

 

  而想要體驗順德在地文化的另一種表達,可以來龍舟匯博物館。龍舟造型的建築延伸至水上,這裡陳列有最具順德特色的龍舟文化,尤其是當登上博物館屋頂平臺時,一眼就能看到兩邊玻璃護欄上鐫刻的自1983年每一屆參加龍舟國際大賽的名次和參賽隊員的名字,這是表達對順德龍舟事業的尊重、對順德龍舟精神的傳承,也為老一輩參賽隊員提供一個觀賞和追憶的場所。

 

  不遠處的盒子美術館聚焦當地人較少接觸的當代藝術,矗立在順峰山腳下,成立三年多來已吸引數十萬藝術愛好者和市民前來體會有別於傳統順德文化的現當代藝術。就在去年12月24日順德歡樂海岸O'PLAZA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還拿出包括影像、架上繪畫、藝術裝置等形式的20件館藏,作為首屆"順德城市雙年展"壓軸大展"順德記憶·美麗不虛"當代藝術展的一部分進行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首屆"順德城市雙年展"自去年9月12日啟動以來,以碎片化的方式,把順峰山公園、博物館、藝術館、購物中心作為藝術展覽載體,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能夠近距離欣賞當代藝術,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參展藝術家超60人,展出作品多達100多件。

 

  文化研究學者馮原就此表示,順德作為農業時代的物產豐裕的水鄉和桑基魚塘的起源之地,它所積累起來的味覺文化以當下的形式存在於傳承永續的生活之中,而它作為珠三角地區最早進入工業化道路的地區之一,城市化進程中地方傳統與新文化的碰撞也致使它以歷史和傳統的想像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而二者互為作用。

 

  事實上,美食、藝術都只是華僑城切入順德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個切口,其致力於探索城市轉型升級的更多可能,以"文化+旅遊+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全面助力順德建成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

 

  新型文旅助力城市轉型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站位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角"中心,順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早在2016年順德就提出要"打造具有嶺南美食、文化水鄉特色的泛珠三角區域城市客廳"。城市客廳代表了精神形象的重要場所。

 

  從產品角度來講,城市客廳應成為城市的一個地標,是文化地標、精神地標、娛樂地標、消費地標的集合,是整個城市精神文化的呈現;從功能上來講,城市客廳既是家庭成員——城市市民社交、活動、休閒的場所,同時也是歡迎外來遊客、展現城市氣質的一個場所。

 

  順德版"清明上河圖"

 

  如何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如何通過城市文旅實現"城市客廳"構建?"把原來做過的業態全部集合,應該是一個全業態的文旅項目,包括了辦公、旅遊、休閒、娛樂、文化體驗、生態環境於一體;第二是做了一個開放的旅遊景區,就把它當作一個開放的城市街道,也是一個城市文化會客廳,可進入性很強。"馮暉談道歡樂海岸PLUS項目時說到。

 

  以文化為基底,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以共生為目標,歡樂海岸PLUS通過"商業+娛樂+文化+旅遊+生態"的有機融合,從全業態、開放城市空間、在地文化、夜間經濟、海綿城市建設等角度出發進行要素創新,以其綜合的、連貫的、全方位的實踐為順德人提供了一種城市文旅融合的參考模式——"城市客廳"。

 

  具體來說,歡樂海岸PLUS"把順德放在地圖上",而不單單是一個主題樂園或旅遊景區,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發展之中,實現與城市共生態、共生活、共生長,依託城市又反哺城市,形成良性共生循環。由此也讓人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享受和擁有快樂回憶的地方。

 

  從歡樂海岸PLUS的打造邏輯中可以看出,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和把握、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和保護、對在地文化的思辨性挖掘和持續性的創意創新,都是打造"城市客廳"的重點所在。

 

  AECOM亞太區副總裁Chris Yoshii對此表示,"順德歡樂海岸PLUS的成功與否要看它是否能長期受歡迎和不斷地發展,並成為城市新視野的基礎。很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順德人民都以'他們的城市客廳'為榮而自豪。"

 

  不過這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出的創新型文旅綜合項目,在助力順德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也為當前的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和示範模板,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實力賦能。

相關焦點

  • 以人為核心,華僑城北方集團打造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樣本
    作為華僑城集團在北方區域的重要戰略布局,華僑城北方集團依託自身文化旅遊產業優勢,以京、津、冀、晉、魯、豫等地省會城市、中心城市為中心,輻射深耕北方地區,因地制宜地將文旅融合與城鎮化深度結合,通過向傳統城鎮導入「文化+」、「旅遊+」、「科技+」相關產業,帶動就業與創業的雙重回升,進而促進當地經濟轉型升級。
  • 華僑城的變與不變
    恰逢「十三五」圓滿收官之年,11月11日,華僑城集團有限公司(簡稱「華僑城」)迎來了35周歲生日。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業,「十三五」期間,華僑城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根主線,將「文化+旅遊+城鎮化」和「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模式向縱深推進,科技創新動能不斷釋放,交出了一份令行業矚目的「成績單」,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央企樣本。
  • 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十三五」文旅融合激發發展新活力
    「十三五」期間,臨沂充分挖掘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資源,突出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文旅發展新業態,「親情沂蒙」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文旅發展新活力進一步被激發。遊客在景區遊玩。(資料圖)市民在臨沂市博物館體驗拓片製作過程。
  • 灃東華僑城新春彩燈秀 共繪文旅融合新藍圖
    從紮根深圳到布局全國,從深耕西安到領航灃東,華僑城發揮其在文旅產業的經驗和優勢,以文化驅動創新,用開放創新的思維探索文旅發展的多元路徑,在踐行文旅融合、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過程中傳承和弘揚優秀文化,融入網際網路、數位技術等科技手段,打造灃東華僑城文旅融合示範區,將重點建設歡樂谷主題公園、歡樂海岸酒店群及商業街區、華僑城·西鹹灃東文化中心
  • 「非遺+」打造文旅融合「莒縣樣本」
    近日,莒縣綺麗·創谷、嗡嗡樂園等兩家重點文旅企業申請省級專項扶持資金200萬元,有效解決了企業資金短缺等實際問題,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發利用奠定基礎。近年來,莒縣文旅局創新「非遺+」工作模式,發動民間傳統文化愛好者及文藝協會等力量,深挖非遺資源,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宣傳「莒文化」的同時滿足人們對高質量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打造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非遺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的「莒縣樣本」。「非遺+產業」做大做強文化產業。
  • 灃東華僑城文旅融合示範區開工暨城市展廳啟用儀式圓滿舉辦
    華僑城集團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康佳集團黨委書記、董事局主席劉鳳喜 ,深圳華僑城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張大帆,華僑城西部投資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常務副總經理,西安灃東華僑城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靖等華僑城領導出席了活動,與各界代表、主流媒體和與會嘉賓共同見證屬於西安未來的文旅創想。
  • 南京華僑城歡樂濱江 詮釋文旅融合背景下商業綜合體該有的模樣
    在此背景下,華僑城通過將商業與文化旅遊緊密結合,通過將促進遊客流量、完善服務配套、商業空間的文化建設、文化創意發展等環節資源重新整合,強調體驗性、互動性、延展性,打造集商務、娛樂、文化、休閒為一體的濱水城市微度假目的地,即將開啟南京國際化的濱水生活新篇章。
  • 撫順文旅產業加速融合實現高質量發展
    工業城市煥發新的時代光輝  撫順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82年,西漢武帝就把王朝的東北軍事行政管理機構設置在這裡。新中國成立之後,發展成為重要的老工業基地,素有「煤都」之稱。如今,撫順積極培育旅遊發展新動能,以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市為目標,從項目建設、產品創新等方面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 偉光匯通打造文旅融合驅動新型城鎮化發展樣本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以雲南的彝人古鎮、河南的皇家驛站、河北的灤州古城等為代表的一些文旅產業小鎮,經過近年來的打造和經營, 已經成為宜業宜居宜觀光的理想之所,並且為推動文旅融合、帶動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城市資源優化配置注入了新動能、新活力,也給全國各地的文旅小鎮提供了有益的借鑑價值。
  • 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
    原標題:打造高質量文旅融合新高地「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周末舉行   明日,以「中國漢豐湖三峽的新生活」為主題的漢豐湖區域文旅融合發展專家研討會活動即將在開州正式啟幕
  • "十三五"收官 華僑城開啟文化產業發展新徵程
    來自全國各地和「一帶一路」國家等國內外優質文化產業項目、產品,匯聚在12個線上專業展館,全景式地展現了「十三五」時期我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創新。在眾多參展企業中,華僑城集團(以下簡稱「華僑城」)採取1+N形式,統籌旗下16家大型文旅企業參展,並在本屆文博會期間再度獲評「全國文化企業30強」,連續多年蟬聯該項榮譽,引發業界關注。
  • 多城聯動藝術展 華僑城文旅融合塑造北方新地標
    新京報訊 (記者 袁秀麗)城市活力的來源於一座座藝術場所構建起來的文化氣質。9月26日,作為「華僑城北方集團長期公共藝術計劃」啟動的首個項目亮相,淄博華僑城藝術中心開館儀式暨「記憶的形狀」當代藝術展開幕。9月27日,濟南華僑城文化中心——歡樂薈正式亮相,奠定了新一代城市文化旅遊產品的基本形態。
  • 文旅融合持續推進,東阿縣構建文旅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東阿縣文化和旅遊局聚焦聚力「阿膠名城·生態強縣·康養東阿」目標定位,用心把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機遇,用足用好「健康養生獨有的產業優勢」「人文生態並存的環境優勢」,以打造「阿膠養生·魚山養心·黃河怡情」旅遊品牌為抓手,按照「全景式打造、全產業發展、全社會參與、全方位服務、全區域管理
  • 「十三五」收官:華僑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開啟文化產業發展新...
    新時代呼喚新作為,作為「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華僑城在「十三五」期間創新「文化+」發展模式、助力文化振興和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踐與經驗,或可為新時期文化產業共謀高質量發展提供參鑑。整合活化生態溼地、桑基魚塘、古村民居、民俗文化等特色資源打造的華僑城古勞水鄉度假區(一期),依託「金陵文化」與現代潮流元素、「硬核」科技打造的南京歡樂谷等文旅融合新產品陸續走向市場,以高頻率、高水平的供給輸出,為遊客帶去歡樂時光,助推國內旅遊市場迎來多次消費熱潮。
  • 華僑城集團與山東省政府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助力山東文旅再上新臺階
    雙方將在文化旅遊開發、城市更新及城市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科技產業園區運營等領域開展深層次合作。山東省文化底蘊深厚,是文旅資源大省,也是華僑城集團重點深耕區域。近年來,結合山東省各地文化特色和集團產業優勢,華僑城集團在山東省各地持續拓展優質文旅項目。
  • 走進新國企丨華僑城雲南全域旅遊發展三年掠影
    由新華社、光明日報社、經濟日報社、中國旅遊報社、經濟觀察報社、界面、澎湃、藍鯨財經、雲南日報社、雲南廣播電視臺、春城晚報社等媒體代表及業界專家組成的參訪團深入走訪華僑城集團旗下昆明世博園、呈貢烏龍古漁村、華僑城·夢幻騰衝國際溫泉度假小鎮、祿豐世界恐龍谷旅遊區等多個文化和旅遊項目,並通過參觀調研、主題分享等形式,就華僑城在雲南全域旅遊及康旅產業的階段發展成果、創新發展模式等進行交流和探討
  • 華僑城「京津冀」造夢:為城市營建歡樂烏託邦 為歷史裝綴文化新故事
    由多家主流媒體記者以及行業專家、意見領袖等組成的50餘人參訪團深入華僑城集團旗下北京歡樂谷,近距離感受2019華僑城文化旅遊節在全國掀起的歡樂能量場,並以即將開放的五期「香格裡拉」項目為樣本,通過一線採風、座談訪問、對話交流等形式,深入探訪華僑城北方集團在華北地區的戰略布局與規劃,透析華僑城集團的特色發展道路,「解碼」其在新時代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新路徑、新作為。
  • 山東棗莊:「非遺+」促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魯網10月31日訊近年來,山東省棗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以實施「非遺+」工程為切入點,加快推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例如,臺兒莊古城旅遊集團有組織有計劃地在春節、元宵、端午、非遺日、中秋等重大節慶日期間舉辦「非遺+旅遊」融合活動,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藉助「好客山東賀年會、古城大廟會」文化特色品牌,打造「中國第一大年」節慶品牌,「到最有年味的臺兒莊古城過大年」已經成為文化旅遊的一張新名片。
  • 揚州華僑城夢幻之城——新揚州的古韻遊玩標籤
    自 2018年布局揚州以來,華僑城充分踐行央企的責任與擔當,與城市同頻共振,積極推進 「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的創新發展模式落地。
  • 江門市加快建設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範區 打造產城融合高質量發展...
    壯大總部經濟 促進產業平臺提質增效壯大總部經濟,是形成產業集聚輻射效應,推動城市發展,實現以產興城的重要舉措。濱江新區是江門珠西創新中心的「創新特區」「未來之城」,新區二期建設工程在去年開工建設。,促進創新創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