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2020年,"世界美食之都"2020順德美食文化周成了廣佛市民難忘的記憶之一。大良的雙皮奶、勒流的燒鵝、均安的煎魚餅、杏壇的釀鯪魚……來自順德十個鎮街的1000+款傳統美食聚集在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為近30萬美食愛好者奉上了一場年度火爆盛宴。
該活動已連續舉辦15年,也是第二年在歡樂海岸PLUS舉辦。與以往不同的是,疫情防控下,本次活動從往年的連續7天調整為9天,分別在2020年11月的三個周末進行。活動期間還配合推出了《夜遊中國,逛吃順德》,走進順德美食博物館、順德美食文化周街區,吸引了113萬人次雲圍觀、"雲吃"美食節。
2020順德美食文化周
僅僅相隔一個月,歡樂海岸PLUS又迎來另一場省級賽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暨粵菜文化交流活動,來自粵港澳地區23支隊伍約150人同臺比拼,旨在高質量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弘揚粵菜文化,促進粵菜的傳承,深化粵菜產業融合,打造"粵菜師傅"文化品牌。
"科技在發展城市在變遷,唯有對美食的追求不會變。"佛山飲食同業商會會長吳榮開表示,大賽對於提升城市品牌形象,推廣美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而相連兩場"美食盛事",也讓作為製造業重鎮的順德,再次憑著"美食"這個強烈的記憶點躋身網紅城市。作為舉辦地的歡樂海岸PLUS,也見證並承載著順德以美食為媒向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之首的大跨步躍進。
美食圍城
"每天2萬名遊客來到順德,品嘗美食是最重要的目的。"
2016年4月3日,三期美食紀錄片《尋味順德》在央視首播,30多位順德人的美味人生和近百道順德菜的精彩故事,瞬間點燃了人們對順德美食的關注和熱情。連續5年,"順德美食"熱度高企,節假日搜索量峰值高於平日的3倍。
"食在廣州,廚在鳳城"。鳳城便是指佛山順德。這裡是"中國廚師之鄉",大約30個人裡就有1名職業廚師。餐飲業發達,截至2020年11月,順德區主體業態為餐飲服務經營者有25676戶,以2019年末順德區常住人口278.32萬人計算,大約108人就有一位餐飲店老闆。2014年,順德成為國內第二、全球第六的世界美食之都。如此,作為粵菜發源地之一的順德,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美食江湖裡都有著充足的底氣和實力。
但順德更為人所熟知的還是"製造業重鎮"。作為2020全國高質量發展百強區,每年從這裡流向全國的冰箱、空調、微波爐、熱水器等產值佔全國的20%。
順德隸屬於廣東省佛山市五個行政轄區之一,位於廣東省的南部,珠江三角洲平原中部,廣佛同城的西南邊界、廣佛肇經濟圈的南部,是佛山市與廣州市聯繫的重要核心區域之一。
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上世紀九十年代率先發展起來鄉村工業,並一躍成為中國製造業重鎮,不僅是全國最大的空調器、電冰箱、熱水器、消毒碗櫃生產基地之一,也是全球最大的電飯煲、微波爐供應基地。同時擁有"中國家電之都""中國燃氣具之都""中國塗料之鄉"等28個國家級品牌。
經過三十多年發展,以製造業為第一支柱產業的順德,2018宣布進行村級工業園改造,率先建設廣東省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實驗區。同時依託佛山2020年一號文件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佛山市委副書記、順德區委書記郭文海談道,"高質量發展最終要落實到高質量項目上,要激發投資主體的投資熱情,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先機,推動順德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
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就是順德攜手華僑城集團打造的高質量文旅融合項目。這也是《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實施落地之後的第一個大型文化旅遊項目。
"這個項目重要的元素就是當地的在地文化以及美食。"華僑城華南集團副總經理、順德華僑城董事長、總經理馮暉如此表示。美食是順德的金字招牌,如何挖掘利用才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依託"世界美食之都"招牌,華僑城在歡樂海岸PLUS裡做了最大的粵菜博物館,展現粵菜的前世今生圖譜,並通過多媒體燈光技術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最高的桑基魚塘,進行創意和可持續呈現。作為設計者之一的中央美術學院未來媒體工作室副教授譚奇對此表示,遊客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做菜的樂趣,沉浸式感受粵菜的魅力。
與此同時,在去年的美食文化周上,順德與世界上另外23個被評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籤訂合同,在此搭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城市交流中心,不單是做活動,而且做世界美食交流平臺,要能把其他國家的旅遊資源、文化要素進行交流。在這個交流過程中使順德的美食元素得以進一步提高。
就在剛過去不久的2020年10月30日,美食文化周啟幕前夕,中國第一個美食主題設計節——國際食物設計節在順德華僑城舉辦。以"未來食物"為主題,設計者們用設計對食物進行探索和社會創新。這一次,順德作為世界美食之都,迎來了近百位藝術家、設計師代表、知名餐飲品牌和海內外重要嘉賓來表達他們對未來食物的理解和想像。廣東省工業設計協會會長胡啟志表達肯定,"食物設計是工業設計在新的應用領域的延伸和拓展。"
順德美食文化深埋在城市發展基因中,只有最大程度的發掘,才能以美食為媒,持續深挖順德這個製造業城市時尚活力的一面,也讓本地文化展現更多可能性,助力順德打造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
"新晉網紅"
2019年中秋小長假三天試營業迎超16萬人次;2019年國慶七天接待遊客60萬人次;開業110天裡遊客量達368萬人次,旅遊總收入突破6400萬元……歡樂海岸PLUS開業不久即迎來大眾青睞,而這些數字背後是華僑城異地複製的成功嘗試,也釋放了順德城市消費蘊藏巨大潛力的內涵。
慕名而來的市民和遊客,讓這裡成為熱鬧的新晉網紅打卡地。華燈初上,相機準備,在摩天輪上留下一段美好記憶。
而如果你第一次來順德,時間短促,又想要了解順德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來歡樂海岸PLUS的曲水灣主題街區走一圈是個不錯選擇。
以"嶺南四大園林"之一為原型打造的荷院,以杏壇逢簡水鄉為意境參考的水院,以展示和傳承粵曲、粵劇文化為使命搭建的戲院,移步換景之下,一副順德版"清明上河圖"躍然眼前。走走停停間,融入其中的滿州窗、蠔殼牆、狀元石牌、李小龍馬賽克牆等現代藝術裝置,也是完美的打卡地兒。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在這裡實時發生,卻又莫名和諧。
這來自於馮暉對城市氣質的解讀。"傳統的和現代的、經典的和時尚的一定要放在一起,這樣才會有年輕人願意過來打卡。"在他看來,找到年輕人的興趣最重要,"一個商業項目有沒有年輕人,或者能不能吸引年輕人過來,是這個商業項目是否有前景、能否盈利最重要的一個點。"
歡樂海岸PLUS顯然具備吸引年輕人的氣質。與曲水灣主題街區一水相隔的南岸,是更為現代化的大航海主題公園。快節奏的爵士音樂、上百件西方藝術風格的景觀小品等,都在昭示著這邊的時尚化、年輕化氣息。
順德華僑城歡樂海岸PLUS
站在玫瑰廣場,前方是99種語言繪就的網紅表白牆,向上望是已成順德打卡新坐標的"順德眼"摩天輪,有意思的是,旁邊即是華僑城聯合順德區政府在此設置的婚姻登記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以愛情為主題的場景化設計,成為順德人內心富有意義的"紀念地"。
這也直接帶來了良好影響,自去年3月8日復工之後,歡樂海岸PLUS入園消費人數已達400萬人次。這也進一步證實"文化+旅遊+城鎮化"戰略思路的魅力,整合在地文化,並進行藝術創新和表達,豐富城市品質內涵的同時,也在喚醒城市與人的內生動力。
而想要體驗順德在地文化的另一種表達,可以來龍舟匯博物館。龍舟造型的建築延伸至水上,這裡陳列有最具順德特色的龍舟文化,尤其是當登上博物館屋頂平臺時,一眼就能看到兩邊玻璃護欄上鐫刻的自1983年每一屆參加龍舟國際大賽的名次和參賽隊員的名字,這是表達對順德龍舟事業的尊重、對順德龍舟精神的傳承,也為老一輩參賽隊員提供一個觀賞和追憶的場所。
不遠處的盒子美術館聚焦當地人較少接觸的當代藝術,矗立在順峰山腳下,成立三年多來已吸引數十萬藝術愛好者和市民前來體會有別於傳統順德文化的現當代藝術。就在去年12月24日順德歡樂海岸O'PLAZA購物中心開業當天,還拿出包括影像、架上繪畫、藝術裝置等形式的20件館藏,作為首屆"順德城市雙年展"壓軸大展"順德記憶·美麗不虛"當代藝術展的一部分進行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首屆"順德城市雙年展"自去年9月12日啟動以來,以碎片化的方式,把順峰山公園、博物館、藝術館、購物中心作為藝術展覽載體,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能夠近距離欣賞當代藝術,帶來全新的藝術體驗。展覽將持續至2021年1月,參展藝術家超60人,展出作品多達100多件。
文化研究學者馮原就此表示,順德作為農業時代的物產豐裕的水鄉和桑基魚塘的起源之地,它所積累起來的味覺文化以當下的形式存在於傳承永續的生活之中,而它作為珠三角地區最早進入工業化道路的地區之一,城市化進程中地方傳統與新文化的碰撞也致使它以歷史和傳統的想像存在於人們的記憶之中,而二者互為作用。
事實上,美食、藝術都只是華僑城切入順德城市文化生活的一個切口,其致力於探索城市轉型升級的更多可能,以"文化+旅遊+城鎮化"的創新發展模式全面助力順德建成高質量文化導向型名城。
新型文旅助力城市轉型升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積極拓展粵港澳大灣區在教育、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合作,共同打造公共服務優質、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站位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角"中心,順德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早在2016年順德就提出要"打造具有嶺南美食、文化水鄉特色的泛珠三角區域城市客廳"。城市客廳代表了精神形象的重要場所。
從產品角度來講,城市客廳應成為城市的一個地標,是文化地標、精神地標、娛樂地標、消費地標的集合,是整個城市精神文化的呈現;從功能上來講,城市客廳既是家庭成員——城市市民社交、活動、休閒的場所,同時也是歡迎外來遊客、展現城市氣質的一個場所。
順德版"清明上河圖"
如何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如何通過城市文旅實現"城市客廳"構建?"把原來做過的業態全部集合,應該是一個全業態的文旅項目,包括了辦公、旅遊、休閒、娛樂、文化體驗、生態環境於一體;第二是做了一個開放的旅遊景區,就把它當作一個開放的城市街道,也是一個城市文化會客廳,可進入性很強。"馮暉談道歡樂海岸PLUS項目時說到。
以文化為基底,以市場為導向,以創新為手段,以共生為目標,歡樂海岸PLUS通過"商業+娛樂+文化+旅遊+生態"的有機融合,從全業態、開放城市空間、在地文化、夜間經濟、海綿城市建設等角度出發進行要素創新,以其綜合的、連貫的、全方位的實踐為順德人提供了一種城市文旅融合的參考模式——"城市客廳"。
具體來說,歡樂海岸PLUS"把順德放在地圖上",而不單單是一個主題樂園或旅遊景區,而是真正融入城市發展之中,實現與城市共生態、共生活、共生長,依託城市又反哺城市,形成良性共生循環。由此也讓人們意識到這是一個可以享受和擁有快樂回憶的地方。
從歡樂海岸PLUS的打造邏輯中可以看出,對市場需求的洞察和把握、對自然生態的尊重和保護、對在地文化的思辨性挖掘和持續性的創意創新,都是打造"城市客廳"的重點所在。
AECOM亞太區副總裁Chris Yoshii對此表示,"順德歡樂海岸PLUS的成功與否要看它是否能長期受歡迎和不斷地發展,並成為城市新視野的基礎。很期待在未來的某一天,順德人民都以'他們的城市客廳'為榮而自豪。"
不過這一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推出的創新型文旅綜合項目,在助力順德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也為當前的城市文旅融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維和示範模板,同時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實力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