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知道還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頭」嗎

2020-12-12 老張侃詩詞

在古代詩詞當中,「紅杏」其實是蘊含著多層意義的。最初的意義當然就是指的春天的美麗景色,比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意就是指的春天美麗的紅杏,給景色增添一份嬌豔。只不過到了後來,這句詩被歧義解讀了。

紅杏

有關紅杏的詩句還真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日邊紅杏倚雲栽」、「一梢紅杏出低牆」、「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等等,幾乎成為了春天的代名詞。

紅杏枝頭春意鬧

不過我們最熟悉的,還是葉紹翁的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除此之外,再加上一句宋祁的「紅杏枝頭春意鬧」。然而,你知道「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知道還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頭」嗎?

一枝紅杏出牆來

雖然「一枝紅杏出牆頭」和「一枝紅杏出牆來」相比,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中的感覺和韻味卻是千差萬別的。

一枝紅杏出牆頭

我們先來看下「一枝紅杏出牆頭」的全詩: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

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

美麗杏花

這句詩出自上述這首詩,題目為《途中見杏花》,作者則是唐代的詩人吳融。

唐代詩人吳融

這首詩寫於詩人離開長安去外地之時。吳融主要生活在晚唐時代,可謂唐帝國衰落的見證者。他離開長安,但是心中卻依然牽掛長安,所以內心充滿著失落與惆悵。在他看到出牆頭的一枝紅杏的時候,內心的情感化為詩情,最終釋放了出來。

詩人的羈旅思鄉

「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意思是,一枝淡紅的杏花探出牆頭,而牆外的行人(作者)正傷春惆悵。

詩人吳融

更憶帝鄉千萬樹,澹煙籠日暗神州」,意思是,這時候我更懷念長安的千萬株桃濃杏淡,可淡淡的暮色已經籠罩住了夕陽的光輝,整個神州一片黯淡。

羈旅古詩

在很多的詩篇當中,紅杏是春景的代表,比如葉紹翁、宋祁等人。但是在詩人這裡,主要是羈旅中最重要的情感寄託意象,後來到了宋代,才變成葉紹翁詩中的意義。雖然都是紅杏,但是,兩者所以表達的情感卻是千差萬別的。由此也看出來,我們的古詩詞,內涵有多麼的豐富,內蘊情感有多麼的深厚。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如今我們提到「紅杏出牆」,會怎麼想?
  •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文/李固國 一年一度,杏花又開 一枝紅杏出牆來
  • 一枝紅杏出牆來上一句 一枝紅杏出牆來啥意思
    「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詩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麼這首詩出自哪裡呢?作者又是誰呢?它的詩意是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去文中尋找答案吧。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譯文  大概是園主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他那愛惜的青苔,所以我輕輕地敲打柴門,門卻久久不開。  滿園子的春色早就已經關不住了,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報告著春天的信息。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了這句宋詩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
  • 萬能對應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打開唐詩選集,隨便選了個李商隱,按順序讀下去,我們得到:此情可待成追憶,一枝紅杏出牆來 劉郎已恨蓬山遠,一枝紅杏出牆來 蓬萊此去無多路,一枝紅杏出牆來 何當共剪西窗燭,一枝紅杏出牆來 嫦娥應悔偷靈藥,一枝紅杏出牆來 可憐夜半虛前席,一枝紅杏出牆來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這首宋詞的含義了嗎?
    當你讀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時候,在你腦海中,第一次浮現的怕不是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而是會心一笑,大概立馬會想到某某出軌了。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
  • 葉紹翁《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據說,「一枝紅杏出牆來」被稱為史上最萬能的七言下聯,無論上一句詩是什麼,用這句來對準沒錯,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枝紅杏出牆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城無處不飛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個黃醇鳴翠柳,一枝紅杏出牆來」……諸如此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看得我掩嘴笑個不停。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單純寫景嗎?
    這個關於詩歌多重含義的問題很具體 : 宋代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前言單就這首詩來說,作者是不是純寫景很難說。詩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據其創作時的背景來判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於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 【一枝紅杏出牆來】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每一朵花都是春色。其中,杏花和桃花,又是人們最常見、最喜歡的兩種花。今天說說這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啊!有一幅對聯「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排在春雨前面,成為江南的代表。
  • 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命是壓抑不住的,生命一定會找到它的出路
    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場景,讓他心中產生了無盡的想像,即「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出牆」,即牆上搭著一枝紅杏,嬌豔欲滴,感覺是從園林裡面冒出來的,攔都攔不住,所以他說「春色滿園關不住」。這兩句是十分著名的句子。可是,這樣一個圖景難道以前就沒人寫過嗎?葉紹翁可是南宋末年人,前代多少詩人都寫過杏花,難道就沒有人發現「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境和畫面嗎?
  • 「一枝紅杏出牆來」究竟是何意?
    在古代詩詞中 ,有很多名言佳句,它們將我們的日常生活與內心情感裝點的炫彩斑斕,我們無論是高興、悲傷、興奮、落寞都可以直接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今天小編要為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就是如此,本來是作者在春天到外面遊玩時,被眼前美麗的春景所震撼,創作下一首詩來表達他對眼前的無限春光的喜愛。可是其中一句卻被我們曲解了。這首詩就是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宋子偉丨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作者:宋子偉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南宋詩人,龍泉(今浙江龍泉縣)人。字嗣宗,號靖逸,屬江湖派詩人,擅長寫七言絕句,有《靖逸小集》、《四朝聞見錄》存世。首句採用「逆起法」,一下子就扣住讀者和心弦,而且內涵十分豐富,給人無限的聯想。
  • 「一枝紅杏出牆來」,現代人歪曲了其意,那出來的到底是什麼?
    「紅杏出牆」這詞出自於南宋著名詩人葉紹翁的經典宋詩《遊園不值》,原句為「一枝紅杏出牆來」。這句話的原意是「滿園的春色太過於盎然了,開得正旺的紅杏有一枝居然伸到牆外來了」。在現代人眼中這個飽含著無限春意的「紅杏出牆」卻已經成了「出軌」的代名詞了。
  • 身為宋人不愛寫詞偏愛寫詩,更創出「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典故
    但是,細細分析我們就知道,唐代詩人也有不少詞作;宋代人也有不少人喜歡作詩,有的做得還很出色。比如本文要寫到的葉紹翁。詩人葉紹翁對這個名字可能我們了解的並不太多,但如果我要說這個詩人是「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原創作者,可能大家就很理解了。這個詩人是南宋中期之人,一生傳下詩詞有55首,但是這些詩詞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詩歌。
  • 宋代詩人遊園不遇,無意看到一枝紅杏出牆,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年
    但是,「紅杏出牆」這個成語,肯定婦孺皆知,它便是出自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意正濃,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乘興來到郊外好友的一所雅致小園門前,想欣賞一下園內的花草樹木。
  • 陸遊和葉紹翁都寫過杏花,其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到底化用誰的
    杏花入詩也是極為尋常,很多的詩人都寫過,其中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千古名句,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初讀好像很一般,可是多讀幾遍就會發現,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杏花,另外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有著一種孤獨的美。詩人好像就是信手拈來,看到了圍牆裡有一枝杏花伸出來,於是只那麼淡淡著筆,留下了這麼一句千古名言。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二流詩人改動陸遊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原詩反而被人淡忘!其實,「紅杏出牆」的本意並非形容豔情,而是春色的,它化用的是南宋詩人葉紹翁《遊園不值》中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龍泉(今浙江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南宋中期詩人。葉紹翁原姓李,後因受祖父李穎士牽連,家業中衰,少時即嗣於龍泉葉氏。
  • 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我輕輕地敲打柴門,卻久久不見人來開門。也許是園子的主人擔心我的木屐踩壞了他的青苔吧。雖然進不去,但滿園子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你瞧,那開得正盛的紅杏,就有一枝枝條伸到牆外來了。 詩人去好友家拜訪,或許是有事要談,也或許是想與好友一起欣賞春景,但不巧的是好友不在家。大約那個時候沒有微信QQ也沒有電話,而出門拜訪很多都是臨時起意,所以撲個空是常有的事情。詩人賈島《尋隱者不遇 》寫的就是類似的情形。「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是經典詩句,卻被認為充滿貶義不應教給孩子
    ,還有大詞人蘇軾的極度灑脫「一蓑煙雨任平生」。正是因為這些經典文化需要傳承,所以從小的時候,孩子們就會學習詩詞。在我們的課本當中,也會收錄很多的經典詩詞。但是有一首很著名的詩,卻因為現代文化的原因,被很多人認為不應該繼續給孩子學習。這首詩就是《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吳融的這首杏花詩,成就了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吳融,字子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一生也是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詩作也是極為經典,特別是他的這首《途中見杏花》,更是詩人眾多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另外這首詩還成就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怎麼吳融的詩就成就了葉紹翁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