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紅杏出牆來】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

2021-01-14 寶寶念詩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每一朵花都是春色。其中,杏花和桃花,又是人們最常見、最喜歡的兩種花。今天說說這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啊!有一幅對聯「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排在春雨前面,成為江南的代表。寫杏花,寫得很美的詩句很多,「一枝紅豔露凝香, 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沾衣欲溼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但是杏花和桃花一樣,又是爭議最多的花,人們一面喜歡桃花的豔麗,一面又說桃花輕薄,隨波逐流。至於杏花,竟然成了風流美女的代名詞。




「紅杏出牆」四個字,就源自於這首《遊園不值》中的「一枝紅杏出牆來」。所謂「遊園不值」,就是到人家去看花園,沒有碰到主人。於是想,大概是主人怕園裡的滿地青苔被人的鞋子踐踏吧,所以我輕輕敲了幾下柴門,一直沒有人開門。但是,春色滿園,是關不住的,一枝盛開的紅杏花伸出到牆外。詩人從一枝開過牆頭的紅杏花,領略到滿園熱鬧的春色,感受到滿天絢麗的春光,總算是不虛此行了。屐(jī),木頭做的鞋子,代指一切的鞋子。後人把最後兩句又引申為,一切的美麗,一切的新生事物,都是不會受到限制的。美麗自有其衝破一切束縛的力量。


桃李杏,是民間最常見的水果。杏林、杏壇,還是中醫的代名詞。這個典故出自三國時期,福建閩縣的名醫董奉精心鑽研醫術,又得到高人的傳授。學成之後,懸壺濟世,四處解救民間疾苦。他到達現在的安徽鳳陽境內時,看到這裡作為三國交戰的中心地帶,老百姓貧病交加,十分同情。於是他留了下來,立下一個規矩,看病不收錢,但看好一個重病,病人要栽五棵杏樹;看好一個輕的病人,病人要栽一棵杏樹。不到數年就有了萬株杏樹,成為杏林。到了杏子成熟時,老百姓只要留下一鬥穀子,就可以自行摘一鬥杏子回去。他又把換來的穀子救濟貧病交加的老百姓。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感恩的民族。董奉這種高超的技藝,慈悲的心腸,為世世代代人所稱頌,成為中醫的象徵。



桃李杏,作為常見的水果,經常並稱。只是杏子和李子都不能多吃,不像桃子,桃子對人有益無害,所以可以稱為壽桃,可以吃飽,民間有「桃飽」之說——這個「桃飽」,不是剁手黨的樂園「淘寶」。《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在野外,沒有吃的時候,孫悟空常常翻個筋鬥雲,不遠千裡摘來桃子,讓唐僧吃個飽。但杏子和李子不要多吃。農村有句話,「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據我爸爸說,杏子和李子都有輕微的毒性,吃多了,容易生瘡。


杏花已經開了。寶寶去尋找美麗的杏花吧。




===========「紅杏出牆」意義的演變==========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本來是如實地描寫景色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早在唐代開始,紅杏和牆就成了一對詞,似乎牆總是要制止著什麼,防範著什麼,而紅杏一直要突破這種制止,衝出這種防範,展示出自己的美麗來。


比如唐朝詩人吳融「一枝紅豔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宋代王安石「獨有杏花如喚客,倚牆斜日數枝紅」、宋代魏夫人「隔岸兩三家,出牆紅杏花」、宋代陸遊「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宋代張良臣「一段好春藏不盡,粉牆斜露杏花梢」、金代元好問「杏花牆外一枝橫,半面宮妝出曉晴」等等。這些都寫的是杏花和牆的對抗。杏花和牆槓上了。



從孔子所在的春秋戰國一直到唐代,中國的禮教束縛其實是很輕的,唐代的規矩比現在少多了,皇帝可以娶後媽,嫂子可以嫁弟弟。武則天就是一例。才女杜秋娘原來是李錡的妾,李錡死後,皇帝正大光明地收歸自己了。到了宋代,「存天理,滅人慾」,禮教開始嚴格起來。


不過,人的欲望和本性是難以磨滅的,所以出軌從來就不曾斷絕過。在宋代開始,「紅杏出牆」,就有了這個意思。宋代的戲劇就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窺少俊,似騎紅杏出牆頭」,寫的是一對公子、小姐不顧禮教的戀愛情事。元代白樸還據此寫成著名的雜劇《牆頭馬上》。到了元代以後,「紅杏出牆」的用法就愈加明顯起來。比如「恰便似一枝紅杏出牆頭,不能夠折入手,空教人風雨替花羞」。一直到了近代,鴛鴦蝴蝶派的劉若雲,還寫了名作《紅杏出牆記》。


杏花就此成了定論,在文學史上成了特別的代指,專指風流女子。《麻衣神相》上說,女人千萬不能「杏臉桃腮」,這樣的女人漂亮而輕薄,出軌是相中註定的事情。歷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叫夏姬,春秋時期鄭國的美女。據記載,夏姬貌美,杏臉桃腮,與國君、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曾幾何時,我們大批封建禮教,其實一個沒有規則,沒有道德的時代,其實也是可怕的。


後來,讀馬克思的書,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仿佛有所明白,美女因為難得,所以眾人趨之若鶩,被注意或者被奉承、被勾引的機會多了許多,既誘惑人也被人誘惑,因而紅杏出牆的機會也就多了很多吧。由此看來,真不能單方面地責備美女。美女,是人世間的春色。



===========================================


baobaonianshi【←長按複製微信號】

以當代情懷,看古代詩詞;以「美詩+美圖+美文」為特色重新發現經典,帶孩子和父母念詩。感謝您關注「寶寶念詩」!感謝您每一次的閱讀、點讚和轉發!本文圖片據網絡。



相關焦點

  • 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如今的「紅杏出牆」,代表著「越出常理的情愛」。但它的原意,其實非常的優美和高潔。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 文/李固國 一年一度,杏花又開 一枝紅杏出牆來
  • 一枝紅杏出牆來|10句富有理趣的杏花詩詞
    造物主賜給我們百花勝景,來洗滌世人的心靈塵埃。而世人怎麼會辜負大自然的好意呢?所以古人賞之,然後感悟,最後抒發成詩、詞。因而,今人才得以領略富有詩意的百花。下面我們一起來感受百花中杏花在詩詞裡的魅力吧!
  • 你知道「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知道還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頭」嗎
    最初的意義當然就是指的春天的美麗景色,比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意就是指的春天美麗的紅杏,給景色增添一份嬌豔。只不過到了後來,這句詩被歧義解讀了。紅杏有關紅杏的詩句還真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日邊紅杏倚雲栽」、「一梢紅杏出低牆」、「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等等,幾乎成為了春天的代名詞。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二流詩人改動陸遊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原詩反而被人淡忘!這首小詩寫詩人春日遊園所見所感,我們也可以將其當作一則遊園日記來讀:江南二月,正是雲淡風輕、陽光明媚的時節,詩人一時來了遊興,想去一個朋友家的園子賞春敘舊,尋點詩情畫意。可是,當他興衝衝地來到朋友家門前時,迎接他的,卻是柴門緊閉,怎麼敲門就是沒人開。
  • 陸遊和葉紹翁都寫過杏花,其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到底化用誰的
    杏花入詩也是極為尋常,很多的詩人都寫過,其中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千古名句,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初讀好像很一般,可是多讀幾遍就會發現,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杏花,另外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有著一種孤獨的美。詩人好像就是信手拈來,看到了圍牆裡有一枝杏花伸出來,於是只那麼淡淡著筆,留下了這麼一句千古名言。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這首宋詞的含義了嗎?
    當你讀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時候,在你腦海中,第一次浮現的怕不是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而是會心一笑,大概立馬會想到某某出軌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詩被收錄在我們小學課本中,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葉紹翁。葉紹翁,字嗣宗,號靖逸,龍泉人,南宋中期文學家、詩人。祖籍建陽。原姓李,後嗣於龍泉葉氏,祖父李穎士於宋政和五年(1115)中進士,曾任處州刑曹,後知餘姚。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了這句宋詩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單純寫景嗎?
    這個關於詩歌多重含義的問題很具體 : 宋代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前言單就這首詩來說,作者是不是純寫景很難說。詩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據其創作時的背景來判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於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大搜集網/DaSouji.com(唯美、奇趣、創意、知識、生活)旗下最美視覺類微信公眾號;欲與我們直接交流或商務合作請加個人微信號: DaSoujiwx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杏花(唐)韓愈居鄰北郭古寺空,杏花兩株能白紅。曲江滿園不可到,看此寧避雨與風。二年流竄出嶺外,所見草木多異同。
  • 宋子偉丨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杏出牆來作者:宋子偉遊園不值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叩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南宋詩人,龍泉(今浙江龍泉縣)人。字嗣宗,號靖逸,屬江湖派詩人,擅長寫七言絕句,有《靖逸小集》、《四朝聞見錄》存世。首句採用「逆起法」,一下子就扣住讀者和心弦,而且內涵十分豐富,給人無限的聯想。
  • 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多少個四季變幻,而詩人也永遠不會在春天缺席。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
  • 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多少個四季變幻,而詩人也永遠不會在春天缺席。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在眾多詩句中,和春天有關的不在少數,《遊園不值》便是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寫春佳作,時至今日依然被很多人稱讚。其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 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命是壓抑不住的,生命一定會找到它的出路
    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場景,讓他心中產生了無盡的想像,即「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出牆」,即牆上搭著一枝紅杏,嬌豔欲滴,感覺是從園林裡面冒出來的,攔都攔不住,所以他說「春色滿園關不住」。這兩句是十分著名的句子。可是,這樣一個圖景難道以前就沒人寫過嗎?葉紹翁可是南宋末年人,前代多少詩人都寫過杏花,難道就沒有人發現「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境和畫面嗎?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滿園的春色怎麼能夠關得住,一枝紅豔豔的杏花從園牆中伸了出來。葉紹翁,南宋詩人。此刻,大詩人就這樣一邊想著,一邊在花園門外徘徊,猛然一抬頭,看到一枝鮮紅豔麗杏花從牆頭處伸出來。於是,大詩人驚喜地聯想到,在那牆內,一定是繁花似錦的滿園春色了。
  • 杏花是白色或粉色,為什麼要說「一枝紅杏出牆來」?5首杏花古詩
    01杏花的顏色我們了解的關於杏花的詩,恐怕最熟悉的就是這首葉紹翁的《遊園不值》:就是去找朋友沒找到,但是卻看到主人家院牆外伸出一枝紅色的杏花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常常看到的杏花大多都是白色或粉色的,為什麼要說:「一枝紅杏」?如果各位同學分不清楚花的品類。先給大家科普一下:
  • 葉紹翁《遊園不值》,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據說,「一枝紅杏出牆來」被稱為史上最萬能的七言下聯,無論上一句詩是什麼,用這句來對準沒錯,比如「仰天大笑出門去,一枝紅杏出牆來」,「去年今日此門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岸猿聲啼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春城無處不飛花,一枝紅杏出牆來」,「兩個黃醇鳴翠柳,一枝紅杏出牆來」……諸如此類,實在是太多太多了,看得我掩嘴笑個不停。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牆來。,想一觀園內春景,但敲門許久沒有主人來開門,正當掃興而歸之時,卻看到園內杏花盛開探出了牆外,於是興致勃勃,作下此篇。全詩的情緒變化跌宕起伏,由起初想觀春景的期待情緒到「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失落感,形成情緒低落,再到「一支紅杏出牆來」的驚喜意外,終看到了滿園春色,情緒轉折,高漲而起,興起作下此篇。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面對孩子五花八門的問題,不少家長表示快被「逼瘋」了,所以作為一個語文老師,筆者總是能第一時間收到這些抱怨。其中有一位父親,給我講了講他陪兒子讀千古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時的細節。我們先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學課本中的經典宋詩:《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吳融的這首杏花詩,成就了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
    吳融,字子華,晚唐時期著名的詩人,他一生也是寫過了很多優美的詩作,而且他大部分的詩作也是極為經典,特別是他的這首《途中見杏花》,更是詩人眾多作品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另外這首詩還成就後世葉紹翁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能有人會覺得奇怪,怎麼吳融的詩就成就了葉紹翁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