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2020-08-27 翻書清風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多少個四季變幻,而詩人也永遠不會在春天缺席。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

在眾多詩句中,和春天有關的不在少數,《遊園不值》便是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寫春佳作,時至今日依然被很多人稱讚。其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在後世都為葉紹翁的奇妙構思和絕妙筆觸驚豔時,卻也有人對這兩局發出了疑惑。事實上,平日裡大家能夠看到的杏花其實都是白色的,幾乎很少,甚至說沒有紅色的杏花,那麼葉紹翁筆下所謂的紅杏又從何而來呢?

對於這個問題,人們給出的解釋也大不一樣,有些人覺得葉紹翁所說的紅杏可能不是說的杏花,而是指的杏子,畢竟杏子在成熟之後就會有非常誘人的緋紅色,看起來非常的漂亮。這種解釋其實是可以直接擯棄的,因為和葉紹翁寫詩的時間是完全對不上的。從詩的內容可以看出,葉紹翁寫詩的時間是在春天,是桃花杏花爭相鬥豔的時節,而杏子的成熟則在夏秋交替之際,因此紅杏指的就是杏花。

既然不是杏子,難道是葉紹翁為了譁眾取寵而故意寫的紅杏?自然也不是,其實葉紹翁的描寫並沒有錯,只是他觀察的太過細緻,是常人不會注意到的細節。如果在春季,你仔細地觀察開放的杏花,便會發現,雖然花瓣是嬌小潔白的,但是它的花蕾卻是緋紅的。因此葉紹翁在看到杏花的時候,首先看到的是紅色的花蕾,十分引人注目。

不得不說這種描寫的手法確實非常的精妙,先是「滿園春色關不住」,描繪園內景致盎然,但園外生機寂寥,一牆之隔卻有如此巨大的差異。然而,一枝伸出牆外的「紅杏」卻打破了這一鮮明的對比,以此暗示春色從這枝紅杏開始將慢慢蔓延到整個人間。且必須是春天第一枝紅杏才有此資格,展現了葉紹翁是最早發現春天到來的人。

從中也可以知道葉紹翁遊園的時間就是在初春之際,對常人不會注意的花蕾進行了著重的描寫和觀賞,由此可見他是一個極其細心且善於描述的人,眼光也非常的獨到。使用「紅杏」在古詩詞中也並不是罕見的事情,蘇軾就在《蝶戀花·春景》描繪道「花褪殘紅青杏小」,宋祁在《玉樓春·春景》中也有「紅杏枝頭春意鬧」。

自然,紅杏是詩人們都可以用的,但是葉紹翁的「滿園春色關不住」卻不是所有的詩人都可以寫出來的,只有在葉紹翁當時所處的環境下才能悟出後面的詩意。可見,寫詩與所見的關係之密切。

相關焦點

  • 杏花本應是白色,為何詩人寫「一枝紅杏出牆來」,還能流傳千年?
    我國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多少個四季變幻,而詩人也永遠不會在春天缺席。對於春天,詩人們或詠春、或傷春,不管哪種情緒其實都是對春天的一種最純粹最原始的感覺。當每一個詩人寫下自己那首描繪春天的詩句時,一定都是他們當時的所感所想,想要用詩詞來將當時的所見所感記錄下來,將滿眼春色留於字裡行間。在眾多詩句中,和春天有關的不在少數,《遊園不值》便是出自宋代詩人葉紹翁的寫春佳作,時至今日依然被很多人稱讚。其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更是流傳千古的名句。
  • 陸遊和葉紹翁都寫過杏花,其中「一枝紅杏出牆來」,到底化用誰的
    杏花入詩也是極為尋常,很多的詩人都寫過,其中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可謂是膾炙人口,成為了千古名句,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這首詩初讀好像很一般,可是多讀幾遍就會發現,寫出了完全不一樣的杏花,另外也營造出了一種高遠的意境,有著一種孤獨的美。詩人好像就是信手拈來,看到了圍牆裡有一枝杏花伸出來,於是只那麼淡淡著筆,留下了這麼一句千古名言。
  • 【一枝紅杏出牆來】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萬紫千紅總是春。每一朵花都是春色。其中,杏花和桃花,又是人們最常見、最喜歡的兩種花。今天說說這杏花。江南的第一象徵啊!有一幅對聯「駿馬秋風塞北,杏花春雨江南」,杏花排在春雨前面,成為江南的代表。
  • 宋代詩人遊園不遇,無意看到一枝紅杏出牆,寫下一首詩,流傳千年
    宋代詩人葉紹翁,估計鮮有人知。但是,「紅杏出牆」這個成語,肯定婦孺皆知,它便是出自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作者在之前就設想園主「應憐屐齒印蒼苔」,因此進一步展開聯想,雖然主人「自私地」緊閉園門,好像要把春色關在園內獨自獨賞,但滿園的春色又豈是他能關住的,你看,這不一枝紅杏探出頭來為我這個外人觀賞了嗎?春色在這麼一「關」一「出」之間,衝破圍牆,溢出園外,顯示出一種蓬蓬勃勃、關鎖不住的生命力度。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
    「一枝紅杏出牆來」,明明是寫春色,後來如何被人玩「邪」了?二流詩人改動陸遊一個字,成就一首千古名篇,原詩反而被人淡忘!詩人本是多愁善感的動物,柴門久叩不開,他還在設身處地地替主人著想,「應憐屐齒印蒼苔」,大概是朋友害怕園子裡的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才閉門謝客的。這個春天最無奈的事,莫過於趁興而來,掃興而歸。
  • 一枝紅杏出牆來,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如今的「紅杏出牆」,代表著「越出常理的情愛」。但它的原意,其實非常的優美和高潔。最早的「紅杏出牆」詩,作者是晚唐詩人吳融:其詩《途中見杏花》云: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人行正獨愁。長得看來猶有恨,可堪逢處更難留。林空色暝鶯先到,春淺香寒蝶未遊。
  • 一枝紅杏出牆來|10句富有理趣的杏花詩詞
    1.唐人吳融的《途中見杏花》中有「一枝紅杏出牆頭,牆外行人正獨愁。」詩人以樂景寫自己的愁情,探出牆頭的紅杏正盛放,如此美麗,但詩人卻在獨自惆悵哀愁。此句多次被之後的詩人引用。2.唐人羅隱的《杏花》中有「半開半落閒園裡,何異枯榮世上人。」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杏花開在二月,春天剛到杏花就爭相開放,村裡村外到處都是,詩人竟然折來放在金盤之中款待賓客,可見對花開爛漫的杏花有多麼喜愛。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裡的小園門前臺階布滿青苔,可見這座花園的幽僻冷清,而主人又不在家,敲門很久,無人答應,顯得無比幽靜,可是火一般的一枝紅杏出牆,把滿園春色透露了出來,從冷寂中寫出繁華,使人感到一種意外的喜悅。葉紹翁是南宋中期詩人,他的這首《遊園不值》描寫的紅杏,其意象還是春色,與出軌和外遇沒有什麼聯繫。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本是正經花,為何會有「出牆」意
    杏花開在二月,春天剛到杏花就爭相開放,村裡村外到處都是,詩人竟然折來放在金盤之中款待賓客,可見對花開爛漫的杏花有多麼喜愛。如唐代溫庭筠的《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愁聞一霎清明雨。這首詩寫出的僅僅是園中美麗的春色和春天的勃勃生機流露出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還不如唐代詩人吳融把杏花比喻成一個脈脈含情的美女。還有宋代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 「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化用別人的詩句,原文寫得更為巧妙
    葉紹翁在南宋也是鼎鼎大名,他的一首《遊園不值》意境唯美,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而且這首詩句句經典,還常年入選小學課本,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首宋詩,可能熟唐詩的人會發現,葉紹翁這首詩中的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原來是化用了別人的名句,所化用的正是唐朝詩人吳融的《途中杏花》一詩,原文寫得其實更加巧妙。
  • 144期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詩人葉紹翁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為人們所傳誦。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譯賞應憐屐(jī)齒印蒼苔,小扣柴扉(fēi)久不開。
  • 你知道「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知道還有一句「一枝紅杏出牆頭」嗎
    最初的意義當然就是指的春天的美麗景色,比如「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意就是指的春天美麗的紅杏,給景色增添一份嬌豔。只不過到了後來,這句詩被歧義解讀了。紅杏有關紅杏的詩句還真不少,比較出名的就有「紅杏枝頭春意鬧」、「日邊紅杏倚雲栽」、「一梢紅杏出低牆」、「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等等,幾乎成為了春天的代名詞。
  • 葉紹翁「一枝紅杏出牆來」堪稱絕句,廣為流傳,但「紅杏尚書」卻另...
    春色滿園關不住 , 一枝紅杏出牆來。,想一觀園內春景,但敲門許久沒有主人來開門,正當掃興而歸之時,卻看到園內杏花盛開探出了牆外,於是興致勃勃,作下此篇。全詩的情緒變化跌宕起伏,由起初想觀春景的期待情緒到「小扣柴扉久不開」的失落感,形成情緒低落,再到「一支紅杏出牆來」的驚喜意外,終看到了滿園春色,情緒轉折,高漲而起,興起作下此篇。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這首宋詞的含義了嗎?
    當你讀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時候,在你腦海中,第一次浮現的怕不是紅色的杏花穿出牆外,形容春色正濃,情趣盎然,而是會心一笑,大概立馬會想到某某出軌了。原詩如下: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首詩被收錄在我們小學課本中,它的作者是南宋詩人葉紹翁。
  • 一枝紅杏出牆來,是單純寫景嗎?
    這個關於詩歌多重含義的問題很具體 : 宋代葉紹翁"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是純寫景嗎?前言單就這首詩來說,作者是不是純寫景很難說。詩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據其創作時的背景來判斷,在不了解的情況下,對於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 一枝紅杏出牆來,生命是壓抑不住的,生命一定會找到它的出路
    遊園不值南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是南宋末年的詩人。詩寫到南宋末,變化就不多了。很多詩人開始寫一些自娛自樂、輕鬆有趣的小詩。就在這時,他突然發現了一個場景,讓他心中產生了無盡的想像,即「一枝紅杏出牆來」。「紅杏出牆」,即牆上搭著一枝紅杏,嬌豔欲滴,感覺是從園林裡面冒出來的,攔都攔不住,所以他說「春色滿園關不住」。這兩句是十分著名的句子。可是,這樣一個圖景難道以前就沒人寫過嗎?葉紹翁可是南宋末年人,前代多少詩人都寫過杏花,難道就沒有人發現「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境和畫面嗎?
  • 家長給孩子說「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意思,老師:不會解釋就別瞎說
    其中有一位父親,給我講了講他陪兒子讀千古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時的細節。我們先一起來讀一讀這首小學課本中的經典宋詩:《遊園不值》宋.葉紹翁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 「一枝紅杏出牆來」本是經典詩句,卻被認為充滿貶義不應教給孩子
    這首詩就是《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宋代詩人葉紹翁的七言絕句,七言絕句也是葉紹翁最擅長的。從這首詩我們就可以看出來,題目是「遊園不值」,這裡的意思是說自己來遊玩的目的沒有達到。為什麼沒有達到?我們看詩就知道。
  • 一枝紅杏出牆來,你真的讀懂了這句宋詩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的名為《遊園不值》的一首小詩。是詩人遊園觀花的所見所感,寫得十分形象且富有理趣。據說是有一次葉紹翁去訪友,正巧友人不在家,葉紹翁只得站在友人家花園外感嘆:「也許是園主擔心我的鞋子踩壞門口的青苔,輕輕的敲門卻一直沒有人來開;可是他家這滿園的春色畢竟是關不住的,你看,那兒有一枝紅杏伸出牆頭來」。
  • 身為宋人不愛寫詞偏愛寫詩,更創出「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典故
    但是,細細分析我們就知道,唐代詩人也有不少詞作;宋代人也有不少人喜歡作詩,有的做得還很出色。比如本文要寫到的葉紹翁。詩人葉紹翁對這個名字可能我們了解的並不太多,但如果我要說這個詩人是「一枝紅杏出牆來」的原創作者,可能大家就很理解了。這個詩人是南宋中期之人,一生傳下詩詞有55首,但是這些詩詞當中,絕大多數都是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