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發揮地域優勢促進珠...

2020-12-05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金羊網訊記者鄭健龍攝影報導:「粵澳同心逐夢灣區」採訪活動今天正式啟動,在首日採訪活動中,記者團來到被譽為拱北文化新地標的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中心承載著促進珠澳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nbsp&nbsp&nbsp&nbsp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位於聯安路108號二樓(拱北小學旁),總面積4783㎡,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該中心是2016年珠海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推進項目之一,由拱北街道辦引入優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運營管理。

&nbsp&nbsp&nbsp&nbsp自2017年3月25日對外開放以來,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推出以「黨先鋒」「藝繽紛」、「益學堂」、「閱書香」、「樂志願」、「聚交流」、「享空間」七大版塊為主的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截止2019年11月底,共舉辦各類活動3550餘場,服務市民33萬餘人次,其中服務港澳居民2萬餘人次。

&nbsp&nbsp&nbsp&nbsp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未來中心將以拱北獨特的地域文化、悠久人文歷史為核心,融合本土社區文化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孵化培育社區文藝骨幹和組織,促進珠澳文化交流展示。

&nbsp&nbsp&nbsp&nbsp作為基層社區文化中心,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的先進性體現在四方面:

&nbsp&nbsp&nbsp&nbsp一、設施設備配套完善,為民服務輻射珠澳

&nbsp&nbsp&nbsp&nbsp中心內設多功能演播廳、書畫室、市民學校等共14個功能室,充分實現了免費演出、展覽展示、紙媒和數字圖書閱覽、輔導講座、交流培訓、遊藝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為拱北多個文藝團隊和社會組織提供活動場地、指導培訓、能力提升等。中心場館每周二到周日開放,除特色場館每周一閉館外,其他空間均全年每天開放,市民可以自由參觀體驗參與文化活動,各類文藝團體和社會組織可預約申請使用各功能室,

&nbsp&nbsp&nbsp&nbsp二、公益創投,激發公共參與活力。

&nbsp&nbsp&nbsp&nbsp拱北街道在珠海首次引入公益創投模式,通過「百姓點單,社會組織接單,政府買單」的「三單模式」,拱北社區電視、聯安生命健康體驗等公益項目以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為據點,開展公益服務。

&nbsp&nbsp&nbsp&nbsp拱北街道將軍山金山藝術團、拱北街道紅豆藝術團等社區草根組織更是註冊登記成為專業社會組織,實現了引導社會服務落地中心、推動社會組織服務專業化、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的目標。湧現出孫國榮、王曉華等一批草根「藝術家」和社區骨幹,給中心治理注入新的力量。

&nbsp&nbsp&nbsp&nbsp拱北街道力爭通過市民藝術中心的孵化培育,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多元化公共文化發展良好格局。

&nbsp&nbsp&nbsp&nbsp三是灣區核心,發揮地域優勢。

&nbsp&nbsp&nbsp&nbsp聯安市民藝術中心毗鄰拱北口岸,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以文化為抓手,秉承著「立足拱北、服務香洲、放眼港澳」的服務理念,積極對接港澳優質資源服務轄區居民,同時也積極為常駐珠海的港澳居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nbsp&nbsp&nbsp&nbsp同時,中心聚力珠港澳地區青年文化認同和融合發展,通過舉辦珠港澳青年畫展、,「青年說」辯論賽等特色項目,令珠港澳青年的思想碰撞成為加強雙方情感的紐帶。2019年5月,聯安市民藝術中心青年志願服務基地正式成立,引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青年志願者團隊開展主題活動,在豐富公共服務內容的同時,為在校學生提供成長平臺。

&nbsp&nbsp&nbsp&nbsp拱北紅聲曲藝團串聯粵澳文化交流紐帶

&nbsp&nbsp&nbsp&nbsp記者團在參觀過程中,遠遠就聽到悠揚的粵曲,隨著音樂聲,我們來到合唱排練室,看到拱北紅聲曲藝團團長李惠紅 (上圖)正在與其他愛好者一起排練呢。據記者了解,拱北紅聲曲藝團在拱北已經12年了,他們是怎麼被拱北街道找到的呢?拱北紅聲曲藝團團長李惠紅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迷。

&nbsp&nbsp&nbsp&nbsp「我們原來是業餘的團隊,就是社會上稱的私夥局,後來讓拱北街道黨委看上了我們,所以就來到了這裡。「李惠紅告訴記者:「我們在拱北這麼多年,紮根在拱北,也向著澳門。在2009年,澳門有一個粵曲節目,便邀請了我們團過去,一去就去了好幾年,在這期間,我們帶上拱北的小孩子和拱北的居民過到澳門參加演出,加強了兩地的文化交流。

&nbsp&nbsp&nbsp&nbsp拱北紅聲曲藝團裡除了有拱北的居民,還有澳門的居民。「因為澳門的居民過來拱北很方便!他們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來到。「李惠紅介紹說:」港澳的孩子都有過來讓,他們覺得在這裡能夠學到廣東的本土文化,學習到傳統文化裡邊的精髓!「,

&nbsp&nbsp&nbsp&nbsp為什麼澳門的居民會喜歡來這裡呢?李惠紅認為有兩個原因:「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平臺,從不收錢,另外拱北的東西很便宜,很有吸引力,而且來的路程也很短。「

&nbsp&nbsp&nbsp&nbsp近年省裡的很多專家來到拱北紅聲曲藝團做顧問,「我們希望能夠引進一些專家來到我們團隊,我們非常需要他們能為我們團的做更多的事情。「李惠紅對拱北紅聲曲藝團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希望澳門和拱北多聯繫,相信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拱北紅聲曲藝團今後會成長的更好的。」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在接下來的4天時間,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以及南方網、金羊網、南方財經網、觸電新聞、澳門日報、澳廣視等中央和粵澳兩地的主要媒體網站記者將深入珠海、澳門兩地,實地走訪橫琴自貿片區、粵澳跨境工業園、橫琴新口岸、粵澳新通道、澳門大學、澳門街坊總會聯合會等十餘項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項目和平臺,以及粵澳合作的代表性成果。

相關焦點

  • 「立足拱北 服務香洲 放眼港澳」 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促粵澳文化...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11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位於珠海拱北口岸附近的聯安路108號,過往的行人總能聽到裡面傳出的琴聲、曲聲、歡笑聲。這個臨近口岸、毗鄰澳門、地理位置特殊的「一國兩制」交匯點便是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
  • 「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隔著一道牆 兩地一家親 珠海打造「灣區特色...
    中國網記者董小迪 攝茂盛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是拱北街道灣區黨建示範點平臺,也是珠澳社會治理合作的縮影。此外,拱北街道還積極為常駐珠海的港澳居民提供優質公共文化服務,搭建珠港澳文化交流平臺。2017年3月,街道黨群服務中心(聯安市民藝術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藝術中心總面積4783㎡,設有書畫室、市民學校、器樂排練室、珠海香洲好人館、科技微體驗館等14個功能室。在這裡,市民可以看演出、聽講座、參與培訓班,各類文藝團體和社會組織也可以在此排練、演出。
  • 【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讓澳門民眾享受更多澳...
    南方網訊(記者 吳鳳思)「為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珠海經濟特區將不忘初心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為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新實踐貢獻珠海力量。」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說。  12月10日,「粵澳同心 逐夢灣區」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網絡主題採訪活動在廣東珠海啟動。
  • 珠海會展業推出「港珠澳大橋會展旅遊帶」
    城市品牌、口碑傳播和與港澳陸路連通的優勢為珠海注入了新動能。珠海會展業借勢推出「港珠澳大橋會展旅遊帶」,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探索推進港珠澳三地會展聯辦、資源共享,加快與國際高端要素接軌。澳門中華創新智庫高級研究員梁耀宗今年已赴珠海參加了數十場展會,促進澳珠企業合作。「澳門初創企業想借珠海發展內地市場,珠海企業和機構想借澳門外聯葡語系國家的優勢,拓展『一帶一路』市場。」梁耀宗說,「澳門和珠海本就櫛比相鄰,如今兩地連接感、融合感更強了,相向而行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 粵澳經貿深度合作助力企業融入灣區發展
    「2020粵澳名優商品展」2020年12月11至13日在澳門隆重舉行。這次展會除為市民及旅客提供一個購物休閒好去處外,澳門中小企業通過展會平臺,成功物色境內外的合作夥伴,開拓業務,讓自身產品「走出去」。
  • 珠海:同心逐夢大灣區 開創融合新格局
    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珠海正奮力推進「二次創業」加快發展,譜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新篇章。在總共2.7萬字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珠海」「橫琴」被提及42次、「澳門」被提及90次,明確提出「發揮澳門-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充分彰顯了粵港澳大灣區澳珠極點在黨中央戰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
  • 金聲玉律齊相逢 共繪灣區同心圓
    僑報融媒記者 伍思晗 文/圖 天籟之音奏響鵬城初春,藝術搭橋連接青春夢想。3月29日—5月19日,第三屆「同心耀中華」深港澳臺青年文化交流藝術季(以下簡稱「藝術季」)在深港澳三地上演獻禮青春的藝術盛宴。
  • 洛可可攜手粵雅傳媒,開啟「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橋禮文創品牌新徵程
    5月18日,深圳洛可可工業設計有限公司與珠海粵雅傳媒有限公司就「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橋禮文創品牌項目在珠海正式舉行了戰略深度合作籤約儀式。(籤約儀式現場嘉賓大合照)從經濟和社會角度來說,港珠澳大橋它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可有效打通灣區內部交通網絡的「任督二脈」,從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更具活力的經濟區
  • 「跨海長虹——陳許港珠澳大橋主題油畫展」在澳門開幕
    筆墨當隨時代,藝術家的社會責任就是深入生活、搜集素材,通過藝術創作反映生活、謳歌時代。在港珠澳大橋建設的 8 年時間裡,陳許先生上百次深入到大橋建設工地,通過考察在建現場與採訪建設者,創作了 40 多幅反映港珠澳大橋建設過程、展現大橋雄姿、謳歌大橋建設者精神的油畫作品。
  • 粵澳逐步恢復兩地牌客車正常往來
    南方日報訊 (記者/劉豔婷 通訊員/陳宇彤 張廣耀 俞波 林昌鋒 劉秋雯)7月24日6時30分,澳門市民夏先生駕駛一輛黑色小車趕到拱北口岸入境車道,出示早已準備好的「粵康碼」通關憑證並接受體溫檢測後,順利通過海關健康申報驗核,成為新政實施首日,經拱北口岸進入內地的首位粵澳兩地牌客車司機
  • 服務珠澳成果豐碩 「二次創業」再譜新篇|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珠澳經貿合作、珠澳現代金融服務、珠澳人資教育三大平臺相繼運營,大灣區旅遊教育合作、澳珠金融人才培訓、內地與澳門人力資源培訓三大中心先後落地,舉辦了多場兩地大型經濟合作和高端人才交流、教育培訓活動。位於拱北口岸核心商圈的國際大廈項目將打造為大型現代商貿綜合體,將成為珠光集團現代商貿業務的旗艦珠光是輸澳勞務的頭部企業,長期服務近20000名僱員和1500多家澳門企業,在確保澳門社會正常運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珠光作為材料供應商,參與澳門A區、香港人工島、香港機場新跑道等填海工程,建設澳門九澳隧道,參與澳門擋潮閘前期工作。
  • 拱北海關首票珠海-澳門航空打板業務實車測試順利通關
    新華社廣州12月18日電(記者魏蒙)1.2萬件、貨值90萬元人民幣的跨境電商商品於17日在橫琴跨境電商監管中心監管放行,打板裝運後,通過粵澳海關「跨境一鎖」模式,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通關直接運抵澳門國際機場,並裝機飛往歐洲。  此票貨物順利出境,標誌著拱北海關已具備開展出口航空打板監管業務實施條件,為珠澳航空打板業務落地橫琴奠定了基礎。
  • 珠海澳門今夜「琴澳之巔」燈光秀點亮濠江
    12月1日晚,由澳門旅遊局支持指導,澳門中華文化交流會、南光集團、華發集團、澳門多元文化藝術總會等澳門企業和機構聯合主辦,澳門藝風娛樂有限公司、菁娛文化(廣東橫琴)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魅力珠澳閃耀灣區『琴澳之巔』燈光秀」在十字門對開水域的濠江上震撼演繹。
  •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光影·夢」灣區青年攝影家作品...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光影·夢」灣區青年攝影家作品展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意創業基地揭牌儀式順利舉行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19年12月28日訊 12月28日,粵港澳大灣區文化交流系列活動之「光影·夢」灣區青年攝影展暨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意創業基地揭牌儀式在元匠坊舉行
  • 粵澳交通融合提速,解讀未來三大巨變
    官方正謀劃一條新的高鐵——廣州至珠海(澳門)高鐵,設計時速350km/h,未來半小時直達廣州不是夢! 粵澳交通融合提速 三大影響全剖析
  • 周延禮:暢通琴澳保險發展雙循環形成灣區金融改革新動力
    2019年正式發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加快推進橫琴等重大平臺開發建設,充分發揮其在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促進合作中的試驗示範區作用。目前,中央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推動在橫琴105平方公裡土地上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將按照「一線放開、二線管住」的思路,努力破除粵澳深度合作的體制障礙和政策壁壘,促進資源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動及優化配置。
  • 文化交融生長 共繪「同心圓」
    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成為串聯起彼此昨天、今天與明天的紐帶,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說:「香港的西九戲曲中心有先天地理優勢,疫情前,內地觀眾可以直接搭乘高鐵來看戲,當晚即返。」「除了常演常新一眾經典老戲,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小劇場粵劇,儘可能給予年輕粵劇人展示的平臺。」
  • 中華文化延續城市文脈 文化產業融入灣區發展
    同飲香江水,共築灣區夢。無法割裂的文化血脈、無限可能的發展機遇,文化成為串聯起彼此昨天、今天與明天的紐帶,在時間與空間雙重坐標上為粵港澳三地畫出「同心圓」。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主管(戲曲)鍾珍珍說:「香港的西九戲曲中心有先天地理優勢,疫情前,內地觀眾可以直接搭乘高鐵來看戲,當晚即返。」「除了常演常新一眾經典老戲,我們推出了一系列小劇場粵劇,儘可能給予年輕粵劇人展示的平臺。」
  • 珠澳兩地深化人才領域協同發展好在哪?學者、專家和企業家這麼說→
    協議提出的具體措施包括,將發揮珠海平臺作用,為澳門培育引進產業發展急需的內地人才及項目;允許澳門相關專業人士經備案後在橫琴執業,逐步推進人才職業資格互認;探索建立人才評定標準銜接制度,逐步實現「一地評定,兩地互認」,推動人才同步享受澳珠兩地扶持政策;鼓勵兩地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開展科技研發活動,共享科研設施和儀器,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以及推動科研成果轉化;
  • 謀建粵澳深合區:珠海可為澳門做什麼?
    被譽為澳門版「納斯達克」的澳交所傳來新動向,這為珠澳合作打開了新的想像空間。「珠海經濟特區因澳門而生,橫琴新區因澳門而興,自設立以來就擔負著服務『一國兩制』和服務澳門的使命。」珠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郭永航如是表示。在多年攜手的基礎上,珠澳合作正駛入快車道,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深合區」)蓄勢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