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網訊記者鄭健龍攝影報導:「粵澳同心逐夢灣區」採訪活動今天正式啟動,在首日採訪活動中,記者團來到被譽為拱北文化新地標的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由於地理位置特殊,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中心承載著促進珠澳文化交流的重要使命。
    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位於聯安路108號二樓(拱北小學旁),總面積4783㎡,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該中心是2016年珠海市政府「十件民生實事」推進項目之一,由拱北街道辦引入優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運營管理。
    自2017年3月25日對外開放以來,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推出以「黨先鋒」「藝繽紛」、「益學堂」、「閱書香」、「樂志願」、「聚交流」、「享空間」七大版塊為主的免費公共文化服務。截止2019年11月底,共舉辦各類活動3550餘場,服務市民33萬餘人次,其中服務港澳居民2萬餘人次。
    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地理位置優越,臨近拱北口岸,毗鄰澳門,地理位置特殊,是「一國兩制」的交匯點,未來中心將以拱北獨特的地域文化、悠久人文歷史為核心,融合本土社區文化資源,為轄區居民提供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孵化培育社區文藝骨幹和組織,促進珠澳文化交流展示。
    作為基層社區文化中心,拱北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的先進性體現在四方面:
    一、設施設備配套完善,為民服務輻射珠澳
    中心內設多功能演播廳、書畫室、市民學校等共14個功能室,充分實現了免費演出、展覽展示、紙媒和數字圖書閱覽、輔導講座、交流培訓、遊藝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為拱北多個文藝團隊和社會組織提供活動場地、指導培訓、能力提升等。中心場館每周二到周日開放,除特色場館每周一閉館外,其他空間均全年每天開放,市民可以自由參觀體驗參與文化活動,各類文藝團體和社會組織可預約申請使用各功能室,
    二、公益創投,激發公共參與活力。
    拱北街道在珠海首次引入公益創投模式,通過「百姓點單,社會組織接單,政府買單」的「三單模式」,拱北社區電視、聯安生命健康體驗等公益項目以聯安市民藝術中心為據點,開展公益服務。
    拱北街道將軍山金山藝術團、拱北街道紅豆藝術團等社區草根組織更是註冊登記成為專業社會組織,實現了引導社會服務落地中心、推動社會組織服務專業化、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的目標。湧現出孫國榮、王曉華等一批草根「藝術家」和社區骨幹,給中心治理注入新的力量。
    拱北街道力爭通過市民藝術中心的孵化培育,推進社區社會組織孵化,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共建共享的多元化公共文化發展良好格局。
    三是灣區核心,發揮地域優勢。
    聯安市民藝術中心毗鄰拱北口岸,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契機,以文化為抓手,秉承著「立足拱北、服務香洲、放眼港澳」的服務理念,積極對接港澳優質資源服務轄區居民,同時也積極為常駐珠海的港澳居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同時,中心聚力珠港澳地區青年文化認同和融合發展,通過舉辦珠港澳青年畫展、,「青年說」辯論賽等特色項目,令珠港澳青年的思想碰撞成為加強雙方情感的紐帶。2019年5月,聯安市民藝術中心青年志願服務基地正式成立,引入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國際聯合學院青年志願者團隊開展主題活動,在豐富公共服務內容的同時,為在校學生提供成長平臺。
    拱北紅聲曲藝團串聯粵澳文化交流紐帶
    記者團在參觀過程中,遠遠就聽到悠揚的粵曲,隨著音樂聲,我們來到合唱排練室,看到拱北紅聲曲藝團團長李惠紅 (上圖)正在與其他愛好者一起排練呢。據記者了解,拱北紅聲曲藝團在拱北已經12年了,他們是怎麼被拱北街道找到的呢?拱北紅聲曲藝團團長李惠紅為我們解開了這個迷。
    「我們原來是業餘的團隊,就是社會上稱的私夥局,後來讓拱北街道黨委看上了我們,所以就來到了這裡。「李惠紅告訴記者:「我們在拱北這麼多年,紮根在拱北,也向著澳門。在2009年,澳門有一個粵曲節目,便邀請了我們團過去,一去就去了好幾年,在這期間,我們帶上拱北的小孩子和拱北的居民過到澳門參加演出,加強了兩地的文化交流。
    拱北紅聲曲藝團裡除了有拱北的居民,還有澳門的居民。「因為澳門的居民過來拱北很方便!他們只需要十幾分鐘就可以來到。「李惠紅介紹說:」港澳的孩子都有過來讓,他們覺得在這裡能夠學到廣東的本土文化,學習到傳統文化裡邊的精髓!「,
    為什麼澳門的居民會喜歡來這裡呢?李惠紅認為有兩個原因:「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平臺,從不收錢,另外拱北的東西很便宜,很有吸引力,而且來的路程也很短。「
    近年省裡的很多專家來到拱北紅聲曲藝團做顧問,「我們希望能夠引進一些專家來到我們團隊,我們非常需要他們能為我們團的做更多的事情。「李惠紅對拱北紅聲曲藝團的未來充滿了期待。「希望澳門和拱北多聯繫,相信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拱北紅聲曲藝團今後會成長的更好的。」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4天時間,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以及南方網、金羊網、南方財經網、觸電新聞、澳門日報、澳廣視等中央和粵澳兩地的主要媒體網站記者將深入珠海、澳門兩地,實地走訪橫琴自貿片區、粵澳跨境工業園、橫琴新口岸、粵澳新通道、澳門大學、澳門街坊總會聯合會等十餘項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項目和平臺,以及粵澳合作的代表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