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一切皆物質,一切皆物理——心靈哲學的物理主義

2020-12-15 坤鵬論

正是形上學的哲學思想,使得西方哲學以及科學一直苦苦追求極限,追求從一到無窮大,永不滿足。——坤鵬論

笛卡爾在其《第一哲學沉思集》中寫道:

我是什麼?

一個思想的東西。

什麼是一個思想的東西?

它是一個能夠懷疑、理解、肯定、否定、意願、拒絕,同時還能想像、感覺的東西。

一、爭論不休的心靈哲學

在諸多人類的未解之謎中,「我」(意識)是誰?可算第一謎。

哲學為此專門發展出了以意識主題的心靈哲學,又稱精神哲學。

它被稱為第一哲學。

心靈哲學就是從哲學的角度思考意識、靈魂、心靈為何物,思考意識和身體或意識與大腦之間的關係。

當然,心靈哲學依然還是基於還原論和活力論,所以也就分為了兩派。

一派以還原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是物質;

另一派以活力論為基礎,堅持認為意識不是單純的物體。

不過,心靈哲學有它專門的分類:

二元論和一元論。

其中二元論下又分為:

以笛卡爾思想為代表的是實體二元論(身心二元論)。

以斯賓諾莎的觀點(意識和身體是相同的,就像硬幣的正反面,一面是物理性質,另一面是心靈性質)為代表的性質二元論。

而一元論下則分為:

物理主義(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今天,坤鵬論先將一元論的主要理論介紹給大家。

二、物理主義

物理主義以還原論為基礎,認為:意識=物質,世界上一切都是由物質構成的,意識也是與大腦活動相關的物質。

物理主義,可以看作是唯物主義的最新優化版。

它認為這個世界就沒有非物理的對象,所有現象都可以並只能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而人類既然也存在於物理世界之中,那麼,人類也就是一個物理對象,其行為也可以用物理規律來解釋。

從現狀來看,物理主義是當代階層的世界觀,並且隨著知識下放,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中間階層和底層人民的世界觀。

物理主義之下有幾個典型的理論,它們包括:

1.行為主義

行為主義認為,所謂意識,其實不過是哭泣、歡笑、溫柔、聰慧等身體行為,比如:流淚意味著悲傷。

喜怒哀樂等意識狀態並不發生在身體內部,而是向哭泣、歡笑等身體行為發出的信號。

所以,只要觀察人們的行為,就可以分析其心靈。

笛卡爾認為,名為心靈的幽靈作為機器 (物質)的身體,行為主義者則用「機器中的幽靈」對此觀點表達輕蔑。

20世紀上半葉,由行為主義誕生了行為主義心理學,通過觀察老鼠的行為或調查嬰兒的行為來探究心靈之謎。

比如:斯金納箱和約翰·沃特森的嬰兒恐懼實驗。

關於斯金納箱,坤鵬論曾在《史上最全賭徒心理 股市一樣跑不掉》介紹過,這裡再稍稍講講約翰·沃特森。

沃特森曾是霍普金斯大學的教授,行為主義心理學家。

他曾在一所醫院挑選了一名叫艾爾伯特的9個月大嬰兒,通過實驗測試孩子對恐懼感的反應。

怎麼測試?

包括讓該嬰兒接觸小白鼠、猴子、兔子、狗、有頭髮和沒頭髮的面具、棉絮等物品,結果孩子對這些東西都不感到恐懼,甚至還喜歡用手觸摸小白鼠。

當嬰兒11個月大時,沃特森在他接觸小白鼠的同時,讓助手還在背後製造尖利刺耳的聲音,結果孩子恐懼地哭了。

多次重複後,即便沒有聲音,孩子只要看到小白鼠就會大哭。

沃特森還用兔子、狗、皮大衣、毛絨玩具等做重複試驗。

到最後,艾爾伯特連看到打扮成聖誕老人的助手都會大哭。

沃特森認為,試驗成功證明了人類的恐懼感並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後天習得,並斷言,任意給他12個孩子,他可以把他們培養成任何類型的人。

但是,用人做實驗,人不是小白鼠,不能這樣直接粗暴地幹預,學術界對他頗多質疑,將其實驗視為殘忍,違反了學術道德。

眼看自己在學術界待不下去了,沃特森乾脆棄教授之職,跳槽到美國智威湯遜廣告公司,並改變了整個廣告業。

比如:他發現在廣告面前,人根本就不理性,而是原始衝動的動物;他還是名人代言的先行者……

也許沃特森只是將自己的實驗室換了地方,廣告業可以不受限制地隨便拿人實驗。

如今呢?

大數據的本質不就是拿人做實驗嗎?!

另外,自從沃特森的嬰兒實驗後,美國心理學會就建立了實驗的道德標準——禁止任何人進行道德實驗。

2.同一論

這個理論認為,心靈是某種物質,但並不等於行為,心靈和大腦是同一事物,所謂的意識狀態,就是大腦的狀態。

後來,同一論又發展出了類型同一論和殊型同一論。

類型同一論指,同一種類的意識狀態始終和同一種類型的大腦狀態一致。

殊型同一論則認為,如果人類的大腦構造不一樣,類型同一論就無法成立。

比如:喜悅這種大腦狀態,在類型同一論那裡,不管是不同時間點,還是不同人,都是相同的。

而在殊型同一論那裡,不同時刻、不同人,喜悅的大腦狀態是不一樣的。

類型,就像貓,它是一個動物類型,它是個一般概念,泛指所有貓;

而現實中的這隻貓,那隻貓,花貓,白貓,你的貓,我的貓,這些則是,是指具體的個體。

3.現代物理主義

現代物理主義都是從殊型同一論派生出來的。

行為主義者鄙視笛卡爾的「機器中的幽靈」,而現代物理主義者則認為,那個幽靈其實就是神經機器,人們該去研究這臺神經機器。

在還原論的信心下,現代物理主義認為,意識(心靈)也可以被還原為某個人類器官,它不是腎臟,不是心臟,而是大腦。

換句話說,笛卡爾的想法也不完全錯,人類確實有靈魂,但這個靈魂不是在松果體上的另一類存在物,而是整個大腦。

物理主義者認為,人類所有的心理活動,全都是大腦的神經活動,比如;

產生痛覺是大腦中的A神經激活;

看到大象是大腦中的B神經激活;

想起孩子是大腦中的C神經激活;

……

也就是將所有心理活動還原為神經活動。

4.功能主義

這個理論源於殊型同一論。

就像人們看到蛋糕(通過五感進行認知),會產生出很好吃的信念,進而變成想吃的欲望,這一欲望成為原因,引發實際去吃的行為。

也就是說,引起行為的功能(工作)就是意識,這被稱為功能主義。

就像胃的工作就是消化,意識的工作則專門負責產出行為,讓意識啟動的就是大腦。

意識和大腦的關係可以對應計算機的軟體和硬體的關係,意識=軟體,大腦=硬體。

坤鵬論在《機器能思考嗎?》介紹過的著名圖靈測試其實就是典型的功能主義。

人工智慧中的連接主義,也就是當下最紅火的人工智慧流派,則誕生於功能主義的分支——計算機功能主義。

在計算機功能主義那裡,看到蛋糕就是認知輸入,輸入到大腦這臺電腦(硬體)中,其中的意識軟體進行計算,最後輸出吃的行為。

5.取消主義

這個理論堅信,人類的自然語言中,那些表現意識狀態的信念、感情、感覺、欲望等語詞,最終都會被表現腦狀態的嚴謹的科學評語完全替代。

就像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那些失敗的科學理論一樣——以太、熱質、燃素、生命精氣等,事後發現都不存在。

隨著神經科學、心理學等的發展,取消主義者認為像信念、願望、快樂、癢、思考等所有詞彙,都會被完全拋棄。

三、唯心主義

在心靈哲學中,唯心主義比較形單影隻,它認為,世界上的一切都在「我」心,世界只存在於意識之中,而且,誰都無法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這需要讓「我」不存在,想想,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物理主義的同一論認為,心靈和大腦就是同一實體;

取消主義則直接給意識打了叉,認為實體是身體,意識根本就不存在。

唯心主義和取消主義恰恰相反,它認為實體是意識,身體是不存在的。

所以,留下心靈、意識,捨去身體,就是唯心主義。

好了,明天坤鵬論再繼續介紹性質二元論,它們中的每個理論也都相當精彩,關鍵是發人深省。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百家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百度百家、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瑪麗的房間和哲學殭屍 心靈哲學二元論派的詰問
    就像在哲學的學習過程中,總會遇到上帝、神等說法,按社會教育給我們塑造的非黑即白思維模式,這些說法就是荒謬、糟粕……但是,如果你持客觀之心深入了解它們,就會發現,自己是多麼狹隘、可笑。今天,坤鵬論繼續分享心靈哲學的另一派——二元論,看過後,相信你會對上面這段話更有感觸。
  • 物理主義難以被刻畫
    時至今日,物理主義已成為英語世界哲學尤其是心靈哲學討論中的主要立場,即便持有突生論、泛心論一類思想的當代非物理主義者,也往往參照物理主義框架,闡述自己的理論立場。訴諸物理學的刻畫方式當代物理主義與維也納學派的物理主義有很大差異。在當代物理主義者看來,維也納學派的物理主義很大程度上是一個關於物理主義語言可翻譯性的「語言學論題」。
  • 坤鵬論:海德格爾——在世界之中存在(上)
    ——坤鵬論胡塞爾之後,他的兩位學生馬克斯·舍勒和馬丁·海德格爾,被認為是現象學的衣缽傳承。舍勒是毋庸置疑的接班人,他為現象學在各社會學科的實際應用所做貢獻有目共睹,成就斐然。所以,坤鵬論為了進一步學習和思考,將分成上下兩篇來介紹海德格爾以及他的思想。一、西方哲學一直以來將人視為物質坤鵬論在之前在關於意識的系列文章中講過,西方哲學一直存在著還原論和活力論之爭。
  • 心靈哲學視域下的心身問題研究
    西方心靈哲學以傳統哲學的心身問題為核心,唯物主義的本體論為我們探討心靈哲學問題提供了理論出發點和方法論原則,笛卡爾心身二元論更是近代以來心靈哲學的根源之所在,而物理主義則是當前學界在處理心身問題時的常見立場。心靈哲學發展至今雖幾經曲折,但心身問題仍然是其討論的問題的本質核心。
  • 笛卡爾心身二元論主導當代心靈哲學論域
    按照笛卡爾的實體理論,心靈實體的本質是思維,這是因為一切心靈現象都不過是思維的樣態和分殊。一切的心靈現象都要通過「思維」這一本質得到理解和解釋。例如,無論懷疑、推理,還是憤怒、意欲,作為心靈現象,都是思維的不同樣態。同樣地,物質實體的本質是廣延,因為一切物理現象都只不過是廣延的樣態和分殊。也就是說,一切物理現象都可以通過「廣延」來得到理解和解釋。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
    ——坤鵬論《希臘哲學史》曾引用亞里斯多德的話說,色諾芬尼是「第一個說出『一』的,但他沒有作出清楚的說明」,他「只是凝視整個太空,他說『一』是存在的,『一』就是神。」,然後便將這個思想的後續留給了巴門尼德。
  • 坤鵬論:什麼是哲學?
    我們的心靈需要思想,就像身體需要食物一樣。——坤鵬論沒有知識即無知,也就是說愛知識者皆無知,正因為無知才熱愛追求知識。」,也耐心且永遠清醒地保持理性——哲學是凝聚一切的,人分有現實,才能靠這凝聚一切者來成其為人。
  • 坤鵬論:什麼是荒謬?
    ——坤鵬論昨天,坤鵬論在《反有神論者,使心靈成為白板,然後重新思考人的存在問題。」皆同,這就是齊物。>本文由「坤鵬論
  • 坤鵬論:哲學,源於驚訝
    ——坤鵬論,被稱為「愛智慧」,並成就了哲學這門學問。,它是對一切認識進行批判性考察的思想源泉。反之,將一切取決於我的,即我的觀念的形式與內容,考慮得清澈自如。,就是哲學家從迷茫的動機出發進行的哲學思辨。
  • 坤鵬論:牛!他既是近代哲學之父 又是近代科學的始祖
    ——坤鵬論一、數學被認為是可以打開一切的金鑰匙為什麼如今的科學會對數學模型如此痴迷?甚至連帶著傳染到了不能算科學的社會科學、經濟學。笛卡爾否定了自亞里斯多德以來的目的論自然觀,提倡機械論自然觀,認為自然界萬事萬物都只是物質,遵循數學法則而動。他的目的就是使哲學變成一種萬能數學,變成科學,經過嚴格推理,一切都可以從最簡單的基本概念演繹出來。
  • 尼採:一切皆輪迴
    尼採:一切皆輪迴一切皆輪迴,這是一個生成世界向存在世界的極度接近,此乃觀察的頂峰。——尼採尼採(1844—1900年),德國哲學家、文化評論家、詩人、作家、作曲家、思想家、語言學家,主要代表作有《不合時宜的考察》、《權力意志》、《論道德的譜系》、《查拉圖斯特沙如是說》、《悲劇的誕生》、《偶像的黃昏》、《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等。
  • 尼採:一切皆輪迴
    尼採:一切皆輪迴 一切皆輪迴,這是一個生成世界向存在世界的極度接近,此乃觀察的頂峰。,尼採哲學的內容豐富龐大,廣攬一切,包括了文化、道德、宗教、哲學、科學等諸多方面,在諸多方面對傳統思想、傳統道德進行了猛烈的炮轟,對後代哲學的影響十分巨大,尤其是對後現代主義哲學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影響十分深遠,尼採可以稱之為存在主義哲學的「祖師爺」。
  • 實踐轉向: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出路
    ;心靈哲學;還原;神經;方法論;本體論;因果 內容摘要:實踐轉向: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出路?筵張衛國唯物主義心靈哲學的主旨是為心靈祛魅,即祛除覆蓋在心靈之上的神秘性。自20世紀50年代以降,心腦同一論、功能主義、取消主義、異常一元論、解釋主義、構成物理主義等物理主義形態不斷湧現,並呈現出從還原的物理主義走向非還原的物理主義的態勢,極大地豐富和深化了人們對心靈的實在性、本質特徵和心物關係的認識。
  • 坤鵬論:懸置,把一切先放進括號裡!
    ——坤鵬論在這幾天的寫作過程中,坤鵬論發現,自己對現象學的認知竟然默默地有了明顯提升。這就是輸出學習法的最好體現,也是寫作的最大快樂所在。可見現象學非常符合哲學的初衷——追問理所當然之事,對所見刨根問底,什麼都不迷信,不管是權威,還是理論。坤鵬論認為,懸置最好的解釋是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的那句名言——「閉上嘴,算數去!」
  • 坤鵬論:如何學習哲學?(上)
    ——坤鵬論一、對於大多數人,重點是感情哲學和實踐哲學羅素在他的《西方哲學史》中為非主修哲學的人提供了一個哲學分類:「哲學分為從幸福得到靈感的感情哲學可以是眼見,可以是耳聽,但是,坤鵬論以前曾不斷論證過,眼見不一定為實,耳聽更會為虛。這個世界最能夠給我們真實的,只有我們自己。正如奧古斯丁所說:「別想著向外求索;返回你自身。真理棲息於靈魂之中。」
  • 坤鵬論:哲學最沒用?(下)
    ——坤鵬論以前坤鵬論講過,大的宗教基本都是一種哲學。,它說「萬法唯心」,一切皆本於心。,在這方面可稱為心靈良方。」
  • 坤鵬論:哲學,就是破壞
    ——坤鵬論,哲學永遠存在。,哲學=破壞。坤鵬論以前講過尼採的哲學錘子>本文由「坤鵬論
  • 坤鵬論:存在就是和別人一起存在
    ——坤鵬論一、有神論存在主義的主要特點坤鵬論前面講過,一切替我的哲學思想所做的詮釋註定是要失敗的。」」皆同,這就是齊物。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 坤鵬論: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中)
    ——坤鵬論一、「一」、「有」、「無」在《真正的哲學思想從巴門尼德開始(上)》中,坤鵬論講了:1.色諾芬尼和巴門尼德規定這個世界的絕對本質為坤鵬論認為,「有」是「一」的實在表現,除了「一」「有」外,其他一切別的東西都是「無」,都沒有實在性,它們完全沒有存在,全都只是幻象。因此,「有」也可以進一步理解為「存在」,「無」則理解為「虛無」。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一、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坤鵬論認為,存在主義,是哲學家面對這個概率世界的思考。也正因為意識到了現實世界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這也使得存在主義哲學家認識到,2000多年來,以理性為主導的西方傳統哲學存在著兩個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理性是確定性的,是決定論的,是萬事皆有因果,未來是可預測的,過去不同則現在不同,現在所做的事情會影響未來所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