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雅的文化構建,喬治王朝時期倫敦科學活動與社會流動帶來的影響

2020-08-27 影伴人久九

科學文化的廣泛傳播和科學活動的欣欣向榮是喬治王朝時期英國社會中最重要的文化現象。倫敦城作為此時英國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其科學活動更是蓬勃發展,其中既有皇家學會中傳統的貴族因素,也有中產階級對其他組織的領導和參與。

中產階級將處於精英知識文化生活中心的科學作為工具孕育出自己的文化理念,接受並參與構建文雅文化,它既是對貴族學習仿效的結果,又是自身文化理念的完整體現。中產階級自我意識在接受上層階級影響的同時主動形塑社會,從而為自身地位的提高和社會溫和轉型的實現打下了基礎。

貴族文化活動

一、喬治王朝時期的社會巨變

喬治王朝時代是社會巨變的時代。隨著全社會的經濟底層基礎發生的變化,中產階級財富和地位的上升成為歷史事實,普通人心態也在經歷著轉變。

書籍的廣泛流傳、報紙的繁榮發展、與文化有關的娛樂設施的廣受歡迎等種種因素的刺激和鼓勵下,到18世紀末,對自然的研究成為人們認識的基礎,它逐漸被視為真實可信之物,緩慢地代替了神學的地位,成為一切確定事物的源泉。

可以說,這個時期是現代科學信仰逐漸確立的時代,科學成為無論新舊的精英團體之知識生活中的中心角色。而這個時期英國各地廣泛興起的科學文化活動正是這一理念的體現。

總體而言,中產階級從接受貴族文化的影響開始,通過學習仿效的方式逐步發展出自身的文化特性,在潛移默化中推動著社會向對自身有利的方向前進。

科學作為貴族文化理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蘊含的文雅特性正是整個過程中的關鍵因素。

貴族娛樂活動

無論是從傳統史學層面的政治經濟角度還是新文化史所關注的社會文化角度來說,倫敦都毫無疑問是英國最重要的城市,在所有英國人的心目中佔據極其特殊的地位。

倫敦城內發達的科學文化事業在某種程度上說是英國社會的縮影。因此,通過對喬治王朝時期倫敦科學地圖的勾勒,有助於更加清晰地認識當時人從事的科學事業所承載的文化理念,從而對參與者的目的以及活動收到的效果進行更符合歷史現實的理解和闡釋,並從新的視角切入為當今中國的城市文化建設、社會風氣形成以及中產階級文化的形塑提供思路。

二、貴族階層的文化傳統與科學活動的文化價值

在英國,追求知識的源頭要追溯到相當早的時期。並不是新興中產階級登上歷史舞臺之後人們才開始重視科學、關注知識,相反,英國貴族在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段內一直代表著知識與文化,紳士—學者綜合體的理想伴隨著貴族形象的發展,始終是整個社會對他們的要求和期待。

貴族將科學看成一種更廣闊範圍的文化的表達,對自然界客觀知識探索帶來的智力的挑戰及附帶的經濟價值並不位於他們關注的中心,一系列社會文化意義,包括身份地位的鞏固,文雅文化的體現以及閒暇生活的象徵,才是貴族進行學習的動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將科學稱為&34;,這個評價極好地回答了英國貴族心目中&34;的問題。

貴族的繪畫藝術

早在16、17世紀,最上層的人們已經一種趨勢,那就是把貴族跟學者的形象相互結合起來。都澤與斯圖亞特時代的社會評論家時常援引希臘羅馬的文化模式,認為貴族的文雅生活與學術追求有著共同的基礎。

1555年《紳士的慣例》(The Institucion of a Gentleman)一書聲稱,貴族的理念來源於古代有學問的階級。一些人認為,理想中的紳士最典型的特徵就是他的正直和獨立,他不渴望也不依賴於任何外在於自身的事物,而哲學家在這個方面是與其相通的,他同樣只在自己的思想中確立自身價值。

因此17世紀早期愛比克泰德(Epictetus)的英國譯者這樣寫道:&34;

深受文藝復興人文主義影響的16世紀英國人文主義作家如託馬斯·莫爾(Thomas More)、託馬斯·埃利奧特(Thomas Elyot)等人都認為:學習對於擁有紳士頭銜的人來說是適宜的,紳士需要通過學習獲得履行對國王和國家盡責的能力,只有這樣做才能無愧於自己的身份。

對義大利人斯特凡諾·圭亞佐(Stefano Guazzo)的《公民談話》(Civile Conversation)的翻譯對此種理想做了最有力的表述。其他層面來說,不僅在追求知識的事業對貴族來說是適合的,哲學家還有學者的身份也需要依賴於貴族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地位。

羅伯特·波義爾(Robert Boyle)在1661年第一次提出,約瑟夫·普利斯特裡(Joseph Priestley)在1774年再次重複的一個觀點就是:&34;

換而言之,只有錢包滿滿的貴族才有資格和能力進行哲學思考和科學研究,並且應當著重強調這種活動的業餘性質。培根寫道:&34;

&34;,說明這個人有進行與金錢利潤無關的思考的閒暇;&34;,這就代表不用為了生活操勞,不用依靠其他人。這樣的機會只有在社會頂層的人才具備。

貴族的形象

與貴族應當推崇學問的觀念相輔相成的是實踐中貴族的行為。大約自都鐸時代開始,政治改革的進行促進了追求知識和學術的觀念的傳播,出身不決定仕途,荒廢學習的貴族也很有可能會丟掉參加政治的契機,這就很大提升了貴族對知識和文化的重視程度。

1580-1640年間進入牛津和劍橋大學的新生中貴族的比例一直在上升。16世紀初的英國大學還被看做&34;,到了17世紀早期情況已經有了變化,研究者柯蒂斯(Curtis)認為,&34;。

雖然在16和17世紀的英國大學中神學因素並未消失,但毫無疑問的是英國貴族在高等教育建立和近代化的過程中的影響力開始增加。勞倫斯·斯通(Lawrence Stone)在他研究英國貴族的專著中指出,他們(英國貴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人文思想的影響,從而實現了&34;。

1614年一名紳士為了將自己的兒子送往牛津聖約翰學院,在寫給院長的信中說,&34;儘管這只是個案,但是在英國貴族集團內部,學術和知識盛行的現象可見一斑。

隨18世紀後期工業革命在英國的全面展開,社會經濟的發展導致的財富的積累以及階級觀念的鬆動使得階級之間流動性的相對增加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現象。

富裕的中產階級成為最大的受益者,他們努力向上的思想和實踐活動必將與上層社會發生聯繫,科學在這個層面上成為了中產階級改繪整個社會文化地圖的鑰匙,其本身的某種特性成為中產階級獲得正統性、地位得以提升的基礎和渠道。

貴族的形象

儘管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科學都是由貴族所壟斷的事業,但在這種貴族文化和理想中,參與科學的人更多涉及的是一般的、綜合意義上的文化,而不是艱苦晦澀的專門學科。

自啟蒙時代以來,英國社會中就一直有一種將自然知識和科學視為總體文化一部分的觀點存在。路易斯·伯恩斯坦·納米爾(Lewis Bernstein Namier)看到:&34;

正因為科學是有閒階級所特有的生活方式與理念的體現,它因此被提倡者巧妙地與先進的文化、進步的追求以及向上的動力混淆起來,成為中產階級提升地位的工具。

通過科學,中產階級尋找實現自己的目標、即進入文化領域的通道。作為總體文化的科學的觀念,顯著體現在了很多地方中產階級科學學會的出現和發展中。維多利亞時期&34;精神的傳道者斯米爾斯認為,這種科學學會&34;

它們代表了新興工業化城鎮中的中產階級在文化表達上的努力和嘗試。託馬斯·亨利在1781年曼徹斯特文學和哲學學會建立時發表的論文《一般而言文學和哲學學會的優勢》(On the Advantages of Literary and Philosophical Societies in General)中不僅強調了科學對製造業發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對中產階級來說,自由的自然哲學能夠給他們帶來益處,&34;

同時他引用愛迪生的觀點,認為學習能夠帶給紳士&34;。經濟上取得成功的中產階級在文化上也開始要求領導權,而這一切都是在追求總體科學和文化的名義下進行的。

貴族階級形象

即使到了維多利亞時代,認為科學是一種有文化的紳士應當在業餘時間加以研究的有益愛好的觀點依然在社會上十分流行。

1846年,查爾斯·金斯利(Charles Kingsley)認為,科學的定義使得它對於商人和貴族來說同樣合適。他寫道,&34;

參與科學的體驗能夠為中產階級&34;

貴族階級的教育和對科學的培養對商人來說妙處無窮,&34;

而這一切對科學的宣傳和對自我的誇耀背後都隱含著上升期的英國中產階級的心態:他們對科學事業不懈追求,對貴族文化巧妙借用,從而對其背後所代表的統治階級理想自覺靠攏。

社會娛樂運動

相關焦點

  • 危機時期愈發彰顯社會科學價值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影響了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方面。為應對一系列挑戰,全球社會科學工作者們充分發揮社會科學研究的巨大作用,促進人類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影響力博客執行主編麥可·塔斯特(Michael Taster)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就是一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自我隔離、城市封鎖等防疫舉措要想取得成效,都需要社會科學研究提供指導。在公共衛生領域之外,這些防疫舉措的溢出效應也帶來了更多社會挑戰。在危機時期,需要相關專家就國家經濟、城市體系、社會福利制度、幹預措施等方面建言獻策。
  •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政治文化(3)
    同時,貪汙腐敗、社會不公等現象的大量存在,也使權威受到挑戰,這些都一定程度地降低了人們對權威的信任,所以,中共提出了要加強執政能力的建設,提出了要科學、民主、依法執政,以加強政治的權威性。就如十六屆六中全會所強調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關鍵在黨」[5]。  第三,培育參與型的公民文化。
  • 中原的文化法教對契丹前期王朝構建的影響
    契丹民族在向封建化過渡的過程中,武力強盛一時,但也面臨著如何由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化社會過渡的問題。面對中原漢族的封建文化,是繼續保持原有的奴隸制生產、生活方式,還是積極學習借鑑漢族文化,實行封建化,這對當時的契丹統治者是一個關乎國運的選擇。最終遼代統治者在保留諸如四時捺缽等一些民族傳統外,還是積極從中原文明中汲取養分。
  • 宋太祖文人治國帶來了士大夫的天下:社會秩序的思想構建
    文人的社會地位與以前是不同的,在宋代以知識分子為尊敬。越來越多的文人思想越來越開放對於社會和國家的使命感是十分強的,這也是士大夫的使命感。再者宋代擁有比較開放的政治自由,越來越多的文人敢參與政治。一個社會的理想構建是十分難得,每一個朝代都在為理想的社會而努力。在春秋戰國的時候百家爭鳴每一個流派都產生了所謂的理想構建。
  • 維多利亞時期的藝術與文化
    工業革命創造的巨大物質財富以及相伴而生的社會改革所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學會並能夠享受生活。同樣揭露英國社會醜陋面的,還有女性作家蓋斯凱爾夫人,其著作《南方與北方》既諷刺英格蘭南部紳士的虛偽,又揭示英格蘭北部商人的勢利。蓋斯凱爾夫人生活在英國最大的工業城鎮曼徹斯特,因此對於工業革命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有著敏銳的觀察和分析。
  • 倫敦科學博物館:用藝術溫暖科學
    圖2:託馬斯·赫斯維克為倫敦科學博物館材料展區設計的展品。圖3:Handley Page機身周圍的空氣流線。扎哈迪說,她的設計初衷是「充分體現出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產生的諸多影響和作用,將看似非常抽象的數學概念轉變成一個具象的物質形式」,從而讓觀眾產生興奮的互動體現。因此展館內展品的時空跨度很大,既有17世紀的星空圖,也有二戰時期的密碼機,既有手持數學運算工具,當然也有前面說到的那架1929年的實驗飛機。展館不光整體結構精妙靈動,其配套燈光設計還一舉拿下了第35屆國際照明設計大獎(IALD)的優秀獎。
  • 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對「三大規律」認識的深化
    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黨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國內國際新形勢,明確提出了堅持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思想,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理念和實踐目標在新實際新階段的進一步升華和具體化。
  • 科學構建社會心理疏導機制
    作者:新鄉醫學院教授 焦石文  連日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人民群眾帶來生命健康傷害的同時,也給整個社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充分發揮制度優勢,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
  • 「喬治王時代」南博開展 英國社會曾流行「中國風」
    導讀:1658年,倫敦街頭一家名為「蘇丹的頭顱」的咖啡館打出了一款中國茶的廣告。兩年之後,著名日記作家薩繆爾•佩皮斯在他的日記裡記錄下了他第一次品嘗這款中國茶的感覺--「如藥一般」。
  • 中國家庭 | 哪些社會因素影響流動女青年未婚先孕
    在這個過程中,性觀念的開放以及社會文化中諸多不利因素讓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率不斷上升。通過分析2017年湖北流動人口監測數據,發現這一亞群體的婚前懷孕率整體上超過了40%,說明流動女青年的婚前懷孕現象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本文借鑑社會學的理論視角,提出婚姻匹配和個體社會化兩個社會機制來解釋影響流動女青年婚前懷孕的可能因素。
  • 中共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問題科學回答
    全會提出了構建中國特色的和諧社會的總的指導思想和總目標: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基本經驗,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著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
  • 「中國流動科技館」湖南巡展活動走進嘉禾
    出席活動領導啟動儀式現場,省科學技術館科普小分隊為全體師生帶來了精彩的科學表演,在遊戲知識過程中讓學生了解認識了科學,並掌握了相關知識。同時,也希望全縣各級各部門要以這次巡展活動為契機,創新工作方式,豐富工作內容,注重工作實效,推進科普工作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家庭,真正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風尚,努力開創嘉禾縣科普事業新局面,為加快推動全市經濟社會轉型和跨越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 二戰珍貴彩照,倫敦大轟炸間隙,國王喬治六世走上街頭慰問百姓!
    回顧歷史,守望未來,繼續為大家帶來小編精心整理考據的二戰珍貴老照片。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為1940年,兩名德軍士兵在法國加萊海灘上發現了一架墜毀的噴火式戰機,看起來其已經在這裡躺了有一段時間了。噴火式戰機是英國二戰時期的主力戰機之一,與颶風式一起為維持制空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茶葉是如何取代絲綢,進而影響唐宋時期的社會生產方式與政權結構
    被譽為世界三大飲料之一的茶葉,其歷史淵源已有6000多年,茶葉最早發源於我國,其實,茶葉最早應該稱為「祭茶」,歷史上,在西周之前,由於祭祀文化比較盛行,因此茶葉是被用來祭祀的祭品,是在祭祀文化發展的影響下,開拓的一種植物文化!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文化,吐蕃王朝時期藏族服飾
    至7世紀初,松贊幹布嗣位為第32代贊普,徵服羊同、蘇毗諸部,一舉統一西藏高原,定都邏娑(今拉薩),一個強大的奴隸制政權一吐蕃王朝由此開始在歷史上書寫下了自己的一筆。在吐蕃王朝時期,西藏高原的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繁榮,8世紀中葉墀松德贊時期是吐蕃全盛期,其統轄範圍達到今青藏高原及河湟地區,與唐朝、天竺、尼婆羅及西域交往頗為頻繁。
  • 論復興儒學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論復興儒學文化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作者:鍾靈 來自:廣東 上傳時間:8月11日 央視國際 www.cctv.com因此統一人們心中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念就不會混亂,和諧社會的構建就能早日實現。    (一)在道德問題上西方為什麼要搞雙重標準    最近美國的一個州頒布了一條法令,說非婚女孩以任何方式墮胎或人流,都是觸犯刑法,要受到嚴厲的制裁。美國一直指責伊斯蘭世界的國度對社會道德問題實行高壓管制,是違反人權的做法。但他們自己的治理政策更甚於宗教高壓的戒律約束。
  • 秦朝制度影響深遠:構建封建王朝政治制度,實行車同軌書同文
    但不可否認秦王朝法律過於不合理,暴秦可不只是儒家在說,"天下苦秦久矣"這是事實,要不然為何陳勝吳廣起義會引發大規模叛亂?過於嚴苛的刑罰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這是秦朝的大過。還有就是大量的工程建設問題,從長遠上來看有些工程確實利國利民,但這些工程是過分透支帝國生產力換來的,長城、驪山等工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 構建和諧社會是歷史的必然
    從中華民族的歷史演進和當今時代社會現代化發展趨勢看,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結構特徵怎樣?其主要構件和主要方面有哪些?社會結構與功能的運行達到何種程度才能稱之為和諧社會?在我國和諧社會創建中,和諧的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係如何建構?影響我國和諧社會構建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如何實現和諧社會構建中的民族特色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融合?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作出正確回答的問題。
  • 歷史上的今天,1911年6月23日,喬治五世加冕為英國國王
    喬治五世,全名全名喬治弗雷德裡克厄內斯特阿爾伯特,1865年6月3日生於英國倫敦馬爾博羅府,是當時的威爾斯親王愛德華王子和王妃亞歷山德拉的次子。父親是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的長子,母親則是丹麥國王克裡斯蒂安九世的長女。
  • 西漢時期遊學活動發展的原因、狀況以及活動類型
    可見在先秦時期,遊學就已經成為一種學習的方式,春申君通過遊學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因此而博學多聞。西漢時期,伴隨著休養生息等政策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文化環境也空前繁榮。在此背景下,西漢的遊學活動較之先秦和秦朝有所發展,呈現了多彩的發展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