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羅濤 通訊員 胡沛報導
在漢口常青花園地鐵口旁的一家名為「綠佳鮮生」的精品定製蔬菜店,一名年輕女孩的身影在店裡穿梭,忙個不停。她叫李雨河,前不久從美國舊金山大學學成歸來,回到家鄉黃陂投資現代農業。她告訴記者,在家人的支持下,已經成功創辦和運營了這家獨具特色的綠色健康生鮮食材店。她計劃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及黃陂開設100家這樣的精品定製蔬菜店,把農產品做得高大上,保證每天幾百噸供應量的「綠色蔬菜」和有機瓜果讓市民放心滿意。
李雨河是眾多黃陂海外歸來創業的一員。據相關部門統計,在黃陂區有6位「海歸」獨戀家鄉侍弄秀美山水,「揮金入土」 3億多元傾注現代農業,他們有的從事種植業,有的從事養殖加工業,有的從事有機農產品銷售業,有的從事生態旅遊文化休閒業……
老家在黃陂區長軒嶺街的陶兵林,系持加拿大楓葉卡的新一代移民和新華僑。2006年底,他動員家人回武漢定居創業,聯合長軒嶺街5家葛根生產和加工企業,成立了國內首家「海歸版」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湖北首個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湖北省木蘭葛產品專業合作社。他累計投資5000多萬元開辦千畝茶園、葛根示範基地等,還投資興建了月亮湖旅遊度假景區,現有岸地面積3000餘畝,種植有1000畝標準化茶園和500畝葛根園等,建有簡約明亮的月亮湖山莊。 還帶動和輻射周邊村150多家農戶每戶年增收萬元。
聶權畢業於澳大利亞迪肯大學,獲得金融和管理雙學士學位,現任武漢木蘭草原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總經理。29歲的他,是位穩重、儒雅的「小胖子」,正掌管著1.53萬畝的木蘭草原。
聶權2008年赴澳大利亞留學,如願以償拿到迪肯大學雙學位,「學校所在的墨爾本,是全球公認的宜居城市,工作、生活環境都很好,起初並不想回來。」
但是父親勸他回來。
聶權的父親吳建順是黃陂木蘭草原景區創始人。2006年,吳建順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黃陂區王家河聶家崗村,投資8000萬元,在5000畝荒山坡上開建木蘭草原生態旅遊景區。此後6年,項目持續虧損4800萬元。是轉手賣掉,還是繼續做?
吳建順認為,旅遊業怕的是同質競爭,只有差異化發展才有市場!他認準這個項目,決定繼續做下去,但苦於精力不濟。當時他的主業放在房地產開發上,在菱角湖開發長安麗都,在古田開發滙豐企業總部。
吳建順勸說聶權回鄉接班。「當時,我認為旅遊是一個投資大見效慢的長線產業,不值得投入;景區多年虧損,是個爛攤子,所以並不想回來接班。」聶權告訴記者,最終父親以「斷絕父子關係」相逼,他只好回到黃陂,於2014年10月擔任木蘭草原旅遊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接手企業後,這位年輕人運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開始對景區運營和企業內部體系進行調整。
原先的景區規劃比較低端,「用手一指,想到哪建到哪,旅遊線路設計也不合理。」聶權認為,要建高品質的景區,規划起點要高,投入要捨得。為此,他專門請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一流設計團隊,對木蘭草原進行全新的規劃設計,光設計費就花了上百萬元。
木蘭草原由吳建順帶領親友合夥創辦,是一個典型的家族式企業,叔叔管財務,伯伯管經營,舅舅管工程……聶權認為,從建築行業到旅遊行業,隔行如隔山,家族式管理不符合現代企業發展趨勢,必須進行改造。
他說服父親,讓親友們退股,原來11個股東,只留下3個。同時聘請職業經理人負責景區的建設和運營,杜絕親友插手工程建設和項目運營,通過專業人做專業事,消除家族企業的弊端。
此番改造,得罪了不少親戚,那年春節吃年飯,一大家人破例沒有坐在一起吃,「他們都不理解,罵我六親不認。」
但是企業順了。
在聶權的運營下,木蘭草原挺過最初的艱難期,呈現快速發展勢頭,2015年「五一」期間,遊客人數呈現井噴,單日遊客達4.9萬人次。2016年收入突破6400萬元,年接待遊客100萬餘人,遊客覆蓋湖南、河南、江蘇、江西等省市,輻射帶動周邊交通運輸、餐飲服務、農副產品等十餘個相關產業。
去年8月,木蘭草原成功掛牌新三板,成為全省首家掛牌新三板的民營旅遊企業。
景區的發展,讓周邊5000多農民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這些農戶開農家樂、賣旅遊商品和農副土特產,有的家庭年收入達70多萬元。
他也因此贏得父親的信任和肯定,「他的思想超越了他的年齡。」這位生於1963年、泥瓦匠出身的房地產開發商如此評價。
總部在黃陂區盤龍城經濟開發區的湖北釣魚王漁具有限公司是中國漁具界最知名的企業之一, 被人譽為「海歸少帥」的高純,從紐西蘭學成回國,在家人的支持下,向現代休閒垂釣漁業進軍。以食品級的標準製作魚餌、以競技級的水準製作釣具,把專業演繹得淋漓盡致,正是這種執著創造了「瘋」、「巧奪」、 「麝香」、「魁拔」、"N+2"、「天絲」、「八仙」等在中國漁具行業響噹噹的知名品牌,釣具產品遠銷日本和韓國。高純及其家族經營著釣魚王和中逵兩個公司,去年線上線下銷售額突破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