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寶友說,之前看直播開蚌的時候,特別幸運的收了一顆大溪地黑珍珠:
然而戴了不到兩周,這顆花了上萬塊的珍珠就變成了這樣:
這「黑美人」難不成還能美白?這顆黑珍珠是真的嗎?
事實上,這顆珠子勉強也能算黑珍珠,之所以變白的原因,在於珍珠層太薄,很容易就被磨掉了,露出裡面的白色貝殼核子。
玉麒遇見的一位有錢任性的寶友,就親自切開了akoya珍珠、南洋金珠、大溪地珍珠,讓大家看看珍珠裡面究竟是什麼!
切前科普:什麼是珍珠的珠層?
大家都知道珍珠是分為淡水珠和海水珠。
淡水珠通常為無核珍珠(除了愛迪生珍珠),整顆珍珠都是珍珠質。
下圖是最近才興起的剖面珍珠 ,我們可以看到淡水珍珠成長的年輪與所造就的層疊之美。
海水珠通常為有核珍珠,珍珠質的厚度通常只有較薄的一層。通常來講,珠層的厚度從0.3 mm到0.5 mm不等。
像下面這種就非常特別,是用綠松石作為內核培育成的,在切割加工下,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到珠層的厚度,類似這樣的還有將珊瑚放進白蝶貝中培育,出來的效果也很美。
通常來講,珠層越厚,珍珠的光澤就越強。
由於海水的溫度比較低,珍珠母貝分泌珍珠質的速度,自然就比淡水的要慢很多,生長周期也就更長,海水珍珠的珍珠質包裹也就更紮實、緊密。
因此,海水珍珠的珠層雖然比淡水珍珠薄,但同等品質下,光澤卻比淡水珍珠強。
這就好像,東北的大米通常口感會好過其他地方(尤其是一年三熟的南方),除了土壤的原因,就是因為東北大米的生長周期比其他地方更久。
切開珍珠給你看
1:Akoya珍珠
這顆akoya0.6mm的珠層看似不厚,但實際上,在Akoya珍珠裡,這個已經算非常厚的了。
要知道,akoya珍珠的交易準則是要求其珠層厚度必須達到0.35mm而已。
2:大溪地珍珠
黑珍珠的珠層普遍厚度為2mm,這顆大溪地黑珍珠切除6mm以後,就可以看就中間白色的珠核了。
3:南洋金珠
這顆直徑10.4mm金珠品質其實一般,但是切開後可以發現珠層達到了7mm,真的是非常厚實了。
4:染色珍珠
當然,為了對比,還切了一下染色珍珠。
左邊:染色珍珠 右邊:天然珍珠
珍珠的染色就好比人的化妝,染色珍珠乍眼看很濃豔,但細看就覺得乾澀暗淡,相襯之下,天然珍珠的飽滿珠光就更顯突出了。
右邊的天然珍珠是從內到外,由深到淺;而染色珍珠基本都是一色(一般會打了半孔或全孔再染,所以一個顏色)。
直播開蚌不靠譜!
看到這兒,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為什麼直播開珍珠蚌有多不靠譜了吧?
直播開蚌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切開海蚌、河蚌,裡面驚現幾顆大珠子:「恭喜誰誰誰幸運開出18mm金珠/大溪地黑珍珠!」
雖然直播剖珍珠蚌的商家中,珍珠基本都是真的天然珍珠,但卻不是真的從蚌裡剖出來的。
圖片上明明就是河蚌,怎麼長的出海水珍珠?
很多又大又好的珍珠,都是為了吸引觀眾下單事先就人工塞進蚌裡的「噱頭」;而開出的這些金珠、黑珍珠,也有很大機率是染色貨。
這樣小的蚌內不可能有這麼大的金珠
寄給消費者的也未必是假貨,但天然好珍珠又豈是那麼容易形成的?開出的大多都是歪瓜裂棗,天然是天然,只是不值錢。
正規取珍珠的過程,可以對比一下珍珠的大小與蚌殼尺寸
珠層厚,珠光飽滿的上品珍珠,需要更長的生長周期,蚌殼的大小也不止直播中所開的蚌殼的尺寸。
畢竟,能長出好珍珠的貝母,往往都會進行再次培育,怎麼可能就這麼隨便的浪費掉?
淡水珍珠的大小與形狀
所以,想要體驗一下「開蚌」的趣味,是可以玩一下的。但是千萬不要抱著「」一定要開到好珍珠」的念頭,最後花費大價錢卻有一堆不值錢的珍珠。
結語:
大家大可放心,除非碰見不良商家們刻意出售的珠層極薄的劣質珍珠,刻意的大力銼磨它,或者用化學物質浸泡,不然,正常的佩戴是不會出現「露珠核」的情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