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進小學教材切忌過猶不及

2020-12-20 天府評論

古詩詞進小學教材切忌過猶不及

http://www.scol.com.cn(2014-9-12 14:43:26)  四川在線-天府評論  

作者:餘明輝   投稿郵箱:scolpl@163.com 編輯:盛飛
  在第3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認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經典應該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昨天,北師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任翔表示,非常贊同習主席「要把經典詩詞嵌在學生腦子裡」的觀點。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其中,小學一年級的古詩文,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北京青年報9月11日)

  作為具有5000年優秀文明的中華民族,古詩詞可謂其優秀文化的精華和代表,學生尤其是中小學生從小就薰陶、學習一部分優秀的古詩詞,不但對了解我國優秀的文化歷史、提升文學素養有幫助,而且也對認同中華文化、增強愛國基因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就此而言,北京版新編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不但保留甚至增加,是必須也是必要的,也是值得肯定。

  但凡事都有度,一嘴吃不了胖子。古詩詞保留、回歸中小學教材,也應是個循序漸進、適度進行的事物,理應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盲目過多過快增加。

  首先,要與學生的實際接收能力、身心發展特徵相適應。一方面,小學生尤其是剛入學的一年級小學生,可謂思想上還是一張白紙,在具體的認字、理解上還很弱;另一方面,作為古詩詞,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雖然一些古詩詞在大人看來,讀起來朗朗上口,意思意境的理解上也問題不大,但對於孩子,這卻有一定的難度。如此,北京市中小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詞,尤其是小學一年級,一下子由原來的幾首一下子增加到22首,學生的學習理解是有困難的,值得探討。

  比如小學一年級的古詩詞《鋤禾日當午》,對以前的孩子和在農村生長的孩子可能理解的相對要快要容易,但對現在的更多城市孩子來說,連基本的秧苗、小麥和韭菜都難分清,你讓他如何有效理解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以及珍惜糧食的意義?強而為之,豈不有拔苗助長、囫圇吞棗之嫌?

  事實上,像這樣要求小學一年級學生僅古詩詞就要掌握誦讀二十多篇的,此前的很多地方也都出現過,只不過是以課外閱讀背誦的形式出現居多。但從老師總體反饋的意見看,這確實有點太多太重,不但增加老師的教學量,更重要的是學生記憶理解都有困難,成為一定程度上無法完成的任務。

  其次,增加學生學習負擔。此前,不管是蘇教版、人教版等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古詩詞都在七八十篇左右,事實也證明,這樣的古詩詞總量控制是基本恰當的,既能滿足傳承古文化精粹的需要,又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但現在北京的此類教材一下子大幅增加到了100篇左右,這固然加強了汲取古文化精粹,但同時也明顯增加了學生此類知識點的學業負擔,還可能打亂與其它知識點的平衡關係。

  今秋上海一些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刪除包括全部古詩詞在內的「瘦身」動作,之所以獲得了不少人的支持,並不一定是人們同意其刪除古詩詞,而是其背後凸顯的減負學生學業的思維。語文教材「瘦身」,就是從根本上有效減少了老師要教授的知識點,減輕了學生要學習的篇幅和內容。這反映了社會一定程度上的情緒、渴望和需求。

  因此,古詩詞進義務教育語文教材,確有必要,適當增加,也未嘗不可,但千萬要把握好其與學生理解力,與其它知識點,以及減輕學業負擔之間的平衡關係,否則過猶不及,不但不一定能達到教學的目的,相反還會傷害我們總體的素質教育、教改「瘦身」計劃等,屆時將可能是得不償失的。

相關焦點

  • 餘明輝:古詩詞進小學教材切忌過猶不及
    原標題:餘明輝:古詩詞進小學教材切忌過猶不及  作者:餘明輝   在第30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到北師大看望師生時表示,很不贊成把古代經典詩詞和散文從課本中去掉,認為「去中國化」是很悲哀的。經典應該嵌在學生腦子裡,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
  • 滬小學語文教材「瘦身」 《登鸛雀樓》等古詩被刪
    據新華社上海8月26日電從今年9月新學期開始,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瘦身」:除刪除原教材最後單元的5篇課文外,《畫》《草》《登鸛雀樓》等8首古詩也不見了蹤影。此外,一年級識字量從原來要求的353個減少到296個,寫字量從296個減至118個。  大多數一線教師對教材「瘦身」表示歡迎。
  • 小學教材古詩文猛增87%:讓孩子死記硬背古詩,到底是對是錯?
    我家孩子上小學前,我並沒有感受到語文有多麼受重視,直到我拿到小學語文教材的那一刻,才明白現代孩子的語文教學變化有多麼大。小學一年級課本就有古詩詞,據悉小學六個年級、12冊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數量達到了129篇,相比原來的教材數量猛增了87%。
  • 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原標題:京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將達到100篇  教育部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總書記的講話要求 讓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真正嵌在學生的腦海中她透露,目前已經通過教育部審查的北京版語文教材,將會大幅增加古詩文的內容,小學學段篇幅將達到100篇,古詩文佔全部課文比例達到15%以上。  任翔表示,在古詩文的選擇上,都是選取經典的名家名作。比如在小學一年級古詩文的選取上,由之前的個位數篇幅增加至22篇,其中,九篇為蒙學經典,包括《三字經》、《弟子規》等內容。
  • 小學語文教材換新 鞍山古詩詞類書籍火了
    最近朋友圈裡的許多家長都在轉發中小學語文教材「大換血」的新聞。而由此新聞引發的是,鞍山圖書市場古詩詞類的書籍越賣越好。  據了解,9月起全國新入學的中小學生將統一使用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
  • 小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回應
    原標題:「白雲生處有人家」還是「白雲深處」  小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回應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十年過去,蘇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的小學語文教材退出歷史舞臺,「統編本」教材成為唯一,自全面投入使用以來,一直被廣泛關注與討論。諸如先識字後學拼音的教學模式、古詩文比重大幅增加等話題都曾佔據熱搜。對此,陳先雲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幾年來教材的編寫和修訂過程,就是持續不斷解疑、釋疑的過程。」
  • 小學語文教材裡的古詩背錯了?人教社給了答案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人教社表示,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教材便選用了「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情況不僅這一處。三年級上冊古詩《贈劉景文》中的「最是橙黃橘綠時」一句,也有另一個版本寫作「正是橙黃橘綠時」。
  • 小學語文教材裡古詩出錯?人教社官方回應
    不少人耳熟能詳的詩句出現在了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中。然而也有人疑問,不是「白雲深處有人家」嗎?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人民教育出版社表示,綜合文獻價值及詩意考慮,教材選用了「白雲生處」。人教社表示,綜合考慮上述條件,教材便選用了「白雲生處有人家」這一版本。在小學語文教材中,類似的情況不僅這一處。三年級上冊古詩《贈劉景文》中的「最是橙黃橘綠時」一句,也有另一個版本寫作「正是橙黃橘綠時」。
  • 鄭板橋流傳最廣的一首古詩,今天入選了小學語文教材之中
    實際上,在古代士大夫的筆下,他們不光能畫出美麗的繪畫,而且還常常能夠根據這幅畫寫出一首古詩。比如今天我們所談到的鄭板橋,他不單會畫竹子,而且根據這幅畫竹子的繪畫作品所寫就的一首題畫詩也同樣精彩。這首古詩的題目就是《竹石》,作者是清代著名繪畫家和詩人鄭燮。他號板橋,所以後世稱之為「鄭板橋」,這首詩歌《竹石》是鄭板橋流傳最廣的一首古詩,在今天的小學教材當中有所收錄,而且要求今天的小學生全文背誦。
  • 專訪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執行主編陳先雲
    (資料圖/圖)(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古詩文背誦不會增加小學生負擔南方周末:據了解,統編版教材的編寫團隊多達140餘人,請問其中小學語文教材編寫團隊有多少人,參與編寫教材的成員是如何挑選的,成員之間的具體分工是怎樣的?
  • 滁州市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大變臉」
    據中安在線-滁州網報導 新學期開始了,又一批新生步入小學校門。和以往小學一年級新生不同的是,這一屆小學新生迎來了教材的「大變臉」,由過去的「蘇教版」變成了現在的「部編本」。新教材有哪些新變化?新變化是否更加有利於孩子學習語文?帶著這些家長關心的話題,記者對業內人士進行了採訪。
  • 小學課文129篇古詩文講解
    此書9月出版,完全匹配小學階段必學129篇古詩文。 2、解析權威 詩文注音+翻譯+賞析+知名電臺主持人音頻講解。 3、使用簡單 書籍配套音頻課,無需安裝APP,掃碼直接聽。
  • 北京小學校長:嶽飛《滿江紅》可進語文教材
    9月9日和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兩度談到學習古詩文經典的重要性,最高黨和國家領導人如此頻繁談及小學語文教育前所罕見,也引起了近來輿論關注。 教材編寫者要正確認識「減負」 近年來,部分省市在推出新版小學語文教材時,把一些詩詞經典從教材中刪除了。
  • 一年級教材該不該刪古詩?
    中小學即將迎來開學,上海市一些提前拿到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驚喜地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輕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了6個單元40篇課文。正方難懂的古詩也是負累滬教版一年級語文教材早該「瘦身」了。
  • 中小學語文教材第七次「大換血」 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
    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此次教材改版,將換掉了約40%的課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總篇數也會相應提升,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 新媒:大陸語文教材增加古詩文 臺灣憂文化優勢不再
    大陸10多個省市中小學學生使用的語文版新教材23日「亮相」,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相當吃重,佔小學課文3成、初中課文4成;小學讀背古詩82篇,比舊教材多4成。相較之下,臺灣小學根本不規定古詩文比例,初中文言文不到3成,「中華文化傳統在臺灣」的優勢可能將拱手讓給大陸。
  • 瀋陽醞釀編寫統一國學教材 小學生6年學39首古詩
    目前,瀋陽小學採用的是語文出版社的S版《語文》教材,其中古詩詞的比重有多少?瀋陽小學生學習古典詩詞的現狀如何?記者昨日就此對幾所學校進行了採訪和調查。  瀋陽醞釀編寫統一國學教材  此前,教育部公布的《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中要求,在中小學課程修訂中增加傳統文化內容的比重,並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在中考、高考升學考試中的比重。據語文出版社相關人員透露,明年的中小學語文教材將會發生變化,古詩文比重將增加。預計中學古詩文比重將增加35%左右,小學則做到每個單元都會安排古詩。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周杰倫的「蝸牛」終於爬進了小學語文教材,而古體詩卻從上海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消失了。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中小學開學在即,提前拿到課本的家長發現:相比舊版,今年一年級語文課本變薄了很多。昨日,記者對比新舊一年級語文課本發現,新的一年級語文課本不僅刪除了舊版本中全部的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識字量和寫字量都有不同程度減少。
  • 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篇目大幅增加!孩子們準備好了嗎?
    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新版「部編本」教材編寫從2012年3月啟動,歷時四年,於2016年獲批准投入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去年新教材在一年級和七年級中發行並投入使用,新教材在一年級投入使用範圍達50%,七年級約60%。從今年起,「部編本」教材將成為統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