鈞瓷的誕生

2020-09-26 鈞瓷手藝人

中國的瓷器分兩大類,單色瓷,複色瓷。

鈞瓷,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響徹古今。宋代鈞瓷之美,一枝獨秀,無與倫比。

在中國的萬千瓷器之中,而鈞瓷是最為另類的瓷種。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屬宋代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之一。雖然在宋徽宗時期,才有『鈞瓷』之名,但在宋代初期,就已有所燒制,只是當時沒有名分而已

鈞瓷青瓷特色,既是單色瓷,又是複色瓷,窯變的特點決定了鈞瓷的獨有特性。既有單色瓷的特點,又有複色瓷的特色,是在青瓷的基礎上創新出來的獨特瓷種。

在鈞瓷的專業圈子內,早期的鈞瓷有「汝鈞」之說,也都知道「鈞汝不分」這句話。鈞瓷在一定的溫度與氣氛條件下,燒出的色彩效果與汝瓷差別不大,沒有其他色彩,唯有天青一色。追根求源,鈞瓷的發源地與汝瓷和魯山花瓷毗鄰,鈞瓷本身就是在汝瓷的基礎上,綜合魯山花瓷的特點,而研製出來的獨特新瓷。所以,「鈞汝不分」和「唐鈞」理所當然。

鈞瓷,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瓷苑奇葩,始於唐而盛於宋,歷來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

鈞瓷,起源於唐代的魯山花瓷,在魯山花瓷的基礎上,經過匠師們的潛心研究與創新,偶爾出現了飄忽不定,時有時無、詭異莫測的複色瓷器——「唐鈞」。這就是鈞瓷的前身,唐鈞的色彩有紫、紅、白、黑。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經過多數考古專家多次的考察研究認為:唐代花瓷是鈞瓷的前身,唐代花瓷酣暢淋漓隨意潑灑似的流淌效果,已經初步有了宋代鈞瓷自然窯變的趨勢,所以後來的專家人士就把大寫意似的唐代花瓷流變效果稱為「唐鈞」,宋代鈞瓷是在唐代花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來的。這就是人們說的『鈞瓷始於唐』「唐鈞」由來。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經過不斷的發展,到了宋代,匠師們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出 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銅紅釉,並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雞血紅等多種窯變色彩,五彩滲化,相映交輝。神奇的釉中流紋更是形如流雲,變化莫測,意象萬千。

鈞瓷的出現其實應該說是當時制瓷匠師們很成功的創新與發明!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鈞窯在後世被視為宋代五大名窯。但鈞窯之名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關於鈞窯早期的歷史,也不清楚……」(《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第260頁)

其實不只在唐代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在宋代的資料中也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因為那時還沒有「鈞瓷」這個名稱。「鈞瓷」之所以叫鈞瓷,是因地名而來的。

其實無論什麼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發生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鈞瓷的出現也不例外,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神聖的遙不可及,「鈞瓷一開始就是被皇家獨享而成為官窯」。

鈞瓷的出現並不是一開始就在禹州鈞臺窯。鈞瓷的出現有一個從南到北的過程,先是從魯山的段店花瓷到郟縣黃道的花瓷,在這裡依靠野豬溝有利的地理資源優勢,逐漸燒造出現鈞瓷的雛形,並得到一定的發展,然後才到與野豬溝有一山之隔的神後,在神後燒製成熟,並擴大影響,形成一種與眾不同自然流變效果,既不像汝瓷的青瓷,又不同於魯山的花瓷,既是多彩的有時又是單色的。不過,此時還沒有「鈞瓷」這個名字,它只是一種很漂亮的瓷器而已。

然而這種瓷靈動飄逸的自然美被一些文人大家所認可,隨後隨著影響的擴大逐漸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最後這種飄忽不定,難以控制的窯變「鈞瓷」被崇尚道法的皇室視作神物,自此禁止民間收藏,禁止殉葬,從而在禹州(古代的陽翟)古鈞臺附近設置窯址,專為皇家燒制御用貢品,從而「官窯」出現,又因為是在古鈞臺設置的窯址,也因此叫鈞窯,這就是「鈞官窯」的誕生!(摘自大手筆網《鈞瓷的起源—唐鈞與宋鈞》)

  六七十年代,北京故宮等陶瓷專家多次在神後、野豬溝考察,「已故的陳萬裡先生在他的《中國青瓷史略》中說,』鈞瓷的出現與汝窯的衰落有密切的關係,就是說,臨汝窯到北宋毀滅以後,緊鄰著臨汝東北大峪店的陽翟縣野豬溝(東距神後鎮十公裡),就燒造了一種不同於臨汝所燒的青釉瓷---&34;。這就是早期的「鈞瓷」,民間燒制,也叫「民鈞」!

 鈞窯瓷器的出現,打破了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以其五彩紛呈的窯變效果,成為了萬千瓷器中的一朵奇葩,直到明清,尤其康、雍、乾時期,依然為皇室所追仿。「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的幻化特點,為後來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尤其是鈞紅釉的燒製成功為元代的釉裡紅,明清時期著名的寶石紅、祭紅、郎窯紅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種的燒成,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宋代對『鈞官窯』鈞瓷的製作和燒制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鈞瓷的釉色美妙,而且十分注重器型的設計,注重器型和釉色的合適搭配,以此來顯示鈞瓷獨特之美。鈞瓷匠師創造性的把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過程中燒出不同的窯變:銅紅釉和多種藍紫色乳光釉。這一技術在鈞瓷的典型器物,如尊、爐、洗、鼎、鼓釘洗、花盆、等器物的釉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體現,被稱為宋代鈞瓷的一大發明。『官鈞』在燒出的精上製品入選後,其餘便全部砸碎銷毀,不準流入民間,這就是『官鈞』的標準。它不僅在工藝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技術上不惜工本,更是非商品性的燒造,這也決定了宋『官鈞』的珍貴身價。(——華夏藝術網)

這些特點為收藏於鑑賞早期鈞瓷具有不小的借鑑意義。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分享:

相關焦點

  • 「禹州鈞瓷」如何判斷鈞瓷的收藏價值
    2、窯變效果是鈞瓷最大的特點,因此對於精品現代鈞瓷來說,釉色要多變,以紅色為主,在這基礎上形成非常自然的變化,生成擁有意境的紋路。3、精品現代鈞瓷的製作工藝應當十分精細。線條要非常流暢,整體不能夠有瑕疵以及缺陷。
  • 景泰藍與鈞瓷的差別
    如今,景泰藍工藝品與鈞瓷工藝品憑藉獨特的藝術魅力受到眾多收藏界玩家的追捧與喜愛,鈞多次作為國禮贈送給各國元首政要,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的工藝魅力,傳播了華夏人民獨特的民族文化。景泰藍和鈞瓷作為收藏界的新寵兒,它們有什麼差別?
  • 鈞瓷的起源與興起——唐鈞與宋鈞
    鈞瓷勾沉(一):鈞瓷的起源與興起——唐鈞與宋鈞說起鈞瓷,我們都知道「鈞瓷始於唐盛於宋,在宋代達到鼎盛時期」。那麼鈞瓷真的始於唐嗎? 「鈞窯在後世被視為宋代五大名窯。但鈞窯之名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關於鈞窯早期的歷史,也不清楚……」(《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 第260頁)其實不只在唐代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在宋代的資料中也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因為那時還沒有「鈞瓷」這個名稱。
  • 鈞瓷的八大美
    美是鈞瓷的基本特色,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與凝聚著人們辛苦勞動的智慧結晶構成了鈞瓷美的主體。其實,一件鈞瓷的產生過程,就是鈞瓷之美的凸顯過程,有專家將其之美總結為「八美」,認為鈞瓷集難之美、獨之美、形之美、玉之美、紋之美、音之美、釉之美和景之美於一身,才使其處處閃爍著與眾不同的美麗。
  • 溫度對鈞瓷的影響
    鈞瓷燒制過程中最難控制和掌握的就是氣氛,往往是憑燒窯者的經驗和感覺而定。此外,還有氣候、燃料質量等因素的影響,每窯的燒成結果都難以預料,燒制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造成許多廢品。過去燒窯的主管叫把頭,又叫把樁,是非常重要的職位,相當於現在的經理人。
  • 帶你了解20世紀50 年代鈞瓷燒制技藝亮點——鈞瓷「大火藍」
    每一個歷史時期,每一個行業範疇都會形成或誕生具有裡程碑性的產物。鈞瓷藝術也不例外,鈞瓷「大火藍」就是20世紀50年代的必然產物。1956年開始,生活日用瓷市場興盛,當時以盧廣東為代表的鈞瓷藝人,大膽嘗試在燒制日用瓷的大窯裡搭帶燒制試驗,並且成功地試燒出了接近宋代天藍、月白色的鈞瓷。然而,這種釉色效果與清末民初的鈞瓷燒制效果有異曲同工之處。
  • 「鈞瓷徵文」當詩歌邂逅鈞瓷
    銅紅釉的誕生開啟了彩色瓷器的時代,燒製成豔麗絕倫的紅釉鈞瓷,從而開創了銅紅釉之先河,改變了以前中國高溫顏色釉只有黑釉和青釉的局面,開拓了全新的藝術境界。唐鈞罐鈞瓷也以其卓越的藝術成就而馳名於當世,進入宋代名窯的行列。迄今為止,在禹州境內已發現北宋鈞窯遺址多達40處,尤以神後鎮大劉山下最為集中。
  • 華禹鈞瓷——鈞瓷的時代
    鈞瓷在時代上的特徵比較清晰,有鈞瓷特徵的瓷器最早見於唐代魯山,在花釉瓷器上有一些藍釉窯變色彩的斑塊,應為鈞瓷的祖型,顯然此時的鈞瓷還未燒造成功。不過從發掘的情況來看,最晚在北宋已經出現成熟的鈞瓷,並且在燒造技術上迅速達到鼎盛,如鈞臺窯和八卦洞窯就曾為宮廷燒造瓷器,燒造的瓷器精美絕倫,工在宋代的基礎之上繼續燒在燒造技術上主要模仿宋代所以與宋代鈞有頗多相似之處,但在燒造質量上明顯下降,而鈞瓷的成分在增加,其陳設和觀賞性在減弱,餐具大量出現,特別是鈞瓷碗在這一時期規模化的進程發展很快,使得釣瓷完全世俗化了。
  • 華禹鈞瓷——當代鈞瓷的收藏
    當代鈞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變遷,其價值會逐步提高,但對於收藏品而言,關鍵是要看收藏的鈞瓷是否有藏點,一般的鈞瓷收藏起來升值空間不大,只有具有時代特色及藝術特色的鈞瓷才值得收藏,當代的鈞瓷有以下幾大藏點:禹縣鈞瓷一廠
  • 一個鈞瓷世家的鈞瓷情結
    鈞瓷是我國陶瓷中的珍奇瑰寶,位居「鈞、汝、官、哥、定」五大名瓷之首。一代代鈞瓷人探索鈞瓷生產規律的實踐與創新,前赴後繼。河南禹州市有這麼祖孫三人,他們奮鬥的戰場在鈞窯裡,在烈火中淬鍊著頂級的鈞瓷,在歲月中傳承著傳統文化,用執著和專注把時間凝練在一個個精美的瓷器中。
  • 郭義興鈞瓷茶壺的藝術特色
    茶於器中才能綻放最曼妙的身姿,每種藝術誕生之初皆由用開始,唐宋之時,茶從解渴之物到被浸潤成文人雅致生活的象徵,與鈞瓷的興盛在歷史的更迭中逐漸交織……,意思是順變而變、不自立異,而郭義興研究鈞瓷茶壺的四字箴言則是「和光摒塵」,意思是虛心學習南方紫砂壺製作的精髓,並在燒制中摒棄南方茶壺製造的缺點及不適於鈞瓷燒制的地方,例如紫砂為陶製品,在高溫下並不軟化,因此壺口基本很少出現收縮的情況,鈞瓷則不然,於是郭義興不斷尋找方法使高溫鍛造的鈞瓷也能克服壺蓋蓋不嚴的難題。
  • 華禹鈞瓷——鈞瓷大師楊志
    楊志-禹州鈞瓷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近照楊志,曾用名楊金志,1947年生。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工藝美術行業協會理事,中國古陶瓷研究會會員,河南省五一勞動將章獲得者。
  • 紫砂茶壺與鈞瓷茶壺
    原來的高端茶壺市場一直是紫砂壺一統天下,現在經過禹州市神垕鎮的一線鈞瓷大師的潛心研究鈞壺製作技藝,並創作出了系列鈞瓷茶具作品,觀賞之後,作者感到震驚和欣喜。震驚的是,這些作品汲取了南壺製作之精髓,造型別致,情趣盎然,釉色豐富,幻化多彩,製作精良,使用把玩皆佳,是鈞瓷創作的又一突破。
  • 華禹鈞瓷——國大師談鈞瓷
    鈞窯瓷器源遠流長,鈞瓷是中國瓷器中的璀璨之星,也是十分寶貴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鈞窯瓷器近幾年收藏熱度很高,就此鈞瓷界的幾位國大師們都有一些自己的獨特見解。每一件鈞瓷都是手藝人的心血之作,鈞瓷美在:紅為貴,紫為最,天青月白勝翡翠,它古樸大方,自然渾厚,是當今瓷器界不可缺少的藝術收藏珍品。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邢亞龍先生說:我祖輩都以鈞瓷為生,我的骨子裡深深地刻著鈞瓷的烙印,鈞瓷不但是藝術品,它千百年來更養活著一方百姓,這是文化的傳承,也是文明的傳承。
  • 華禹鈞瓷——鈞瓷月白釉
    一、數量月白釉的鈞瓷在數量上十分豐富,墓葬和遺址之中都有發現,從出土件數上看墓葬多為1到幾件,遺址出土件數多在數十件,乃至上百件,由此可見,月白釉的鉤瓷在總量上必定也是十分豐富的。二、時代月白釉的鈞瓷在時代特徵上比較明確,各個時代都有見。宋代月白釉瓷器異常發達,在為宮廷燒造的瓷器中就發現有不少月白釉的鈞瓷,都是精美絕倫,幾無瑕疵之器。
  • 華禹鈞瓷——茶文化中的鈞瓷茶具
    喝茶少不了茶具,不同的茶具能看出一個人的生活品味與興趣愛好,在各類茶具中,鈞瓷茶具又區別與其他類型的茶具受到很多朋友的青睞。如何才能選擇好的鈞瓷茶具,鈞瓷茶具一般多少錢,這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鈞瓷的獨特魅力是「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茶具也一樣,好的茶具看起來賞心悅目,令人愛不釋手。鈞瓷茶具的價格一般並不是太高,分以下三種情況普通的茶具一般都是幾百塊錢,這類茶具基本都是批量燒制而成,其釉色大體一致,窯變也很不錯,偶爾也會有出類拔萃品相出現,這類茶具適合大眾消費人群。
  • 禹州盧鈞窯 繁榮發展鈞瓷產業
    隨後在神垕鎮紀委書記顧少偉先生、禹州市人大常委盧鈞窯扶持項目負責人王敏霞女士、盧鈞窯第六代傳人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盧之鈞先生、河南三星瓷業盧鈞窯總經理王改枝女士、河南省鈞瓷行業協會會長盧鈞窯第七代傳人董事長盧鵬飛先生、盧鈞窯執行董事媒體總監張揚女士等人陪同下參觀了百年鈞瓷老窯以及現代化工廠,領略古代建築的神奇。
  • 鈞瓷的發源地竟然和呂洞賓有關係?
    「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作為皇家重點燒制的貢品,只許皇室使用,不準流入民間,因此尋常百姓家根本沒有機會接觸到如此名貴的鈞瓷。那鈞瓷是怎麼被人發現並大量生產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產地——神垕(hòu)鎮。
  • 華禹鈞瓷——鈞瓷玫瑰紫釉色
    玫瑰紫的鈞瓷經常可以看到,在墓葬和遺址中都有見。從件數特徵上看,墓葬出土多為1到2件,遺址出土在數量上可能多一些,多以幾件為主,從總量上看,玫瑰紫的鈞瓷在總量上還比較豐富,顯然是鈞紅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
  • 華禹鈞瓷——鈞瓷柿紅釉
    柿紅釉的鈞瓷經常可以看到,在墓葬和遺址都有見。從件數特徵上看,墓葬出土多為1到2件,遺址出土在數量上可能多一些,多以幾件為主,從總量上看,柿紅釉的鈞瓷在總量上還比較豐富,顯然是釣紅中最重要的色彩之一。從時代上看,柿紅釉的鈞瓷各個時代都有見,從數量上看,宋代有見,金代與宋代情況相似,元代比較常見。柿紅釉在本質特徵上還是一種高溫還原銅紅釉,柿紅的色彩就是釉內銅的星色,紅釉與藍釉以最完美的方式交融就會形成柿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