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瓷器分兩大類,單色瓷,複色瓷。
鈞瓷,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響徹古今。宋代鈞瓷之美,一枝獨秀,無與倫比。
在中國的萬千瓷器之中,而鈞瓷是最為另類的瓷種。
鈞瓷,始於唐盛於宋,屬宋代五大名窯『鈞、汝、官、哥、定』之一。雖然在宋徽宗時期,才有『鈞瓷』之名,但在宋代初期,就已有所燒制,只是當時沒有名分而已
鈞瓷青瓷特色,既是單色瓷,又是複色瓷,窯變的特點決定了鈞瓷的獨有特性。既有單色瓷的特點,又有複色瓷的特色,是在青瓷的基礎上創新出來的獨特瓷種。
在鈞瓷的專業圈子內,早期的鈞瓷有「汝鈞」之說,也都知道「鈞汝不分」這句話。鈞瓷在一定的溫度與氣氛條件下,燒出的色彩效果與汝瓷差別不大,沒有其他色彩,唯有天青一色。追根求源,鈞瓷的發源地與汝瓷和魯山花瓷毗鄰,鈞瓷本身就是在汝瓷的基礎上,綜合魯山花瓷的特點,而研製出來的獨特新瓷。所以,「鈞汝不分」和「唐鈞」理所當然。
鈞瓷,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瓷苑奇葩,始於唐而盛於宋,歷來被人們稱為「國之瑰寶」。
鈞瓷,起源於唐代的魯山花瓷,在魯山花瓷的基礎上,經過匠師們的潛心研究與創新,偶爾出現了飄忽不定,時有時無、詭異莫測的複色瓷器——「唐鈞」。這就是鈞瓷的前身,唐鈞的色彩有紫、紅、白、黑。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經過多數考古專家多次的考察研究認為:唐代花瓷是鈞瓷的前身,唐代花瓷酣暢淋漓隨意潑灑似的流淌效果,已經初步有了宋代鈞瓷自然窯變的趨勢,所以後來的專家人士就把大寫意似的唐代花瓷流變效果稱為「唐鈞」,宋代鈞瓷是在唐代花瓷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來的。這就是人們說的『鈞瓷始於唐』「唐鈞」由來。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經過不斷的發展,到了宋代,匠師們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焰中燒出 豔麗絕倫、而獨樹一幟銅紅釉,並衍生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雞血紅等多種窯變色彩,五彩滲化,相映交輝。神奇的釉中流紋更是形如流雲,變化莫測,意象萬千。
鈞瓷的出現其實應該說是當時制瓷匠師們很成功的創新與發明!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鈞窯在後世被視為宋代五大名窯。但鈞窯之名不見於宋代文獻記載。關於鈞窯早期的歷史,也不清楚……」(《中國陶瓷史》文物出版社第260頁)
其實不只在唐代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在宋代的資料中也沒有關於鈞瓷的記載,因為那時還沒有「鈞瓷」這個名稱。「鈞瓷」之所以叫鈞瓷,是因地名而來的。
其實無論什麼事物的出現都有一個發生和發展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鈞瓷的出現也不例外,並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神聖的遙不可及,「鈞瓷一開始就是被皇家獨享而成為官窯」。
鈞瓷的出現並不是一開始就在禹州鈞臺窯。鈞瓷的出現有一個從南到北的過程,先是從魯山的段店花瓷到郟縣黃道的花瓷,在這裡依靠野豬溝有利的地理資源優勢,逐漸燒造出現鈞瓷的雛形,並得到一定的發展,然後才到與野豬溝有一山之隔的神後,在神後燒製成熟,並擴大影響,形成一種與眾不同自然流變效果,既不像汝瓷的青瓷,又不同於魯山的花瓷,既是多彩的有時又是單色的。不過,此時還沒有「鈞瓷」這個名字,它只是一種很漂亮的瓷器而已。
然而這種瓷靈動飄逸的自然美被一些文人大家所認可,隨後隨著影響的擴大逐漸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最後這種飄忽不定,難以控制的窯變「鈞瓷」被崇尚道法的皇室視作神物,自此禁止民間收藏,禁止殉葬,從而在禹州(古代的陽翟)古鈞臺附近設置窯址,專為皇家燒制御用貢品,從而「官窯」出現,又因為是在古鈞臺設置的窯址,也因此叫鈞窯,這就是「鈞官窯」的誕生!(摘自大手筆網《鈞瓷的起源—唐鈞與宋鈞》)
六七十年代,北京故宮等陶瓷專家多次在神後、野豬溝考察,「已故的陳萬裡先生在他的《中國青瓷史略》中說,』鈞瓷的出現與汝窯的衰落有密切的關係,就是說,臨汝窯到北宋毀滅以後,緊鄰著臨汝東北大峪店的陽翟縣野豬溝(東距神後鎮十公裡),就燒造了一種不同於臨汝所燒的青釉瓷---&34;。這就是早期的「鈞瓷」,民間燒制,也叫「民鈞」!
鈞窯瓷器的出現,打破了青瓷一統天下的格局,以其五彩紛呈的窯變效果,成為了萬千瓷器中的一朵奇葩,直到明清,尤其康、雍、乾時期,依然為皇室所追仿。「月夜望星空,暉暈自然成」的幻化特點,為後來陶瓷裝飾藝術的發展,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尤其是鈞紅釉的燒製成功為元代的釉裡紅,明清時期著名的寶石紅、祭紅、郎窯紅以及美人醉等新品種的燒成,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宋代對『鈞官窯』鈞瓷的製作和燒制有著極高的要求,不僅要求鈞瓷的釉色美妙,而且十分注重器型的設計,注重器型和釉色的合適搭配,以此來顯示鈞瓷獨特之美。鈞瓷匠師創造性的把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過程中燒出不同的窯變:銅紅釉和多種藍紫色乳光釉。這一技術在鈞瓷的典型器物,如尊、爐、洗、鼎、鼓釘洗、花盆、等器物的釉面上,得到了充分的運用和體現,被稱為宋代鈞瓷的一大發明。『官鈞』在燒出的精上製品入選後,其餘便全部砸碎銷毀,不準流入民間,這就是『官鈞』的標準。它不僅在工藝上精益求精,而且在技術上不惜工本,更是非商品性的燒造,這也決定了宋『官鈞』的珍貴身價。(——華夏藝術網)
這些特點為收藏於鑑賞早期鈞瓷具有不小的借鑑意義。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