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卡索是現代藝術的創始人,他的藝術作品是何時傳入中國的?文獻表明,中國最早與畢卡索的作品結緣可以追溯到民國時期,1915年6月蔡元培在法國拜訪畢卡索,併購買了五幅畢卡索的作品帶回國內,這是畢卡索作品最早傳入我國的記載。此後,畢卡索作品以出版物的形式被陸續引入國內,他的名字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在中國第一次火了起來。從藝術史時間脈絡看,這相當於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留法藝術家名聲大噪的時代。此時以劉海粟為首的許多畫家都以畢卡索為藝術楷模。
▍畢卡索一直是反戰先鋒,他的代表作之一《格爾尼卡》描寫的就是1937年西班牙內戰場景。
之後,畢卡索作品由盛轉衰。以徐悲鴻為首的現實主義藝術陣營取得了主導地位,他們擅長寫實,抽象虛幻的立體主義也就不受推崇了。直到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市民文藝生活更加自由,與法國的藝術往來也頻繁起來,畢卡索的名字又開始出現在藝術圈。
人們鮮少知道,畢卡索曾是特殊戰線上的共產黨員:1944年法國《人道報》刊出一則舉世震驚的消息:「與艾菲爾鐵塔齊名」的大畫家畢卡索宣布加入法國共產黨。消息傳至延安,《解放日報》發表文章《慶祝法國畫家皮卡索加入共產黨》(皮卡索是畢卡索的另一種音譯)。1945年2月4日《新華日報》上還刊登了畢卡索《我為什麼加入共產黨》一文。同年5月5日《新華日報》再次報導畢卡索的消息:《大畫家皮卡索到前線去寫生》。
同年9月,畢卡索將自己的一幅油畫,託去巴黎參加世界工聯大會的中共代表鄧髮帶給毛澤東,以表達對延安的敬仰之情。
「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夫人李佩因當時代表中國婦女參會而知曉此事:「我只是記得,畢卡索讓鄧髮帶一張畫送給毛主席,鄧發還拿著畫讓我看了一下。」令人惋惜的是,鄧發回國後,於1946年4月8日與王若飛、秦邦憲、葉挺等乘美式運輸機返回延安,因氣候惡劣,飛機墜毀,機上17人全部遇難,畢卡索珍貴的畫作也從此消失。雖然這幅畫最終並沒有到毛澤東手中,但自那以後,畢卡索總是與中國或遠或近地碰撞著,他的中國緣並沒有因此中斷。
▍1950年由世界共產黨組織的世界和平大會,畢卡索創作的和平鴿。
1956年,畫家張仃隨中國文化代表團訪法拜訪畢卡索。張仃是齊白石的學生,於是他送給畢卡索一套水印的《齊白石畫集》。「那是一個午後,我們來到畢卡索工作室,是在海邊的一所別墅。畢卡索睡完午覺,從樓上走下來,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他領著我們參觀了工作室,原以為他的工作室一定很華貴,因為他是世界上最有錢的藝術家,他賣掉一幅畫的價錢,可以購買他一生用不完的繪畫材料。可是,在這位世界著名的大畫家的工作室裡,除了作品是新的,一切陳設全是破舊的,牆上是不斷脫落的痕跡,沙發舊得已經露出了彈簧……」見面幾十年後,張仃仍記得當時的情景。
就在張仃訪問畢卡索兩周後,藝術家張大千偕夫人來拜會畢卡索。據張大千說,落座後畢卡索就捧出5大本畫冊給他看,每冊都有三四十幅之多,全都是模仿齊白石的筆觸和畫風所作的毛筆水墨畫,請張大千指正,並發出由衷感慨:「齊白石真是你們東方一位了不起的畫家!」張大千仔細地講解一番,肯定了畢卡索的眼光和努力的態度,聽得畢卡索頻頻點頭。但是畢竟中國繪畫講究的是畫中的意境,筆墨的乾濕濃淡變化多端也很難短時間掌握,顯然畢卡索並沒有領會到這一點。最後,張大千還贈送了幾根隨身的毛筆給畢卡索。
隨後,畢卡索說出一番宏論,「我最不懂的,就是你們中國人何以要跑到巴黎來學藝術?」畢卡索認真地說,「在這個世界談藝術,第一是你們中國人,其次是日本,而日本的藝術又源自中國,齊白石先生是你們東方了不起的一位畫家!齊白石先生水墨畫的魚沒有一點色,用一根線去畫水,卻使人看到江河,聞到了水的清香。那墨竹與蘭花更是我不能畫的。」
旅遊:北京晚報
作者:李炫芷
監製:吳勇
編輯:袁新雨 吳勇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