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詣全憑字外功

2021-01-20 它山書院
造詣全憑字外功

——吳悅石先生訪談錄

時 間:2015年1月14日

地 點:北京快意齋

受訪者:吳悅石(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作院藝委會主任)

採訪人:李世俊(《中國書法報》社長兼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

    王登科(《中國書法報》副總編輯、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委員)

    楊中良(全國青聯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特聘研究員)

編者按:2015年1月14日,在楊中良先生的陪同下,《中國書法報》李世俊社長一行造訪快意齋,就傳統文化、書畫藝術、鑑賞收藏等話題採訪了吳悅石老師。在此摘選部分訪談內容以饗讀者。

李世俊(以下簡稱「李」):吳老師,您能在研究國學的同時又能深入於書、畫,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請您談談為什麼當今很難出大師。

吳悅石(以下簡稱「吳」):我在中國美術館做講座時就說過這個問題。吳昌碩是大家公認的大師,他書法、篆刻、國畫都很好。吳昌碩以後,許多人書法篆刻都很好,但是他們成不了「吳昌碩」。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在俞樾那裡學7年小學和經學,這就是最大的區別。因為後人沒有學這個,沒有下這7年的功夫,因此他們的書法、篆刻和吳昌碩的書法、篆刻、繪畫相比,其內在涵養就少了一大截。另外,現在大多數人在寫字畫畫過程中,缺少吳昌碩的那種底蘊,生發不出來,都只是在形上下功夫。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出「吳昌碩」的原因。同樣,章太炎和吳昌碩是同學,都是俞樾的學生。錢玄同、魯迅等都是章太炎的學生,章太炎手把手地教他們學《說文解字》。我曾認真讀過他們的手稿,寫得最清楚的就是魯迅。這說明魯迅非常下功夫,所以魯迅寫一些文章信手拈來,如他寫的孔乙己穿長衫,站著喝酒,還蘸著酒教小夥計寫茴香的「茴」字的四種寫法,其中有一個寫法是少見的,框裡面是個「目」,這也是「茴」。魯迅學過《說文解字》,可以把這些充實到文章中去,行家讀了以後,會覺得很有趣味。他文章顯得就豐滿,很有張力,但是,如果沒有這樣的底蘊,就會顯得很薄,這是學問問題。這也是我們文化當中很重要的,而且很是容易被我們忽略掉的。現在的院校教育就忽視了這一點,都是先教大家石膏像、圓錐體、四方體和球體,然後再畫頭像,所以我們只是在學西方的「用」,沒有傳我們中國人的「以心相傳」。中國人所說的以心相傳,就是懂了之後,不用說話,彼此會心一笑,心一通,這事兒就明白了。我說的你懂,而且你全明白,將來還能生發,才能青出於藍。現在沒有這些,如何談生發呢?所以說,佛祖靈山之會,拈花微笑。他說我有無上心法,不立文字,這樣傳給你,一說就傳了。佛祖拈花,迦葉微笑,這就是妙處所在。實際上在後來,有的學問家說「靈山法會,拈花微笑」這件事未必,以佛祖的學問,只要拿著花兒,一拈花,就有形;迦葉一笑,又露形,這是更高的一個境界。所以,這個是在心裡有。點出這個題目是高人,能夠不讀死書,也就是說不唯書、不唯名,確實有真知灼見的。


李:國畫,我理解應該是有內涵的東西,有畫外之音,看到這幅畫,就能體會到很深遠的內涵。但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一些國畫,都是「死畫」,有些工筆畫,例如「雄鷹展翅」之類的,徒有其形看不到什麼內涵與神採。

吳:現在的畫大多是看圖識字,20世紀80年代以前就有這種現象了。一幅畫的題跋就是「貼標籤」,標籤就是畫題。這已經是畫的下層了。畫和題要互相生發。題是補畫之不足,而且有感而發,引申這個畫題,使你讀之有會意,達到相視一笑的境界,這是能夠讀到畫外之意的一種境界。中國畫和西方繪畫體用不一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謝赫提出「六法」,這個六法大家都知道,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第一句就說「氣韻生動」,「氣」是什麼?「韻」是什麼?是看不著摸不著的東西,是虛的。「虛」的東西是中國人認為最高的東西。再往下,還有「神」,「神」也摸不著,讓人如何理解?但是第二條叫作「骨法用筆」。什麼是「骨」?「骨」字在《說文解字》裡講,也當作剔去肉的骨頭,但是這裡所說的「骨」,就是脊梁的意思。一個人的脊梁如果沒有了,那就什麼都不是了。所以說,骨法用筆很重要。荊浩,大家都知道,是山水畫開宗立派的大家,他曾說「生死剛正謂之骨」,可見,骨法用筆之重要,將其提到了非常高的高度。

筆就是你,就是自我。我們常說字如其人、畫如其人,人沒有把筆用到畫上,讀了你的畫,看不清楚你是誰,這還有意義嗎?如果讀了你的畫或者字,好像是個搽胭脂抹粉的人,這樣就失去書畫的本意了。所以說,蘇東坡就提出了「論詩必此詩,定非知詩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鄰」,但是我們現在,與那個時代落後多少呢?


李:我曾看過諸樂山的兩幅畫,同樣是兩幅畫,他就畫了兩個枇杷,他的題跋不一樣,感受就不一樣。他第一張題的是「兩個青枇杷,饞蟲要吃它。因知有酸味,一切不管它」。另一張又寫了一句:「果子還是未熟好」,你看他的畫外之音,能想像到很多很多。

吳:歷朝歷代,學書畫的人都是千軍萬馬,張浦山寫的《浦山論畫》,清朝有兩萬多名畫家,大家耳熟能詳,能夠認可的也不過就二三十人而已,240多年就是50個人。我們這個時代也一樣,20世紀評選十大畫家、書家,後邊的都是湊上去的,前面的都是大家公認的。這也說明,畫畫即使是非常普及的,在中國人口這麼眾多的狀態下,出10個大家也都是很難的。張浦山寫兩萬人的時候,中國是4億人口。中國人從康熙時期到民國,就是4億人口,由於戰爭多,人口沒有增加。只有到1958年的時候,才6億人口。我們現在是十幾億人口,十幾億人口要選出10個人,也是很困難的。所以說,我們這個時代比4億和6億的時候還退步。退步不是因為別的,是我們失去的中國文化本體。我們所受的全部都是西方教育,無論生活的哪一個角落,無孔不入的都是西方的教育。雖然,我們現在經濟方面是發展了,但是如果這樣下去,遲早要被世界大同了。


李:吳丈蜀寫謝無量的一首詩,「突破藩籬邁舊蹤,師承漢魏善融通。成家豈是臨摹得,造詣全憑字外功」。這是吳老師所講的中國文化,功夫在字外。這也是吳老師說過的,先國學,再書法,再畫。這個道理是非常深刻的。

吳:在學習國學的過程中,人生閱歷和內心會得到錘鍊,人生的閱歷對於書畫非常重要。人生多一些閱歷,自己有時要多品味,多想,多琢磨,把閱歷當成自己的寶貴財富,這也是一本「書」。


王登科:現在這個時代,又開始回歸傳統文化,只談文化,是一個很空洞的概念。所以從文人畫、從書法這個真正書道的精神,落實到具體的行當裡面去,落實到生活的細節裡去,這也是我們現在該注意的一個問題。

吳:這也就是孔子說的「小大由之」,沒有小,就沒有大。通常我們說,以小觀大,以大觀小,這是我們的法。細節見成績,細節就是一筆一畫、一點一滴,一件事、一個人這都是非常具體的。沒有具體,談傳統會空,屬於形而又形,屬於空談對空談。但是,真正做事、理解事兒,要從具體而微。事要具體而微,寫意也要經意至極,若不經意。它先經意至極,也就是說,你已經下過這個功夫,然後把它忽略了,然後假裝灑脫。那個「灑脫」是真的,筆又松,又軟,力道又夠,這個時候作品才好。


相關焦點

  • 沒點「字外功」,別稱自己是書法家!
    如果你沒有如啟功先生勤於修煉書法「字外功」,你憑什麼要自稱是書法家?所以說,沒點字外功,別隨便就自稱「書法家」。 越來越多「字內功」與「字外功」是書法學習中常常被強調的一對概念。
  • 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
    有人問我,字外功夫是啥?如何修鍊字外功?首先,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字外功,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不是一個人在書法之外,所有的成就和他的才能,比方說一個學習書法的人,他做飯做得很好,但這個和他的書法有直接關係嗎?關係會很大嗎?
  • 金庸武俠九大外功 你全知道嗎?
    金庸武俠九大外功 你全知道嗎?金庸武俠武功分為內功與外功,最強內功有九陰真經、易筋經、太玄經等,那麼最強的九大外功有哪些呢?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上榜了呢!出手的人武功越高,死法越是巧妙,真正的功夫所在,將對手的兵刃拳腳轉換方向,令對手自作自受,其中道理,全在反彈兩字。天山折梅手天山童姥天山折梅手,又稱六路折梅手』,是屬於逍遙派天山童姥的絕學,虛竹曾賴以成名。天山折梅手共包括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一共六路武功,天下任何招數武功,都能自行化在這『六路折梅手』之中 。語出金庸《天龍八部》。
  • 金庸小說∶內功一樣的情況下,這五種外功最為厲害
    金庸小說分為外功和內功,外功就是只要有心法和口訣,就能修煉其中的招式,內功則以修煉內力為主。相對來說,外功更容易入門,但是想要強大,還需要修煉內功。如果內功相同的情況下,哪些外功威力更大呢?下面小編就來盤點內功同等的情況,五種最為厲害的外功,不到之處,歡迎指點。
  • 武俠小說中內功和外功到底哪個更重要?
    武功分為內功和外功。內功主要是提高武學修為,包括一些心法和氣功,比如通常說的打通「任督二脈」。在武學上應該算是至高的內功心法。外功是一些武術招式,比如「降龍十八掌」等。內功是要重於外功的。這一點,現在的江湖,認識嚴重不足。內功好但是外功差的人很多,最典型的就是段譽、虛竹和覺遠大師。
  • 雲橋動態|書法家劉俊京做客瀚墨雲橋,趣談書法「字外功」
    11月27日,著名書法家劉俊京老師做客瀚墨雲橋,暢談書法的「字外功」和「書法與養生」的話題。劉俊京老師認為學習書法要有「字外功」,要多讀書,增加自身歷史、文學、詩詞等方面的修養,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綜合能力,開闊了眼界才能有高水平的書法成就。
  • 學書法不要只顧著臨帖,書法老師:這些字外功更重要
    假如單純在寫字層面,或許可以了,但要深入研究,學習真正的書法,可能還不夠的,還需要更多的字外功。這句話用在書法學習是完全適用的,嘉強稍作了一下修改:若要寫好字,功夫在字外。學書法需要哪些字外功呢?嘉強覺得大體有以下五點,歡迎你來補充。
  • 漢字學是書法藝術的「字外功」
    李洪智大家都知道,學習書法有所謂「字外功」一說,漢字學當是「字外功」中最重要的一項,原因很簡單,書法是以書寫漢字作為表現對象的。甚至有的先生認為,漢字學本來就應該是書法的「字內功」,以強調文字學對於書法的重要性。毫不誇張地講,漢字學對於書法藝術的學習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比如說,掌握漢字學知識有助於學書者面對碑帖中紛繁的文字現象時,能夠知其所以然。
  • 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
    王羲之書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王羲之的書法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當代,其法則都被奉為圭臬,而且暢行無阻,同時也被千秋萬代引為基本法,不容置疑。那麼,王羲之書法到底是「字因人貴」還是「個人造詣,名副其實」呢?對於王羲之書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要給出一個準確的總結、準確的評價很難做到,有的從技法角度認識王羲之,有的從結構角度去看待王羲之,也有的從章法角度去闡釋王羲之。這個被千秋萬代公認的「書聖」,是被捧得這麼高,還是憑實力站上高臺?
  • 薛顛論內功與外功的區別
    外功則專練剛勁,如打馬鞍、鐵臂膊等,制人則有餘,而自衛則不足。內功則專練柔勁,如易筋經、捶練等法,皆行氣入膜,以充實其全體,雖不足以制人,而練至爐火純青之境,非但拳打腳踢不能損傷其毫髮,即刀劈劍刺亦不能稍受傷害。依此而論,則內功之優於外功,固不待智者而後知也。
  • 星辰變:發現新的修煉體系,達外功先天第一人,殺手流星身份曝光
    外功先天第一人,流星殺手身份曝光。發現新的修煉體系秦羽因為體質原因,無法修煉內功,凝聚金丹,導致只能通過修煉外功來增強自己。在新的一集中,風伯伯給秦羽講述了一位強大神秘人,在未渡劫時就擊殺了圍攻他的數十哥空冥期渡劫高手、一個修真者大成和幾位散仙。
  • 「書法問集」39、什麼是書法字外功?怎麼修煉?
    讓自己像個寫字的人,就是字外功。一切字外功都是建立在堅持練習書法的基礎上的。如果要修煉書法字外功,有三個步驟。一,先了解自己的心性。很多書法家,不用提筆寫字,言談舉止就不像個寫字的人。財色酒氣非常的重,眼神也非常的游離。寫字、書法和人的行為,心性,道德有關係嗎?古代書法家和文人,為了迎合帝王,還會刻意把字寫成帝王喜歡的樣子。
  • 李白與蘇軾,外功登峰造極與內外兼修天人合一,實天地之別也
    一,外功登峰造極外功,表面文字的功底而已。外功登峰造極者,則語言瑰麗,氣象萬千,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凡夫俗子望塵莫及。二,內功深厚無比內功,則是或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最終直入人心,讓人感同身受。外功再厲害,也不會傷筋動骨。內功夠深厚,則會一招斃命。相差天上地下,不能以道裡計。
  • 《吞食孔明傳》全造詣獲得方法
    在《吞食孔明傳》中,我們如果完成了挑戰劇本和任務就可以獲得造詣,並且還可以獲得相對應的成就,下面小編就將帶來《吞食孔明傳》全造詣獲得方法,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全造詣獲得方法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 武俠世界內功外功同樣重要,喬峰外功當世無敵,其內功卻更駭人
    前言:金庸武俠世界中,內功和外功無疑是同等重要,倘若單純以外功擊人,自然是威力不到家,甚至一些強勢外功必須要求有深厚內力。單純的內功,也無法發揮出全部實力迎敵。在天龍八部中,金老爺子為喬峰配置的外功顯然是頂配,一手降龍十八掌被其駕馭的爐火純青,可事實上,喬峰的內功來源卻是更為駭人。在金庸筆下諸位主角中,喬峰其實是金手指加成最差的一位。段譽身負北冥神功僅僅一層,卻在金老爺子的金手指幫助下,連吸十幾人的功力,平白成了內力深厚的高手。
  • 《俠客行》:他外功練到排名第一,死後還要被謝煙客嘲諷
    金庸小說裡面的武功分為內功和外功。外功有很多種,包括各種拳法、掌法、劍法、刀法等等。內功也有很多種,每個門派內功的法門就不一樣。劍法很好的雪山派,其實內功方面並沒有什麼出色的地方,直接導致雪山派只有一個白自在一人獨大,而這個白自在還是因為年輕時有奇遇服食了奇珍異寶,才有了能在武林中排上號的內功。
  • 金庸小說中的十大外功,蕭峰身兼兩樣,第一名很難練成
    外功第十名鬥轉星移:「鬥轉星移」是金庸武俠中的一門神奇武功,由五代時期慕容龍城所創,乃是一門借力打力之技,不論對方施出何種功夫來,都能將之轉移力道,反擊到對方自身。出手的人武功越高,死法越是巧妙,真正的功夫所在,將對手的兵刃拳腳轉換方向,令對手自作自受,其中道理,全在「反彈」兩字。
  • 張無忌的乾坤大挪移到底是內功還是外功,一般人還真不知道!
    在金庸的著名武俠作品《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憑一己之力,將明教解救於水火之中,並當上了明教教主。而乾坤大挪移,就是張無忌在武林路上學習到的第2本絕世神功,對於這一神功,凡是看過《倚天屠龍記》的人大概都不會陌生,因為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也知道他的威力不凡,但是乾坤大挪移到底屬於什麼樣的功夫,是內功還是外功呢?相信知道的人就寥寥無幾了。
  • 哪一種外功,是金庸小說當之無愧的排名第一
    所謂外功,是指剛猛力道的外家功夫。江湖流傳的鐵砂掌、鐵布衫、硃砂掌等,都屬於外功類。外功的進度快,是強於內功的一大優勢。因此很多練武的人,往往選擇外功作為提高武術的途徑。「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就是這外功的底子,需要鋼筋鐵骨。在金庸的武俠小說裡,那幾種外功顯示得非常厲害呢?
  • 九陰真經八大門派內功武學與外功武學分析
    首先來說外功的武學,外功武學以近戰為主,高爆發,臂力加外功暴擊和外功威力,而配合上外功的種種武學簡直變成了蝸牛的偏愛,例如《斷情七絕》《打狗棒法》《求敗棍法》種種,目前主流的單挑PK武學幾乎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