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5-草書釋讀29

2020-08-26 黃簡講書法

L7-35草書釋讀29

3.5方位

所謂方位,就是方向和位置。大者如太陽位置,東南西北就是根據太陽位置定的,四方之間就是「中」,「中」也是方位之一;但「中」可以指很近的位置,《說文》:「中,內也」,和「外」相對,相當於裡面和外面。「東」字第7課講過了,「北」在23課解釋過,餘下「西」「南」「中」三個字,我講解一下。

西

現在提到「西」,很自然想到西面、向西、西方等,但「西」是一個假借字,本義是鳥巢,棲身之所。金文上面加了兩筆,那是一個小鳥的側影,黃昏小鳥歸巢棲身,正是日落西山之時。所以《說文》曰:「西,鳥在巢上,象形。日在西方而鳥棲,故因以為東西之西。」看小篆的「西」上面彎曲的弧線,小鳥側影更抽象,到秦簡把曲線一拉直,就產生了現在寫的「西」。於是另創一個「棲」,以表示棲身之義。這是個形聲字,「妻」是聲符,千萬別當作會意字,一當作會意字,變成了太太要上樹,那要趕快報警。老實說這個字筆畫也太多,所以又有一個「棲」,這個可以當作會意字,樹上有鳥巢,沒問題,右旁的「西」有時也兼聲符,如棲棲遑遑。草書中的「西」,是從隸書轉化過來的。

「西」字草化,從金文「西」演變到秦漢簡牘,左邊一豎很高,從最上面一橫起筆,一直寫到最下面一橫,然後轉彎成一折。王羲之《十七帖》有兩個「西」字,反映出這個特點,第一勢取奮筆勢一開半,上下兩橫連通,然後寫右旁橫豎一折〔也是奮筆勢〕,或者一橫一轉,獅口,最後中間加上兩點,羊角勢。而陸機、智永、隋人《出師頌》等都是先寫獨立的一橫,下面外框用左折右轉鐵圍勢,最後加羊角勢。金文第一橫跟下面鳥巢不分開,小篆分開了,所以說秦漢簡牘寫法,跟金文大篆有關,到漢碑八分第一橫普遍分開,這是承小篆而來,比金文寫法為晚。

「南」字草書,可以看智永、孫過庭,兩個筆勢,先取曲鉤勢移位,然後豎橫橫,豎筆勢。簡單地說,框架左邊的豎筆省略了。

上一課講了,曲鉤勢加顧盼勢是「雨」字,有些人寫「雨」字,取曲鉤勢加兩點鐵鈴勢,《古詩四帖》有這樣的寫法,我沒有推薦。上次還講到,曲鉤勢移位加交爭勢,這是「兩」。今天講了曲鉤勢移位加豎筆勢,這是「南」。「南」上面是十字形,所以用曲鉤勢移位,要出頭,而「兩」上面不是十字形,卻也用曲鉤勢移位,草書這些細節很多,平時要多加留意。

「中」在早期甲骨文和金文中,是一個測風向的器具。上面飄起的是旒〔Liu2〕,就是飄帶,或多或少。比較複雜的寫法,在中間畫了個圈,甲骨文有提到「其立中」,這東西插在座目標中間位置。後來出現了另一種寫法,刪除飄帶,只留下「中」。

「中」字草化。大家知道通常口字形取鐵圍勢,鐵圍勢是左折右轉,這裡用右轉左折,也就是鐵圍倒筆勢。之所以這樣倒筆寫,是因為後面還要寫中間那一豎,鐵圍勢左折和中間這一豎,可以組成兩豎,豎筆勢。蔡邕《九勢》有一句話:「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相同的筆勢放在一起,寫起來當然方便了。所以整個「中」字,是獅口加豎筆勢,這是第二次整理筆勢的結果,鐵圍左折歸入了後面。有些書法家把這左折縮成了一點,這是個豎點,孫過庭寫得比較明顯,獅口和豎筆勢相當清晰。

方位分固定方位和相對方位,東南西北是固定方位,對每人都是一樣的,基本不變,左右這樣的方位,你轉個身就不同了,所以叫相對方位。對於一個人來說,有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上下是基本固定的,前後左右就時時變動。「左右」兩個字已經講過,下面解釋一下「上下前後」四個字。

「上」字,篆書課程提到過,我們溫習一下:在一橫的上方加一短橫,這就是「上」,「下」也一樣,在一根線的下部畫一橫,這就是「下」。很明顯,這樣寫法容易混淆成「二」字。有些人改用一豎,表示往上或者往下,但這樣寫出來的「下」,又很像「丁」字。現在我們寫的「上」「下」,綜合了這兩種情況。

「上」字草化有幾種不同情況,這字只有三筆,很多筆畫少的字,如一二三七八九十大小之類,用不到解散隸法,照寫就是,真、行、草都差不多,「上」字也屬於這情況。章草如皇象《急就章》,「上」的筆順是豎橫橫,這字寫出來就是三根直線,未免有呆板之譏。以前說過,鍾繇寫「上」把上面的橫改為撇或啄,走七號位,王羲之改用側點,走九號位,歐陽詢改為一策,走三號位,這些都是希望加點斜線的手法,改一橫為一點。《古詩四帖》寫「上」,筆順為橫豎橫,這種寫法在歐陽詢《千字文》和集王《金剛經》中都可以見到。但《古詩四帖》第一筆是從左到右,歐、王是從右到左,《金剛經》中還有一個「上」,第一筆明顯是先撇,跟鍾繇的「上」字對照,第一筆先寫撇,很值得注意。《古詩四帖》只是改變了筆順,沒有改變筆畫。

通常學草書的人,都希望多點草化手法,如果一個字,草書和真書差不多,就覺得不過癮。「上」字雖然筆畫少,你可以把其中的筆畫縮短為點,剛才是改第一橫為點,如果把那豎筆也改為點,寫出來的「上」字又不同了,孫過庭《佛遺教經》就有這寫法,看上去很像草字頭,以前講過,這還是豎筆勢。如果「上」字下面一橫也縮短,形狀變動更大,更難識了,《敦煌遺書》、《古詩四帖》都有,上兩點,下一點。就我幾十年從事書法的經歷發現,很多寫草書的,寫一個字人家不識,他就很高興。簡言之,「上」字可以改一筆為點,可以改兩筆為點,甚至三筆全改用點,草書作品中都是常見的。

知道了「上」字草化,「下」字就迎刃而解了。「下」字最後一筆,楚簡中還有很多如金文一樣用六號位的橫,但秦簡中已經流行改為九號位的捺,到漢隸、真書,最後一筆都用點了。在集王羲之《聖教序》和《金剛經》中,「下」字的寫法可以明顯看到手腕左右搖動,右左右左,兩個來回。王羲之《得示帖》,「下」字變成橫撇捺,看起來好像草書「尺」字,這是搖腕的必然結果。如果把三筆分離,就好像《瞻迎帖》這樣變成一橫下面加羊角勢,就整個字而言,這已經是取雞頭勢。最後,「下」字草書用雞頭,是隨意三點,上一點,下兩點,其中可以沒有橫,也沒有豎。

「前」字,看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上面是「止」,也就是人的腳,下面是「舟」,甲骨文往往指獨木舟,也就是小船。如果隸定篆字,寫成正楷就是這樣一個字。這字的本義爭論很大,許慎說「不行而進謂之前」,有學者認為下面不是小船,而是履,鞋子,人腳穿著鞋子就是「前」,字義變成行走向前了,跟許慎相反。

還有學者認為下面是聲符「凡」,「凡」是古「盤」字之省。我現在住的地方有很多遊艇碼頭,遊艇很小,平時拴在碼頭柱子上,人上船後解開纜繩,提起腳來往柱子上用力一蹬,小艇就蕩出去了,這不正是許慎所說的「不行而進謂之前」嗎?小篆還有個字在「前」右旁加了一把刀,這就是「剪」。但在秦簡中,這個「剪」卻被借作「前」字用,於是「剪」只好再加點東西,寫成「剪」下加「羽」。現在多用「前」下加一把「刀」為「剪」,這一來「剪」有兩把刀了。簡言之,我們現在的「前」,其實是借用古代的「剪」。

「前」字草化,上面的「止」隸書中已經變成兩點一橫,看起來好像草字頭,這是豎筆勢。「舟」隸書中已經化為月字形,草書用飛帶勢。至於右旁的「刀」,只需一個獅口。三者裹束起來,重新安排筆勢:豎筆勢先寫橫,後寫上面兩點,即倒筆勢,「月」省去第一撇,和獅口組成兩撇向背勢,向背勢其實屬於順轉鉤裹勢這一組,你說用了鉤裹勢也可以。今草也差不多,王羲之把上面兩點連為一橫,從筆勢角度說,可稱之為奮筆勢倒筆。

「後」字,甲骨文上面是么,小的意思。下面是夊﹝Sui1﹞,甲骨文中夊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夊」的意思是兩個腳有東西絆著。段玉裁說:「么者小也,小而行遲,『後』可知矣」,人又小,腳又絆著,結果就落後了。金文寫法還加上「行」的一半「彳」,或加「止」等部件,但到小篆就定下來「後」字三部分:彳、么和夊,由此而來的隸書、真書,都是這樣,從筆勢說,是迭烏勢,蟠龍勢和飛帶勢。

「後」字草化,章草幾乎和隸書一樣,皇象僅僅把雙人旁變成一豎,右旁仍是蟠龍加飛帶。今草把蟠龍勢用一橫替代,簡化了很多,孫過庭往往把左邊的豎和右旁的橫,組成一個筆勢,這樣,整個「後」字就是豎筆勢加飛帶勢。王羲之豎橫經常是分開的,這樣一來,蟠龍勢化出來的一橫,就會和下面的飛帶勢組合。我們看智永比較清楚,雙人旁取隔水勢,右旁重組筆勢,上面是兩開奮筆勢,下面撇捺交爭勢。所謂重組筆勢,就是把某些筆畫,歸入某一組,如本來屬於下面一組的,現在移動到上面去組成新筆勢。草書寫起來,是一個一個筆勢寫的,重新分了組,停頓處就不一樣了。索靖《月儀帖》「後」字一豎一橫都是大弧線,很有特色,你可以想想怎樣分筆勢。

今天就講方位,謝謝。

本節要點:

■自然:方位。

■東、南、西、北,中。

■上、下、左、右、前、後。

複習思考:

■元四家之一吳鎮這幅墨竹,左上角用草書落款,你能讀出他寫了什麼嗎?

試用草書寫下面詞語〔擴號內不必寫〕: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離騷〕

■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後。〔論語〕

■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後起之秀,先人後己,後生可畏,承前啟後。

■東山再起,東張西望,旭日東升,坦腹東床。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

■天南地北,南柯一夢,如日方中,泰山北鬥。

相關焦點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 草書釋讀16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22─草書釋讀16 繼續上一堂課講「人」部的字,解釋 「人」 在字頭的字怎樣草化,如餘、侖、舍、倉、食、合、會等。 同時,還開始解釋兩個 「人」組成的字,如從、比。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4-草書釋讀28L7-34草書釋讀283.4 天氣這個各位很熟悉,陰晴風雨露霜雲雪之類,所謂天氣,古人認為都是氣的變化。吳昌碩寫法其實和智永差不多,草書規則講過,為了避免來回走重複路,左豎往往縮短或省略,這一來外框就成了曲鉤勢,裡面加一個顧盼勢就完成。而「兩」字完全是另一種寫法,絕對不會搞錯。智永這寫法必有所本,不會是他自己臆造。《章草草訣歌》也收入了這個寫法,這是對的,不少人寫草書是靠查字典的,字典收入哪一種寫法對他們影響很大。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44─草書筆法01
    我的草書課程,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認識草字,詳細介紹草字是怎樣形成的,習慣上稱之為草法。我們不用背草書口訣的方法,而是總結出十幾條規則,以把握草法。根據以往教學經驗,大約半年時間,學員就可以認識草字。第二是臨習章草,章草是最早有系統的草書,是整個草書系統的基礎。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1-草書釋讀25
    L7-31草書釋讀25又要回顧一下課程進度,草法第三單元「草書釋讀」,「社會」這部分講完了,今天開始講「自然」。「乙」字筆畫很簡單,沒有「解散隸法」的問題,二級課程26課我講了「乙」字三種筆勢,即外略勢,鳥雛勢和蠆尾勢〔或稱蠆毒勢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1——認識草書1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1——認識草書1七級課程開始,講草書。書法藝術上講的草書,有兩個要求:一是符合草法,二是體現技法。「符合草法」是解決寫出來的草字對不對的問題,不寫錯字。「體現技法」是解決寫出來的字好不好的問題。書法有什麼技法呢?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29-草書釋讀23
    L7-29 草書釋讀232.3 社交《易·兌》:「君子以朋友講習,」講習什麼呢?孔穎達疏:「同門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講習道義。」「同門」即同一師門受業,所以「同門」等於同學、同窗。師門不同常有不同的觀點,書法界也是這樣。「同志」就是志向一致,奮鬥目標一致,這比「同門」更進一步。如果一個人找你,上次去喝酒,這次約打牌,這不算朋友的,朋友的作用是勵志,講習道義,用現在的話來說,能起正面作用的才是朋友。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0-草書釋讀24
    L7-30 草書釋讀242.5 教育我在14課中講過,甲骨文、金文「豊」跟「豐」非常相似,直到漢隸中還經常混寫,如《禮器碑》和《乙瑛碑》,「禮」字右旁,一個寫「豊」,一個寫「豐」,沒有統一。草書很多是從篆書來的,「豊」和「豐」金文大體相近,草化結果就會很相似,甚至完全一樣。
  • 黃簡講書法,認識草書 草書釋讀10
    黃簡講書法, 認識草書(十六) 草書釋讀10 書法密碼微店 繼續上一課講心部一些字的草化。 本課又講了一些相近的草字,如「慰」和氐隹有時寫法相同,退恐迎三個字怎樣區分。 還有草字加點的問題,推賦懷至,要不要加點呢?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2-草書釋讀26
    L7-32草書釋讀26「子」字屬於飛帶勢,二級課程31課就講過,講了「戊」和「成」兩個字,「成」是斧頭下面加一豎,這一豎是「丁」字。今天講「戌」,看甲骨文也是斧頭,斧柄上有一斜線,這斜線後來成為一小橫,究竟是什麼還不清楚。跟「戌」非常相近的有「戍」字,「戍」不是斧頭,是人旁有個戈,人拿著戈,守衛的意思。「戊」和「成」草化上次講了,「戍」草字「人」加「戈」就可以,那這「戌」怎樣草化呢?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2——認識草書2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2——認識草書2二 草書 上一堂講到,草書要符合草法,又要體現技法。草法是文字結構,解決對不對的問題,草書還要加上技法,解決好不好的問題,這是今天主題。書法技法就要用筆、識勢和裹束,所以今天課程就分這三點來講。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25-草書釋讀19
    L7-25 草書釋讀19女在真書中,「女」字先寫蟹腳勢,然後撇橫組成瞑人勢,這是將來要講的,因為有人問,這裡先講一句。甲骨文一個女子旁邊有個手,替她梳理頭髪,還有左右兩個手的,幫她梳頭,四級課程講過,女子結婚那天開始,頭髮向上梳了。金文也是這樣,不同的是手伸進了頭髮,看起來很複雜,相比之下小篆就簡單了。由此隸定,出現的秦簡寫法,這是隸書。皇象章草「妻」,跟隸書沒什麼兩樣,多個雁尾。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23-草書釋讀17
    L7-23 草書釋讀1714.3含有兩個人的字繼續上一課14.3,講含有兩個人的字。「卿」字分左中右三部分,左中兩部分均以一點替代,右旁這部分本身是節耳勢,草書把一豎縮短為一點,裹束起來,就是草書的「卿」字。因為兩點等於一橫,所以今草把三部分連通寫了,看起來似乎只有一個節耳化勢,不知草法就看不懂了。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3——認識草書32.2草書的識勢我說過好幾次,書法是兩步成字,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為一個完整的字。點畫好壞取決於用筆,無論真書草書,都是這樣。點畫組成筆勢,不是隨便亂湊的,而是要符合使轉。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4——認識草書4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04——認識草書42.3 草書的裹束點畫組成筆勢,筆勢裹束為一個完整的字,裹束是最後一步。裹束時還要考慮結字,《玉堂禁經》稱之為「結裹法」。草書的裹束,和真書有些不同,今天就講講這個問題。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28-草書釋讀22
    L7-28 草書釋讀222.2 小區草書寫單獨的「屯」字,是照隸書寫的,先寫奮筆勢,然後加乙腳異勢三種之一,外略勢、蠆尾勢、鳥雛勢任選一種都可以。12課講過「頓首」的「頓」,左邊的「屯」是用倒筆勢寫的,這是「屯」當作偏旁和其他部件結合時的常用寫法。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24-草書釋讀18
    L7-24草書釋讀1814.5家庭成員>前三堂課,我從一個「人」字講起,然後是含有兩個人的字,再講到含有三個人的字。我們知道「又」是右手,手中舉著一根棍子,隸書課程12課講到「教」字,左邊是聲符「爻」,右旁就是拿著棍子的「父」,後來還特地加了一個「子」,很有點家暴的味道。草書「父」從楚簡或秦簡寫法,特點是上面不寫「八」,只用一點。反而今草多了一點,可見世事沒有絕對的,通常今草比章草簡單,但「父」字不是這樣。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9-草書釋讀33
    L7-39草書釋讀333.11動物有關植物的字已經講過不少,這些字歸入一些部首,如草字頭、竹字頭、木字旁,還有禾部、米部、豆部等。今天講動物,動物的字很多,部首也不少,古人常說六畜,馬牛羊雞犬豕,其中雞屬於兩個腳的禽,其他都是「四足而毛」的動物,我先講這一部份。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3-草書釋讀27
    L7-33草書釋讀273.3 天體這是行書作品,王羲之「書」字有各種變化,讀帖時可以留心,但行書寫法未必可以用到草書,草書「書」字是這樣的,前面已經講過。這些就是「春」字的草書寫法,和行書、真書不一樣。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38-草書釋讀32
    L7-38草書釋讀323.9五行:火懷素的火字旁跟寫單字「火」沒什麼兩樣,羊角勢加交爭勢,皇象把火字旁寫為羊角勢加豎筆勢,剛才講過,智永比皇象更進一步,羊角勢加斸鉤勢,有點像豎心旁馬樁勢,但馬樁勢中間寫完一豎就結束,而這裡火字旁卻必須實筆鉤出,少了不行。
  • 黃簡講書法:七級課程(草書篇)40-草書釋讀34
    L7-40草書釋讀34犬繼續講動物,「犬」部。「爪」草化已經講過多次,取群鵲勢,就好像「孤獨」的「孤」字,子字邊一個「瓜」,就可以寫為飛帶勢加群鵲勢。套用到「狐」字上,取竹籜勢加群鵲勢即可,這是「狐」字第一種草書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