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淫生活、醉心寫生,賦藝術於具象到無形的精神寄託

2020-12-10 怡然聽雨齋Art

沈 平 怡然齋主

醉心於生活是一種境界,也是一種能力。幼時家貧,度日維艱,卻對繪畫情有獨鍾,那時的窮鄉僻壤沒有學畫的條件,只能以自然為師,對著山川河流、花草樹木、人間百態塗塗抹抹,感動於世間萬物。走出鄉村以後,始終沒有忘記保持著對一切生命初心的感動,總能靜下心來,沿著色彩學、透視學和中國傳統的足跡,腳踏實地地面對大自然,全方位地傾注入自己的情感,多畫、多讀、多背、多記,多年來亦因這份感動得以在物與我、虛與實、有形與無形之間浸心而自在,透過外在的形態,澄清一顆被世事纏繞的心,從精神內在本質上去把握描繪一山一水、一人一物,不斷深入對自然實景的提煉和自己內心的體悟,尋找心靈和精神的「回鄉」之路。

任何藝術一定是精神領域的自由,在絕妙的意境氛圍中,忘記塵俗煩躁,產生超越自然的精神享受,才有其存在的價值。我喜歡在傳統和現實文化中來回穿梭,不願受制於人,常常把西方與中國傳統寫生方法結合在一起,臨古不願被古人限制,學今也不想為現代人左右,從形式到色彩,從肌理到語言,從技術到表現,不講究什麼標準和程式,只求符合法理,以正確方法和健康意識,尋找沉靜明快、新鮮明朗的自然之氣,即便是殘破的村落也要畫出爽朗的韻致來,讓人性和情感得以自然流露。

古往今來,還沒有一個成功的藝術家不是通過寫生獲得創作源泉的,寫生是藝術創作的必由之路,也是保持敏銳感覺,掌握和研究繪畫創作的基本規律,是生動鮮活的,既不可逆也不能重複。寫生不僅是視覺與自然的碰撞,心靈和意識的再現,更是每位畫者的心路歷程,是思維更新的陣痛,通過寫生與表現對象最直接的情感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實踐,提升表現力、創造性,讓人性的美好在作品中得到提高和升華。

暗香浮動 68cm×68cm

第一,有感而發,時常保持畫畫的衝動,用心靈去觸及寫生對象。寫生是感受社會人文和大自然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獲取繪畫藝術觀察和表現方法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徑。郭熙說「身即山川而取之」,杜甫講「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古人把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自己的理想結合起來,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講傳神和情感,要求自然界的精神與創作者的主觀意志合二為一,通過真意、樸實和謙遜來獲得自然和生活的感受,做到自我修正和錘鍊,將大自然中體驗和感悟的種種視覺和心性幻化成筆下撼人心魄的藝術作品。

在寫生過程中,讓情緒保存溫度,以深切的感情去對待物象,始終抓住對象精神氣質和性格特性,多理解體會內在本質,這樣才能獲得深刻而正確的感受,然後讓獨到的看法和感受匹配與之相對應的畫法,迅速準確的捕捉對象,把自己的本性發揮出來。19世紀德國畫家門採爾對大自然、人世間有著摯熱的愛,用心靈與寫生對象去對話,深刻描繪了社會生產、人民生活風俗,其生動、感性的形象深入人心,是情感真實的表露。

因生活而感動,寫生是快樂的,如果心中沒有湧動著那種來自生活的衝動之情,可能連拿筆的感覺都沒有。石濤《大滌子題畫詩裁》中講「吾寫此紙時,心入春江水,江花隨我開,江水隨我起」。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湧動激情,把握住寫生物象的靈魂,發現並抓住對象特徵(點)和事物之間不同差異,把最具個性、代表性的東西用繪畫形式表達出來,即使身邊沒有繪畫工具也要用眼睛和心靈去捕捉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形態和精神,抒發來自內心的情緒,找到它的形、氣質、面貌和變化規律,在不斷的歷練和感悟中回歸到屬於自己本性的精神家園。

出山圖 89cm×89cm

第二,擅長觀察,弄清事物來龍去脈,通過比較歸納達到心手合一。正確觀察是寫生的必要前提,要做到首先得看到,會觀察才會比較、分析、綜合和判斷。寫生大都不是技巧上出了問題,而是觀察方法上面出了問題,缺少正確的深入觀察,就會想當然或對寫生事物麻木不仁,畫不出對象應有的姿態和特徵,作品也會流於程式化而缺少鮮活生命力。畫家馬蒂斯認為「看」是一種「創造性的視覺能力」,這裡的「看」就是一種細緻觀察的過程,是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特徵的直覺能力、透視力和洞察力。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觀察方法,每個人作品風格和畫面精神也就不一樣,觀察事物需要帶有強烈的選擇性,真正地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把正確的觀察信號輸入大腦,進行思考和理解,再變為準確的感覺,在大自然的秩序中去尋找美,不斷發現語言、豐富表現,完成從客觀表象到主動思維,再到自由創造的過程。

古人有「十日一石,五日一水」之說,就是要求我們認真觀察、研究對象,準確理解其特徵與規律,不僅要服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觀察和表現,還要在深入感知、研究和理解空間、色彩、比例、透視等諸多因素的基礎上,遵循「感覺-理解-感覺」這樣一個原則和畫面和諧統一的整體關係,從而找到最佳的表現方法,完成看到之後能做到、發現之後能實現的過程。譬如剛開始寫生的時候,常把對象看成幾何形體,藉助水平線和垂直線,通過點、線、面和長寬高比例「測量」等方法,來判斷「三停五眼」及眼、耳、口、鼻、眉相互穿插的形體結構關係;通過看天畫地,多個、整體地對景物色彩進行冷暖觀察比較,全面系統地分析明暗、虛實和色彩之間的不同形態,來找出物體間微妙色序和色距,準確表現畫面空間和意境。

寫生-牽馬人 68cm×68cm

第三,刪繁就簡,懂得如何提煉取捨,學會高超的綜合概括能力。寫生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客觀物體,看到什麼就一股腦兒都畫下來,面面俱到,那肯定不叫寫生,會很容易形成程式化、概念化、機械式的重複,照葫蘆畫瓢那樣的畫也不叫寫生,往往由於被動照抄會讓作品變得呆板而無趣。藝術形象不等同於藝術對象,應該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是客觀對象的取捨、概括和提煉,比對象更凝練、集中,更具有感染和衝擊力。畫家達文西大量的寫生習作線條剛柔並濟,以面表現形體,用線表現質感,線面結合,有時舍線取面,以一當十,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線,表現光影微妙的變化,高超的綜合提煉能力令人嘆服。

寫生需要在認真觀察和認識對象的基礎上,依靠敏銳的眼睛和心智去篩選和組織提煉,通過辯證思考,不被表面偶然現象與光影所迷惑,把看來含糊不清的外形與理解了的內在結構統一起來,把看來繁雜的現象歸納在一個整體之中,區分物象美醜優劣、「有塵俗」和「無塵俗」,捨去瑕疵和影響整體的地方,充分發揮審美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對物象進行精心裁剪,大膽取捨,不畫的地方永遠也不要畫,主動、自覺地表現和把握對象的本質特徵,真正體悟到社會和自然所蘊涵的生命意味,把最美的亮點畫下來,使畫面獲得理想的效果。譬如我們常常根據頭部的轉折關係把頭髮、鬍鬚處理成塊面,形成了「疏可跑馬,密不透風」的對比,處理人物衣紋時,只交代關節轉折處衣紋的來龍去脈和結構特點,其餘儘可能地概括。

任何藝術表現都有取捨,必須強化一些東西,放棄一些東西,既做到無中生有,也要學會視而不見,提煉取捨的分寸把握決定了繪畫藝術水平的高低,也是裁量一個畫家功底與實力、才情與膽魄的最佳尺子。像斷臂維納斯,殘而不缺,給人留下無限的想像空間,相反如果全部交代清楚,畫面一覽無餘、平分秋色,就沒有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最高境界。

微風 60cm×21cm
亭亭玉立 60cm×21cm

第四,虛實相生,強調層次關係,讓畫面充滿詩意般的節奏感。一般來說,物體在空間受光線、空氣、環境和自身的影響,會產生近實遠虛,視覺中心實邊緣虛,近處顏色深而豔麗遠處模糊清淡等層次變化,寫生時只要找出這些虛實層次關係,就能很好地表現物體結構、光影、質感和色彩效果,這只是基本要求,如何通過主觀思維去提煉和純化虛實層次,使作品具有詩意般的節奏而鮮活起來才是關鍵。

寫生時往往不是技巧好就能畫好,畫到一定的程度是依靠感覺歸納好層次關係,一場戲有主角、有配角,有高潮、有低潮,一幅畫也應該有張有弛,動靜結合,亮的地方不要一樣亮,灰的地方不要一樣灰,深的也不要一樣深,墨的濃淡、色彩明暗等變化節奏分明。畫家莫奈描繪雪景時,在柔和的銀灰色色調中增加藍紫色陰影,把色彩虛實層次關係處理得淋漓盡致,讓人在寒冷的冬日裡感受到溫馨的暖意和靜謐祥和詩意,即便一個乾草堆也能畫出豐富多彩的熱情來。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也注重整體虛實層次關係,不糾結於細節描繪與刻畫,強調畫面粗獷強悍的節奏,用純樸親切的藝術語言,表現傳達鄉村田園場景中感人的人性。

中國畫寫生講究筆墨,「墨分五色」,把墨當作顏色,色彩往往受到限制,其實顏色也是水墨的一部分,不應該成為色彩運用的阻礙,設色不僅要「隨類賦彩」,也要像用墨那樣不可平塗,虛實結合層次分明,讓畫面產生良好的節奏感。石濤認為除了筆墨功力,用筆唯有「至松」,起筆運筆落筆如同書法,快慢結合,按畫面氣勢虛實需要強調某一部分,畫面才能空明疏朗,反之則會落入「塵俗」,讓人窒塞沉悶、瞭然無趣。像林風眠、方增先行筆快而滯,吳昌碩、齊白石行筆慢而促都有各自張馳有度的層次節奏,構成不同的美,才使得藝術表現的內容具有真情實感的動人魅力。

滴翠 60cm×21cm

第五,繼承發揚,通過實踐對傳統有所篩選,廣收博取吸收適合自己需要的營養。學習寫生之前,認真閱讀和臨摹前人的優秀作品很重要,對經典作品的臨摹學習繼承,是為了理解繪畫的精髓,深入地掌握技法,藝術形象是靠藝術技能、審美情趣、藝術表現完成的,前人已經創造了很好的繪畫技巧,只要你畫得不好,都可以從臨摹開始,「學大師取上法,走正路練真功」,臨摹好畫是捷徑,大量臨摹大師的作品,就會離大師近一步,藝術需要我們在繼承的基礎上推陳出新,不斷發揚創造。

中國有「師古人」、「師心不師跡」的共識,趙之謙以北碑入畫,董其昌用筆和婉生拙、秀雅縹緲,清代「四王」筆墨濃淡乾濕控制得當,「筆筆見筆」,吳昌碩古篆籀筆法古拙素雅,以及黃賓虹的墨法(焦墨法、積墨法、潑墨法)都值得去學習借鑑。李可染先生學齊白石筆法、黃賓虹墨法,他的畫用墨講究,很多地方用筆慢而沉著,筆下的形象深刻。「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傳統從來都是發展的,只有通過寫生,遠離固有觀念,把已學成的傳統不知不覺變成自己的技法,才能不落某家某法窠臼,發現豐富深厚的內在東西,融於自然和性情之真,成自己之風貌,個人風格也就自然自在、自由快樂地呈現在創作中。

我們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獲得成功的,如果單純地活在模仿式的藝術創作上,作品肯定達不到新高度,時代的局限,前人的方法也不是亙古不變、千載不易的定論,我們學習傳統,不光是掌握技法,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實踐去粗取精、識別真偽、鑑別好壞,去篩選、驗證哪些是最主要的,哪些適合自己的。特別注意的是要認真讀帖、讀畫,通過眼看、手臨和鑽研思考全面運用,從縱橫聯繫和互相對比中去分析了解,弄清大師是如何畫的,繼承了誰、又影響了誰,完成從認識到存在、理論到實踐、個別到整合的發展,踏出一條前所未有的足跡,讓自己的繪畫道路得以繼續向前延伸。畫家黃賓虹寫生是一流的,百年來東、西方能及者寥寥,他學習傳統著眼於「理」,不宗一家一派,遺貌而取神,兼收南北,融黃、王、倪、吳諸家筆法,隨子久、雲林、山樵之意境,成荊浩、關仝、範寬之精神,集歷代名家精華之大成,繼承了傳統並發揚光大。

寫生-石林少女 68cm×68cm

第六,探索創新,要有強烈的表現意識和欲望,找到自己鮮明的創作特點和個性。隨著時代的變遷,美學觀點會不同,繪畫語言也就一直在變,美存在的意義是藝術的感染力,它和技巧不能混為一談,不能總是老方法、老伎倆,每張畫都似一個模樣,循規蹈矩和重複創作並不是藝術發展的方向。藝術貴在探索創新,只有孜孜不倦地嘗試,永不停息地去創新觀念和方法,否定再否定,賦予作品更高的藝術理念和面貌,不斷追求完善繪畫精神,才會產生一幅幅充滿生命力的作品。「閱覽古今尋變法」,齊白石、黃賓虹等先生在七八十歲之後尋求衰年變法。印象派發現陽光下物體顏色的豐富變化,成為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藝術流派。李可染先生對景創作,發現逆光下前邊樹亮後邊黑,從而尋找到了自己的色彩、風格和獨特的繪畫語言。

藝術作品是給人欣賞的,只有獨創性的藝術品才能吸引住欣賞者的眼光,被人理解和接受,才會具有價值和生命力,藝術家只有堅守自我和個性魅力, 提升藝術修養,擁有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才能體現出自身作品的藝術價值。特別注意的一點是:藝術個性獨創不能簡單、一味地求「新」,還需考慮到作品思想性和可接受性,藝術永遠是矛盾的兩端,如果沒有個性升華作品註定平庸,太過彰顯個性獨創必將流失自然之美,怎樣感知自然本真,超越自我,升華自然意象,是每個畫家一生的命題和追求。一切繪畫形式都旨在表現對象,而且要求不斷創造新的表現形式,寫生就是要求在豐富生活的同時激勵情感意識的歷練,尊重自然和重構意境,融合、探索藝術表象與意象的高度和諧,在大自然中不斷發現新東西,發現前人沒有發現的東西,不能墨守成規,也正是由於這種不斷發現和「離經叛道」,作品才能一次又一次獲得前所未有的新生。

我熱愛自然、鍾情生活,深愛身邊每一個人,追求人世間一切美好,感恩生命中每一份饋贈,不論何時、何地,都陶醉於寫生,幸矣足矣。

沈平作品欣賞:

涼山彝族寫生 50cm×50cm
牧歸圖 68cm×68cm
寫生-山西老農 68cm×68cm
賞花圖 50cm×96cm
福到 50cm×50cm
蕉林小築 60cm×21cm
寫生-老農 68cm×68cm
山雨欲來 68cm×68cm
思詩圖 50cm×50cm
臨泉 50cm×50cm
清影 50cm×50cm
江雪-唐人詩意 68cm×136cm

相關焦點

  • 【人民藝術】關於藝術,關於寫生
    文藝創作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深入生活、紮根人民——藝術家們以寫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和實踐給出的回應是:基於寫實,尊重傳統,尊重繪畫語言的同時,努力以不同風格、個性,探索對本土情感體驗的獨特表達。寫生是油畫創作的源泉。通過外出寫生,藝術家不再局限於畫室之內,得以與自然、現實生活、人民有了更鮮活的接觸,便於從自然和生活中汲取營養。
  • 水墨人物寫生,是一種把生活素材提升到藝術創作的獨立體驗過程
    秦嗣德《保安》248x129 2020年水墨人物寫生,是一種把生活素材提升到藝術創作的獨立體驗過程,從普通生活的自然狀態被提取成為具有文學性、繪畫性的精神境界與視覺形式,形象的塑造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大則以地域分、或民族分、或男女分、或老少分等等,皆代表著不同情節下族群的不同特徵,對其深入的感受,來自於對其生活的熟悉與體驗。
  • 大象無形-120餘件宋雨桂藝術精品亮相國博
    宋雨桂作品《抱月圖》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近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中國山水畫既是寄託家國情懷,又是寄居性靈之所。宋雨桂的藝術創作,是中國傳統繪畫向現代形態轉換過程中一個成功案例。
  • 從寫生到創作 奠定審美品格——山水畫家王煥波
    進一步分析而言,畫家本人情篤於藝而水到渠成的這種風格,顯然是從傳統中破圍而出的,是帶著一種學術研發之心和格局開拓意識,通過其高超的寫生汲取和轉化、升華之力,納取新景致、新物象的鮮活之氣,與古人前賢筆墨的水暈墨彰、應物象形、神與物遊、隨類賦彩等藝術精髓相融合,又糅進西方美術的現代構成、明暗光影、雕塑質感等藝術元素,是通過如此匯總式的綜合熔冶而形成的,從而彰顯出一種從自然到藝術過渡、從有形到無形飛躍的學術創造性
  • 大象無形 120餘件宋雨桂藝術精品亮相國博
    宋雨桂作品《抱月圖》 人民網北京5月15日電 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中國山水畫既是寄託家國情懷,又是寄居性靈之所。宋雨桂的藝術創作,是中國傳統繪畫向現代形態轉換過程中一個成功案例。
  • 劉白:說說寫生
    如何才能將眼前的景象組織成畫面,並畫到高級、有可讀性,但又不能離開物象太遠,似與不似之間成了難題!寫生是繪畫藝術創作的必經之路,是考驗畫家對物象形體的理解,對線條的解讀,對畫面關係的掌控和運用。寫生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 內江籍旅京藝術家姜公醉:醉心藝術,「詩書畫印」皆有成
    從藝五十餘年,在成長的熱土上與同行老友交流藝術,他表示要用藝術回饋家鄉。醉心詩文——立志創作數十萬字長聯姜公醉書香門第出身,父親姜子瑜從事書畫裝裱行業,他自幼受藝術氛圍薰陶,時常目睹名家真跡,對書畫藝術的興趣也是在那時產生。後來就讀四川美術學院附中,擅長詩詞、楹聯、篆刻、微刻、碑刻、書法、油畫、國畫等。「書法藝術,功在字外。
  • 寫生,他在生活與藝術之間架了一座橋
    近幾十年間,中國畫創作的藝術思潮紛亂,甚至有中國畫末路說甚囂塵上。王家訓不投機找所謂的捷徑,不逐流搞發明式的實驗,也不去追逐市場,而是靜靜地走進生活、走入人群,潛心著極富形式感意味的寫生。寫生是王家訓在生活與作品之間搭建的一座橋梁,他以虔誠的態度對待現實,對待自然,對待所描繪的人物。他的寫生不是看一眼畫一筆的描摹對象,而是經過眼睛傳達至內心的胸中意象,心與物化,情滿意足,而後用筆直接取形寫神。
  • 【寫生啦】星空物語—— 趙東來藝術作品
    因此,物質世界一一從宇宙到地球,抽象佔了絕大部份,而具象不到億分之一。繪畫由客觀進入主觀,主觀更靈性,更接近哲學與宗教。在這個量子糾纏愈趨規律與大同,寫生大軍如軍團式作戰的時代,主觀靈性益顯珍貴。太空是未知的,便有無限的可虛擬空間,於表現表達,更具前瞻性。在物質與光的美學裡,邏輯與理性及無意識的風格(具象與抽象)佔了大多數。從藝術廣角而言,光與形都是荒誕的。
  • 「新黃山 新寫生」第二屆中國黃山(黟縣)青年寫生藝術季啟動
    藝術季啟動後,將同步開展作品徵集和駐地藝術家招募,周期持續六個月。活動主要包含1.青年寫生藝術大賽、青年寫生藝術大展;2.大學生藝術博覽會(黃山)特展;3.「創藝黃山」藝術家駐地計劃、寫生和創藝作品展;4.線上大展四大板塊的內容。
  • 「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2018年5月11日,由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央文史研究館、中國美術家協會、遼寧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遼寧省美術家協會、遼寧美術館、宋雨桂藝術館共同協辦的「大象無形——宋雨桂水墨藝術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 累徵不就,浸淫書香,久病成醫,成就針灸鼻祖:皇甫謐
    黃帝內經幾千年來針灸療法一直在我國廣為流傳,並傳播到世界各地。而提到針灸,就不得不講到皇甫謐其人,他被稱為「針灸鼻祖」,又是什麼樣的成就讓他得到如此高的評價?他是出身名門之後,大器晚成,才華出眾。不過他卻醉心著作,浸淫書香,成就了他集文、史、醫於一身,為後世之人留下眾多不朽著作。皇甫謐大器晚成,二十歲始奮學皇甫謐生於東漢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皇甫氏是東漢聲名顯赫的名門望族,但是皇甫謐出生時,已經家道中落,過繼給叔父。皇甫謐出生時,正值動亂時期,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幼年的皇甫謐也貪玩不上進,遊手好閒,不學無術。
  • 秦嗣德:寫生是水墨人物畫教學的重要手段
    作者:秦嗣德現任教於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吉林藝術學院特聘教授、研究生導師李少文、田黎明藝術創作是對語境的自然關照,寫生是主觀介入藝術表現形式的起始點。現實生活情境的汲取和呈現,是文化水墨人物寫生,重在捕捉對象所提供的情緒狀態,感受形象的特徵與內心活動。形象的特徵來自於對象自身的元素,可以直觀的察覺,主觀取捨,突出塑造;而對象的內心活動的體會與表現則來自於對對象的日常生活環境、所從事的職業、對文化和地域生活的認知細節。
  •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國畫大家羅建泉寫生藝術
    多年來為了印證山水之色,羅建泉踏遍了三山五嶽,為尋找藝術的真諦羅建泉教授赴新疆、西藏寫生,走太行山、三上廬山、四登黃山、泰山。張家界、九寨溝、武夷山、雲臺山、雁蕩山、三清山、到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龍門石窟、雲貴川、長江三峽、阿爾卑斯山、美國大峽谷,夏威夷、日本、義大利、俄羅斯、瑞士、西班牙、摩洛哥、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國內外名山大川寫生採風。
  • 「老屋印象」藝術沙龍 暢談中國畫寫生與創作
    對於生活的觀察和理解,每個地域的景色都不一樣,傳遞給藝術家的感受也不一樣。所以說藝術家到生活裡去寫生,要有選擇的餘地,選擇生活中最美的,最典型的部分入畫。如果在深入生活進行寫生時,走到哪裡都是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看到的是大自然的表面現象,而不能得到自然景物的真性情。畫家通過長時間的練習,抓住山川景物的神韻靈性,把自然景物的意境,變成筆下的意境,變成胸中的意境,從而達到物我相忘的藝術境界。
  • 【寫生啦】風景寫生中如何表現灰色調?
    前幾期在說到莫蘭迪的時候,說到他能讓每塊色彩都和諧共處。做到不爭吵的原因可能在於——降噪,也就是說,讓每一塊顏色都小聲說話,這些顏色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低飽和度,其實就是在降低和削減色彩對人情緒的影響。讓我們觀看時達到了一種情緒上的舒緩和平衡。
  • 澄懷觀道——淺談李可染的藝術精神
    他的山水畫在為祖國河山樹碑立傳,講求愛國主義核心精神。他在浙江西湖寫生,黎明即起,帶上乾糧,中午不休,站在吳山上,看了想、想了畫,有時很久不動一筆。像小學生一樣,在自然面前,總是虛心誠懇。他從沒有得意自負的情緒,他是用老牛的精神,踏著堅實的步子,一步步地去佔領新的陣地。
  • 李曉松藝術工作室 | 山水畫寫生的重要步驟
    /知名畫家李曉松先生寫生作品遊:每到一個地方寫生,千萬不要看到一處風景很動人,馬上就坐下來畫,把看到的風景如實地搬上畫夾,這不是中國山水畫寫生的試。首先必須「遊」。遊山玩水對中國山水畫家來說,就是深入細緻地去觀察。
  • 中國藝術的寫意精神(配圖)
    中國傳統文化的思想淵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時期孔子的儒家思想和老子、莊子的道家思想即老莊哲學(後來又加入了佛教禪宗思想)。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蘇格拉底都主張「藝術模仿自然」。「自然」(希臘語Physis)是指生長、源泉、世界、宇宙。柏拉圖哲學的核心範疇是「理念」,「理念」是超驗的終極實在和永恆不變的範式,「大象無形」,約略相當於老莊哲學的「道」。柏拉圖認為,藝術是對自然可見物體的模仿,自然又是對不可見的理念世界的模仿,因此藝術是「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
  • 創典寫生周|走,到火熱的生活中去!
    >隨著一些知名院校以及省聯考將風景寫生列為試題之一寫生在美術高考中越來越重要下鄉寫生也逐漸成為美術高考必修的一個課程相對於單純靜止的室內寫生室外寫生課程的對象和條件更為複雜要求和難度也更高但通過室外寫生可以鍛鍊學生的觀察歸納能力和基本造型能力提高學生對藝術的追求、繪畫的興趣拓寬取材思維和藝術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