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的「槓精」弱爆了,古代槓精一言不合就動手,莊子惠子常鬥嘴

2020-12-18 三橡信息

不知道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種人,不管你說什麼,他總能找到一個清奇的角度和你花式抬槓。

你問:「為什麼?」他抬槓:「你憑什麼問這個問題?」

你:「我只是問問為什麼?」他抬槓:「你有什麼資格問為什麼?」

你無語:「我真的就只是問問為什麼?」他還能繼續抬槓:「你問這個問題有什麼意義?」

……

是不是看著就令人窒息?這種故意和你唱反調的人叫「槓精」。而「槓精」並不是現在才有的,古代就有不少抬槓的軼事。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比如最著名的「濠梁之辯」。

有一天惠子和莊子在濠梁遊玩,莊子說:「魚自由自在的真快樂啊。」

咱們一般人聽到這話會怎麼說?一般就順著話頭「是啊,自由自在的真好」或者「我也想自由自在的」之類,對吧?

惠子偏不,他就非要說:「你又不是魚,你是怎麼知道它快樂的?」

莊子也不甘示弱,回懟:「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如果非說「槓精」有什麼優點,那就是執著!

惠子繼續抬槓:「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那你不是魚,所以你也不知道魚快不快樂!」

要說這莊子也是「最佳辯手」,他說:「那就回到你問我的第一句話『你是怎麼知道它快樂的』,你只有知道了我知道魚快樂才會這麼問我,那我就告訴你,我就是在這個橋上知道的。」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當然,惠子和莊子還算是朋友之間的調侃鬥嘴。還有些人,單純為了抬槓而抬槓。

《世說新語·言語》記載了這樣一件事。孔融十歲的時候和父親去拜訪洛陽太守李元禮,這位太守在當地很有名望,如果不是名人根本見不到他。於是孔融就對守衛說:「我家和李家是世交,李大人是我家親戚。」守衛通報後,李太守真的讓他進來了,問他:「我們從來就不認識怎麼是世交呢?」孔融回答:「我的祖先是孔子,您的祖先是老子,老子曾問道於老子,我們的祖先是認識的,可不就是世交嗎?」

孔融的這番表現讓李太守很喜歡,於是命人好好招待他。

不久,中大夫陳韙來了,聽聞小孔融剛剛的表現,不以為意,非得和個小孩子較真:「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就是說,小時候聰明的孩子,長大了未必優秀。

孔融也是人小鬼大,立刻接了一句:「我想陳大人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

「春江水暖,鵝不知耶」

還有些人吧,抬槓認真到你都分不清他到底是抬槓還是認「死理」。

《清史稿》裡記載毛奇齡:「他人所已言者,必力反其詞。」

蘇軾曾經作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而毛奇齡卻說:「春江水暖,定該鴨知,鵝不知耶?」即使蘇軾已經沒法回應了,他該槓還是要槓:「春江水暖,一定就是鴨先知嗎?鵝就不知道嗎?」角度清奇,槓上開花!

而且特別有意思的是,他的「抬槓」不止表現在口頭上,還落實在行動上。

有一次毛奇齡和別人討論韻學,那人對顧炎武讚不絕口,毛奇齡聽了不服氣便罵起來,兩人起身激辨,結果就打了起來。對沒錯,兩個文人當場打了起來。雖然毛奇齡先動手,但對方人高馬大,倒把毛奇齡打得不輕。

不慎遇到「槓精」,如果不能像莊子一樣精彩地懟回去,那就躲開吧,萬一他是一言不合就動手的毛奇齡呢?

相關焦點

  • 「槓精鼻祖」惠子,通過濠梁之辯,為無數槓精指明了「抬槓方向」
    潛意識裡似乎已經認同了「槓精鼻祖」惠子,而不認同莊子。至於二人之間真正的勝負,其實二千多年來,並沒有一個定論。一、「濠梁之辯」講了什麼關於莊子和惠子的這一段對話,記載在《莊子·秋水篇》中。故事中說,有一天莊子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的橋上遊玩兒。
  • 槓精之祖著名一戰,莊子遇到他也只能「以槓止槓」
    這類演員並不是誰都能當的,他們中的佼佼者,他們中的精英人士,被後世稱為「槓精」。不一定非得表演中的人才叫抬槓的,生活中有這種行為的也叫「抬槓的」。有這麼一位「抬槓的」,因為歷史久遠,足可以稱得上「槓精之祖」。
  • 古代的那些槓精們,槓精始祖因為太過善於抬槓而被處死
    槓精,從字面理解就是抬槓已經成精的人,主要是指經常的通過抬槓獲取快感的人、總是唱反調的人、爭辯時故意持相反意見的人。那麼古代有沒有「槓精」呢?事實上不僅有,甚至還有專職的槓精,這便是戰國時期的「名家」,而這一派的創始人鄧析,卻最終因抬槓太過出名而被處死了。
  • 莊子曰:抬槓本常事,槓精多哲人
    莊子與惠子周末去農家樂遊玩於濠梁之上展開了一段哲學家間的「高級槓」莊子說:魚遊得真快樂惠子說:你又不是魚哪會知道莊子說: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本來就不是魚,固然也不知道魚的快樂最后庄子會心一擊
  • 「槓精鼻祖」惠子,通過與莊子「抬槓」,為無數槓精指明抬槓方向
    《莊子·秋水》中記載了有一段關於莊子與好友惠子的哲學辯論,因為事件發生在「濠梁之上」,所以史稱「濠梁之辯」。在這一場辯論中,惠子充分展現了中國古代「名家」的「抬槓」技巧,與莊子打起了「太極」。但是,莊子最後模擬了惠子的「抬槓套路」,成功反擊了惠子。
  • 西安槓精圖鑑
    ,歷史悠久 / ·任何一種事物的產生都可以追根溯源,槓精也是如此。槓精並非新鮮產物。實際上,抬槓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這其中,以莊子他老人家最為有名,被稱為「槓精始祖」。比如在《莊子·秋水》中就有這麼一段記載,說的是莊子跟惠子兩個人在橋上諞閒傳。
  • 從「莊子知魚之樂」聊聊槓精是怎麼產生的
    大家好,今天來聊聊邏輯,聊聊槓精是怎麼回事。 首推音頻,另附文稿—— 在《莊子 · 外篇 · 秋水》,有這樣一段文字—— 莊子與惠子遊於濠梁之上。
  • 「槓精」用英語怎麼講?|不文明網上衝浪指南
    Hello 大家好,我是狠愛網上衝浪的霸霸 上周我們聊了聊「鍵盤俠」和「噴子」(聰明的你一定知道如何找到這篇文章),讓大家見識了物種的多樣化,但其實除了他們,現代社會中還存在著一種非常神奇的物種——槓精!
  • 槓精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槓精的誕生出處介紹
    槓精是什麼意思?不識相、不懂氣氛、不合時宜、又往往與你表達目的無關的回覆,被統稱為抬槓,而這種老是抬槓的人稱之為槓精。  槓精本精是什麼意思?  槓精本精源於網絡流行語「戲精本精」,「戲精本精」也是一個調侃用的詞,形容一個戲多,是戲精裡的戲精,偏向於貶義,槓精本精也就是槓精裡的槓精的意思。
  • 他曾是「槓精」中的王者,卻被朋友的一段話嚇跑了
    門下的士人也稱「辯者」、「察士」,當然了,現在還有一個更通俗的叫法:「槓精」。著名代表人物有戰國時期的惠子和公孫龍。惠子和莊子辯論的事跡大家都知道,「濠梁之辯」,兩人在濠梁上面遊玩,莊子看到河裡的魚說:「魚遊來遊去的真快樂啊」。
  • 身邊有個槓精怎麼辦
    這就是和槓精老婆的日常,你說上句,她總有下句等著你。明明心裡不是那麼想的,嘴裡非得頂你,經常被她懟得火冒三丈。年輕時我們談戀愛,那時候她也是這麼說話,不過女孩子這樣說話,就感覺到這姑娘,俏皮,刁鑽古怪,互相鬥嘴,你來我往,各呈口舌之利,充滿了樂趣,有時候為了壓制住對方,或者找回失利的場子,搜腸刮肚的想素材,看腦筋急轉彎,看段子,就覺得她是我的快樂源泉,那些懟的我啞口無言的場面,充滿快樂,都是在打情罵俏。
  • 莊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槓精」是怎樣反敗為勝的?
    然而,莊子並不是一個古板單調之人,雖然物質匱乏,但是隨心隨性、至情至性,業餘時間,和好朋友惠子抬槓成為莊子最大的愛好,並樂此不疲惠子是戰國中期很有影響力的一位名流。是當時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素以與人爭辯為專長,而莊子和惠子之間的辯論,最有名的莫過於濠梁之辯。
  • 慧子是個槓精
    「抬槓」用來形容無謂的爭辯,而抬槓成癮的人,我們稱為「槓精」。濠梁之辯的慧子,可謂古往今來「槓精」界的鼻祖。 我們先回顧一下 濠梁之辯 。莊子說:「魚兒在水中遊,悠然自得,魚很快樂啊!」慧子問:「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快樂?」莊子反問:「你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到魚快樂?」
  • 這招對付「槓精」,但千萬不要用在女朋友身上:她還有別的招兒
    莊子說:魚真快樂呀。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答:你又不是我,你怎知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惠子繼續反駁:我不是你,當然不知道你的心裡,你不是魚,所以你肯定不知道魚的快樂。這兩個人如果放在現代,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他們就是「槓精」,惠子是槓的發起人,莊子是槓的守護者,兩個人為了自己的理論爭辯不休一、你身邊有槓精嗎?剛好最近看了湖南臺《叮咚上線!老師好》這個節目,一個哲學老師李浩然在開課之前,就問同學:身邊有槓精的人請舉手。
  • 槓精的上限,就是成為槓精中的霸主
    在周星馳的電影裡,表面土豪,骨子裡草根的角色,除了蘇燦,還有《食神》裡的史蒂芬·周、《美人魚》裡的劉軒……同理,槓精每日在網上孜孜不倦地指點江山,有一些筆耕不綴,勤奮過真正的kol(Key Opinion Leader),存在感無敵強,但哪怕如此,他們還是槓精,只不過存在感達到極限,便可以成為槓精中的霸主罷了。
  • 抬槓也能抬到哲學高度,莊子和惠子,中國史上最有趣的一對槓精
    讀過《莊子》的人,都知道莊子和惠子是一對「槓精」,兩人在書裡精彩「互懟」十幾回,而他們的辯論不是簡單的抬槓,幾乎每次都抬到了哲學的高度。莊子喜歡舉例子、講故事;惠子則擅長抓住邏輯的漏洞。兩人可謂是針尖對麥芒,棋逢對手。第一次見面,惠子就領教了莊子嘴巴的利害。那一年,惠子在魏國任相國,莊子聽聞他「學富五車」,有意專程從宋國來會他一下。
  • 槓精只有現代社會才有?古代槓精比現在厲害多了
    其實提起網絡就有一些人就開始頭疼,因為網絡上總有一群槓精,就是專門以抬槓為樂的人,只要有人生氣,他們就會非常的開心。這些人感嘆現代人總是不如古代人有素質。古代肯定沒有抬槓的人的,其實大家想錯了。其實在古代的時候,這種專門與人抬槓的人還真的不少。而諸子百家中有這麼一個門派,他的門派名字叫做名家,這個門派簡直就是一群專門抬槓的人的聚集地。而名家的這些人在政治和法律上總是在觸碰著底線,而且經常在各個諸侯王之間進行遊說,哪怕是脾氣很好的儒生,恐怕也會非常的討厭他們。
  • 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槓精,請不要亂用槓精這個詞去形容你的諍友
    「槓精」這個詞,我不敢妄自描述這個詞究竟是表達什麼意思,我特意到百度百科去查了一下。具體意思如下:槓精,網絡流行語,網絡上很多時候(不分青紅皂白)把抬槓成癮的一類群體都統稱為「槓精」。有的不管別人說的是什麼,是否正確,總先反駁挑刺,為了反對而反對,通過反駁別人來凸顯自己的優越感。
  • 如何科學地回懟槓精,優秀的槓精與鍵盤俠有何區別
    生活富足了,肚子吃飽了,槓精就多起來了,生活中槓精不少,網上尤其多。槓精是真的很討厭,但是槓精也很重要,尤其是那些學識淵博的槓精。今天我們就認認真真地從科學角度探討一下槓精的本質,以及如何做一名優秀的槓精。
  • 古代也有槓精,看他怎樣刁難孔子
    1、古代的槓精古代這位槓精可不簡單,他不只跟儒家抬槓,諸子百家都要拿到他這裡,稱一稱斤兩,論一論短長。為了致力於槓精這份有前途的職業,他專門花三十年寫了60多萬字,終於寫就一部奇書。乃至乾隆爺看了,既喜又怒。喜的是文採斐然、奇思巧辯;怒的是離經叛道、無法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