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丹陽:我為啥從日本回天津唱紅歌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我為啥從日本回天津唱紅歌

    作者:董秀娜

  範丹陽,日本皇冠唱片公司專屬歌手,活躍於日本關西地區,被稱為用歌聲傳遞兩國人民友情的「中日友好使者」。

  口述實錄

  歷史並不全是由風口浪尖的人寫就的,時代的大潮裡也有無數小人物的奮鬥,他們的悲歡離合,他們的平凡人生,他們的曲折命運,更應是媒體關注的——這裡講述的是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 時間:6月20日

  ■ 地點:天津薊縣下營鎮

  道古峪村藍嶺鄉村俱樂部

  ■ 講述者:範丹陽

  講述背景

  今年5月,旅居日本的女歌手範丹陽回國辦事,聽說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委辦公室、文廣局等主辦的「紅色唱響」大型電視活動開始,便報名參加。初賽中,她以一曲深情款款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震撼全場,獲得好評。主辦方舉行複賽的時候,她已經回到了日本,但仍然堅持回國參加複賽。所有的費用都由個人負擔。複賽在薊縣毛家峪舉行,決賽在天津市電視臺舉行,6月28日,這位「社會海選」的女歌手終於站在了家鄉的舞臺上。   

  在日本,範丹陽已是一位成功的歌手,她為什麼一定要不遠萬裡回到家鄉參加「紅色唱響」活動?請聽她的真情講述——

  第一印象:

  她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她曾任天津師範學校音樂教師,她曾連續16年作為神戶南京街「春節聯歡會」的「特約獨唱演員」,她曾作為中國音樂同好會代表舉辦個人演唱會,她由日本皇冠唱片公司出版的專輯發行日本全國。她曾在「神戶·天津締結友好城市30周年紀念」活動中作為「親善大使」與神戶市市長一行參加紀念活動……

  但今天不是。她只是一個報名參加紅歌賽的「社會海選」歌手。但她仍然穿上她最漂亮的演出服,走上了薊縣一個小山村的小小的舞臺。音樂聲響起,她那帶著穿透力的歌聲便在山谷間迴蕩……

  「原來你是唱歌的?」

  雖然在日本生活多年,可我對天津的感情太深了。

  我生在天津,小時候住在徐州道,家門口就是莫斯科影院。徐州道不長,離海河很近,我的童年就是在海河邊度過的。

  我的父親是天津手錶廠的技術員,很喜歡唱歌。記得在我三四歲的時候,父親抱回家一臺留聲機,為此花掉了他一個月的工資。這臺留聲機成了我童年的「聚寶盆」。父親買了很多的唱片,只要好聽就買。小時候我聽過很多好聽的歌,《漁光曲》《情深誼長》等很多歌曲都是那時候學會的。爸爸還經常帶我看演出。5歲的時候,我學會了唱《馬兒啊,你慢些走》。我喝著海河水長大了。爸爸雖然不是音樂家,卻是我的音樂啟蒙人。

  1984年,我考入天津音樂學院聲樂系,畢業後分配到天津師範學校當音樂教師。故鄉培養我成人,故鄉使我走進音樂的殿堂。多少年來,無論我走到哪裡,總是難忘故鄉天津,難忘家門口悠悠的海河水……

  1990年,為了實現當歌手的夢想,我到了日本。但是,生活的困難卻像一座山一樣橫在我的眼前。離開家鄉時我的父母都已經去世。在日本語言不通,舉目無親。別說唱歌,吃飯都是難題。為了生活,我必須白手起家,從頭開始。

  那時我白天打工,晚上在語言學校學習日語,每天學習到深夜。我曾經換過10多個工作,在飯店包包子、端盤子,在咖啡廳當服務員,跑保險,在貿易公司當小職員等。那些日本的小公司都很小,老闆不養一個閒人,一切的雜務都讓你幹。我租住的房子在六甲上半山腰上,每次打工回來,要往上爬100多級的臺階,有的時候累得手腳並用地往上爬……回想起來,那時太難了,就像生活在地獄裡。一家鑄件公司由於與中國有合作,請我當「翻譯」,我一邊學,一邊幹。每天接觸的都是日本人,加上我的語言、聽力、反應能力都比較好,在兩三年的時間裡終於過了語言關,能夠在日本生活了。但是,實現唱歌的夢,卻是連想也不敢想的。

  1996年,日本關西發生大地震,損失非常大。我租住的房子倒塌了,我靠著一個柜子才沒有被砸死。所有的人都參加了抗震救災,我也在其中。一天,我正在幹活,走來一位在地震災區視察的官員,他問我:「聽說你是中國人?」 我點頭。

  他又問:「你在中國的時候幹什麼?」

  我說:「我是音樂教師。」

  他好像沒聽明白,又問:「幹什麼?」

  我說:「唱歌!」

  他吃驚地看著我,大聲說:「原來你是唱歌的?」

  我的眼淚流了下來。是啊,我為了唱歌到日本,轉眼已經6年,我卻幾乎沒有唱過歌,我把唱歌都忘了!我知道,日本人把聲樂看得至高無上,一般人無法進入這一領域,何況我這個還得為生活而打拼的外國人?

  後來,我知道那位官員是當地政府的秘書長。當年,他推薦我參加了賑災義演。就是從那一年開始,他推薦我到神戶南京街的春節聯歡會上去唱歌。

  在神戶,南京街是華人聚集的地方,廣場上有個非常漂亮的舞臺,經常有演出活動。每到春節,都由政府出資舉辦春節聯歡演出,關西、奈良、京都的上百萬人都來這裡,規模很大。

  那是我第一次登上日本的舞臺,心裡像掀翻了五味瓶。我沒有演出服,身上穿的一件紅色的旗袍是那位政府秘書長幫我借來的。我連唱了《北國之春》《敢問路在何方》等五六首歌曲,觀眾的掌聲非常熱烈。當主持人介紹我來自中國天津時,掌聲更熱烈了。當我聽到「天津」這兩個字的時候,淚水禁不住湧出了眼眶,天津,我的故鄉,我的母親,我多麼想念你!

  闖進日本音樂圈

  雖然我在南京街「一炮打響」,但是卻不能「當飯吃」。能否在音樂上發展,有很多的高山我不能逾越。那時,我還在六甲山附近打工,離海邊很近。我在日本沒有親人,心情不好的時候就去海邊唱歌。我想這一片海一定能夠連上家鄉的海河。說也奇怪,每次唱歌過後,我的心情就會豁然開朗起來。

  終於有一個機會,我應邀參加了日本一個團體的演唱會,接觸了一些日本的音樂人。他們告訴我,你要想在日本唱歌就必須學會唱日本歌。於是,在他們的幫助下,我在大阪拜竹山莊一先生為師,他是日本皇冠唱片公司專屬作曲家,很有經驗。第一次見到他,他讓我唱一首歌。他聽後,卻連連搖頭,說:「你是唱洋歌的,別來找我。」

  我說:「我在天津音樂學院學的是美聲唱法。」

  他說:「在日本,唱洋歌的歌手是吃不上飯的。你必須學會唱『演歌』」。

  「演歌」是日本的一種唱法,又表演又唱歌,相當於中國的「民族唱法」,他說鄧麗君21歲到日本,就是唱「演歌」才成功的。

  我必須從頭學起。但是日本「演歌」唱起來就像烏鴉叫,跟優美動聽的中國民歌無法相比。我很難找到感覺。

  竹山莊一老師說:「你試試,『演歌』自有它的味道。」

  於是,我開始一邊打工一邊練歌。日本不允許在房間裡大聲唱歌,我又沒有練歌房,只好在天還沒有大亮的時候跑到公園的僻靜角落裡叫嗓子。那段時間,我像著魔一樣,不打工的時候,睜開眼睛就是練歌。有一次,在電車上睡著了,旁邊人說:「你說夢話怎麼跟唱歌一樣?」

  就這樣,我第一年學發聲,第二年學唱日本歌,連著學了5年。在竹山莊一家那間沒有電話,多麼熱的天也不裝空調的房間裡,日本老師漸漸接受了我。他說:「我為什麼願意教你?因為你有毅力。我曾經教了很多韓國人和中國人,都半途而廢了。而你還在堅持。」我知道,我身上體現的正是天津人的性格。 

  在日本,一位歌手只會唱歌是不行的,必須有自己的歌(其實中國歌手也是這樣),還得有唱片公司承認。我向竹山莊一老師介紹了我的情況,他對「天津」很感興趣,決定為我創作歌曲。

  說來有趣。日本人都很愛吃慄子,而日本幾乎不出產慄子,慄子大多是從中國進口。日本進口的慄子來自山東、河北等地,但只要是從中國進口的慄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天津板慄」,因此,許多日本人知道天津都是從「慄子」開始的。於是,老師便決定為我寫一首極具天津特色的日本歌曲《甘慄娘》(意為「賣板慄的姑娘」),還在歌詞中特別加了一句中國話:「好吃!好吃!」

  在日本,請人寫歌要付費用,每首大約100萬日元。當時,我每月的工資是10多萬日元,還要交1.5萬元的學費,日本物價很高,我的生活很拮据。竹山莊一知道我的情況後,為了支持我,不但沒有收我的作曲費用,還幫助我聯繫了日本很有名的皇冠唱片公司。

  2000年,日本皇冠唱片公司出版了我的第一盤磁帶。但是,我沒有名氣,演唱方法也還不成熟,有的地方發音還不準確,要賣出3000盤磁帶必須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為了把磁帶賣出去,我什麼演出都接受,甚至一天趕三場演出,演出完就賣磁帶。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看演出、買我的磁帶,我有時騎著自行車去賣票……除了身心疲憊,還有想家,擦去汗水,抹掉眼淚,箇中滋味,怎一個「苦」字了得?

  在日本,一盤磁帶能賣到1000至1100日元(約折合人民幣幾十元),但其中的70%至80%屬於唱片公司所得,給歌手剩下的寥寥無幾。因此,每一位成功的歌手背後都有這樣辛酸的經歷。當然,當紅歌星背後都有「後援會」支持。後來,在許多日本朋友的幫助下,擁有二百多人的「範丹陽後援會」成立起來,給了我很大的支持。2000年,我辭掉工作,做了職業歌手。

  從《甘慄娘》到《天津慕情》 

  我深知,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我的「根基」,優美的中國民歌是我的「寶庫」。當我演唱中國民歌的時候,日本人雖然聽不懂歌詞,卻仍然被優美的曲調所折服。我相信,中國的音樂一定能夠在日本打開市場,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把更多的中國歌曲介紹給日本的觀眾。後來,我把中國的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東北民歌《搖籃曲》等翻譯成日語演唱,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那年,我在神戶組織了「中國音樂同好會」,會員有三十多人,大多是喜愛中國歌曲的老華僑和企業家。在他們的幫助下,我決定在神戶舉辦一次規模較大的個人演唱會。沒有錢,請不起音樂製作人和舞臺設計師,一切都靠自己,在大家的幫助下,近一年的時間,選歌、配器、布景、燈光、請樂隊和舞蹈演員等都由我自己操持,把整臺演出的費用降到了最低。

  2000年11月25日,「範丹陽《天津風》個人演唱會和新曲發表會」在日本神戶最大的劇院——朝日大劇院舉行。劇場爆滿。我用日語說:「我來自中國的天津,天津與神戶是友好城市。我的家鄉有日本人最愛吃的板慄,我為大家演唱我的新歌《甘慄娘》。」

  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我知道,這掌聲不僅僅是送給我,還送給我的家鄉天津!

  《甘慄娘》一曲唱罷,四位伴舞的小姑娘將小籃裡準備好的慄子向臺下拋去!觀眾歡呼起來。因為慄子在日本賣得很貴,500日元只能買到幾個。這一下,日本觀眾記住了我——中國天津的「板慄姑娘」。

  我唱的第二首新歌是《天津慕情》。如果說竹山莊一先生為我創作的歌曲《甘慄娘》是為了讓日本觀眾記住一個天津姑娘,那麼,《天津慕情》則完全表現了我——一個海外遊子對家鄉天津的想念。歌詞是我自己寫的,仍然由我的老師竹山莊一先生譜曲。

  與你相識就在那天,夜的和平路上,

  霓虹燈下不敢看你,陌生的臉……

  記得與你相約,水上公園湖畔,

  我怕情緣是兩隻小船,相聚過後各天邊……

  記得與你分別時刻,船兒離港灣,

  綿綿細雨點點淚滴,划過我的臉。

  遠遠看你揮手的樣子,聽不見你說再見。

  從那個時候愛的船兒,只在我夢裡邊……

  啊,忘不了我的天津,難忘的故鄉……

  我用日語演唱了這首思念家鄉的歌曲,感動了很多觀眾。《朝日新聞》《每日新聞》《產經新聞》等日本多家大型報刊都在顯著位置刊登了對我的採訪報導。從此,很多日本人知道了我,範丹陽的名字隨著「天津」「板慄」「海河」傳遍日本關西。當時,一名天津記者恰好在神戶採訪,她在報導中說:「在神戶,一位天津的歌手用自己的歌聲把那麼多的日本聽眾完全徵服了,這不能不說是天津人的驕傲。」

  為中日友好盡力

  自從1996年神戶南京街的聯歡會請我作為獨唱演員,至今已經在這個舞臺上連續演出15年。15年來,我曾經舉辦過多場個人演唱會。作為一名歌手,邀請我唱歌的人越來越多,我也能夠參加許多大型的演出活動。但不管多忙,只要與中國、與家鄉有關的活動,我是一定要參加的。因為,我的故鄉天津與我旅居的日本城市神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早在1973年6月24日,在周恩來總理的關懷下,天津與神戶結為友好城市,成為中日間第一對友好城市,也是中國同外國締結的第一對友好城市。多年來,雙方在經濟貿易、港口合作、城市建設、園林綠化、文化交流等領域有很深的交往與合作。

  1999年,我曾作為「中國音樂同好會」的代表者,在神戶港口「燕京號」上,為紀念新中國成立50周年、神戶和天津友好城市締結26周年,舉辦了大型個人演唱晚會。

  2003年是天津與神戶結為友好城市30周年。30年中,天津與神戶不斷加強友好交往,接觸領域越來越寬,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當時,日本來天津投資的協議額已達30億美元,有十幾家名列世界500強的日本企業在天津落戶,這些合作都對加深雙方友誼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神戶市市長矢田立郎將親自帶隊100多人到中國天津參加紀念活動。當我知道自己被邀請作為「親善大使」隨日本神戶代表團到中國天津的時候,我太激動了!

  那天的紀念活動非常隆重,我重新站在家鄉的舞臺上,心情非常激動,我用中文演唱了《天津慕情》,我唱得非常投入,好像是把我的心裡話說給媽媽聽。演出時,天津市的很多領導都在臺下,上千名觀眾都在臺下為我熱烈鼓掌。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下來,雖然我的父母已經去世,但故鄉以濃濃的親情接受了我這個海外遊子。我從心底呼喚著:故鄉,我親愛的媽媽,您的女兒回來看望您了!

  我知道自己雖然只是一名歌手,但仍然可以為中日人民的友好做出貢獻。日本海上有個小島,名叫淡陸島,從神戶可以坐船過去。島上居住著很多的老人,他們中很多人出生在中國。老人們的生活很悠閒。老人們成立了各種俱樂部,經常組織一些活動。我常到島上為老人們演出。很多老人聽說來了中國的歌手非常激動,有一次,一位老人一見到我就跪下了,不住地說:「我們對中國犯下了罪行……」我攙扶起老人,對他們說:「中日兩國人民是友好的!」

  因為與中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淡陸島上的老人們都非常愛聽中國的老歌,《夜來香》《蘇州小夜曲》《何日君再來》讓他們如醉如痴。他們說我的聲音很像三十年代一位日本著名歌手,我的歌聲使他們想念中國。

  2006年11月,我的由中國愛樂樂團伴奏、日本皇冠唱片公司出版的專輯出版,發行了萬張以上,其中有我翻譯成日語並演唱的《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唱紅歌,難忘故鄉海河水

  今年5月,我回國辦事,有朋友告訴我,為了紀念建黨90周年,天津正在舉辦一個「紅歌唱響」的大型電視活動。我決定報名參加,因為,無論在哪裡唱歌,我從未忘記我的祖國,我的家鄉。作為海外遊子,能夠有機會在家鄉的舞臺上唱歌是我心中的願望。

  於是,我作為「社會海選」的選手報名參賽。初賽結束,我的事情也辦完了,我回到了日本。不久,我接到了天津電視臺的通知,複賽在天津薊縣毛家峪進行。是不是要回去參加複賽?朋友們對我說,何必呢?遠渡重洋就為參加一個群眾活動?你的「參賽成本」也太高了!我回國參加複賽、決賽。因為,對於我來說,這是女兒回娘家的理由,這是在外闖蕩了二十多年的遊子向母親匯報的好時候!我的先生也支持我回家鄉唱歌,因為他也非常喜歡中國歌。為了支持我,先生在短短幾天的時間裡,將神戶的風光和我在南京街的演出錄像為我製作了30張光碟,還幫我選出了三身最漂亮的演出服。

  6月,我帶著我的歌回來了,我要用我的歌聲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複賽在薊縣的一個小山村進行,臺下的觀眾多為農民和學生。我走上臺,將《美麗的草原我的家》獻給他們。雖然沒有豪華的舞臺背景和專業的音響設備,但沒想到觀眾非常熱情,在與我合影留念的時候他們說:「你的歌聲太美了,如同到了遼闊的大草原。」

  6月28日,我將與30名選手一起參加決賽。決賽在天津電視臺演播中心舉行,並同時進行電視直播。按照組委會的要求我準備了三首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藍色的蒙古高原》和《天津慕情》。我這樣介紹自己:「我是一名離開家鄉二十多年的海外華人,這次特地從日本趕來參加建黨90周年的紀念活動,因為在國外我無時不在想念我的祖國和故鄉天津。」

  作者手記:

  最美的歌獻給祖國

  6月28日,天津電視臺演播大廳。備受觀眾矚目的「紅色唱響」大型電視活動決賽在這裡進行。範丹陽作為進入決賽的30名選手之一走上了這個燈火輝煌的舞臺。她穿上了她最漂亮的藍色演出服閃亮登場,她那低沉的聲音在會場裡迴蕩,數百名現場觀眾被她那富含磁性的低音陶醉,仿佛走進了美麗的草原。

  觀眾的歡呼聲此起彼伏。然而,對於此時的範丹陽來說,是否獲獎已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歌手的她又回到了家鄉的舞臺,作為女兒的她已經把最美的歌聲獻給了親愛的媽媽。 

相關焦點

  • 小劍人大俠範《請問你為啥這麼厲害》技能亂入
    在《請問你為啥這麼厲害》中,幽白的招式成為了玩家的技能,飛影的炎殺黑龍波,可以召喚來自地獄的黑龍攻擊敵人,而浦飯的靈丸作為單體技能殺傷力非常可觀。看到幽白中的大招,80後的玩家們是否回憶起兒時的快樂時光呢?
  • 2009「麥霸英雄匯」 年輕人流行唱紅歌(圖)
    09年,年輕人流行唱紅歌!誰說紅歌是50後、60後的專利?現在的80後、90後年輕人也流行唱紅歌。  3月2日至3月8日,浙江衛視「綜藝三劍客」強強聯盟,共同打造09年全民歡唱大聯歡——「2009全國麥霸英雄匯」,每晚19:35,為全國觀眾打造不一樣的震撼時刻!
  • 石衡潭:基督徒能不能唱紅歌?
    有人對紅歌波及到教會大加反對,也對基督徒唱紅歌不以為然。有的說:「教堂是神的家,聖殿不容玷汙,這裡只有一個主人:上帝;這個是否能傳遞基督的福音和見證上帝的榮耀?」今天我還收到了這樣一封信:「石老師,有一事請教,我女兒是學校合唱團成員,最近學校組織唱紅歌,做為合唱團成員之一應該參加各種歌唱,但我們是基督徒(女兒也受洗歸主了),理應把讚美獻給上帝,也要與世人分別為聖,應該抵制唱紅歌,但她年幼(11周歲五年級)怕她不理解,做家長能否強制她不去參加?」 到底教會該如何應對?基督徒又能不能唱紅歌呢?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人。
  • 記者大鵬亞冠日記:天津不勝而勝 日本不敗而敗
    通過記者了解,這個借給我外套的球迷叫劉鑫慶,是在日本當地工作的華人,他今天帶了一幫朋友來為天津權健加油。他們提前購買了很多衣服,圍巾,還做了紀念品,很用心。記者跟隨天津球迷進入柏太陽神的主場後,看到對面的看臺上,日本球迷整齊的站立歌唱,我早有耳聞,柏太陽神的日立看臺可謂特色,和大阪櫻花、浦和紅寶石足球隊的看臺還不一樣,柏太陽神的門後看臺每次比賽都給予客隊門將巨大的壓力。
  • 常德朗州路丹陽路口取消禁止左轉 便民措施獲點讚
    尚一網訊(見習記者 範顥桓 記者 曾蘭)「以前去友阿廣場必須掉頭,現在可以直接左轉方便多了,我要給這項便民措施點讚。」11月8日,常德市民馮女士通過尚一網反映,近日,她發現朗州路經友阿國際廣場路段禁止左轉的標誌取消了,經詢問得知該路段目前已允許左轉。她希望更多人知道這項便民措施。
  • 渾源縣佛教界舉行「我為祖國唱紅歌」活動
    202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一周年,今天佛教界隆重舉行「我為祖國唱紅歌」活動,用特有的方式表達四眾弟子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國》《同一首歌》《為了誰》等一首首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輪番登場,讓紅色精神乘著歌聲飛向渾源的每一個角落
  • 日本人愛吃「天津慄子」【7】
    日本人愛吃「天津慄子」【7】 2014年08月12日14:29  來源:環球網 日本人愛吃慄子。相對於中國單一的糖炒慄子而言,日本慄子的種類似乎顯得豐富些。有一種慄子不分產地,也不分種類,統統叫做「天津慄子」。 原標題:日本人愛吃「天津慄子」(組圖)
  • 常州機場丹陽城市候機樓正式投入運行
    民航資源網2014年1月9日消息:2014年1月8日,常州機場丹陽城市候機樓正式投入運行。當日上午9點,發往常州機場的直達專線班車準點緩緩駛出位於丹陽華陽路72號的客運中心車站,標誌著原來由常州機場開通的丹陽-機場旅客班車拓展為由江天集團公司承運每日往返機場3個班次,進入市場化運作。
  • 丹陽正則小學丹劇入圍「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
    「作為丹陽人,我們要把丹劇傳承下去!」在日前舉行的全國第九屆「國戲杯」學生戲曲大賽頒獎晚會上,丹陽正則小學情景丹劇《望仙橋》董兒的扮演者王鈺婷小朋友一句小大人似的話語,引得全場觀眾為之拍手叫好。丹陽正則小學情景丹劇《望仙橋》以感人的劇情,老道的表演,從來自京外、境外的13個集體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成功入圍12月3日頒獎晚會,並進行現場演出,京外、境外的演出隊伍僅有三支。(袁軍輝 範麗華 佘記其)
  • 演繹丹陽故事,傳頌丹陽文化
    丹陽是古吳文化發祥地,歷史源遠流長,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衍生了許多與丹陽相關的膾炙人口的故事,像季子掛劍、梁武用賢、陳東上書、鳳子美育......所以,故事演繹是本季活動中文明實踐小使者們的一項特殊的任務:演繹丹陽故事,傳頌丹陽文化,踐行丹陽文明。
  • 重慶紅歌會會長張樹森:唱紅歌不是拍馬屁
    沒有領導建議我唱紅歌網易新聞:您的本職工作是什麼?張樹森:我的本職工作是律師。張樹森:我認為紅歌不要把它狹義的理解,不要認為革命戰爭年代的(才是)紅歌,我認為紅歌就是歌唱黨、歌唱祖國(的歌曲),歌唱我們的新生活。積極、健康、向上的,和諧的歌曲都叫紅歌。網易新聞:唱紅歌能有什麼作用?張樹森:能夠提起人的精氣神,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
  • 定興「京通客運」15年唱紅歌
    據悉,這家民營客運公司連續15年唱紅歌,從一家僅有幾名職工和老舊車輛的小公司,發展到車輛586臺員工千人營運線路156條的我省最大的民營客運公司。  「公司的壯大發展離不開年年堅持唱響的紅歌!」董事長鄭文奎感慨地說。他告訴記者,15年來,京通客運公司每年利用「七一」黨的生日和國慶節等節日開展公司員工唱紅歌的活動。
  • 「別樣與別致」範佳、常隆當代油畫雙個展在天津濱海藝術沙龍展出
    藝術家簡介    範佳    1980年生於天津    2003年獲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    2008年獲天津美術學院油畫專業新古典主義方向碩士學位    現為天津美術家協會會員、天津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    現任教於天津商業大學藝術學院    個展    2016年  「並聯的風景」範佳&景曉雷雙個展  考拉空間/天津    2014年  「正義有個邦」範佳油畫展  全藝術當代藝術中心/北京
  • 「唱紅歌 誦紅詩 革命精神伴我成長」啟動儀式在西腦包第一小學舉行
    12月7日,東河區西腦包第一小學舉行「唱紅歌  誦紅詩  革命精神伴我成長」主題系列活動啟動儀式。這次活動的主題是」紅色經典伴我成長「,西腦包第一小學的小朋友們都會參加到這次比賽中,用歌聲和誦讀傳承紅色經典。
  • 天津慄子在日本賣出天價!一百塊錢一斤的慄子長啥樣?
    不知道為啥,總覺得日本這個國家似乎非常喜歡天津的樣子,而且大部分跟天津沾邊的,還都同時代表著高級。日本的百年天津慄子店天津進口慄子到日本,考證起來已經有102年歷史,不知道天津有沒有糖炒慄子的百年老店,如果沒有,那第一個竟然開在了日本,也是尷尬……據說,當初有一個日本人,在山海關車站買了一包慄子,結果發現這個東西好吃誒!而且價格還便宜,結果就萌生了在日本賣糖炒慄子的想法。
  • 常德市最大天橋——丹陽天橋背後的故事
    丹陽天橋因為不遠處有個丹陽路口,所以這座天橋被命名為「丹陽天橋」,看似順理成章的事情,其實暗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過往。天橋竣工之初的一兩年裡,並不叫丹陽天橋,而是以一個常德人的名字命名——萬琦天橋。因為捐建這座天橋的人叫張萬琦,除了這座天橋,還有以他名字命名的酒店、體育場、度假村和鄉村小學。他可是當年在常德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整個常德甚至湖南省,走到哪裡都有人眾星捧月般奉迎,人們把他看作「財神爺」的化身。在那個年代,短短幾年時間他的資產便急劇膨脹到4億多元,而這背後是法理所不容的非法集資和詐騙手段。
  • 第一批丹陽麒麟瓜上市了
    17日上午,記者在丹陽練湖片區看到,幾百米的路段,有多個攤點在賣小番茄、甜瓜,但最多見的還是在賣西瓜。老遠就看到了,青青綠綠的,特別顯眼,不時有路過車主停車購買。「我買回去給父親吃,天氣熱,吃西瓜解渴。」正在買西瓜的楊女士告訴記者,她在鎮江工作,每逢周末都回丹陽去看望父母,順路帶點水果回去,老人喜歡吃。
  • 著漢服 唱紅歌 慶國慶
    為慶祝祖國母親華誕,武穴市廣濟華韻漢服社響應號召,舉辦「著漢服,唱紅歌,慶國慶」活動,聚集同袍齊唱紅歌《我和我的祖國》,他們走上街頭,身體力行,再現漢服華章,這群熱愛漢服的俊男靚女用行動表達著自己對祖國的熱愛。
  • 明建文帝是在丹陽藏匿出家的?
    《寺田錄傳》碑文開頭記載:「吾陽有妙覺寺者創自西晉,迄今業垂千秋,詒我皇明傳為建文帝剃度地……」《寺田錄傳》主要記載了妙覺寺的寺田情況,列出了寺田的詳細範圍,同時對妙覺寺的歷史做了簡要介紹。比如,開頭點明該寺始建於西晉,到了明代已有千年。後毀於火災。僧人洪秀一心想恢復寺廟,有幸得到信士張大年(別號奉泉居士)的大力資助。
  • 尋味丹陽|來自大西北的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源遠流長,是生活在我國西北的蒙、藏、回、維等民族喜愛的傳統食物。寧夏七大美食中,手抓羊肉排名第一。手抓羊肉吃法有三種,即熱吃(切片後上籠蒸熱蘸三合油)、冷吃(切片後直接蘸精鹽)、煎吃(用平底鍋煎熱,邊煎邊吃)。特點是肉味鮮美、不膩不羶、色香俱全。近年來,引入丹陽的手抓羊肉也成為本地冬令熱門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