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7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發布,共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分別為《攝命》《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攝命》為西周冊命文書,當是《尚書》中失傳已久的《冏命》(今本《尚書》中的《冏命》系「偽古文」)。根據《書序》記載,該篇是周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時所作,研究人員推測「攝」應為懿王太子夷王燮,篇中的周天子則是孝王闢方。該文記載了周天子命伯攝出納王言、掌管刑獄,教育伯攝當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辭。本篇屬「書」類文獻,對於西周史及《尚書》流傳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除《攝命》外,餘下7篇均富含治邦理政的思想,不僅為研究先秦的歷史、文學、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其中許多內容對今天也仍有借鑑意義。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年代,經AMS碳14年代測定,為公元前305±30年,相當於戰國中晚期之際。《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釋讀,由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先生牽頭進行竹簡內容的釋讀。釋讀工作大約需要15年的時間方能全部整理完成。竹簡數量在2500枚左右。
-----------以上資料來自於網絡媒體。
清華戰國竹簡的最新研究成果說明了什麼?
1、東晉傳所謂古文《尚書》系偽造。
2、所公布的八篇文獻中有七篇的內容都是治國理政的思想。
3、表明戰國晚期的文字是隸書文字。
4、證明數學十進位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熟應用。
5、2500枚竹簡,不到三萬字,十年只完成了其中某些部分的釋讀,可見中國古文字研究水平之低下。況且在釋讀的結果中尚有不少未能釋讀出來的文字空白。
6、清晰可辯的隸書文字釋讀如此費勁,那麼以往難度更大的篆文和金文是怎麼識別的?甲骨文又是如何識別的?
7、釋讀結果的正確性如何證明?
本人以往文章中的觀點和看法:
1、本人於2018年10月18日在《焚書坑儒(二)》一文中明確指出《詩經》、《尚書》等歷史經典不是原本,有刪改編造的嫌疑。
2、在本人解讀的青銅器銘文中,大多數反映的都是治國理政的思想內容。
3、在本人撰寫的多篇文章中多次指出戰國時期的文字是隸書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文字也是隸書文字。
4、算籌和數學十進位,本人更是在多篇文章中有過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5、本人在多篇文章中指出,早期的隸書文字尚有造字本意的體現,晚期隸書則趨向於定形定意。
6、在本人解讀的文字中,以金文、大篆、甲骨文、小篆為最多,雖然沒有解讀過隸書文字,但如果需要解讀,也是沒有問題的。
清華戰國竹簡的釋讀問題:
本人沒有見過清華戰國竹簡,只是這次清華竹簡新聞報導後才知道的,因為本人解讀古文字的重點一般都放在甲骨文、金文、篆文的上面。
這是新聞報導中的一張清華戰國竹簡圖片(攝命)。並且竹簡旁附有清華專家釋讀的結果。如果沒有這個專家釋讀的結果,我可能還真的以為這次隸書文字的釋讀是正確的呢,就算是有個別錯誤,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但事與願違的是,我多看了那麼一眼,就這麼一看,我居然把這張圖片下載了,並且還真的發現了問題。
首先是竹簡圖片《攝命》中的這個隸書的「士」字,即圖片中左起第三簡的上數第五字,該字與字典中隸書的「士」字完全相同,但為什麼在專家釋讀的結果中卻是漢字的「才」字呢?我根本不相信專家會不認識隸書的「士」字,但我相信專家們會有意將「士」字釋讀為「才」字!因為只有「才」字的意思才能讓上下文貫通,也就是說在對清華竹簡的釋讀中,專家們依舊走的是以往的老路子,依然是違背了以古文為主的原則,所以才有了由「士」到「才」的明顯錯誤。
由「士」到「才」的錯誤,就好像兩千年後的人們看到我們今天的文章,認為餐廳是吃飯的地方,不可能有電視機,而應該是電飯煲,所以後人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將電視機釋讀成了電飯煲。雖然這只是打個比方,但錯誤所造成的差別確實有如電視機與電飯煲之間的巨大不同。
這是清華竹簡左起第三簡的上數第二字。該字被專家們釋讀為「卹」字。
這是曾姬無卹壺銘文中的「卹」字,與清華竹簡中的「卹」字一模一樣,但該字的意思和所對應的漢字都不是「卹」字,而應該是漢字的「盈」字!就是獲得、得到的意思。
再看清華竹簡左起第一簡的這兩個字。該二字被專家們當作了文中收尾的兩字進行了釋讀,其實這兩字不是收尾的兩字,而是標題!那麼這個兩字的標題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字就是「擁宗」二字。「擁」就是擁有、持有的意思。「宗」就是朝廷的意思。在對曾姬無卹壺銘文的解讀中,我們曾經說過中國古代對於朝廷的稱呼不是朝廷二字,而是「宗廟」二字。朝廷的稱謂有可能是西漢或漢代時才有的稱謂。
擁有、持有朝廷,就是擁有、持有政權的意思,所以「擁宗」二字就是政權穩固、永遠持續下去的意思。因此,我認為「擁宗」二字就是「掌握政權,江山穩固」的意思。
以「江山穩固」作為文章的標題,可想而知其文章的內容是什麼意思了,十之八九是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想內容。
這是清華竹簡圖片中右起第三簡的兩個字。這兩字一樣也被專家們作為文中收尾的兩字進行了釋讀,被釋讀為「書夕」兩字。其實這兩字與「擁宗」二字一樣也是標題!
「書」字在現代漢字的意思中就是書寫的意思,而在古文之中其除了書寫的意思,還有做法和操作的意思。
「夕」字,首先指出「夕」字的釋讀是錯誤的,竹簡中的該字不是「夕」字,而是「勺」字!
這是隸書的「勺」字。
那麼,漢字「勺」字的本意是什麼呢?根據甲骨文、金文、篆文「勺」字的字形結構分析,我認為「勺」字的本意是「需要或要」的意思。漢字的「要」字有要點、要求、重點的意思。
因此,我認為清華竹簡中的「書夕」兩字應該是「書勺」兩字,意思就是做法要點,或操作要點的意思。
「書夕」= 「書勺」= 操作要點= 標題。
由以上對清華竹簡釋讀結果的糾正解讀來看,清華竹簡最新公布的釋讀結果並不一定就是完美無缺的,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無誤的,甚至於有可能還存在有重大的文字釋讀隱患,其釋讀的內容並不能作為正式或正規的文獻來被人們引用。
由於「攝命」兩字在該竹簡圖片中沒有體現,所以本人無法對其作出判斷,但根據以往的解讀經驗和對中國古文字的了解,我推斷「攝命」兩字的釋讀很可能也是有問題的。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竹簡內容的排序問題。那麼多散亂的竹簡是根據什麼來歸類排序的呢?如果說有序號或是成冊,那自然沒有話說。而如果是散亂無序的話,這個歸類排序就會是一個大難題!因為對於散亂無序的竹簡進行歸類排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能夠讀懂竹簡上的文字內容,然後根據文字內容所反映的意思來進行歸類和排序。那麼,清華竹簡是不是在讀懂內容的情況下進行的歸類和排序呢?
從以上兩例標題被當做內文釋讀的結果來看,很顯然專家們並沒有讀懂竹簡上的文字內容,也就不可能根據文字的內容意思來進行歸類排序,所以在已公布的清華竹簡的歸類排序中很可能會出現「竄句、竄文」的嚴重現象!而如果清華竹簡是在將每一枚竹簡的內容都釋讀完畢後進行的歸類和排序,那麼,這樣的正確率就會很高了!但是,從現在已公布的釋讀結果來看,從竹簡的文字圖片上來看,很明顯竹簡上的文字內容並沒有完全讀懂,要不然標題也不會跑到正文的最後了。
以上就是本人根據已公布的清華竹簡「攝命」中的一張圖片所做的分析,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