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竹簡-簡析

2020-12-09 騰訊網

  2018年11月17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發布,共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分別為《攝命》《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攝命》為西周冊命文書,當是《尚書》中失傳已久的《冏命》(今本《尚書》中的《冏命》系「偽古文」)。根據《書序》記載,該篇是周穆王命伯冏為太僕時所作,研究人員推測「攝」應為懿王太子夷王燮,篇中的周天子則是孝王闢方。該文記載了周天子命伯攝出納王言、掌管刑獄,教育伯攝當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辭。本篇屬「書」類文獻,對於西周史及《尚書》流傳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除《攝命》外,餘下7篇均富含治邦理政的思想,不僅為研究先秦的歷史、文學、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其中許多內容對今天也仍有借鑑意義。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年代,經AMS碳14年代測定,為公元前305±30年,相當於戰國中晚期之際。《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的釋讀,由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古文字學家、古文獻學家,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任李學勤先生牽頭進行竹簡內容的釋讀。釋讀工作大約需要15年的時間方能全部整理完成。竹簡數量在2500枚左右。

  -----------以上資料來自於網絡媒體。

  清華戰國竹簡的最新研究成果說明了什麼?

  1、東晉傳所謂古文《尚書》系偽造。

  2、所公布的八篇文獻中有七篇的內容都是治國理政的思想。

  3、表明戰國晚期的文字是隸書文字。

  4、證明數學十進位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成熟應用。

  5、2500枚竹簡,不到三萬字,十年只完成了其中某些部分的釋讀,可見中國古文字研究水平之低下。況且在釋讀的結果中尚有不少未能釋讀出來的文字空白。

  6、清晰可辯的隸書文字釋讀如此費勁,那麼以往難度更大的篆文和金文是怎麼識別的?甲骨文又是如何識別的?

  7、釋讀結果的正確性如何證明?

  本人以往文章中的觀點和看法:

  1、本人於2018年10月18日在《焚書坑儒(二)》一文中明確指出《詩經》、《尚書》等歷史經典不是原本,有刪改編造的嫌疑。

  2、在本人解讀的青銅器銘文中,大多數反映的都是治國理政的思想內容。

  3、在本人撰寫的多篇文章中多次指出戰國時期的文字是隸書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文字也是隸書文字。

  4、算籌和數學十進位,本人更是在多篇文章中有過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5、本人在多篇文章中指出,早期的隸書文字尚有造字本意的體現,晚期隸書則趨向於定形定意。

  6、在本人解讀的文字中,以金文、大篆、甲骨文、小篆為最多,雖然沒有解讀過隸書文字,但如果需要解讀,也是沒有問題的。

  清華戰國竹簡的釋讀問題:

  本人沒有見過清華戰國竹簡,只是這次清華竹簡新聞報導後才知道的,因為本人解讀古文字的重點一般都放在甲骨文、金文、篆文的上面。

  這是新聞報導中的一張清華戰國竹簡圖片(攝命)。並且竹簡旁附有清華專家釋讀的結果。如果沒有這個專家釋讀的結果,我可能還真的以為這次隸書文字的釋讀是正確的呢,就算是有個別錯誤,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三十。但事與願違的是,我多看了那麼一眼,就這麼一看,我居然把這張圖片下載了,並且還真的發現了問題。

  首先是竹簡圖片《攝命》中的這個隸書的「士」字,即圖片中左起第三簡的上數第五字,該字與字典中隸書的「士」字完全相同,但為什麼在專家釋讀的結果中卻是漢字的「才」字呢?我根本不相信專家會不認識隸書的「士」字,但我相信專家們會有意將「士」字釋讀為「才」字!因為只有「才」字的意思才能讓上下文貫通,也就是說在對清華竹簡的釋讀中,專家們依舊走的是以往的老路子,依然是違背了以古文為主的原則,所以才有了由「士」到「才」的明顯錯誤。

  由「士」到「才」的錯誤,就好像兩千年後的人們看到我們今天的文章,認為餐廳是吃飯的地方,不可能有電視機,而應該是電飯煲,所以後人們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理解,將電視機釋讀成了電飯煲。雖然這只是打個比方,但錯誤所造成的差別確實有如電視機與電飯煲之間的巨大不同。

  這是清華竹簡左起第三簡的上數第二字。該字被專家們釋讀為「卹」字。

  這是曾姬無卹壺銘文中的「卹」字,與清華竹簡中的「卹」字一模一樣,但該字的意思和所對應的漢字都不是「卹」字,而應該是漢字的「盈」字!就是獲得、得到的意思。

  再看清華竹簡左起第一簡的這兩個字。該二字被專家們當作了文中收尾的兩字進行了釋讀,其實這兩字不是收尾的兩字,而是標題!那麼這個兩字的標題是什麼意思呢?這兩個字就是「擁宗」二字。「擁」就是擁有、持有的意思。「宗」就是朝廷的意思。在對曾姬無卹壺銘文的解讀中,我們曾經說過中國古代對於朝廷的稱呼不是朝廷二字,而是「宗廟」二字。朝廷的稱謂有可能是西漢或漢代時才有的稱謂。

  擁有、持有朝廷,就是擁有、持有政權的意思,所以「擁宗」二字就是政權穩固、永遠持續下去的意思。因此,我認為「擁宗」二字就是「掌握政權,江山穩固」的意思。

  以「江山穩固」作為文章的標題,可想而知其文章的內容是什麼意思了,十之八九是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想內容。

  這是清華竹簡圖片中右起第三簡的兩個字。這兩字一樣也被專家們作為文中收尾的兩字進行了釋讀,被釋讀為「書夕」兩字。其實這兩字與「擁宗」二字一樣也是標題!

  「書」字在現代漢字的意思中就是書寫的意思,而在古文之中其除了書寫的意思,還有做法和操作的意思。

  「夕」字,首先指出「夕」字的釋讀是錯誤的,竹簡中的該字不是「夕」字,而是「勺」字!

  這是隸書的「勺」字。

  那麼,漢字「勺」字的本意是什麼呢?根據甲骨文、金文、篆文「勺」字的字形結構分析,我認為「勺」字的本意是「需要或要」的意思。漢字的「要」字有要點、要求、重點的意思。

  因此,我認為清華竹簡中的「書夕」兩字應該是「書勺」兩字,意思就是做法要點,或操作要點的意思。

  「書夕」= 「書勺」= 操作要點= 標題。

  由以上對清華竹簡釋讀結果的糾正解讀來看,清華竹簡最新公布的釋讀結果並不一定就是完美無缺的,並不一定就是正確無誤的,甚至於有可能還存在有重大的文字釋讀隱患,其釋讀的內容並不能作為正式或正規的文獻來被人們引用。

  由於「攝命」兩字在該竹簡圖片中沒有體現,所以本人無法對其作出判斷,但根據以往的解讀經驗和對中國古文字的了解,我推斷「攝命」兩字的釋讀很可能也是有問題的。

  最後,我想說的一點就是竹簡內容的排序問題。那麼多散亂的竹簡是根據什麼來歸類排序的呢?如果說有序號或是成冊,那自然沒有話說。而如果是散亂無序的話,這個歸類排序就會是一個大難題!因為對於散亂無序的竹簡進行歸類排序的第一大要素就是能夠讀懂竹簡上的文字內容,然後根據文字內容所反映的意思來進行歸類和排序。那麼,清華竹簡是不是在讀懂內容的情況下進行的歸類和排序呢?

  從以上兩例標題被當做內文釋讀的結果來看,很顯然專家們並沒有讀懂竹簡上的文字內容,也就不可能根據文字的內容意思來進行歸類排序,所以在已公布的清華竹簡的歸類排序中很可能會出現「竄句、竄文」的嚴重現象!而如果清華竹簡是在將每一枚竹簡的內容都釋讀完畢後進行的歸類和排序,那麼,這樣的正確率就會很高了!但是,從現在已公布的釋讀結果來看,從竹簡的文字圖片上來看,很明顯竹簡上的文字內容並沒有完全讀懂,要不然標題也不會跑到正文的最後了。

  以上就是本人根據已公布的清華竹簡「攝命」中的一張圖片所做的分析,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相關焦點

  • 悼念李學勤先生︱李學勤談清華竹簡
    郭店竹簡和上博竹簡具體研究成果至今還沒有完整公布,而清華竹簡的重要特色就是,這批竹簡的文字主要屬於經、史類典籍。這次清華竹簡中,還包括了一篇編年史書。自西晉以來,我們還沒有發現過史書竹簡。西晉時,在一座戰國古墓中發現了竹書紀年《汲冢竹書》,據傳這部史書中許多上古歷史事件與當時流傳的歷史文獻不盡相同。
  • 戰國竹簡入藏清華之初
    戰國竹簡入藏清華 清華大學最近入藏的一批戰國時期的珍貴竹簡,現在已經廣為學術界以及社會公眾所知了。 這批竹簡是由清華校友捐贈搶救回來的。記得竹簡來到清華的那一天是7月15日,天氣很熱,暑假業已開始,我們本來想只加以基本的維護,等到開學再展開工作,但是經過仔細檢查,發現若干簡受有汙染,請化學家分析,證明有黴變損壞之虞。校方對此非常重視,決定立即組織專家清理保護。大家放棄假期,全力投入,在白手起家的條件下建成符合要求的實驗室。這項細緻而又繁重的工作,直到10月中旬才告一段落。
  • 清華發布戰國竹簡"破譯"新成果 八篇佚文前所未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此次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11月20日,《(拾)》成果發布會首次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新址召開。這批兩千多年歷史的戰國竹簡自2008年入藏清華以來,「破譯」成果已經整理出第十輯,每一輯中均含有重要發現。
  • 清華發布戰國竹簡「破譯」新成果 八篇佚文前所未見
    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此次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11月20日,《(拾)》成果發布會首次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新址召開。這批兩千多年歷史的戰國竹簡自2008年入藏清華以來,「破譯」成果已經整理出第十輯,每一輯中均含有重要發現。
  • 走進"竹簡上的經典——清華簡文獻展" 追憶李學勤先生
    現在,「竹簡上的經典 —— 清華簡文獻展」正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8號展廳展出。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全體同仁,清華大學顧問教授王綱懷先生,以及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竹簡上的經典 —— 清華簡文獻展」全體志願者講解員在此表達對李學勤先生的深情悼念!也誠摯地歡迎海內外觀眾和社會各界人士,到清華藝博竹簡廳參觀,追憶李學勤先生對清華簡研究所作出的傑出貢獻!
  • 清華發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公布,紀念清華簡入藏暨...
    11月17日,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同期發布。10年前的7月15日,由清華校友捐贈的近2500枚珍貴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園,它們就是後來被人們熟知的「清華簡」。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八輯發布:百年清華的「破譯十年」
    日前,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常務副主任、清華大學人文講席教授黃德寬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發布會上如是說。 隨著《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八輯發布,新整理出的8篇失傳兩千年的重要文獻面世。
  • 清華釋讀戰國竹簡見成果 古文尚書將重見天日
    本報訊(記者劉昊)今年年底前,已入藏清華大學一年有餘的2388枚清華簡將出版首批釋讀成果,屆時,「焚書坑儒」之前的古籍原貌將得以重見天日。  2008年7月,一批流散的戰國竹簡經校友捐贈,入藏清華大學。這批竹簡的抄寫時間確定為公元前305年前後。
  • 「清華簡」第十輯成果公布 收錄竹簡五種八篇
    >begin--> 11月20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新址召開。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中西書局與「學堂在線」合作,開啟了清華簡整理報告發布會全球直播,來自全國部分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現場參會。《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都是前所未見的佚文。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四告》,這是清華簡整理團隊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
  • 2008年,清華校友送母校2000餘枚戰國竹簡,專家發現63本失傳古籍
    2008年,清華校友贈予母校2000餘枚戰國竹簡,專家發現63本失傳古籍/思源清華大學的名號想必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不過清華簡的名聲可就有些小眾了,估計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這是個什麼東西其實清華簡就是清華收藏的竹簡,竹簡我們都知道,是一種很古老的文字記載方式、在沒普及紙張之前的戰國時期非常普遍。這批清華簡可不簡單,數量雖不多卻足有六十三本古籍,而且大多已經失傳。時間回到2008年的七月份,這會北京的天氣還很悶熱,而清華大學的幾位老專家已是心急如焚,他們都在等一件東西。
  • 清華北大藏有一批竹簡,揭示了烽火戲諸侯和秦始皇傳位背後的真相
    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但隨著專家們研究的深入,卻發現《史記》並非全部正確,比如在清華和北大的竹簡中,記錄了兩件我們耳熟能詳的歷史,就和《史記》中的記載存在一定的偏差,究竟歷史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一一揭秘:其一,烽火戲諸侯。
  • 清華戰國竹簡最新研究成果:發現失傳千年的《尚書》篇目
    2008年,2500多枚戰國竹簡由校友捐贈給清華大學。經測定這些竹簡書寫於戰國時期。這些竹簡在秦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經「焚書坑儒」影響,最大限度地展現先秦古籍的原貌。從2010年底開始,清華簡的整理報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每年出版一輯,收錄對戰國竹簡的最新研究成果。近期,《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第五輯終於出版了。
  • 清華大學收藏一批罕見的戰國竹簡
    本報通訊員郭海軍攝本報訊 (記者周逸梅)昨天,清華大學宣布,2100枚戰國時期的竹簡入藏清華。這批竹簡是目前數量最多、年代最早的竹簡書之一。校友捐竹簡給母校這批竹簡是今年7月由校友趙偉國從境外拍賣所得後捐贈給清華的。至於這批竹簡的出土時間、流散過程,目前已不得而知。
  • 中國竹簡走進聯合國總部
    「寫在竹簡上的中國經典——清華簡與中國古代文明」專題展覽於27日在聯合國總部開幕,將持續到30日。「遠在人類發明紙張之前,和而不同、兼收並蓄、協和萬邦等思想觀念,就被中國人鐫刻在竹簡這種古老文化載體上……千百年後,我們驚喜地發現,這些躺在歷史塵封中的書簡,同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精神,以及《聯合國憲章》的宗旨與原則遙相呼應,」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在開幕式上致詞說。
  • 解校訓、吃食堂、問竹簡,總理考察清華北大做了啥?
    正如清華校歌中所說的「中西薈萃」。他強調,院校之間、院校和科研機構之間要打破門戶界限,形成合力。只有協同才能更好激發創新。李克強勉勵清華建築學院學子」:最關心《樂經》「竹簡記載六經與現存版本有區別嗎?李克強15日在清華大學了解「清華簡」研究成果時饒有興致連連發問。項目負責人說,《樂經》早已失佚,尚難斷定,但目前已發現竹簡記載與傳世文獻有不少差異,還有新篇目。總理連贊這項工作很了不起。
  • 清華簡研究(第三輯):《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五)》國際學術研討會...
    印次:1  ISBN:9787547516478  內容簡介:  本輯收錄了2016年5月在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舉辦的「清華簡與人性(伍)三篇的一些筆記  讀清華簡《殷高宗問於三壽》《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三篇札記  清華簡(伍)《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殷高宗問於三壽》三篇札記  《湯處於湯丘》新釋文、注釋、白話譯文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公布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公布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清華新聞網11月18日電(記者 劉蔚如 李婧)11月17日,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
  •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最新成果發布
    原標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最新成果發布   據新華社消息 (記者李江濤)「清華簡」研究又有重大發現,包括一種佔筮方法,及截至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實用算具。這是記者從1月7日在京舉行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成果發布會上了解到的。
  • 清華大學入藏戰國竹簡典籍 是迄今發現的最早中國書
    與此同時,清華成立了校級研究機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並建立專門工作室,聘請專家學者參與竹簡研究和保護。至10月初,第一階段的保護工作基本完成,初步統計竹簡數量約為2100枚(包括殘片)。與這批竹簡同時入藏的,還有傳為同出的漆繪木笥(裝竹簡的箱子)殘部,紋飾帶有楚國藝術風格。 竹或木製作的簡,是紙發明以前我國用以書寫的主要材料。
  • 十年破譯「清華簡」
    飽水拍攝法為珍寶建檔  2008年7月15日,「清華簡」入藏之日。  清華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研究員趙桂芳這樣講與這批竹簡的初識——「『如麵條一般脆弱』的竹簡被保鮮膜層層包裹著,打開一看,裡面既有汙物,又有黴點。」古簡下面用現代竹具作為託兒,本想起到支撐之用,反而成為菌害的「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