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一首在天地無窮中感慨人生有限的生命悲歌
有種孤獨遺世 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
通過描寫登樓遠眺 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 抒發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
前二句俯仰古今 寫出時間漫長
第三句登樓眺望 寫出空間遼闊
在廣闊無垠的時空背景中 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獨寂寞苦悶的情緒 兩相映照 分外動人
全詩蒼勁奔放 富有感染力 呈現出一種質實清新之美
陳子昂字伯玉生於唐高宗顯慶四年(659)於久視元年(700)去世 年僅四十二歲
少時輕財好施 慷慨任俠 這像是英雄豪傑少時的共同標籤 子昂也是如此 後遇挫奮進 千金碎琴 名動京城 而後進士及第 得授麟臺正字 也曾一時風光 而後竟因言獲罪 遭人陷害 冤死獄中
子昂首倡高雅衝淡之音 一掃六代之纖弱 趨於黃初建安 為世人所道 元好問的論詩三十首 有寫到 論功若準平吳例合 著黃金鑄子昂
在《與東方左史虯修竹篇》的序文中有很好的體現摘錄如下:
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漢魏風骨 晉宋莫傳 然而文獻有可徵者 僕嘗暇時觀齊 梁間詩 彩麗競繁 而興寄都絕 每以永嘆 思古人 常恐逶迤頹靡 風雅不作 以耿耿也 一昨於解三處 見明公《詠孤桐篇》 骨氣端翔 音情頓挫 光英朗練 有金石聲 遂用洗心飾視 發揮幽鬱 不圖正始之音復睹於茲 可使建安作者相視而笑
陳子昂振起一代詩風的起點主要集中體現在他創作的三十八首《感遇》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