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西方音樂技法演繹中國文化經典,大型套曲《詩經·國風》首演

2020-11-30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 李凱祥)11月28日,由美籍華人音樂家談晨創作的大型套曲《詩經·國風》在通州區文化館成功首演。在作曲家的指揮下,中德牧歌合唱團的演員們為現場300餘名觀眾奉獻了一場中西融匯的精彩演出。據了解,這是近年來國內首次舉辦以《詩經》為主題的聲樂作品專場音樂會。前來觀看演出的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評價這場音樂會時表示,用音樂的形式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並將作品帶向國際舞臺,音樂家談晨為我國「十四五規劃」指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做出了貢獻。

演出現場,作曲家談晨指揮中德牧歌合唱團的演員們。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據了解,《詩經·國風》是談晨應中德牧歌合唱團創建人金成華指揮的邀約而創作完成,包含合唱、獨唱、音樂短劇等多種形式,共分七個樂章,歌詞取自《詩經》中國風部分的八首詩作。開篇第一首是《子衿》與《採葛》融合在一起的混聲無伴奏合唱,清麗的曲風宛如一首純粹無邪的情歌;隨後是男聲獨唱《野有蔓草》和女聲獨唱《蒹葭》,展現了男歡女愛的民風人情。第四樂章《株林》是一出音樂短劇,講述了《左傳》中記載的「夏南之亂」的故事,作品中還引用了《孟子》《莊子》《史記》等經典名著裡的評述段落。在男聲合唱《黍離》與女聲合唱《淇奧》之後,作品來到了終曲《關雎》。

「聞『風』以知人心厚薄,讓發乎情,止乎禮義的歌詠風行天下以使風俗化醇。」作曲家談晨介紹說,為這些詩歌譜曲,是為了讓它們能在今天的音樂中獲得新生。「將中國古曲的音調和韻味,有所選擇地與西方古典音樂的復調技法和現代音樂語彙匹配起來,我試圖在古今中外之間迂迴地返歸國風的本原,返歸孔子編詩的用心。」

每個樂章演出前,作曲家談晨都會為現場觀眾進行作品解讀。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談晨既是整套《詩經·國風》作品的作曲,又兼任本場演出的指揮,同時在音樂會中大段穿插著他對《詩經》的講解以及對《左傳》的講述,音樂功底、文學功底都非常深厚。在他沉穩又生動的講述中,觀眾們忍不住地鼓掌讚嘆。北京音樂家協會秘書長趙金波稱讚道,「《詩經·國風》這部套曲很有新意,不但有古風的旋律,還有很多現代的技法和技巧,中外文化的經典飽含在作品中,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年輕的音樂家談晨接過了傳承中華文化的接力棒,接得很實。在場的每一位藝術家,你們既是中華文化的傳播者,更是和平的使者,中德牧歌合唱團,中國和德國兩國之間的友誼需要這樣的交流。有這麼多德國的友人來演唱《詩經》,我很感動。來觀看今天的音樂會真是不枉此行。」

在套曲的七個樂章中,音樂短劇《株林》的舞臺導演是德國人Daniel Rtting,在他看來,讓一個外國人去理解《左傳》的故事是非常困難的,通過談晨的充分講解,藉助最簡約的舞臺調度來呈現「夏南之亂」這段駭人聽聞的故事,希望觀眾能夠從中領悟到:失去節制的欲望會吞噬一切,成為人倫大敵。另一位德國團員Kathrin von Rechenberg則表示:「我很高興能夠演唱這位優秀作曲家的作品,作曲家對中西方哲學和音樂有著深刻的理解,他是在為音樂獻身,而不是在炫耀他的技巧。談晨的音樂非常精緻,他讓我認識了孔子的《詩經》,我開始嘗試去更多地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

演出現場。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凱祥

據悉,去年夏天,《關雎》已由中德牧歌合唱團進行了單獨首演,他們攜這首混聲無伴奏合唱參加了去年7月在德國韋尼格羅德舉辦的第11屆勃拉姆斯國際合唱音樂節並一舉奪得金獎。在今年10月結束的「第15屆中國國際合唱節」比賽中,中德牧歌合唱團再次憑藉《關雎》入圍新作品終評音樂會,並獲得「成人組混聲一級團隊」的殊榮。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音樂會是公益演出,觀眾通過領取免費票即可到現場觀演。家住通州的範先生說,作品以西方的藝術形式來表達中國的古典文學,這種中西融匯的表演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市民文化生活又增添了一筆精神財富。演出結束後,記者進一步了解到,作曲家談晨有意將全套作品完整出版,並期盼將來能有機會把它帶到世界各地巡演,讓中國傳統音樂和經典文化唱響全球。

新京報記者 劉臻 李凱祥

編輯 徐美琳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西洋樂+中國文學 大型套曲《詩經·國風》首演
    2020-11-29 14:27:38 來源: 新京報 舉報   西洋樂+中國文學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國網北京12月3日訊 多媒體投屏上,水波粼粼船影綽綽,而舞臺亦被裝飾成一艘乘風遠航的漕船,一場關於千年大運河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絲竹管弦呈交響,洋為中用換新裝。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首演。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中新網北京12月3日電 (記者 於立霄)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2日晚間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
  • 原創大型交響聲樂套曲「為你歌唱」在京首演(組圖)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北京市文聯黨組副書記剛傑致辭國際在線消息:2016年2月20日,由北京市文聯發起,全國公安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中國廣播藝術團聯合主辦的原創大型交響聲樂套曲「為你歌唱」——人民與人民警察的心靈之歌在北京廣播劇場首演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首演 中西合璧展現千年文化基因
    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音融會貫通,通過中西合璧的藝術語言,抒寫京城大運河之獨特風貌,帶領觀眾走近千年大運河的前世與今生。
  • 賈達群系列新作品首發 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全球首演
    今晚,由上海音樂出版社隆重出版的賈達群系列新作品首發式在上音歌劇院舉行。其中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作為新中國70華誕的獻禮之作,由著名指揮家葉聰指揮、上海民族樂團全球首演。圖說:演出現場這12部新作品融入了作曲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智性思考,展現了其獨特的創作風格,體現了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解讀,既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特質,又具有新時代的藝術高度與文化價值。賈達群的創作理念是追根溯源,返璞歸真,超然純粹,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當代傳承的民族元素。
  • 大型聲樂套曲《劉胡蘭組歌》在文水縣首演
    演出現場1月12日晚,由中共文水縣委宣傳部主辦,文水縣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縣教育科技局聯袂承辦的大型聲樂套曲《劉胡蘭組歌》在文水影劇院隆重首演。該聲樂套曲是文水縣在紀念劉胡蘭烈士英勇就義73周年之際,為紀念、弘揚、傳承劉胡蘭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根據劉胡蘭烈士的英雄事跡全力打造的一部原創主旋律音樂作品。中共呂梁市委宣傳部,省、市音樂家協會、合唱協會負責人,文水縣四大班子領導和幹部、群眾、學生800餘人觀看演出。
  • 視頻|大型交響聲樂套曲《大運河》在臺兒莊古城首演
    9月27日晚,由山東省文聯、北京市文聯、棗莊市人民政府主辦,山東省音樂家協會、北京音樂家協會、棗莊市文聯、臺兒莊區委區政府承辦,中國廣播電影樂團演奏,十餘位著名歌手與棗莊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大學生合唱團傾情演唱的大型交響聲樂套曲《大運河》在臺兒莊古城舉行全國首演。
  • 全國首部大型《中國夢聲樂套曲》公益展演在三峽大學首演
    男女聲二重唱《中國我愛你》。記者李傳平 攝  湖北日報網消息(記者王建鋒 李傳平 通訊員餘東山)4月14日晚,「中國首部大型《中國夢聲樂套曲》歌舞公益展演(首演)暨中國文聯、湖北省文聯『送歡樂·下基層』文藝志願者走進宜昌惠民演出」在三峽大學舉行,吸引了該校師生及宜昌社會各界3000餘人共饗盛會。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迎來首演。整臺演出共分為五個部分:序曲、第一樂章《一支塔影見通州》、第二樂章《天上的星星郭守敬》、第三樂章《漂來的北京城》、第四樂章《致敬大運河》,通過京劇不同流派的典型聲腔與交響樂結合,以套曲形式表現每一部分主題內涵。不同於以往的大運河題材藝術創作,《京城大運河》聚焦於大運河北京段,並且經過了前期長達一年的細緻採風,深度挖掘京城大運河歷史文化內涵,彰顯北京城獨樹一幟的歷史文化風貌。
  • 交響套曲精彩首演 經典曲目聽醉觀眾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 為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由文化和旅遊部主辦,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承辦的「全國優秀現實題材舞臺藝術作品展演(廣東站)」(上圖為現場照)正在廣州如火如荼地舉行。
  • 大型原創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中國傳統戲曲與西方交響樂...
    多媒體投屏上,水波粼粼船影綽綽,舞臺亦被裝飾成一艘乘風遠航的漕船,一場關於千年大運河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12月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首演。絲竹管弦呈交響,洋為中用換新裝。
  • 用音樂展開中西對話,餘隆同場演繹丁善德與馬勒
    同年,我國著名作曲家丁善德出生,他曾擔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等職務,創作了大型器樂曲《長徵交響曲》《新中國交響組合》,大合唱《黃浦江頌》等。丁善德也是指揮家、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的外公。110年過去了,2021年1月15日晚,在音樂總監餘隆執棒下,上海交響樂團將攜手低男中音歌唱家沈洋和女高音歌唱家黃英,同場演繹馬勒和丁善德一西一中兩位大師的著名聲樂作品。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2日晚在國家大劇院首演
    多媒體投屏上,水波粼粼船影綽綽,而舞臺被裝飾成一艘乘風遠航的漕船,一場關於千年大運河的穿越之旅由此開啟……昨晚(2日),由北京文化藝術基金資助,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出品,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迎來首演。
  • 川劇崑曲京劇秦腔匯成《梨園》,上海民族樂團委約新作全球首演
    「經典是要一個一個音打磨出來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代表之一賈達群在上音歌劇院說。今(12月14日)晚,他的新作、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由知名指揮家葉聰執棒上海民族樂團在此全球首演。
  • 交響聲樂套曲《長城》首演
    新華社北京6月12日電(記者白瀛)由北京市文聯、北京音樂家協會、中國廣播藝術團等主辦的交響聲樂套曲《長城》12日晚在北京民族宮大劇院首演。這是為北京「一城三帶」系列文化活動中「長城文化帶」專門創作的新作品,也是北京音協一年一度的新人新作音樂會。
  •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每日甘肅網蘭州10月11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欣瑤)今天下午,蘭州大學舉辦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音樂會暨新聞發布會,古老的詩歌經過蘭大研究人員的譜曲編排,實現「新生」。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在劉桂珍教授的帶領下,從敦煌文獻中整理、考據、校訂五言律詩《敦煌廿詠》,並首次嘗試將敦煌文獻用聲樂套曲的形式進行演繹,以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將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用歌聲講述敦煌故事,展示《敦煌廿詠》詩作背後深厚的敦煌文化和精神。
  • 聲樂套曲《敦煌廿詠》首演:舞樂伴奏唱出敦煌古詩詞
    【解說】近日,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歷時三年創作的聲樂套曲《敦煌廿詠》作品音樂會在甘肅蘭州首演,該曲現代作曲手法和表演方式,首次嘗試用聲樂演繹敦煌文獻。  《敦煌廿詠》,又稱《敦煌古蹟二十詠》,創作於唐代,是描寫和反映敦煌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的一組五言律詩,共二十首。
  •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重溫經典 汪蘇瀧演繹現代版《桃花扇》
    《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再度唱響 汪蘇瀧搭檔張軍創新詮釋《桃花扇》1965年8月1日,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勝利三十周年,大型聲樂套曲《長徵組歌——紅軍不怕遠徵難》在北京人民劇場成功舉行首場演出,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今天正值《長徵組歌》首演55周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王宏偉攜手老戰友合唱藝術團來到《經典詠流傳》節目舞臺,再次唱響這首恢弘的經典史詩。
  • 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12月首演
    ,北京交響樂團、北京京劇院聯合製作的大型京劇交響套曲《京城大運河》將在國家大劇院首演。作為《京城大運河》編劇,翁思再希望能從大運河題材方面有所拓展,「自從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以來,有關大運河題材的舞臺作品已經出現了多部,而我們這部作品另闢蹊徑,集中描繪運河的北京段。」翁思再說,「《京城大運河》所歌頌的內容首先具有親民利民、接地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