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自從老子騎青牛出關後,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除了他留下的道德經外,沒有任何消息。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士,曾長期擔任周天子守藏室之管理員。因為學識淵博,名傳四方。孔子也多次求教過他。
春秋末年,諸侯吞併激烈,不像前期只爭地盤不滅國。這是已經逐漸走向了戰國的苗頭,諸侯封地已經從方圓百裡的地盤發展到了方圓千裡之大。周王室徹底有名無實。在以前雖弱,諸侯國地盤小,對上的話,還能走上幾個回合。現在奴大欺主了,一個回合都走不了了。只能看著他們內部互相爭鬥而毫無作為。不敢管呀!管得多了,自身都難保。還是照顧好自己王室之人,獨善其身吧,
老子身為周王室收藏室之管理員,深知周禮之法。常宣導於四方,看到此時已經徹底的禮崩樂壞,周天子弱不可扶。心灰意冷之下,棄官而去,準備歸隱了。騎著一頭大青牛,向西而去。出函谷關時,當地守衛長官熱情招待 ,求名家著作一部。吃人最短,抵不過對方的熱情求教 ,就多待幾天,努力耕壇。留下了傳世之作《道德經》。
老子春秋末期楚國苦縣人氏。出生於公元前571年,逝世於公元前471年。由於他晚年隱居了數據只是一個參考。
老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和史學家。一部著作《道德經》已經封神於世界,被稱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被西方尊稱三「東方三聖之一」。
老子的思想裡面充滿了辯證的味道 ,他認為世間所有的自然萬物都存有自己的規律法則。我閱讀後對其做出了以下幾點的總結。
第一,對於自然。以不變產生萬變。大家只要順著自然的規律來走,這個多元素的自然界萬物,都會展現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而達到不改變自然的條件下產生了類似萬花齊放 萬物皆變的效果。
第二,對於政治。無為而無不為,就是大家常說的無為而知。這無為可不是表面的什麼都不作為。我之前說了老子的思想只能用辯證的眼光去看,他可以說是相對論的祖宗了。這個無為就是讓國家領頭人去像自然界一樣製造出一定的正確性的規則。對於國家這個法則可以稱為民法典 或者是國法。其他的什麼都可以不用管了,按律法執行就好。稱之為「無為」。如果大家都按照這個國法來維持國家安定, 民生秩序。然後就產生了大家都遵循國家的一些統一規定後而國家安定,繁榮富強的事情。這就是無為產生的有為。
無為而治,聽上去很美好,實行很難。人的心思是千變萬化的,怎麼能和沒思想的自然物體來比較。
第三,對於為人處世。人就應該像水一樣,於萬物不爭,悄悄地成為了大海。任他風吹雨打 ,群山攔路,我依然昂首向前。時而勇往直前,時而繞路前行。對身邊事物不管不問。不爭不搶。最終形成了能容納萬物的大海。以與萬物不計較而壯大自己後擁有了包容萬物的能力。被稱之為「不爭而爭」。雖然你沒有爭搶,但是通過不懈努力得到了大家得不到的。
第四,物極必反,福禍相依。所有違背自然規律,人之常情的行為。都是有問題存在的。我們通過這一系列行為識破一切陰謀詭計,發現一些與眾不同的自然現象。以此理可以推出如果一個人長期身在富貴之中,沒有遇到過什麼災難之類的可要小心了。永久的舒適就代表著不舒適的事情在路上等著你呢!不要急,還沒到。如果一個人多災多難,不要害怕。好事還在後頭呢。正所謂月有盈虧,人自然有起伏。福到了,禍事也不遠了。禍事來了,福氣也不遠了。正所謂,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依。福禍相依也。
……
老子的《道德經》博大精深,每次讀後都會有不同的見解,他把萬物都融成了一個字,稱之為「道」。
什麼叫道呢!天地萬物以自然本身的存在,天地萬物以自然本身的天性行為皆可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