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從孤獨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2020-12-14 笛簫談書

《孤獨六講》:從孤獨中找回真正的自己

編輯:笛簫談書

現在的生活中我們一直都有從眾心理,比如大多數喜歡吃什麼自己也就跟著吃什麼,大多數人選擇了一個事物,自己也跟選擇大多數人喜歡的事物。在現在的社會中要勇於追求真正的自己,要享受孤獨帶來的快樂和成功。下面我就推薦幾本關於尋找自我的書籍。

《人的自我尋求》

這本書是由美國的羅洛·梅創作的,《人的自我尋求》這本書出版於2013年,這本書的好評達90%。作者在心理學方面頗有研究,當然在這本書裡也用到了心理學方面的知識。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面對孤獨我們怎樣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這本書不僅對孤獨有了很好的詮釋還對空虛和焦慮進行了解釋,而且還提出了解決方法。這本書還對自由,勇氣進行了全新的定義然後給讓我們擁有了找尋真正自我的勇氣。

《改變,從心開始》

這本書是由荷蘭的羅伊·馬丁納創作的,《改變,從心開始》出版於2018年,這本書的好評度還是挺好的,好評達90%。作者在身心平衡方面頗有研究,這本書創作的很新穎,這本書是從身心靈各個角度探討各個情緒。這本書主要是通過兩部分來講解。第一部分主要是講情緒平衡的技巧理念,第二部分主要是講把第一部分學習的理念用到實際生活中去。這本書是用了一種鼓勵的方式創作的整本書。這本書會讓你從壓抑很久的世界裡抽離出來,緩解自己給自己加的無數枷鎖。這本書會讓你愛上自己,還會讓你找回真正快樂的自己。

《孤獨六講》

這本書是由蔣勳創作的,《孤獨六講》出版於2017年,這本書好評達91%左右。作者創作作品的文風非常清新流利,作品不僅有感性的美還有理性的美。這本書主要講述的就是孤獨,如何讓自己消除孤獨,如何讓自己去享受孤獨,如何去尊重孤獨,如何從孤獨中找回真正的自己。我們從出生就是以一個單獨的個體來到這個世界,離開這個世界也是以一個單獨的個體離開這個世界,我們從開始到結束都在學習如何從孤獨中完善自己,如何從孤獨中找回自己。

以上就是我喜歡的關於尋找真正的自己的書籍,我認為在現在的大時代下,要勇於追求真正的自我,享受孤獨,尊重孤獨,這樣才能真正的放鬆下來,找回真正的自己。

(本文原創,抄襲必究,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作者)

相關焦點

  • 關於孤獨六講中的感悟
    沒有什麼能夠阻擋你對自由的嚮往天馬行空的天涯我的心了無牽掛如此熟悉的歌曲中總是透露著孤獨的態度,其實有些人有些事本沒錯,孤獨就是飽滿的「期盼每一個人都能在破碎重整的過程中找回自己的倫理孤獨。」前些時候看蔣勳的《孤獨六講》,看到的這句話。整本書把孤獨分為六類闡述,給人的感覺有些內容有偷換概念之嫌,以至於看完並不是很懂什麼是倫理孤獨,但書裡很多觀點還是很有意思。
  • 《孤獨六講》:孤獨是常態,擁有孤獨的情感才能真正認識自己
    案例臺灣知名作家,畫家兼詩人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將孤獨分為六個維度進行了深入探討。他以孤獨為主題,以美學家特有的角度為切入點,將孤獨與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融為一體,強調人生並不可以消除孤獨的情感,相反應該知道如何擁有孤獨的情感,並尊重孤獨的情感。
  • 《孤獨六講》:我們因何孤獨
    都不是,孤獨可能只是內心的一種需要,我們需要在喧鬧的時刻靜下來,我們想要切斷與世界的聯繫,同自己聊聊天。《孤獨六講》是蔣勳老師的經典之作,書中一共講述了情慾孤獨、語言孤獨、革命孤獨、暴力孤獨、思維孤獨以及倫理孤獨。蔣勳將孤獨分門別類不是為了講述孤獨,而是為了告訴我們孤獨並不是一種罪過。
  • 蔣勳《孤獨六講》之革命孤獨、暴力孤獨、倫理孤獨
    因為成功的人走向現世和權利,在現世和權利中,他無法再保有夢想。在權利當中,人不見得完全沒有夢想,但他的夢想必須收斂,講得好聽一點,就是「務實」,講的難聽就是沒有夢想了。作者認為思維孤獨,是六種孤獨裡最大的孤獨。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裡的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獨的。
  • 《孤獨六講》尋找孤獨的美學
    【核心提示】這個沒有距離的新世紀,孤獨就更加成為現代人類日以最嚴重的現象。本期讀物作者蔣勳,臺灣的美學藝術研究家與作家《孤獨六講》,本書指出孤獨實際上與行為上或者是藝術思維有關聯。然而越是如此,一旦出現孤獨,在許多人的感覺中就愈加難以忍受。其實孤獨永遠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無論環境多麼熱鬧,孤獨永遠是揮之不去的。不過真正的孤獨屬於人類最高檔次的哲學範疇,也可以說,真正的孤獨實際上與行為上或者是藝術思維有關聯,我這次想介紹的這本書《孤獨六講》,就從這樣的高度,講述孤獨的內涵和意義所在。
  • 蔣勳《孤獨六講》讀摘(三)
    蔣勳《孤獨六講》讀摘(三)27.所有哲學的思考者都是孤獨的……哲學的起點是懷疑28.天使說「神只是要試探你」29.人沒有困難也就不想活下去了30.疤痕是受傷標誌,很多原始社會以疤痕為美,疤痕是美。31.在兩極狀態之間,愈向中間靠近,思維愈有可能發生32.結論讓思維失去意義33.孤獨是一種沉澱,而孤獨沉澱後的思維是清明34.新符號是思維的起點35.孤獨是思考的開始,大凡思考者都是孤獨的36.所有的「有」意義不大,真正有意義的是「無」37.
  • 孤獨的人,看看這本《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是我大概大二時,在我們學校書吧打工時讀的。那段時間應該是我大學最輕鬆的時候了吧,在書吧做做果茶,人也不多,大部分時候我都一個人坐在吧檯裡面做著自己的事情。雖然書吧打工,時薪很低,但勝在時間自由,還有很多書看。
  • 《孤獨六講》:孤獨的新註解
    點擊建國閱書關注我們圖|蔣勳《孤獨六講》【壹】生命的常態是孤獨上一次體會到孤獨,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他在他的作品《孤獨六講》中說道:「我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孤獨六講》:孤獨的新註解
    蔣勳《孤獨六講》【壹】生命的常態是孤獨但你是否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在人群之中,可我們還是孤獨。為了對抗這種孤獨感,我們讓自己更加合群,去認識更多的人,可孤獨感仍如跗骨之蛆,久久不散。看起來是個無解的局面。蔣勳卻不這麼認為。他在他的作品《孤獨六講》中說道:「我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孤獨六講》:孤獨或許是人生美學
    雖然以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維度的孤獨感概括當代人的生活和思想現狀,形式上稱得上是大創新,但在根本上,蔣勳其實是回到了思想者們殊途同歸的道路:以飽滿的孤獨,「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所以,《孤獨六講》雖然以最極端的個體體驗作為出發,卻能在巨大的社會層面引發共鳴。  《孤獨六講》是一本沉思之書,是每一個現代人留給自我的一小段時光,一小段享受,和一小段沉思。
  • 孤獨六講:蔣勳闡釋「孤獨美」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昨天透露,臺灣著名美學學者蔣勳的新書《孤獨六講》已由該社引進出版。蔣勳認為,美學的本質或許是孤獨,他渴望孤獨,並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才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在《孤獨六講》中,蔣勳以美學家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從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六個面向闡釋孤獨美學,融個人記憶、美學追問、文化反思、社會批判於一體。該書共分兩大章——《情慾孤獨》《語言孤獨》。
  • 讀《孤獨六講》,我們才發現:一路的孤獨只是寂寞
    大學期間,因為自己喜歡孤獨的感覺,所以翻看了蔣勳先生的《孤獨六講》。從他的書中,我第一次了解到孤獨是多麼沉重而偉大的人生品格。我們嘴裡嚷嚷的孤獨,實際上只是一種寂寞。從某種意義上理解,「孤獨」是天地闊大,世間唯有你一人,沒有人照顧或庇護你長大,沒有人奉養你到老。而現實生活中,我們口中的「孤獨」,是坐在熱鬧的場所,周圍有不少親人、朋友或同事,卻覺得和誰也說不上話,沒辦法與他人的心靠近,產生一種渴望情感交流而不得的失落。
  • 《孤獨六講》蔣勳 美學中的孤獨
    感覺像是在推薦自己的小說,老是拿自己寫的小說人物來講述孤獨。孤獨很美孤獨也很無奈!情緒孤獨的轉化,語言孤獨的障礙,革命孤獨的絕命,暴力孤獨的美學,思維孤獨的局限,倫理孤獨的保護!推薦值7分,不喜歡這種美學的獨孤!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被譽為「臺灣文化教父」的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說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蔣勳先生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但他要談的是:「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孤獨很好,讓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被譽為「臺灣文化教父」的蔣勳先生在他的著作《孤獨六講》中說到:「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在孤獨中有一種很飽滿的東西存在。」在《孤獨六講》這本書中,蔣勳先生以美學家特有的思維和情感切入孤獨,但他要談的是:「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如何給予孤獨,如何尊重孤獨。」
  • 美學家眼中的「孤獨」——蔣勳《孤獨六講》和《因為孤獨的緣故》
    有人怕孤獨,我也怕孤獨。但我從此書開始,對情慾、對語言、對革命、對暴力、對思維、對倫理有更深入的理解。書裡的六個論點幫我打開全新的思維方式。蔣勳的文字溫雅亮麗,清澈通透,讀讀無妨。這是一位「書蟲」對蔣勳先生《孤獨六講》的推薦語,這也是我今天要推薦此書給大家的主要原因。
  • 《孤獨六講》-新華網
    湖北日報訊 作者:蔣勳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孤獨六講》是美學家蔣勳的經典代表作,初版十周年之際,新版收錄蔣勳親作長序——「做完整的自己」,與讀者再談生命個體的孤獨與完整。  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  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  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  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  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  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
  • 蔣勳美學丨《孤獨六講》一:情慾孤獨
    孤獨六講 《孤獨六講》這是一本講述孤獨的書——殘酷青春裡野獸般奔突的「情慾孤獨」,眾聲喧譁卻無人肯聽的「語言孤獨」,始於躊躇滿志終於落寞虛無的「革命孤獨」,潛藏於人性內在本質的「暴力孤獨」,不可思不可議的「思維孤獨」,以愛的名義捆縛與被捆縛的「倫理孤獨」。但《孤獨六講》要談的不是如何消除孤獨,而是如何完成孤獨。
  • 蔣勳《孤獨六講》:享受自由而豐富的孤獨
    讀蔣勳的《孤獨六講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和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蔣勳在一個城市的角落孤獨坐著,看人來人往,看忙碌於生活中的眾生,有片刻孤獨,坐下來,為自己泡一杯茶,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做自己的朋友,更愛自己一點。
  • 沒有人能掙脫孤獨,蔣勳的《孤獨六講》,與我們傾心講述孤獨之美
    十月是個好季節,尤其是溼熱了半年的南方,清晨,風像軟軟的綢緞,涼絲絲,滑滑的,撫摸著肌膚,空氣透著淡淡花草的清香,周末,坐在天台上靜靜地讀這本幾次都未讀完的蔣勳老師的《孤獨六講》一書,那感覺無比溫暖而幸福!《孤獨六講》確實是一本好書,一本當你走過一段孤獨的人生歲月後,回過頭來讀一讀關於「孤獨」的這個我們逃不開的人生話題,會有不一樣的體會和啟發。